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三份预案,代表不同层次、区域的三个样本。把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作为学习的基础和起点,注重以情境创设来激趣,以丰富活动来"发现"知识……透过共性,这三份预案的个性尤显: 一是设计意旨有别。第一份预案把数学知识融于五种活动中,变枯燥为生动、浅显;第二份预案旨在让学生"用科学武装头脑",厘清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第三份预案则遵循由易刭难、循序渐近的认知规律,培植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二是教学流程相异。第一份预案让学生在"猜一猜、比一比、玩一玩、做一做、说一说"五个环节的活动中轻松愉悦地体验到"可能性";第二份预案让学生在"猜测、验证、应用"的学习活动中感受生活中的不确定规象;第三份预案则以"探究、巩固、应用、深化"为主线,让学生亲历探索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三是摸球方法不尽相同。在让学生体验"完全确定"和"不确定"时,第一份预案采取先"每类球数量相同且小组交叉摸"来体验"完全确定",然后再采取"球类数量不同且单独摸"来体验 "不确定";第二份预案则先采取"人球数相等,每类球的数量相同"来体验"完全确定",然后再采取"人球数相等,每类球数量不同"来体验"不确定";第三份预案则采取"教师先提问,学生再动手,最后提炼"来体验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三份预案,代表不同层次、区域的三个样本。把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作为学习的基础和起点,注重以情境创设来激趣,以丰富活动来“发现”知识……透过共性,这三份预案的个性尤显: 一是设计意旨有别。第一份预案把数学知识融于五种活动中,变枯燥为生动、浅显;第二份预案旨在让学生“用科学武装头脑”,厘清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第三份预案则遵循由易刭难、循序渐近的认知规律,培植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二是教学流程相异。第一份预案让学生在“猜一猜、比一比、玩一玩、做一做、说一说”五个环节的活动中轻松愉悦地体验到“可能性”;第二份预案让学生在“猜测、验证、应用”的学习活动中感受生活中的不确定规象;第三份预案则以“探究、巩固、应用、深化”为主线,让学生亲历探索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三是摸球方法不尽相同。在让学生体验“完全确定”和“不确定”时,第一份预案采取先“每类球数量相同且小组交叉摸”来体验“完全确定”,然后再采取“球类数量不同且单独摸”来体验“不确定”;第二份预案则先采取“人球数相等,每类球的数量相同”来体验“完全确定”,然后再采取“人球数相等,每类球数量不同”来体验“不确定”;第三份预案则采取“教师先提问,学生再动手,最后提炼”来体验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四篇预案,分别从四个维度展开:第一份预案就开课这一环节而预设了"激趣启课"、"激情导入"、"激疑导入"三种不同的启课形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有效进行"师生本" 的高效对话,在比较中各展风采;第二份预案在对比分析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优势后力主阅读应富有情趣;第三份预案则结合课堂教学对文本片断的设计进行有效反思,求解阅读教学的本真; 第四份预案则全面展示教学设计,突出情境设置和情感体验,旨在让情感在情境创设中升华。  相似文献   

4.
四篇预案,分别从四个维度展开:第一份预案就开课这一环节而预设了"激趣启课"、"激情导入"、"激疑导入"三种不同的启课形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有效进行"师生本" 的高效对话,在比较中各展风采;第二份预案在对比分析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优势后力主阅读应富有情趣;第三份预案则结合课堂教学对文本片断的设计进行有效反思,求解阅读教学的本真; 第四份预案则全面展示教学设计,突出情境设置和情感体验,旨在让情感在情境创设中升华。  相似文献   

5.
情系葡萄沟     
四篇预案,分别从四个维度展开:第一份预案就开课这一环节而预设了"激趣启课"、"激情导入"、"激疑导入"三种不同的启课形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有效进行"师生本" 的高效对话,在比较中各展风采;第二份预案在对比分析两位教师的教学设计优势后力主阅读应富有情趣;第三份预案则结合课堂教学对文本片断的设计进行有效反思,求解阅读教学的本真; 第四份预案则全面展示教学设计,突出情境设置和情感体验,旨在让情感在情境创设中升华。  相似文献   

6.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数学既要生活化,也要数学化。基于这一思想,这三份案例贴近现实,接近生活,触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尽量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三份预案虽都以方法作为着力点和立足点,但其侧重点各异:第一份预案从学习数学最难能可贵的一种精神--"追根究法"出发进行引导,立足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已有的经验,生长新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第二份预案采取对比探究法,针对不同的班情进行对比教学,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突出学习的自主性和小组合作;第三份预案则采取观察法,把一组不同的近似数放在一起,让学生根据不同的精确度要求进行观察,然后得出不同的近似数。  相似文献   

