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信息失序是数字时代下信息势能失衡与状态失序的风险化反映。本文对信息失序现象的本质机理与现实缘起进行剖析,以信息为轴,分析了防范信息失序的再造逻辑,提出信息生态涵化与调适作用下的媒介化治理路径。本研究认为,媒介化治理作为数字治理新范式,可以发挥“信息生态涵化”的实践取向,嵌入到信息源、信息链、信息流中,形成信息源应用循证、信息链精准适配、信息流净化共生的信息治理逻辑。最终,通过加强可信的知识和信息资源有效供给,在认知关联中澄清信息失序真相,构建智能过滤与智能熔断的信息流把关体系,从而达到善治信息失序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
媒介化治理的逻辑前提,在于媒介系统深嵌至社会、文化、政治、价值等多重系统中,并为现代性风险治理提供新的取向。现代性背景下的媒介化治理指向一种由国家和政府主导,以媒介化思维嵌入至社会治理网络为认知起点,多元社会主体协同参与至现实问题的过程性治理实践,其目标则是实现多主体的情感共通与共识达成,成为现代化风险模态下的新型治理取向。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媒介化治理更与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新型治理主体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是立足于媒介化思维上治理主体“范式”的整体转型,集中表现在权威机构优化情绪治理、媒介平台建构集体信仰与社会公众践行理性行为。  相似文献   

3.
黄良奇 《编辑之友》2022,(12):51-58
媒介化治理是媒介化社会中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突发事件在媒介化社会频发,是媒介化治理的重要对象。突发事件媒介化治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指向,通过信息中介化澄清事实真相、边界模糊化整合多方治理主体、多元互动化引导舆论正确走向等行动路径,激活政府、组织及个体参与突发事件共治的主体意识和共同行为,阻断突发事件各类风险和危机的传导与演化,促进善治的制度优化,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的普遍福祉,共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朱江丽  郭歌 《中国出版》2023,(12):53-57
从电视问政到直播问政是主流媒体参与社会治理的跨越式发展。媒体直播问政是在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与媒体融合创新发展双重要求下的媒介实践,通过“事前”凝聚相关利益群体,“事中”打造公共协商空间,“事后”保持对话与监督落实,助力治理媒介化发展。未来主流媒体要深化治理媒介化,通过提高政治逻辑媒介化水平,深化媒介逻辑媒介化程度,提升用户逻辑媒介化素养,创设常态化社会治理协商氛围。  相似文献   

5.
积极推动媒体参与市域社会治理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展现“两个先行”头雁风采,杭州在通过媒介化治理实践推动市域社会治理创新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本研究通过对《我们圆桌会》的个案剖析,探究了媒介化治理过程中媒体主体性的建构过程、媒介逻辑与治理逻辑的调和方式以及媒体制造社会共识从而达成媒介化治理目标的具体方式,探索了基于《我们圆桌会》媒介化治理实践推动杭州市域社会治理创新的路径,即通过搭建多元社会主体交流沟通协商平台,形塑自身主体性。通过党政部门与媒体机构的“政媒联动”机制,规避媒介逻辑与治理逻辑的冲突与矛盾。通过媒体的公共性实践,在广泛的多元社会主体中制造社会共识,实现媒介化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6.
张梅 《编辑之友》2022,(12):43-50
媒介化治理是善治目标下多元治理主体运用各种媒介广泛和深度参与的公共治理。当下中国的媒介化治理,在空间向度上为中国的媒介制度和社会基础所限定,于治理主体维度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有机体系,于治理机制维度强调在服务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的顶层设计中凸显媒介逻辑,于治理层次维度具有宏观层面体制建设、中观层面机制协调和微观层面事件介入的全覆盖特征;在时间向度上为21世纪10年代兴起的移动互联技术所锚定,具有个人转向的主体结构、移动互联的行动网络、高清视频的信息内容和多种应用的技术赋能等新阶段媒介特征。具有特定时空限定的中国媒介化治理,需要在治理状态上实现常态情形下的服务型治理与突发情形下的应急化治理并行发展,在治理路径上实现基于媒介基本功能、应对可能风险的全系统治理,即强化权威信息、重视情绪疏导、聚焦理性共识和促进有序动员等。  相似文献   

7.
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特定主体的“媒介化治理”,不单是媒介化社会应对危机的必然选择,更是深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媒介化治理”的介入逻辑,主要包括通过设置议程型塑人民群众的社会认知、扩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机会和渠道、为多元主体提供可以协调沟通的平台、发挥媒介调节社会情绪和情感的功能等。与其他治理方式相比,“媒介化治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它并非“万能药”。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特定主体所进行的“媒介化治理”,应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媒介化治理”共同体立场,谨防“舆论偏好”引发治理风险,避免对“媒介化治理”产生依赖,在最大程度上杜绝媒介系统的功能错位,找准应急治理的发力规律,以此全面提升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媒介化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在媒介化社会,人类在推行法治、德治、善治的同时,也把媒介化治理纳入社会治理的体系之中,把媒介化治理能力的提升纳入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范畴。从能力建构上看,媒介化治理能力是调动行为主体的能动性参与社会治理的行为过程,在建构过程中,行为主体充分利用媒介本身的特点,发挥媒介干预社会的作用,从而实现媒介化治理效果的最大化。从能力结构上看,重大突发风险事件中的媒介化治理能力主要体现为遵循逻辑的能力、信息披露的能力、有效引导的能力、调动共治的能力、舆论监督的能力等五种能力。  相似文献   

