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长恨歌传》与《长恨歌》并行于世,它们取材相同,都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二者在主题上又有明显的不同。白居易侧重于写"情",他从爱情悲剧的角度出发,表达的是一种"爱情"主题;陈鸿用史学家的眼光来解读这一历史现象,表达的是一种"政治主题"。《长恨歌》对杨贵妃形象做了美化处理,突出了她对爱情的坚贞;《长恨歌传》则将她视为害国害民的"尤物"。《长恨歌传》拓宽了李杨题材,把美人专宠与奸佞专权联系起来,把爱情题材上升为重大政治题材,借此表达了忧国忧时的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2.
人们对《长恨歌》的主题一直争论不休。或以为《长恨歌》意在讽刺,或以为意在歌颂李杨的爱情,或以为《长恨歌》乃爱情和讽喻兼备。而实际上,《长恨歌》并非意在写爱情,而是在写这种所谓的爱情背后处于弱势地位的女子的感情和命运悲剧;《长恨歌》并非刻意地在讽刺,而是在向世人揭示这种人间悲剧的残酷。  相似文献   

3.
《长恨歌》和《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两篇经典之作。唐宣宗有诗云:"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如同《长恨歌》一样,《琵琶行》采用七言诗的写法,字里行间饱蘸着浓重的情感,令人读后久久无法释怀。假如说《长恨歌》写的是君王和爱妃的爱情悲歌,那么,《琵琶行》则是一首才子佳人同病相怜的长恨歌,关于人世沧桑人生无常的长恨歌。  相似文献   

4.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自问世以来,广为流传,为人们所喜爱,被誉为“千古绝作”。但是千百年来,人们对它的理解与评价却有很大分歧。古今研究者们,争论不休,众说纷纭。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主题上;古代研究者们的评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长恨歌》的主题是讽谕,讥明皇迷于色而不悟也”;另一种看法认为《长恨歌》只是写李杨爱情。“不过述明皇追怆贵妃始末,无他激扬”。建国以后,对《长恨歌》主题的争论,大致有三种意见:一是讽谕说;二是爱情说;三是讽谕、爱情双重主题说。 比较上述几种说法,我认为爱情说是符合作品实际的,《长恨歌》的主题是歌颂李杨爱情。本文拟从新的角度谈谈。  相似文献   

5.
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历来是争论的焦点,观点分歧。高中语文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对其中爱情主题、政治主题、双重主题三种主要说法没有侧重强调。本文将白居易的诗作《长恨歌》与陈鸿的传奇《长恨歌传》互相映衬,结合分析,得出"恨"的主题:唐玄宗迷色误国,才是他们爱情悲剧,乃至安史之乱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从悲剧的角度审视《长恨歌》,就会感到《长恨歌》中的爱情既是一个悲剧形式,又是一种悲剧范式。两者分别构成了《长恨歌》的表层悲剧意义与深层悲剧意蕴,使《长恨歌》超出了那具体狭小的悲剧范围,具有一种博大而深广的人类共通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7.
《长恨歌传》与《长恨歌》并行于世,它们取材相同,都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但二者在主题上又有明显的不同。白居易更侧重于对爱情悲剧上的描写,在关于爱情的方面描写较多,表达"爱情"主题;陈鸿兼及史官和文人双重身份,表达的是一种"政治爱情交织"的双主题。两部作品的主题存在着差异,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交织。这种差异和交织的原因在于陈鸿、白居易二人身份以及个人经历的不同,也与写作目的和文体本身的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8.
对于白居易《长恨歌》的主题,历来有多种理解,其中尤以批判李隆基"重色误国"这一说法最为普遍。文章却认为《长恨歌》是关于性格悲剧的,其主题意在歌颂美好的爱情,同时批判李隆基寡义优柔的性格缺陷。  相似文献   

