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卫华 《教师》2010,(21):94-95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学的本质是交流,交流离不开沟通,人与人沟通主要的方式是“对话”。实施新课程后的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对话教学”的运用。究竟什么是“对话教学”,学术界至今也难以给出一个普遍认可的界定。  相似文献   

2.
新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想法、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即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新课程改革已经把教学定位为:课堂是教与学共建,教(教师)、学(学生)互动、交流、互助的双主体结构。这就要求学生要全方位参与课堂教学,参与知识的学习与建构。  相似文献   

3.
黄炳荣 《考试周刊》2009,(10):230-231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怎样才能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呢?这贯穿于我们整个的教学过程,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倾听”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教学不是为了教,而是为了学,“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学会,会学”。教学不仅让学生继承,还要让学生去创造,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经常“有惊喜”,经常“被难住”,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相似文献   

5.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不是为了教,而是为了学,“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学会,会学”。教学不仅让学生继承,还要让学生去创造,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经常“有惊喜”,经常“被难住”,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相似文献   

6.
合作学习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最终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7.
蒋小伟 《考试周刊》2011,(68):40-40
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感情、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绝对主宰,教师按照自己的思路、想法上课,课堂仅仅是传达教师本人教学意志的舞台而已,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心理、接受力,因此,教学效率相对低下。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想法、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即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9.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不难看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已经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学过程不再是一种纯粹的给予和接受的静态过程,而是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那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如何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展现课堂的魅力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这方面谈几点肤浅的想法。一、在良好的情感交融…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师生在教学中交往、互动,相互作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点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理念让我们深知,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而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教学是一个发展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提出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过程,强调教学不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过程,而是教与学交往、互动的过程,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教学是一个发展的、增值的、生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交往、互动,是对话式教学,师生双方互相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教学中,教师改变了其原有的角色,从知识的给予者变为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学生从知识的接受者变为学习的探究者、合作者。  相似文献   

15.
课堂讨论是语文教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在课堂讨论中,师生双方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和共进的目的,高质量的课堂讨论可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能力,彰显学生个性,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  相似文献   

16.
新的教育理念强调,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互动是指教学过程应是学习主体(学生)与教育主体(教师包括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师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  相似文献   

17.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编排从“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出发,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共同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点,求得新的发现,丰富教学内容。因此,思想品德教学要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探讨新课程的导学方法,不能像以前那样只是“教教材”而是要用“教材来教”,要引导学生自己“学教材”。  相似文献   

18.
陈卫 《职业技术》2005,(6):62-62
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和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共享双方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互相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和观念,丰富教学内容,寻求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而有之.  相似文献   

19.
徐继华 《考试周刊》2014,(34):141-141
<正>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做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求得心得发现,从而达成共识、共进、共享,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一教师尊重学生,应该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让其选择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有助于教学效果的强化。1.宽容看待学生的个性语言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