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家族史     
翻开我家的户口本,在我的籍贯一栏,赫然印着“云南昆明”四个字。为什么不是上海?我生于此,长于此,怎么就成了云南人呢?对此我一直困惑不解,甚至有些耿耿于怀。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问爸爸:“为什么我的籍贯要写云南?我不是上海人吗?”爸爸仿佛一眼就看穿了我的不满,笑着回答道:“怎么,不喜欢云南吗?你不是每年都去云南看爷爷奶奶,还说那里气候宜人、景色漂亮吗?”“那里是不错,可是……我还是喜欢上海多一点。”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什么     
作文到底该教什么? 我想,还是回到写作主体--学生本身.和孩子们聊聊,你会发现,他们怕作文的原因总是大同小异: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其实,还有一点孩子说不出来:为什么要写作文? 从这个意义上说,作文课,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有三个:第一,为什么写?第二,写什么?第三,怎么写?前两个问题关涉写作动机和写作内容,第三个问题,则关涉写作技法.  相似文献   

3.
开心直播     
没错老师:“小明,你爸爸才36岁,怎么你在作文里写他参加过抗日战争呢?”小明:“那是写我爷爷。”老师:“你搞错了,作文题目是‘我的爸爸’。”小明:“没错,作文是我爸爸写的。”(张荣起)可笑可乐戒酒有位先生每天总是在同一时间到酒馆喝啤酒,喝完一杯又要一杯,服务生问他:“为什么你一次总喝两杯?干吗不要一大杯?”“因为我不喜欢独自喝,”那人回答说,“我在为我朋友喝。”几天后,那位先生来酒馆要了一杯啤酒。“喂,你的那位朋友呢?难道他死了吗?”服务生问道。“不不,他很好,这杯酒就是他喝的,我已经戒酒了。医生说,饮酒对我的健康很不利。…  相似文献   

4.
我在听课和分析课时常常想:为什么学生的回答总是那么贫乏、平淡而又刻板?为什么在这些回答里往往缺乏儿童自己的、生动的思想?于是,我开始记录学生的回答,分析他们的词汇量、言语  相似文献   

5.
我在听课和分析课时常常想:为什么学生的回答总是那么贫乏、平淡而又刻板?为什么在这些回答里往往缺乏儿童自己的、生动的思想?于是,我开始记录学生的回答,分析他们的词汇量、言语  相似文献   

6.
我在辅导学生阅读《景阳冈》这课时,有个学生突然提了这么个问题:“老师,为什么作者要称‘老虎’为‘大虫’呢?”这个问题把我给问住了。说实话,《水浒传》我看过,《景阳冈》我教过,辅导课我也备了,怎么就没有注意这个问题呢?真是“大意失荆州”。怎么回答学生呢?我如牛负重。“你这个问题问得好,待我‘研究’一下,再作解答。”我表扬了那个学生。其实,说是在表扬,倒不如说是在婉转地“脱逃”。  相似文献   

7.
过去,每当我走出门来一翻开学生的作文本时,总觉他們写得十分空洞。而学生也把作文視为畏途,一当作文时,便發起愁來。他们总是要这样问我:“老师,写些什么呢?”“怎么写呢?”看到学生們那一副副憂愁的面孔,我心里也着实难过,总想改进一下。然而总是劳而無功。我过去只片面地看到作文是培养学生語言表达能力的一面,而对语言与学生的生活、思想感情的深厚关系,以及学生的生活与社会政治經济斗  相似文献   

8.
问:我儿子四岁了,一天他问我“为什么我有小鸡鸡,小玲(幼儿园的女同学)却没有呢?”我一时张口结舌,请问该怎么回答?  相似文献   

9.
张雪松 《文教资料》2008,(5):140-141
指导学生写作文.总是要在两个问题上下功夫:1、写什么?2、怎么写?这方面专家已有不少的理论和观点.本文试图用电影"冲击力"理论给我们的启发.回答作文教学中"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上课时,我像往常一样首先提出一个小问题让幼儿回答:“小老鼠为什么总爱咬东西 ?”我连问了多遍,全班幼儿竟没有一个来回答,这是怎么了 ?这可与平时都举着小手抢着回答问题的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呀。我百思不得其解。   下课了,我把帅帅 (化名 )叫进办公室。“告诉老师,小朋友们为什么不肯回答老师的问题 ?”帅帅往四周瞅了瞅,故作神秘地说:“老师,我就告诉你一个人,别让他们听见。倩倩 (化名 )说,‘老师总是说我回答的不对,以后我才不回答了呢。’还有会会 (化名 )、苗苗 (化名 )都这样说。”噢 !我明白了。   原来,…  相似文献   

11.
小幽默二则     
怎么写?老师让一名学生写数字55。学生:怎么写呢?老师:先写一个5,在旁边再写一个5!学生写了一个5,就停了下来。老师:你还在等什么?学生:我不知道该在哪一边写另一个5!  相似文献   