9.
风险的媒介化治理是在媒介化社会与风险社会的交织中产生的命题。本研究将媒介化理论纳入风险治理视野,将媒介视为治理体系内的核心构成,阐释了媒介作为治理主体、治理载体以及治理对象所承载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又立足于媒介化、风险与治理的关系,从政治逻辑、风险逻辑、媒介逻辑的内涵及相互作用关系入手,探讨了风险媒介化治理的内在逻辑关系。三种逻辑的互动作用结果决定了风险治理中的价值导向、现实规限、资源配置与建构机制。风险的媒介化治理实质上为其内蕴逻辑间的博弈提供了调适空间,任何科学有效的风险治理,都要求在三种逻辑之间寻找交汇点,形成适应媒介化社会的风险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深度媒介化进程中,数字媒介已然下沉为整个社会的“操作系统”并浸透在社会的结构之中,将一系列断裂的、分割的要素按照传播的逻辑和法则整合成新的组织体系和聚合性承载空间。从“跑马圈地”到“精耕细作”的互联网发展、微粒化社会的涌现,从横向裂变到纵向聚变的价值新方式以及Web3.0的“确权”,都成为深度媒介化进程中涌现出的新现象。与此同时,转型时期的社会矛盾与现代社会的风险互嵌给社会治理带来了一系列难题。本文认为,在深度媒介化的今天,我们可以基于“以人为本”的底层逻辑,以“复杂性范式”“、去中心化自治”(DAO)和“游戏化范式”的治理机制进行社会治理,这既是当下以及未来社会治理的重要切入点,也是传统社会解构后通往未来“自组织”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1.
Mark Hampton 《Media History》2013,19(3):239-246
During the first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colonial rule in the Indonesian archipelago was an important marker of international prestige for the Netherlands, which was merely a small power on the European continent, carefully guarding its neutral status against the Great Powers. After World War I, there was growing concern amongst several groups in Dutch society about criticism of the colonial regime in the foreign press.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ree organizations that aimed to set up an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service about the Dutch East Indies in the 1920s. Although private individuals ran these organizations, they had close links with the authorities in The Hague and Batavia, indicating the emergence of a controlled media environment. Moreover, despite the fact that people involved preferred to use neutral terms to describe their activities, they aimed to provide the international public with propaganda supporting the Dutch colonial regime.  相似文献   

12.
媒介素养与媒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媒介素养越来越被关注,甚至成为一种时尚的今天,人们对媒介素养的认知及其未来发展的走向正在面临着一种潜在的困惑和危机。本文将根据英国电影学院多年的研究和实践就这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Ronald Gottesman and Harry Geduld (eds.) Guidebook to Film: An Eleven-in-One Reference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 1972 – ,$6.95/3.95)

C. Edward Wall (ed.) Multi Media Reviews Index: 1970 (Ann Arbor, Mich.: Pierian Press, 1971 – $19.50)

Dorothy I. Weil's (ed.) The American Film Institute's Guide to College Film Courses 1971-72 (Chicago: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1972 – $3.50, paper)

Raymond Fielding's The Technique of Special Effects Cinematography (New York: Hastings House, 1972 – $18.50)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extends past research on news repertoires by examining how individuals combine news exposure across an array of media platforms and content. Results from a national survey reveal 6 distinct news repertoires. While some respondents have clear ideologically driven repertoires, others have repertoires that are best described as medium-centric. A closer look at socio-demographic factors and participation levels among the 6 news repertoires are also explored. Results shed light on the democratic implications of the high-choice media landscape and research on news exposure and effects.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绿色媒介生态"内涵与特征及其与媒介生态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L. John Martin, ed. "Role of the Mass Media in American Politics,"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Vol 427 (September 1976)

C. Richard Hofstetter's Bias in the News: Network Television Coverage of the 1972 Election Campaign (Columbus, Ohio: Ohio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76---$13.75)

Louis Maisel's Changing Campaign Techniques: Elections and Values in Contemporary Democracies (Beverly Hills,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1976---$17.50/7.50)  相似文献   

17.
媒体活动所产生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皆为矢量,其和为综合利益。根据媒体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间的位置关系,综合利益可分为两类:综合利益有效与综合利益无效。应对外部性和无谓损失的措施可以实现对综合利益有效的追求。将经营型媒体交给市场,将公益性媒体交给政府,应为新一轮媒体管理改革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8.
19.
传媒监督对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社会道德及整个社会生活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同时,由于它在市场经济中本身也是利益主体,如果只有监督而没有自律,那么对社会造成的破坏也是无法想象的.因此,传媒在发挥监督职能的同时,应加强传媒自律.  相似文献   

20.
在竞争中共同发展——论网络出版物与传统出版物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匡文波 《图书馆》2001,(4):20-24
本文在阐释网络出版物概念、类型的基础上,论述了网络出版物的优越性,回答了传统纸质出版物不可能被淘汰的原因,指出网络出版物与传统纸质出版物将在竞争中共存与发展,它们既是竞争关系,又是互补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