9.
《长恨歌》是一首内容特殊的,经过诗人理想化、艺术化的爱情颂诗,是一场与政治紧密相连又被其毁灭的爱情悲剧,是毫无讽谕性质的爱的绝唱。 1.《长恨歌》描写的是一场特殊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的《长恨歌》以爱情为主旨,将个人的身世、情感糅入到明皇贵妃的爱情故事中。本文以爱情说为主导思想。本着诗无达诂的鉴赏观念,对《长恨歌》的诗句作了别有会心的解读。  相似文献   

11.
法国著名作家莫里哀曾说过:“爱情是一位伟大的导师,她教会我们如何做人。”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含必修与选修)的课文中有不少爱情题材的作品,如《氓》《孔雀东南飞》《声声慢》《〈边城〉节选》《(雷雨)节选》《雨霖铃》《长恨歌》《一剪梅》《娜塔莎》《当你老了》《神女峰》等。  相似文献   

12.
《长恨歌》有讽喻说和隐事说两类观点。从"以意逆志"的角度看,《长恨歌》主要是同情杨。李的爱情悲剧,同时也对李隆基的表现进行了揭露和谴责,是感伤诗而不是讽喻诗,更无关乎隐事。  相似文献   

13.
从三个方面分析了《长恨歌》的成就。第一,《长恨歌》精雕细刻了上海市民精神;第二,《长恨歌》是上海平民女子王琦瑶的爱情悲歌;第三,《长恨歌》具有风格写实,构思缜密、语言细腻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前人已发表的意见大致有以下三种:(一)以“讽”为主。认为“《长恨歌》是讽刺唐明皇的荒淫乱国和昏述不悟。”(二)以“情”为主。认为《长恨歌》“描写李杨的爱情遭遇,歌颂他们爱情的纯真性的”(三)“主题二重性”。认为  相似文献   

15.
<正>白居易因“一篇长恨有风情”而传扬千古,但《长恨歌》自它诞生的那天起,关于它的立意、主题,就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梳而概之,有这么三说:爱情说、讽喻说、爱情加讽喻说。根据前二类截然不同之说和第三类折衷调和之说,根据艺术的事实本身,我取第一说——《长恨歌》为讴歌李、杨坚贞不渝爱情的“风情”之作。  相似文献   

16.
把《长恨歌》定义为一首爱情叙事诗 ,化用当代叙事学的有关理论 ,同时又紧密联系叙述内容本身 ,对其诗性表达形式进行了剖析。《长恨歌》的形式构成包括分别由十分丰富的功能构成的现实世界和神话世界两大序列 ;叙事聚焦表现为由唐明皇到杨太真的切换和位移。  相似文献   

17.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都对《长恨歌》痴迷,这应该是因为人们为唐明皇和杨贵妃那凄婉动人、缠绵悱侧的爱情所感动。人们对《长恨歌》主题的看法一直有分歧:有揭示统治阶级荒淫的“讽谕说”,有歌颂唐明皇与杨贵妃真挚爱情的“爱情说”,现在竟然还出现了一种新奇的看法,即“白居易假扮唐玄宗私会杨贵妃”。  相似文献   

18.
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历来存在较大争议。探讨了关于《长恨歌》主题的三种主要观点:讽谕说、爱情说与双重主题说,并以求通过对《长恨歌》主题复杂性的探索,找出一种以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观念去把握作品主题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一篇《长恨》有风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居易的《长恨歌》问世一千多年来,人们对它主题的理解,大致有以下三种:一是讽喻说,二为爱情说,三是讽喻爱情两者兼而有之的双重主题说。产生上述三种不同理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首先和《长恨歌》题材的特殊性,即唐玄宗  相似文献   

20.
白居易主张"美刺"的诗学观,但在《长恨歌》中这一诗学原则与诗人情感发生了悖谬,表现为《长恨歌》中诗人情感的位移。诗开头诗人对玄宗溺女色荒朝政深感痛心;但描述杨妃之死却表现出辩证的历史感,既觉咎由自取,也深感历史无情;而后描写玄宗缅怀杨妃更是充满同情,方士招魂一段通过杨妃对玄宗情感的呼应而深化了这一爱情悲剧。诗人情感的位移又是与情感的纯化相伴随的,通过情感变异和选择性叙事等策略而加强了情感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