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一单元中“被乘数的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了如下几点:第一,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先安排被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后安排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第二,先借助空盘图进行演示,再利用乘法交换律进行推导,  相似文献   

2.
“被乘数中间有0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的教学设计张金梅,雷美华教材简析本节内容是“被乘数中间有0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与“被乘数中间没有0乘数是两位数乘法”内容的延伸,它是乘数为两位数乘法中的一种特例。学生掌握好本节内容,能完善乘法知识结构,为今后学习乘...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22页例11,“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六中的1—5题.教学要求:1、使学生掌握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能正确、熟练地笔算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2、运用迁移规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具、学具准备:小黑板、口算卡片.教材简析:被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一位数乘二、三、四位数的计算方法和0与任何数相乘得0的规定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重点解决简便算法.同时口算乘法中的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一位数乘几百几十的简便算法:被乘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学生已经掌握,所以本节课又主要解决被乘数末尾有0的笔算简便方法(即用笔算怎样算比较简便).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当乘数和被乘数第一次相乘,积的末尾是0,容易与原被乘数末尾的0混淆,因此教材在“做一做”和练习中,又安排了5道这种题目,以加强练习.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本节内容时,应从复习口算乘法引入.因为笔算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除简便算法的竖式写法外,其他知识学生已经掌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运用知识的迁移规律,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去“同化”知识.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相似文献   

4.
答:如果近似数的绝对误差不超过它的末位的半个单位,那么除第一个非零数字前的零外,所的数字都叫有效数字。小学数学中,被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如7800×35,一般是先用78×35,再在积的  相似文献   

5.
列小数乘法竖式时,为什么不必对齐小数点?计算小数乘法,实质上经历了两个转化过程。即先把被乘数和乘数都转化为整数去计算,再把所得的积转化为原小数乘法之积。当进行第一个“转化”时,被乘数有 n 位小数,将它扩大10~n 倍就得整数;乘数有 m 位小数,将其扩  相似文献   

6.
统编课本《数学》第六册第一单元“珠算乘法”先讲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后讲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本文对这一单元的教材作简单分析,并对其教法作粗浅/研究。“珠算乘法”采用的是“留头乘”,所用的基础知识有:(1)在算盘上布出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2)乘法口诀,(3)积的定位法,(4)乘的顺序。教材开始就作一简略说明:“用珠算做乘法,要把乘数拨在算盘的左边,被乘数拨在算盘的右边,并在被乘数的右边留下适当的空位,以便把乘得的积拨在那里。”“珠算乘法的口诀和笔  相似文献   

7.
一、阅读章节标题理解中心内容标题,是课本章节内容的概括。阅读章节标题,目的是使学生明确该章节学习的中心内容。如阅读“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的单元标题时,让学生明确这一单元的中心内容就是“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至于被乘数是多少位数,联系前面已学的知识,可知被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已在表内乘法中学过,而课本只出现万以内的数。因此这一单元所学乘法的被乘数至少是两位数,最多是四位数。从细读小标题  相似文献   

8.
在学习数学时,如果不把概念弄清楚,就不可能掌握数学知识,就会在解题时发生错误。如把“五个2”写成“5×2”就是乘法、乘数、被乘数等概念不清;1/5>1/4是分数单位概念不清,因而未能确切掌握分数大小比较法则。在学习应  相似文献   

9.
乘数是一位数的珠算乘法是多位數珠算乘法的基础虼?教好乘数是一位数的珠算乘法是十分重要的。教学乘数是一位数的珠算乘法,多觉得非抓住三个关鍵不可,这就是:①正确熟练的珠算加法;②被乘数与积的定位;③口訣的运用。下面就这三方面分別谈谈我的看法和做法。(一)加法是乘法的基础。譬如“78×7”这道題,如果学生对于加9和加1的知识和技能沒有掌握的话,那么在被乘数个位“8”与乘数“7”相乘得“56”后,第二步被乘数十位“7”与乘数相乘得“49”(490)时,其中“9”(90)的打法就一定成問題了;反之,如果学生熟练地掌握了加法的话,就能自如地运用“九上四去五进一”和“一下五去四”这两句口訣去处理这个“9”(90)了。基于上述原因,我在教乘法之前,十分重視加  相似文献   

10.
被乘数和乘数在求总数的乘法应用题里分别叫做每份数和份数。引导低年级学生快而准地找出“每份数”是解答乘法应用题的关键。找“每份数”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 一、根据乘法的意义找“每份数”。 例1 同学们参加植树劳动,每人种3棵,5人一共种了多少棵?  相似文献   