7.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数学既要生活化,也要数学化。基于这一思想,这三份案例贴近现实,接近生活,触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尽量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三份预案虽都以方法作为着力点和立足点,但其侧重点各异:第一份预案从学习数学最难能可贵的一种精神--"追根究法"出发进行引导,立足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已有的经验,生长新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第二份预案采取对比探究法,针对不同的班情进行对比教学,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突出学习的自主性和小组合作;第三份预案则采取观察法,把一组不同的近似数放在一起,让学生根据不同的精确度要求进行观察,然后得出不同的近似数。  相似文献   

8.
张茂萍 《四川教育》2006,(10):37-37
抓住知识空白点,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来激趣,以情感为纽带,让学生体认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这是三份预案力图突出的重点。透过共性,这三份预案的着力点和表现方式则有所不同:第一份预案截取“以趣导读、以读悟情、以情激情”的三个片段,以顶针的形式,一环扣一环,层层铺垫,蓄积力量,把学生的爱国情感体现得淋漓尽致;第二份预案围绕如何开课这一问题,顺应教情和学情,展示了激情导入和破题导入两种不同的开课方式;第三份预案从整体入手,注重对学生识字方法的指导,强调在品读中体验申奥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9.
贺晓彬 《四川教育》2006,(10):36-36
抓住知识空白点,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来激趣,以情感为纽带,让学生体认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这是三份预案力图突出的重点。透过共性,这三份预案的着力点和表现方式则有所不同:第一份预案截取“以趣导读、以读悟情、以情激情”的三个片段,以顶针的形式,一环扣一环,层层铺垫,蓄积力量,把学生的爱国情感体现得淋漓尽致;第二份预案围绕如何开课这一问题,顺应教情和学情,展示了激情导入和破题导入两种不同的开课方式;第三份预案从整体入手,注重对学生识字方法的指导,强调在品读中体验申奥成功的喜悦。  相似文献   

10.
二年级(上册)《可能性》的教学,是学生首次学习不确定现象,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教材选择相对有趣的摸球实验来让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那么球如何"摸"呢?我们通常会看到,教师拿出两个不透明的袋子,告诉学生在袋中摸出红球的可以获得奖品,请学生在一个袋中摸球。当4个学生都连续从一个袋中摸出红球后,教师请学生猜:"你认为这个袋中装的是什么颜色的球?"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全是红球。"教师从袋中将球一一取出,确实全是红球,学生非常高兴,因为他们都猜对  相似文献   

11.
三份预案,代表不同层次,区域的三个样本。把学生已有知识,生活经验作为学习的基础和起点,注重以情境创设来激趣,以丰富活动来“发现”知识……透过共性,这三份预案的个性尤显:一是设计意旨有别;二是教学流程相异;三是摸球方法不尽相同;[编按]  相似文献   

12.
赵娟 《四川教育》2006,(10):34-35
抓住知识空白点,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来激趣,以情感为纽带,让学生体认申奥成功时的激动、欢乐和自豪,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这是三份预案力图突出的重点透过共性,这三份预案的着力点和表现方式则有所不同:第一份预案截取“以趣导读、以读悟情、以情激情”的三个片段,以顶针的形式,一环扣一环,层层铺垫,蓄积力量,把学生的爱国情感体现得淋漓尽致;第二份预案围绕如何开课这一问题,顺应教情和学情,展示了激情导入和破题导入两种不同的开课方式;第三份预案从整体入手,注重对学生识字方法的指导,强调在品读中体验申奥成功的喜悦。[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孙志新 《学子》2016,(6):42
教学内容: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第64-66页例1、例2、"练一练",练习十第1-4题。知识技能: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2.学生学会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3.经历摸球等操作活动,初步感受可能性的大小。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做出推断的过程中,会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能较好地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从而增强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教学重点:通过活动,理解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4.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数学既要生活化,也要数学化。基于这一思想,这三份案例贴近现实,接近生活,触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尽量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三份预案虽都以方法作为着力点和立足点,但其侧重点各异:第一份预案从学习数学最难能可贵的一种精神——“追根究法”出发进行引导,立足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已有的经验,生长新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第二份预案采取对比探究法,针对不同的班情进行对比教学,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突出学习的自主性和小组合作;第三份预案则采取观察法,把一组不同的近似数放在一起,让学生根据不同的精确度要求进行观察,然后得出不同的近似数。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的:1.通过摸球、装球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2.培养学生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相似文献   

