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南京市淳溪中心小学在传承民族民间文化实践中,寻找到了一个文化密码——让文化记忆"说话"。为了让文化记忆永远在儿童心灵里"醒着",并在文化认知中凝练成文化认同,导引文化行动,学校从文化认同走向文化行动,让文化记忆落实在课程与日常教学中,使得文化传统在"说话"中鲜活起来,在创造中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2.
河南方言中"中"有"成、行、好"的意思,本文疏理了"中"的几个义项,讨论了河南方言用"中"表示"成、行、好"的文化内涵.其中牵涉到中庸心理、对称的审美观、封闭心理等.这一研究折射出文化心理对语言的影响,反映出方言词可以揭示不同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3.
文化创意产业是将文化、创意与产业三个要素,成功结合成"文化资本财"(cultural capital goods)。东势大茅埔客家庄的"东势客家美食生产合作社"之文化创意点子,就是合作社理事长刘桂心女士凝聚了庆东小区的客家妇女与外籍新娘的客家族群认同意识,结合了大埔腔客家文化、旅游与网络营销创意、改良的桂花美食产业等三个元素,将桂花妈妈的"桂花小铺"经营成兼具传统与现代的"文化资本财"之文化创意产业机构。  相似文献   

4.
大学文化生态场域是大学基于"师生"主体,以文化资本为核心逻辑演化而成的"教学文化生态场域"、"学术文化生态场域"及"管理文化生态场域"关系构型。在这个构型中,大学教学文化、学术文化及管理文化既相互区别,自成子场域,又相辅相成,整合形成大学文化生态场域。在大学场域关系中,教学文化与学术文化是对立统一的,管理文化与学术文化是主体交叉的,教学与管理的关系是管理在调节教学与学术关系中衍生出来的。就大学文化生态场域资本流转所处的地位而言,教学文化生态是本,学术文化生态是根,管理文化生态是魂,三者权力主体交叉、资本交流多元,成为大学场域不灭的冲突和矛盾,也正是这种矛盾与冲突形成了"三域"的有机联动,为大学文化生态场域治理提供了现实的际遇。  相似文献   

5.
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以"三化"措施探索出校园建设的新路径,一是传统文化的物化,二是传统文化的活化,三是传统文化的内化。将文化镶嵌在学校的一砖一瓦中,依主题设计成不同的连廊。同时,在课程中渗透文化因子,建设"武韵中华""墨香中华"等课程,并根据学生的成长发展需要,选取了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文化元素,将传统文化融入各种活动,更好地发挥了传统文化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6.
正2011年,我县教育局推出了高效课堂建设和"知行合一"德育模式,望都三中扎实推进,开拓创新,成效显著。我所驾驭的这艘"睿翼"号(我班班名)"航船"借力扬帆,破浪前行。一、依托高效课堂,推进班级自主管理1.让班级文化引领发展。我从班情出发,和同学们一起制定了班名,班歌、班徽、班级公约、班级誓词、班级发展目标等"显性文化"。同时努力打造"隐性文化",让学生感到在这  相似文献   

7.
城市文化形象是现代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目标与内容。襄阳市把三国文化当作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支撑,曾经隐居襄阳古隆中并促成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历史人物诸葛亮自然就成了塑造襄阳现代城市文化形象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应围绕"诸葛亮文化"展开襄阳文化战略规划建设;延伸"诸葛亮文化"而进行襄阳亮点的宣传;塑造"诸葛亮文化"而进行襄阳城市个性建设。襄阳要充分利用和发展诸葛亮形象的作用,就需要在文学、音乐、绘画、雕塑、环境设计、公益广告设计诸多方面,有一个相对统一的规划性的安排,便于在城市形象的宣传与塑造中,突显诸葛亮形象与襄阳城市形象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当下,文化是挂在许多校长嘴边的一个热词。特别是当学校物质的东西应有尽有、堪称"世界一流"的时候,我们突然悲哀地发现,眼前竟是一片空洞苍白。"有大厦无文化",成了大多数学校的流行病,也成了我们与"世界一流"的巨大落差。知耻而后勇。一批先知先觉的  相似文献   

9.
纪可妹 《考试周刊》2013,(68):17-18
沈从文的根在湘西,湘西文化孕育了从文散文中独特的文化氛围。沈从文生长在这样的文化土壤中,对之充满了不可言说的温爱,同时他凌驾于湘西文化之上,在散文创作中表现出这样的文化意象:一方面对湘西自然之子的生命形态大加赞美,另一方面对湘西历史与现实中的悲剧性命运感到"无言的哀戚"。这种"又痛苦又快乐"的情绪,使他的散文具备永恒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人们常常把世界文化分为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这种文化的"东西两分法"不符合历史事实。自从上古两河流域文化和尼罗河流域文化消亡之后,欧亚大陆上的许多文化摇篮渐渐聚合成四种地区传统文化:东亚文化、南亚文化、西亚文化和西欧文化。西欧文化扩大到美洲,称西方文化。东亚、南亚和西亚合称东方。东亚是东方的一部分,不能代表整个东方。东亚文化以华夏文化为基础,发源于黄河流域,传到长江和珠江流域;传到越南、朝鲜和日本。南亚文化以印度吠陀文化为基础,印度的主体民族和主流文化都是外来的,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字、多宗教,是印度的特色。西亚文化以伊斯兰教为基础。西欧的文艺复兴得力于阿拉伯文转译的古代希腊著作。西方文化包括西欧和北美,以希腊和罗马文化为基础。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这500年间,西方文化发生了改换人间的突变。以上四种地区传统文化的精华,随着人群活动范围的扩大,聚合成覆盖全球的国际现代文化,同时保留各地的传统文化。凡是能为全人类造福并受到全人类欢迎的事物和意识,合成"共创、共有、共享"的国际现代文化;凡是没有被全人类认同的,仍旧保留在传统文化之中。现代是地区传统文化和国际现代文化相辅相成的双文化时代。  相似文献   

