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有人说,没有预设的课,是没有效率的课;没有生成的课,是没有人性的课。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我们的课堂教学实际上总是在努力追寻着预设与生成之间的一种动态平衡。如何把握二者的度,是横亘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2.
段玉文 《物理教师》2013,(10):2-3,6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是“精心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其价值在于它的“动态”.我们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强调克服过程的低效性,使过程情境更有效、学生参与程度更高、过程实质体现更完美、过程组织更优化,我们更追求在“预设”、“调控”方面提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真正让探索过程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物理教学中,教师强调知识教学的逻辑与效率,却忽视了学生生命体验过程,学生获得的是"死"的知识,没有得到能动发展。而"生成性教学"能弥补上述不足,关注学生自主建构与生命体验,在多向互动中生成理解,得到意义提升。对此,笔者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为例,研究了生成性教学的实施方法,使物理课堂教学变成激情与智慧有机融合的过程。一、整体规划,弹性预设,孕育生成在课堂教学中,生成绝非被动盲目的,以预设为前提,  相似文献   

4.
王新建 《考试周刊》2013,(49):34-34
预设与生成在课堂教学中是辩证统一的整体,预设是前提,生成是关键。预设体现了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了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计划性和逻辑性,又要注重学生自主的对文本的生命体验过程。为此,要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正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预设是对教学过程的前瞻性准备,生成是对过程情境变化的灵活顺应;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课堂的精彩有时尽在预设之中,然而更多的精彩却出现在预设之外,预设与生成同样能成就精彩课堂。  相似文献   

6.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是"精心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其价值在于它的"动态"。正因如此,我们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强调克服过程的低效性,我们更追求在"预设"、"活动"、"调控"方面提升教学过程的有效性,真正让探索过程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7.
正一、"精心预设"——有效生成的基础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课堂教学的生成不仅不否定预设,而且更强调有效生成"根植"于精心预设。预设前,教师要做到"四清四减"——理清课标、减少过高预设;弄清知识体系、减少盲目预设;摸清学生知识储备、减少惯性预设;查清学生能力现状,减少无效预设。预设时,教师要做到将知识序(教材体现的知识演变顺序)、认知序(学生学习活动的顺序)和教学序(教师进行系统教学而预设的顺序)有机结合。具体来说,教师应认真考虑以下问题:①学生是否已具备学习新知识所必需的知识与技  相似文献   

8.
预设与生成具有统一的一面.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缺一不可。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关系。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从实践的层面来看,生成往往是基于预设.以预设为基础.是对预设的丰富、拓展或调节、重建。  相似文献   

9.
正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教师重视监控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的程度,也就是关注"预设"和"生成"。"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通常指教师的课前准备,也就是备课;"生成"是学生知识技能的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学的预设是必要的,而生成是必然的,只有预设与生成共舞,方能演绎精彩课堂。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预设"与"生成"真正互相融合呢?一、精心预设,为学生智慧生成启航  相似文献   

10.
何翠莲 《考试周刊》2011,(27):151-151
新课程下的英语课堂教学,不仅强调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详细的预设,而且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真实反应作出机智的应对,营造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课堂教学充满动态生成。所以精心的课堂教学预设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前提,动态的课堂生成则是保证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之所在。那么,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如何进行预设与生成呢?  相似文献   

11.
[主题描述]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也是课前教师的精心预设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过程,其价值在于它的“动态”.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取新知的体验,克服过程的低效性成为课堂教学的主旋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这句话明确告诉我们,教师要充分认清自己在课堂上的地位和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  相似文献   

12.
<正>一、课前预设,动态生成教师备课应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有知识结构,考虑课堂动态生成性目标,进行充分预设。布鲁姆曾经指出:"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就不能成为一门艺术。"教师在充分研究学生、文本之后,应该充分预设:学生已有哪些知识与生活体验,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学生会提什么样的问题等等。教师要尽可能地把课堂生成纳入自己的教学预设,使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做到"驾轻就熟",真正实现预设中有生成、  相似文献   

13.
叶澜说:“要让课堂焕发生命与活力.”在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学习中的体验,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才能彰显学生的生命活力,让课堂教学焕发异彩.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促进课堂的生成呢? 一、精心预设——有效生成的基础 预设与生成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预设是生成的基础,如果没有预设,生成就成了“空中楼阁”.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要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预设教学目的常常会使教师不太关注教学过程本身,而把教学过程看成是预定计划或方案的简单体现,这样做的结果常常会使教学过程失去活力。动态生成是对教学过  相似文献   

15.
张家翠 《小学生》2010,(12):6-7
新课程呼唤生成,更关注精心的预设。没有预设的课堂教学往往是盲目的、低效的,更谈不上生成性。教师只有在课前深入解读教材,并根据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细致地分析学情,才能充分预见到学生进入新知学习过程中生长因素产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教育家叶澜教授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段话启示我们: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的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动态发展的过程。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促成动态生成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以下几点体会和做法。一、充分预设,体现动态生成生成与预设是教学中的一对矛盾统一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实际教学中,总会…  相似文献   

17.
在课堂教学中,“预设”固然重要,但是从本质上讲,教学“预设”应当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差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多向交流的动态建构过程,充满了多元性、不可预测性和不确定性。这就要求“预设”有弹性、有留白、富有动态,教学活动也就要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审视“课堂教学”.达到“预设目标”与“动态生成”的和谐统一。因此.作为充满灵性与人性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按照预设的教学方案,机械僵化地传授知识的线性过程,而是在课堂特定的生态环境下,教师因势利导地组织起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产生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使凝固的课堂变成鲜活生动的画面。那么,怎样用“动态生成”的观点来审视“课堂教学”呢?  相似文献   

18.
历史课堂:预设和生成的理论认识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生成是师生、学生同伴在心与心的交流中、思与思的碰撞中、情与情的感应中滋生出来的“新知”,然而在实际中,普遍存在两种教学失衡现象:一是教师过于重视预设而忽视生成,课堂教学过程是按部就班实施预设方案、完成预定任务,排斥学生有个性的思考,有意无意地限制学生对预设目标的超越;或者面对教学中纷至沓来的生成束手无策,缺少教育机智,以致在丰富的生成变化中迷失了方向而无可奈何地又把学生硬拉回预设。二是有的教师一味追求生成,没有预设而随意设问,“脚踏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生出许多离题万里、毫无必要的“麻烦”,导致教学“停顿”“尴尬”和失控,最终影响了课堂教学的生成。对此,我们必须以理性的建设性的姿态来审视,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来处理好教学关系。生成教学固然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预设,可随着新课程的不断开展与深入,学生有了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课堂也随之出现一些预设之外的突发因子,即动态教学资源的生成。为了更加清晰地认识和把握体育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下将从教师、学生、文本三个方面入手,结合日常教学收集的一些案例,进一步分析体育课堂教学中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从教师角度出发,动态生成教师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把书本的知识传授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两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预设是手段,生成是目的。教学需要生成,更需要预设,有效的生成离不开精心的预设.而精心的预设又必须通过课堂的生成来实现其价值。《品德与生活》课的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序曲,它体现了品德教育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特点,但不能刻意追求预设,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某一主题下充分的参与、体验.让学生在自己回味、体验、感悟生活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做事,通过这些活动来到达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