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海燕 《辅导员》2009,(13):72-72
现代思维科学认为,思维过程起始于问题的形成和确定,任何思维过程总是指向于某一具体问题的,没有问题,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创新始于问题,纵观我们的一切教学活动,可以说都是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的。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2.
21世纪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和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而创新始于问题,因此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对提高创新能力就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3.
储朝晖 《中国德育》2010,(12):73-75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培养合格公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是一件很艰难的事,需要明确目标,切实贯彻落实。公民教育就是教人明了作为公民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对这个国家有哪些责任。权利和义务是双向的,有义务的人必然拥有权利;如果没有权利,就没有义务,也无法履行义务;  相似文献   

4.
邓海波 《考试周刊》2011,(48):220-220
几年前,我就注意到了这样一个社会现象:许多国内的学生留学国外,原来在国内只是个后进生,可到国外学习几年后,却成为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学生,且与他们原来在国内的同龄人相比,无论是在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知识面方面,还是创新能力上都更胜一筹。何以造成这样的差距呢?  相似文献   

5.
【教例】求8和12各有哪些约数?它们公有的约数是哪几个?最大的公有的约数是多少?8的约数 :1、2、4、8 ;12的约数 :1、2、3、4、6、128和12公有的约数是 :1、2、48和12最大的公有的约数是 :4。师指出 :两个数公有的约数 ,叫做这两个数的公约数 ,其中最大的一个 ,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揭示课题)师 :用这种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有什么缺陷?生1 :如果求两个较大合数的最大公约数会很麻烦 ,因为约数比较多 ,容易遗漏 ,而导致错误。师 :是否会有一种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简便方法呢?(生 :应该会…  相似文献   

6.
"问题解决"是指人们面临一个新的问题,处于一种新的情况,但自己又没有现成的对策时而引起寻求处理问题的办法的心理活动,它通常要超越过去所学规则的简单应用产生一个新的解决方案.问题解决实质是人的思维在逐渐开启,意识在不断创新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问题"是引导人类学习和智能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因而霍华德·加德纳曾将智能界定为"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名的故事:在剑桥大学,罗素问大哲学家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答道:“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所有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流露  相似文献   

9.
常常在凝望中国方块字的时候兀自入神,惊叹折服其整饬而又不乏灵动的那份神形兼备的魅力。单一个问题的“问”字,就勾起人无限遐想:“门”字中间一个“口”。这不仅是发问的口,更神似人类那双无限深邃的眼眸。瞳孔虽小,却可容天地;而翕动的薄薄两片嘴唇,更吞吐了几千年的宇宙。从此一扇扇大门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学认为,实施语文的主体性教学,必须调动学生的学习语文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在现在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质疑,他们已经习惯了只学不问,但这并不代表他已经理解了老师所教的内容。卢梭指出:“如果老是由你去指点他,老是由你去告诉他,结果你用这个方法的确会使他变成一个傻子的。如果你用你的头脑去指挥他的手,那么他自己的头脑就会变得没有用处!”事实上,一个成功的老师更应该激发起学生质疑的兴趣、勇气、信心和能力。让他们敢于对老师质疑,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学会学习,体验创造的魅力!一、启发学生发现问…  相似文献   

11.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创新教育始于质疑。但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不敢放手,学生不敢提问,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限制了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提倡质疑教育就显得十分重要。一、改变传统观念,激发学生的提问意识师道尊严的观念在不少教师中仍然根深蒂固,以至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处于“尊”的地位,学生处于“从”的地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和创新精神受到抑制。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对具体习题本身的解答,而忽视学生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换言之,只教“答”,不教“问”,忽视了“…  相似文献   

12.
作文是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情感的书面语言形式,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因此,启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开拓思维空间,无疑是指导学生习作的一条有效途径。然而在实际的作文教学中,人云亦云成了学生的通病:写人,则千人一面;状物,则万物一色;叙事说理,则拾人牙慧,创新成了空口号。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生活经验匮乏、知识面狭窄导致思维受到局限。正所谓巧妇难为无  相似文献   

13.
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教育价值取向的一种教育,其目标是培养创新人才。而要真正实现创新教育,必然要实现教育的创新,也就是让教师丢掉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告别那种"轻车熟路",积极的扬弃与创新。否则,学生们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可见,创新教育始于教育的创新。而如何才能做到教育的创新呢?我的看法是:  相似文献   

14.
“需求分析”是软件工程的一个术语。“知道要做什么”就是常说的“需求分析”。创新意识是指人们积极探究的心理取向,是人类意识中积极的富有成果性的意识形式。本文从认真钻研教材,寻找“需求分析”切入点、加强社会实践,做好“需求分析”的准备、课堂探索新知,深植“需求分析”的理念三个方面,以《鱼鳞刨》一课为例,阐述了教师应该怎样注重“需求分析”,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很少主动提出问题,这样学生往往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之中.杨振宁博士曾评价:中国学生与美国学生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中国学生不喜欢提问题,不愿意提问题.为了教学效果的更好实现,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生成的情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16.
陈国有 《化学教学》2001,(10):19-20
化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笔者通过近二年的教学实践 ,实施“过程”教学 ,强调知识的发现过程 ,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 ,精心营造创新环境 ,优化解题过程 ,通过启发知识来启发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优化“过程”教学为突破口 ,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作为素质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1 展示知识发现过程 ,激发学生创新意识中学化学知识是前人科学研究成果的结晶 ,由于受课本篇幅的限制 ,化学史中许多科学家的研究思维过程 ,不可能一一介绍。在化学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 ,选择有代表性的…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本文作者在论述创新精神与问题意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作为切入点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观点。提出了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条件、手段、关键和动力。对教师在教学中如何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现代书法前景如何?命运如何?传统书法的价值与意义究竟何在?带着思辩的觉悟和视角去考证书法的"创新意识",我们就不会偏止于局限,才会更深刻的认识事物发展的渐进规律.  相似文献   

19.
化学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实施“过程”教学,强调知识的发现过程,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精心营造创新环境,优化解题过程,通过启发知识来启发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提高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0.
从本质上讲,创新教育是一种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为起点的问题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学会思考的教育。学会思考的核心则在于能否有独到的发现,能否提出独特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创新始于问题。敢于提问不仅是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标志,而且是发展学生思维和批判能力不可或缺的途径。提出新问题,或从新的角度去思考老问题,往往会导致新的发现与突破。创新教育的目的是使没有问题(意识)的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有问题(意识)的学生产生新的问题(意识),通过“问题——问题解决——新的问题”的方式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创新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