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的生死观呈现出多元取向:一方面,魏晋玄学生死观继承了道家对生死问题的思考,以自然主义的态度和对个体价值意义的肯定超越了两汉儒家生死观,但未能彻底解决自身内部的矛盾性。这种矛盾性在东晋南朝以后逐步化解,从而表现出宁静淡远的趋向;另一方面,以佛教、道教为主体的宗教生死观与玄学生死观同时并存,对人们的人生思想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形神之辩”在某种意义上也可看作是不同生死观的对立冲突。  相似文献   

2.
杨华 《教育艺术》2006,(10):14-15
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默逊 一、认识培养自信心的重要性 1.从心理学理论看,自信是个体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个人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意义深远。自信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直面并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自信可使学生养成超越自己、超越他人,积极向上的个性特征;自信还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勇于探索和实践新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博客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和接受,显示出强大的吸引力和生命力。从每一个个人博客到分门别类的群体博客,都在日益走近平民百姓,在不断地发展、壮大。探讨了博客的个体形态与群体形态的特点,揭示出二者存在的矛盾性状态与矛盾的意义,以有利于促进博客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文化哲学视野下的教育交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化是人以自己的生命存在的意向性为理由不断改造他周围自然世界的,创造性的劳动过程,文化哲学的根本旨趣,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与文化的关系为内容,从而对文化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的揭示和把握。教育交往是理解-文化融合的过程,教育交往的理想境界;人文化;教育交往往过程观,促使个体生命价值生成;教育交往的价值取向;促进和童的创造性发挥;教育交往的目的观;实现自我解放与超越。  相似文献   

5.
林艳丽 《成才之路》2012,(24):36-17
正美国教育家杜威说:"人的成长是各种能力慢慢生长的结果。"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人不可能不犯错误。人就是在不断地修正、克服缺点过程中成长和成熟起来的,这种修正和克服必须有一个认识和体验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也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等待。教育中缺乏这种等待,是因为教师缺少期待、宽容,缺少教育方法和智慧。  相似文献   

6.
"人是一种怎样的存在",这是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从自然世界的生命个体状态考虑,人仅仅是一种自在性的存在;从实践的对象和结果来看,人又是一种现实性的存在;再从实践的目的性和能动性的角度审视,人更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概括来讲,人是一个矛盾性的存在:人是其所是的存在,更是超越其所是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仁”作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善意与温情,为和谐人际关系的建构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人不能受制于现成的存在状态,而应该不断地突破现成状态的限制,实现自我;“仁”的境界是充满快乐的境界,这种快乐能使个体不受制于名利得失,在现实中获得心灵的开阔和自由,真正达到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8.
关于初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有多种含义,本所研究的问题专指人在认识活动中所发现的以及需要解决的矛盾或疑难。基于对问题的这种理解,所谓问题意识即指人在认识活动中,遇到需要解决但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产生一种疑惑、焦虑和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又驱使个体积极行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人所具有的这种问题性心理品质称为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包括内隐性问题意识和外显性问题意识,内隐性问题意识是指人在认识活动中,遇到需要解决的矛盾或疑难时感到疑惑,  相似文献   

9.
爱情是人类最动人的感情之一,也是世界文学永恒主题之一。这种魅力最深刻的哲学背景是爱情克服了人类对死亡的恐惧。普希金的爱情诗歌就是这种思想的诗意显现。他早期爱情诗偏重肉体的满足,是自我意识的激情飞扬;后期爱情诗专注于精神的契合,是在对“永恒女性”即普遍精神的追求中完成个体的超越和拯救。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个体社会化的根本途径是在实践理性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标示着社会个体实现自我超越的基本依据。人的社会性是社会个体实现自我超越的重要现实依据。人与群体的基本关系决定着社会个体必然实现自我超越。人类社会发展的无限性和曲折性决定着社会个体必须不断地实现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1.
解放思想,就要自我反思。 在解放思想中自我反思、自我激励、自我超越,做到克服自满心态,不陶醉于纵向比较的成绩和各种赞扬之声;克服畏难情绪,不掩盖问题、不回避矛盾;克服惰性思维,走出陈旧思维与行动的惯性。  相似文献   

