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如今的国家教育体制以及社会的大环境都不利于学生们对体育产生正确的认识,不能真正发挥体育的教育功能,使人们对体育存在偏见,导致现阶段学生的身体素质整体下降。为了不断提升学生对冬季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程度和高度,找出国家现行的教育制度、社会的体育价值观、家长的重视程度、学生本人的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等影响因素,并提出转变观念,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加大社会对体育的关注程度;提升家长对体育锻炼意义和价值的认识高度,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锻炼氛围;提高学生自身运动能力水平,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等提高的具体途径,切实提高学生对冬季体育锻炼价值的认识高度,让学生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切实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冬季体育教学观念转变,应当首先改革教学的培养目标,坚持以人为本,以"快乐体育"为基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与冬季冰雪运动的职业技能型人才为教学培养目标。改革高职院校冬季体育教学内容,一般性冬季体育运动教学,应当选取丰富的教学内容,结合"快乐体育"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体育运动的能力;冰雪运动体育教学,因地制宜地选取可行的教学内容,培养切实满足冰雪运动产业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积极探索开发与创造教学环境与条件的新思路,结合我国北方高职院校教学实际情况,以北方冰雪资源优势为依托,采用自用与对外营业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冰场的使用价值,积极促进校企合作办学,发挥双方的人才与资源优势,使高职院校冬季体育教学向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寒冷的冬季已经到了,老人们可不能棒、球入库,猫在家里暖冬。进入冬季老年人更应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抗病能力。应仍坚持打球和户外活动,以适应室外气温变化。走进门球场,您即可以运动锻炼,又可以享受冬日阳光,这可是一举两得啊。冬天的阳光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健康资源。在运动中沐浴着冬日暖阳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  相似文献   

4.
研究冬季体育教学的不同项目和内容所产生不同的作用及对提高学生体育实践能力和培养体育态度的效果,对于进一步有针对性地进行冬季体育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体育需求,确立培养大学生坚持长年的体育锻炼,养成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就此提出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5.
赵凤英 《冰雪运动》2009,31(2):88-91
以北方冬季男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行为及动机为研究内容,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问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影响冬季男女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影响因素、行为及锻炼的项目,目的是为了加强高校冬季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更好地对大学生实施全民健身意识和终身体育思想,使大学生对冬季体育锻炼运动产生极大的兴趣并从中获得乐趣,以便提高冬季体育教学效果及其运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冬季男女大学生在锻炼动机、锻炼行为、锻炼项目等方面有一致性但也存在差异,并提出增强男女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意识,培养终身体育能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新意识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体育学科能力是学生从事终身体育锻炼和运动娱乐时应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本文就学生从事运动能力、休闲娱乐能力、自我锻炼能力、体育观赏能力四个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北方高校冬季体育教学项目对大学生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影响及作用:采用对冬季体育教学不同内容的教学效果实验与跟踪调查法,对大学生体育态度、体育行为和自我锻炼的表现,进行问卷调查和观察。冬季体育不同教学内容,对学生体育意识和能力有着不同的影响与作用;冬季体育教学应注意发挥项目的影响优势,进行针对性教学,以便满足大学生的不同体育需求;使大学生确立选择冬季体育项目坚持长年的体育锻炼,形成终身体育意识、提高实践能力。提出冬季体育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8.