11.
在教第五册笔算乘法中的一位数乘二位数时,教师复习了后,紧接着出示教材上的例1:,让学生尝试计算,并问学生乘的顺序是先用乘数去乘被乘数的个位还是十位。学生甲说:“先用乘数3去乘被乘数的个位2得6,再用乘数3去乘被乘数的十位1得3,积为36。”学生乙说:“也可以先用乘数3去乘被乘数十位上的1得3,再用乘数3去乘被乘数的个位2得6,积也是36。”学生丙说:“两种方法都要得。”教师表态说:“还是丙说得对,像这道题,甲和乙的方法都可以。”说完又出示一道题:,让学生探索后,再问学生乘的顺序怎样。这时,学生丁…  相似文献   

12.
一、教学目标(一)认识与记忆1.认识求相同加数连加的简便算法用乘法。2.认识“×”是乘号,读作“乘以”;正确读出乘法算式;记住乘法各部分的名称(被乘数、乘数、积)。3.背诵2—5的乘法口诀。(二)理解1.懂得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用乘法计算较简便。  相似文献   

13.
乘法口诀有小九九(45句.乘数小于、等于被乘数),大九九(81句.比小九九多“乘数大于被乘数”的口诀36句)两种.为了减少口诀句数,减轻学生记忆口诀的负担,通用小学数学教材采用小九九.但用小九九计算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有两个弊病:一是冲淡了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如计算“4×6”乘数大于被乘数的式题和“6×4”用同一句口诀“四六二十四”,不利于学生理解乘法意义,4×6或6×4结果相同,但意义不同,大九九使用不同的口诀进行计算,前者采用“六四二十四”,后者使用“四六二十四”,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乘法意义,并为用口诀求商奠定了基础.二是当除数大于商时.如9 (36~(1/2)),因学生按小九九只熟记“四九三十六”,没有熟记“九四三十六”,较难准确地、迅速地求出商。为了“扬长避短”,利用小九九口诀句数少,学生易于记住口诀  相似文献   

14.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数学教科书(人教版)中,删除了“乘数”和“被乘数”这两个概念而用“因数”一词代替,不管是在整数乘法、小数乘法,还是在分数乘法中,都为学生学习乘法的有关知识减少了人为的障碍。  相似文献   

15.
珠算多位数乘法一股有留头乘、破头乘、隔位乘、掉尾乘四种方法: 1.留头乘:在用乘数去乘被乘数的某一位时,先用乘数从高位起的第二位乘,再用第三位乘……最后用第一位乘。例如,2785×9463,用乘数去乘被乘数的末位时,先用4乘5,再用6乘5,3乘5,最后用9乘5。因为留下乘数的头一位最后乘,所以叫做留头乘。我国明代数学家程大位主張采用这种方法,他著的算法統宗上說:“原有破头乘、掉尾乘、隔位乘,总不如留头乘之妙。” 2.破头乘:在用乘数去乘被乘数的  相似文献   

16.
“两个乘法算式用一句乘法口诀”教学一得红河县第一小学罗丽娟“九义”数学课本第三册第18页例4是让学生看图写出两个乘法算式,使学生知道计算乘法时,交换被乘数与乘数的位置,计算出的得数一样,因此只用一句乘法口诀。要紧紧抓住“手表图的看图方法”和“乘法的意...  相似文献   

17.
根据“九义”教材的编排,引入“因数”的概念之后。在解答应用题时,可以不再区分放乘数和乘数,怎佯计算简便,就怎样列式。这样处理既与乘法交换律相吻合,又与初中代数知识相衔接,真谓明智之举。但有部分教师对此持不同意见,认为这样处理有悖于乘法的意义,算理错误。特别是今后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需再回头重新强调被乘数和乘数的位置,岂不自找麻烦?  相似文献   

18.
第一单元珠算乘法1 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A理解并掌握乘数是一位数的珠算乘法的运算顺序和积的定位法则。计算时,如果遇到被乘数中间或者末尾有零,懂得可以跳过去不乘的道理。B 能够用珠算正确地计算乘数是一位数的乘法。  相似文献   

19.
1.展示目标,引导转化 师:被乘数和乘数都是小数,我们不能直接计算,但能不能像上节课计算6.5&;#215;5那样,先把小数转化成整数。再按整数乘法计算呢?  相似文献   

20.
关于“0”的乘法计算,属学生首次认知,在学习被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中,学生对相乘的积难以确定,因而形成一位数乘法教学的难点。为突破这一教学难点,应分析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利用它们之间的共同因素,找准其联系点,恰当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迁移,切实帮助学生建立“”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概念,引导他们将这一结论迁移到被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计算中。一、建立新概念,为突破难点做迁移准备建立“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概念,是突破教学难点的关键。教材中讲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包含0乘以自然数、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