12.
庄子的"道"思想,一方面继承了老子思想所具有的朴素唯物素质,另一方面又在抽象的过程中多了些主观性与唯心论的性质,而表现在时空观上,则具有主观与客观、物质与精神的矛盾性,在这种矛盾带来的悲剧感中,庄子以"齐物论"尝试着人生的超越。  相似文献   

13.
生存是人类和人生的根本问题.人的生存必然包含有现实性和超越性两种维度,即生存是不断对现实生存状态超越的过程.这种超越不仅是经验性超越,即实践活动对自然规律和现有的物质精神成果的超越,更主要的是超验性超越,即对人存在的终极目标的追求和超验性意义的建构,也就是审美超越.  相似文献   

14.
生命哲学作为一种非理性主义的哲学思潮,认为生命是主体对自己存在的一种体验与领悟,认为生命具有一种领悟心灵世界的独特性,强调生命在充满激情的过程中不断进行着超越与创新,充满着惊喜与未知。幼儿教师的成长不只是一个专业化的过程,更是一个事业者的生命历程。文章旨在从幼儿教师形象与存在状态的现实出发,从生命哲学的视角出发阐释幼儿教师成长的意涵——从专业发展走向生命关怀的个体成长,从生命关怀的视角思考幼儿教师的成长。  相似文献   

15.
挫折也美丽     
人生之路,总是会有坎坎坷坷。古今中外,任何一个人在成长的道路上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挫折。挫折感是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现象。所谓挫折,就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体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这种状态在人生中的各个成长阶段都客观存在,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处在身心发育时期的青少年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审美活动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感于通行美学原理对审美活动的抽象、直观理解和对审美意义的片面认识,本文力图从人类活动的角度,重新审视审美活动及其意义。审美活动是人类活动的最高形态,它遵循人的活动的一般原则,即克服人与外部世界的分裂。同时,它又是对实践活动的有限性的超越和理论活动对人的目的性的悬置的修正。因而,审美的职能就在于:一方面,它是对现实矛盾的否定和克服;另方面,又是对人的全面发展的促动,对人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王宝成是农民文化活土成长起来的作家,其作品对农村生活的眷恋和农民文化的皈依情绪中浸润着理性思考的痛苦;王宝成又是一个不倦追求艺术超越的作家,作其品对于人的生存状况的哲理思考和关爱个体生命的人类情怀中涵蕴着无法释解的情感重负。痛苦的眷恋和沉重的超越构成了王宝成创作生命流程的二重奏。  相似文献   

18.
超越性是人的特有属性,任何教育都应回归到人本身,回到个体内在的自我超越性。自我超越教学模式提倡一种高度关注人本身的自我超越性的教学思想和精神,有着丰富的理论基础。其基本内涵是,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在认知层面从有知到无知再到有知的不断螺旋式上升,也要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以价值观为中介,着眼于人内在境界的不断提升,关注学生超越式的生命成长。自我超越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需要在教学目的上凸显自我超越意识的觉醒,让教学过程富有生命灵动的气息,让教学内容走向整合课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建立倾听与对话的良好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学生学习的动力,在于认识上的矛盾性。当学生进入“愤悱”状态,教师要有意识地挖掘学生的认识需要与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不断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创设一个义一个的“愤悱”状态,不断满足其学习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20.
利益与道德有着本质性的关联,利益不是在道德之外决定,而是作为道德的内在核心因素决定道德的。利益的矛盾运动是通过应当这个中介转化为道德义务从而表观为现实道德形态的。利益关系固有的矛盾性驱使利益的进一步自我规定,这种自我规定是在多种可能性中进行选择基础上的自我超越,这种自我超越表现为可能性和现实性、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在此,自我超越是通过命令来履行和实现的。这种价值命令或价值指令,就是“应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