16.
编辑提示抓住文本重点段、关键词进行赏析,深入体认居里夫人专心致志的精神并予以内化是这四份预案的共性。透过共性,这四份预案个性尤显:一是取材和表现形式不同。第一份预案撷取的是一位老师对同一内容先后二次授课片断的对比分析;第二份预案选取的是文本的二个重点段,把预设与教学有机结合,课后再反思预设;第三份预案选取了第二课时的内容,并进行整体的、粗线条的勾勒;第四份预案则从整体出发,对文本进行全面、全方位的设计。二是突破重点的策略不同。第一份预案以语言为本,训练为线,把感受文本、品味语言、内化精神融于听说读写之中,旨在让语文课回归其本色;第二份预案则抓住重点词语,逐层引导,步步深入,巧妙释疑,随机生成,意在让学生深入体验和感悟;第三份预案注重课内外有机结合,强化阅读训练,注重阅读指导,培养阅读习惯,力图让学生的思想受到美的熏陶;第四份预案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整体勾勒中不忘浓墨重彩,对学生的不同回答预设得很细、很全,重在引领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7.
编辑提示抓住文本重点段、关键词进行赏析,深入体认居里夫人专心致志的精神并予以内化是这四份预案的共性。透过共性,这四份预案个性尤显:一是取材和表现形式不同。第一份预案撷取的是一位老师对同一内容先后二次授课片断的对比分析;第二份预案选取的是文本的二个重点段,把预设与教学有机结合,课后再反思预设;第三份预案选取了第二课时的内容,并进行整体的、粗线条的勾勒;第四份预案则从整体出发,对文本进行全面、全方位的设计。二是突破重点的策略不同。第一份预案以语言为本,训练为线,把感受文本、品味语言、内化精神融于听说读写之中,旨在让语文课回归其本色;第二份预案则抓住重点词语,逐层引导,步步深入,巧妙释疑,随机生成,意在让学生深入体验和感悟;第三份预案注重课内外有机结合,强化阅读训练,注重阅读指导,培养阅读习惯,力图让学生的思想受到美的熏陶;第四份预案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整体勾勒中不忘浓墨重彩,对学生的不同回答预设得很细、很全,重在引领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8.
编辑提示抓住文本重点段、关键词进行赏析,深入体认居里夫人专心致志的精神并予以内化是这四份预案的共性。透过共性,这四份预案个性尤显:一是取材和表现形式不同。第一份预案撷取的是一位老师对同一内容先后二次授课片断的对比分析;第二份预案选取的是文本的二个重点段,把预设与教学有机结合,课后再反思预设;第三份预案选取了第二课时的内容,并进行整体的、粗线条的勾勒;第四份预案则从整体出发,对文本进行全面、全方位的设计。二是突破重点的策略不同。第一份预案以语言为本,训练为线,把感受文本、品味语言、内化精神融于听说读写之中,旨在让语文课回归其本色;第二份预案则抓住重点词语,逐层引导,步步深入,巧妙释疑,随机生成,意在让学生深入体验和感悟;第三份预案注重课内外有机结合,强化阅读训练,注重阅读指导,培养阅读习惯,力图让学生的思想受到美的熏陶;第四份预案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整体勾勒中不忘浓墨重彩,对学生的不同回答预设得很细、很全,重在引领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9.
曾蓉 《四川教育》2006,(5):42-42
编辑提示抓住文本重点段、关键词进行赏析,深入体认居里夫人专心致志的精神并予以内化是这四份预案的共性。透过共性,这四份预案个性尤显:一是取材和表现形式不同。第一份预案撷取的是一位老师对同一内容先后二次授课片断的对比分析;第二份预案选取的是文本的二个重点段,把预设与教学有机结合,课后再反思预设;第三份预案选取了第二课时的内容,并进行整体的、粗线条的勾勒;第四份预案则从整体出发,对文本进行全面、全方位的设计。二是突破重点的策略不同。第一份预案以语言为本,训练为线,把感受文本、品味语言、内化精神融于听说读写之中,旨在让语文课回归其本色;第二份预案则抓住重点词语,逐层引导,步步深入,巧妙释疑,随机生成,意在让学生深入体验和感悟;第三份预案注重课内外有机结合,强化阅读训练,注重阅读指导,培养阅读习惯,力图让学生的思想受到美的熏陶;第四份预案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整体勾勒中不忘浓墨重彩,对学生的不同回答预设得很细、很全,重在引领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20.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数学既要生活化,也要数学化。基于这一思想,这三份案例贴近现实,接近生活,触及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尽量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三份预案虽都以方法作为着力点和立足点,但其侧重点各异:第一份预案从学习数学最难能可贵的一种精神——“追根究法”出发进行引导,立足学生熟悉的生活和已有的经验,生长新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第二份预案采取对比探究法,针对不同的班情进行对比教学,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突出学习的自主性和小组合作;第三份预案则采取观察法,把一组不同的近似数放在一起,让学生根据不同的精确度要求进行观察,然后得出不同的近似数。[编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