自北京成功申办了2022年冬奥会后,激起了全民对冰雪运动的热情.大学生作为参与冰雪运动的核心力量更应该高度重视冬季运动锻炼.冬季由于气候的原因,大学生运动锻炼时常因为对锻炼项目不了解,而给自身带来运动伤害.以室外的跑步、滑冰和室内的跳绳为例,培养大学生选择锻炼项目的能力,掌握冬季正确的锻炼方法,并对其中的注意事项进行详细分析,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对竞技运动教材化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打破学校体育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的竞技运动教学观。其核心工作是竞技运动的教材化。明确传授冀,竺炼手段与方法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及体育意识,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是当前学校体育的主要任务。并对竞技运动如何教材化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对牡丹江市大学生冬季体育行为与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传勤 《冰雪运动》2009,31(2):92-96
为了培养北方高校大学生冬季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观察法对牡丹江市2~4年级部分大学生进行有关冬季体育锻炼现状和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总体上对冬季课余体育锻炼具有积极的行为表现,大多数学生在课余时间都不同程度地参加了体育锻炼,但锻炼量不够充足,尤其是女生显得更为突出 体育态度、心理因素、行为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影响大学生参加冬季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章以赛 《体育师友》2011,34(1):64-65
文章就如何把身体锻炼的时机适当地延伸到课外,真正树立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切实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和自主锻炼能力进行了探索,认为:适当地布置一些体育课外作业,可以使学生在假期和课余也能够参加体育锻炼,在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同时,掌握课堂中学不到的体育技能和课外体育常识,搭起校内外体育锻炼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
针对黑龙江省地域特点及目前各高校冬季体育课现状,提出对黑龙江省高校开展冬季课外冰雪活动进行有偿服务的探讨。研究表明:有偿服务是可行的,其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和能力,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竖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女大学生如何在冬季用室外滑冰锻炼身体磨练意志,接受冰雪运动文化的熏陶,提高身心素质,始终是北方普通高校体育值得关注的课题。“坚持理论与实践、体育与保健、生理与心理、课内与课外、指导与自练相结合,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为目标,对教授一学习一锻炼一育人全过程实施能力目标管理的《北方女大学生滑冰健人》系列课程教学模式”是经过7年的实验和应用教学,集正反两方面经验提炼而成的,对在冬季实施《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具有交流、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赵新 《新体育》2023,(20):85-87
体育游戏是培养初中生运动爱好、提高意志精神能力、促进聪明才智的一个高效方式,是协助老师实现初中段运动课程任务的高效方式。运动项目成为中学运动课程训练的一项主要课程内容,是有助于教师活泼课堂气氛,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重要教学手段。老师可以在体育项目的教育内容中,适当的加入一些挑战性的运动项目,这是提升初中体育素质、充实课堂内涵、提高体育锻炼成效的主要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5.
本设计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旨在设计科学、有趣的寒假作业,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在设计中以学生的学情和身体素质出现的“天窗期”为思路,利用Excel在线表格实时点击完成,激励学生真正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开学以后结合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再次进行测试,对进步学生颁发相应奖励,使学生经过寒假的体育锻炼逐渐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同时还能增强亲子关系。  相似文献   

16.
对学生体育素养的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对学生体育素养构成的因素-体育意识、体育基本活动能力、基本运动能力、基本体育知识和从事体育锻炼、身体娱乐与体育比赛能力等做了论述。对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方法-教、练、赛等手段也做了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和能力的构成1.体育锻炼意识体育锻炼意识是指学生正确认识体育锻炼的目的和意义,指导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理论基础。具体地讲就是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欲望和要求等。2. 体育锻炼能力体育锻炼能力是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综合能力。它是由认知能力、参与体育活动能力、自我锻炼及评价能力和组织能力等所组成。(1)认知能力学生体育认知能力是以丰富的体育知识和对体育锻炼目的、意义及功能的认识和对体育锻炼有良好的体验为基础的。认知能力也受许多外在因素的影响。例如,50年代的“锻炼身体,保卫祖国,锻炼身体,建…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从运动技能教学的角度,结合目前主流体育教学思想,对运动技能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关系进行探讨.主要结论是:运动技能教学对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养成具有重要作用,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改革性建议,以期为体育教学和指导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赵科伟 《中华武术》2023,(12):74-76
家庭体育作业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保障,认真落实体育家庭作业有助于培养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更好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对高职院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山西省高职院校的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以健身和娱乐功能为主,但参与的强度和频数明显较低;男同学对待体育锻炼的态度明显高于女同学;在锻炼项目上,男同学倾向于同场对抗类和力量类运动项目,女同学更倾向于健身类和隔网对抗类运动项目;场地器材不足、宣传不够、体育锻炼意识差是制约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