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韩国历来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教师轮岗制度是韩国政府为了破解因教师扎堆于经济发达地区而导致城乡师资配置失衡、城乡教育质量差距过大等难题,而制定的均衡配置优秀教师资源的制度,也是韩国促使教育优质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实践证明,韩国教师轮岗制度实施70年以来,实现了全员化、全域化、规范化和常态化,成效显著。韩国教师轮岗制度在均衡城乡师资配置、实现师资力量动态平衡和促进整体教育质量提升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该制度在推行过程中尚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譬如在新聘教师与轮岗教师岗位配置结构的合理化、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激发教师使命感和责任感等方面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2.
2006年以来,郧县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推进全县教育均衡发展的首要工作,全面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强化教师培训、均衡教师配置、规范教师管理、补齐师资短板,较好地解决了农村教师队伍素质不高、分布不均、结构不优、人心不稳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姚琳 《教育探索》2009,(4):82-83
当前,我国地区之间义务教育的师资力量在数量分布和结构上均存在着严重的失衡现象.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经济发展状况和体制方面的原因,还有教育系统本身方面的原因.促进地区之间义务教育师资力量的均衡配置,一要构建高素质教师的补充机制,二要建立教师定期流动制度,三要建立贫困地区教师特殊津贴制度.  相似文献   

4.
当前,由于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滞后和相关制度不健全,教师不合理流动问题突出,教师流动仍存在自主无序行为,而且往往是农村教师城镇化的单向流动。教师的不合理流动加剧了县域内城乡师资配置失衡,成为制约县域义务教育整体均衡发展的瓶颈。实现县域内城乡间的师资均衡发展,实行科学、合理的教师流动制度,对城乡义务教育教师配置的均衡,无疑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促进城乡师资均衡发展的一条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小学教育不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是师资不均衡配置,而师资均衡配置的根本措施不应是以"交流"等形式为主的"截取法",而要注重"补短板",即提升薄弱学校师资水平。建立专家进校制度,既能有效解决农村薄弱学校师资水平问题,又能为教育理论工作者提供创新的平台,是解决中国教育不均衡问题、推动中国整体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的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城乡中小学师资配置存在着教师编制、学历素质及队伍结构等不均衡问题。影响和制约中小学师资均衡配置的因素主要有:经济与待遇上的差距、政策引导的偏差、制度管理的缺失、文化观念的束缚,工作和生活环境的差异以及教师专业发展机会不均等。对这些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可为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了解当地教师发展现状,调整教师管理政策,促进城乡校际交流,推进师资均衡发展提供咨询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教师》2014,(Z1):47-48
我国现已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奋斗目标,但仍存在着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教育资源的配置主要包括财力资源配置、物力资源配置和人力资源配置,人力资源的配置主要是指师资力量的配置。现在,教育经费投入已达到GDP的4%,在教育财力和物力上已有保障。因此,合理的师资配置已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主要通过文献法,分析影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因素、师资配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主要从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实现教师的合理流动、强化教师编制管理以及加强教师培训等措施,促进教师的均衡配置。  相似文献   

8.
论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资的均衡配置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也是义务教育均衡化的重要体现。要实现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应建立县域内义务教育师资统筹管理机制;加强紧缺教师的补充工作,保证农村教育教学需要;建立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实现县域内师资均衡配置;实行城镇教师农村任教服务期制度,引导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加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提高薄弱学校教师素质。  相似文献   

9.
关于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资源均衡配置已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和城市义务教育教师相比,在配置方面还存在着学历水平、学科专业结构等方面很大的差异和问题。当前,首先要树立科学的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均衡配置观念,其次是要加强领导,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和进一步完善切实可行的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有效机制,同时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切实关心和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从而保证义务教育师资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0.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明确任务,也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大举措。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和根本标志。  相似文献   

11.
公平和效率是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必须同时达成的目标,但其所能借助的市场和政府两种手段都会因其本身固有的缺陷而出现失灵。我国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诸多现实问题正是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综合产物。只有在遵循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调整现有的教师劳务价格格局,矫正政府诸多自身问题和一些不合理的现有政策,实行以市场为基础、以政府为主导的教师定期流动制度,并建立相应的利益补偿机制,才能同时解决好我国义务教育师资配置的公平与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12.
促进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对实现教育公平,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配置非均衡的问题,可以从强化政府在政策保障实施方面的责任,增加对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加强对义务教育师资的管理、调控和监督力度;满足贫困地区、农村边远地区学校的师资需要,加强师资培训;构建标准化学校体系,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利用和优化现有教师资源;完善区域内教师资源互动与共同发展机制,建立校长和教师定期交流合作与轮岗制度;构建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评价指标,完善教师交流与合作的激励制度六个方面来探寻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是师资均衡配置,师资均衡配置的核心是提升薄弱学校师资水平,提升薄弱学校师资水平的主要途径是培训。目前,我国中小学师资培训主要存在两个障碍,一是中小学编制紧张,教师们没有时间和机会进行有效培训;二是培训机构撤并,常规性培训受到影响。扩大农村薄弱学校教师编制,恢复和重建高水平师资培训机构,建立经常性教师轮流培训制度,大力提升薄弱学校师资水平,是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师资的均衡配置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目前师资配置呈现非均衡的状态,表现在城乡教师资源数量和质量分布不均衡,城乡教师在入职教育、在职培训程度上存在很大差异,其原因有城乡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均衡,城市本位的师资配置政策、教师培养监督机制缺失.针对这些问题,政府机构要保证必要的财政投入,调整城乡教师编制标准;建全教师培养监督管理机制以促进城乡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实现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5.
教育部负责人近日表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在很多大中城市义务教育阶段还存在一些薄弱学校。为解决这个问题,当前重点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2011年起,S县启动了流动教师制度,实行教师交流轮岗,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强师到弱校,可促进流入学校青年教师成长。三年来,S县为流动教师搭建可展示自身价值的平台,流动教师制度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强弱学校师资,也存在着部分家长的抵触。对学生作教师流动制度的客观而又理性的满意度调研对教师流动制度和政策调整极具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政策问题已被人们察觉和体认,它关涉到社会上较大多数人的利益,表现在利益、价值观和规范等方面的冲突,它是由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认定并力图加以解决的教育问题。它具有主观人为性、历史动态发展性、相互关联依赖性以及教育性四方面的特征。只有明确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政策问题的基本构成要素和特征,才有可能制定出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师资均衡配置政策。  相似文献   

18.
常彦 《教书育人》2012,(13):4-5
一、我国中小学发展不均衡的核心因素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由于国家大力加强基础教育建设,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比较而言,目前中小学之间的差距,并不在设备、校舍  相似文献   

19.
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配置中存在区域间、城乡间、校际间师资配置不均衡,教学质量教学水平不均衡、教师发展不均衡。现阶段义务教育阶段教师配置失衡的原因主要包括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缺乏配套性政策的支撑和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政府义务教育投入体制不完善和分税制的财政问题并加政府调节力度不够,责任机制未建立,绩效考核机制不完善等。推进县域内义务教育教师均衡配置的政策性建议包括完善农村及薄弱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宏观制度保障;积极推进城乡及校际间教师合理有序流动和引导教师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教育信念等。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研究》2009,(5):39-39
近日,广东省政府出台意见,全面推进义务教育特别是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要求以改善农村学校、城镇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和均衡配置教师资源为重点,以建立和完善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制度和长效机制为保障,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力求办好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