12.
每次写作任务结束,总有学生愁眉苦脸地对我大倒苦水:"老师,怎么我这次的作文又是41分呢?每次作文,我的作文成绩总是在39—45分左右徘徊,有什么办法可冲破50分大关吗?你有什么作文得高分的绝招吗?"望着满脸期待的学生,我斩钉截铁的回答:"有,当然  相似文献   

13.
笑话四则     
不愿争辩老师:彼得,地球是什么形状?彼得:是圆的。老师:你怎么知道它是圆的?彼得:好吧,就算是方的。我不愿为这事挑起争端。汤姆为什么迟到?老师:汤姆,你为什么总是迟到?汤姆:每次当我经过拐角处时,就看见路牌上写着:“学校——慢行。”我不回学校了男孩:我不回学校了。母亲:为  相似文献   

14.
“校长助理,给胡映新开罚单!”张欣文说。我一惊,心想:“刚当上校长助理,这么快就遇到同学投诉了,这是我第一次开罚单,该怎么写呢?”我连忙去请教詹新婷,问:“这个罚单上第几条怎么写?”詹新婷不紧不慢的说:“怎么写都可以!”这下可把我给难倒了,随便乱写怎么可以呢?开罚单是件大事耶。突然,我想起:连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还没搞清楚,怎么可以随便开罚单呢?我一下严肃起来,问张欣文:“为什么要给胡映新开罚单?”张欣文说:“昨天她跟我们玩的时候,踢我、打我,黄琦欣可以作证。”我走到黄琦欣桌前,问:“黄琦欣,你能证明胡映新昨天打了张欣文吗?”…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真实的事件。学校运动会过后,发现一个学生站着上课,我惊奇地问他:“谁让你站着上课?”学生回答:“没人。”我又问他:“那你为什么不坐?”他说:“凳子没了。”我就问他丢的原因,他说,在开运动会的时候,凳子不见了,他以为别人已替他搬回了教室,于是他也没管(把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又没有交代给具体的人)。我接着问他到别的班级找没找,他说:“没有。”“为什么?”“不知道怎么找?!”一个十六七岁的学生竟然不知道怎么找凳子?一不主动去找,二不告诉老师,宁愿自己站着听课。而这样的现象居然比较普遍,引人深思的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帮助学生改掉过分依赖别人、处处被动的坏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呢?  相似文献   

16.
我在某个清晨有了翅膀,我也渐渐习惯了飞行,但有时真是怀念拥有手的日子。我飞上天空寻找上帝,他似乎在有意躲避我,为什么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终于找到你了!你干嘛躲着我?”我无意中看见了上帝,飞过去向他唠叨。“你是不是想回到有手的日子?”上帝反问我。“你怎么知道?”他的反问让我摸不着头脑。“因为我是上帝啊!我还知道你想问人类怎么会突然之间有了翅膀,对不对?”“既然你都知道,就别再卖关子了,回答我的疑问好不好?”我恳求他。上帝点了点头说道:“为什么人类总是要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捧在别人手中的苹果永远是最好的,怎么不去看…  相似文献   

17.
热闹异常的春节过去了,大家再次走进了学校的课堂。怎么耳边还总是回响着那清脆的爆竹声,朋友们追逐嬉戏的吵闹声?怎么总也静不下心来呢?为什么上课总是走神呢?你有这些"节日综合症"么?  相似文献   

18.
审题指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领会题意,作起文章来能围绕中心,选材恰当。第一篇作文命题是《大雨中》。这个题目的是根据暑假期间本地区连降大雨的实际情况拟定的。出题后,我就问:“对这个题目要特别注意哪个字?”开始有个学生回答:“要特别注意‘大’字。”我又问“有不同意见吗?”第二个学生回答:“我以为要抓紧‘中’字。”“为什么要抓紧‘中’字呢?”我立刻追问。“这个题目指明要我们写的是下大雨的时候发生的事。不写大雨以前,也不写大雨之后,才符合‘中’字的意思。”学生回答得很好,但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于是我又问:“大雨中的事很多,写哪一些才有意义呢?”学生稍加思索后,相继发言了。有的说:“要着重写大雨中干部帮助社员克服困难。”有的说:“要写社员和大雨作斗  相似文献   

19.
轻松一刻     
《考试》2005,(9)
等秘书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篇作文,题目是《假如我是一个经理》。要求学生马上动笔写。学生们一个个在动笔写着。惟有一个男孩眼瞅着窗外,坐在凳子上不写。老师问:“小明,你为什么不快写,等什么?”小明神气十足地回答说:“我在等秘书。”(任万良)  相似文献   

20.
一、初读课文理清脉络整体感知《高粱情》是一篇寓情于物,借物抒情的散文。题目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教学起始,我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你见过高粱吗?知道它长得怎样?从课题上看,文章会写些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高粱呢?接着教师根据题目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作者是怀着怎样一种特殊的感情来写高粱的呢?课文描述了高粱的什么?它有哪些鲜明的特点?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读全文,在此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