11.
周连霞 《现代语文》2007,(10):74-75
麦肯·戴德第二是莫里森笔下失掉黑人文化祖根的男性形象之一。表面上,他是一个成功者,在物质财富上不断获胜,成了白人眼中信得过的黑人;实质上,他的成功是以丧失黑人的价值观念、行为准则为代价的,他不仅背叛了当年父亲的生活信念,远离了黑人传统美德,也违背了基本的人性、道德,引起了自身的人格扭曲、变异,逐渐地置自己于孤立地位,失去了亲情、爱情、族群关系,所以他并不感到幸福快乐。于是就更加变本加厉地追求金钱与利益,进一步远离了黑人精神文化家园,成为一个"成功的失败者"。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系列讲话中,将中华传统文化比喻成"精神基因",这明确了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之间的内在关系。把中华传统文化看成是"精神基因"虽然是一种形象比喻或隐喻,但具有合理性:"精神基因"观点的合理性根植于基因本身的特性;"精神基因"说具有很好的解释性;"精神基因"说更好地表明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应充分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基因"的观点,主动、自觉、开放、创造性地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基因"功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3.
土耳其是一个伊斯兰教国家,长时段的历史使土耳其在文化认同上有着欧洲情节,这使土耳其成了伊斯兰教世界的异类。在西化浪潮和当前的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时代,土耳其的文化认同成了特例,就是这种特殊性,土耳其成了近现代社会变革成功的典范,当代致力于入欧盟,积极争取完全"脱亚入欧"的历程。土耳其文化认同的双重性是由其长时段的历史决定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土耳其成为欧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又是伊斯兰文化的继承者,土耳其既是欧洲文明的遗产,又是奥斯曼帝国的遗产。是地理环境、长时段历史造就了土耳其文化的双重认同,这种文化认同在当今文明冲突的时代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辨证地检视"四个危险"与文化的内在关联,客观地审视"四个危险"存在的文化因素,对于积极培育先进的党内文化、树立党内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加强党的自身文化建设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防范"四个危险",需要多层面、多视角地探究"四个危险"产生的文化根源,深入分析"四个危险"存在的文化缘由,考察"四个危险"生成的文化机制。"四个危险"的产生,既有文化的社会转型、文化危机的潜在等在内的宏大社会背景因素,又有外来文化扩张、传统落后文化侵袭等影响的客观因素,也有党员干部文化修养欠缺,文化底蕴缺乏等执政主体自身的主观因素,是多重文化因素叠加而成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15.
建设开放大学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划的重要任务,是促进我国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构建的重要举措。因此,文化建设成了开放大学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借助于伯格奎斯特和帕夫拉克对大学组织文化的分类法,探讨我国开放大学文化建设问题,认为开放大学文化建设应以"发展文化"和"虚拟文化"为主导和主流,以"学院文化"和"管理文化"为驱动和支撑,以"实体文化"和"拥辩文化"为辅助和补充。  相似文献   

16.
身处"世界历史"进程中,全球化和本土化两极互动,构成了这个时代的文化动脉.西方基于一种冷战思维的考量,以资本逻辑为核心并辅以文化形式推行"霸权"实质的"文化软实力"成了可以"标榜"的词汇.在中国移植这一"话语"时必须赋予其"中国化"内涵,这需要在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加以"关照".正是在这种路径下对文化软实力作了更为深层的理论反思,并在"文化软实力与民族文化自觉"、"文化软实力与国家意识形态"、"文化软实力作为一种社会要素的优化剂" 三个方面试图厘定其功能.  相似文献   

17.
炎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龙头文化,从炎黄文化到炎黄学,是一种提升,更是一项学科建设。这项学科建设完全符合近年来党和国家提出的要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和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时代要求,完全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谈到的"文化自信",有利于我们在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我认识的基础上,达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也有利于改变当前炎黄文化研究存在的结构性困境,实现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相转化,将不同研究成果内在地联系成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a)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具有民族特色鲜明、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及世代继承发展的特点。但是,以下几个例子却不由得让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到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19.
文化具有自身传承性与相对独立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社会和谐、以民为本、求同存异、协和万邦、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内容。当今时代,中国文化软实力不足的现状与正在崛起的大国地位不相匹配。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谱系中具有独树一帜的地位,更是支撑中国国家形成和历史延续的驱动力。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逐步探索出适应本国国情且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发展道路,即"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是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延续而成的。在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基础上,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既要向世界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要注重吸收代表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其他文化成果。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休闲时间越来越多,体育文化必将对人类的影响越来越大.文中在对体育文化做了系统分析,提出了要在宏观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体育文化学观点分析体育经济、体育组织等具体现象;借助"人文奥运"的东风,进一步增加体育文化研究人员和机构,早日建设成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学学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