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影响大学生锻炼行为阶段变化的各心理因素间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司琦 《体育科学》2006,26(8):29-32,58
以引进并经过“本土化”改造的阶段变化理论模型和“阶段变化量表”为基础,以武汉3所高校的220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和路径分析的方法,对影响大学生锻炼行为各阶段转变的心理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确认。研究结果表明,影响大学生由漠视阶段向条件依存阶段,由条件依存阶段向准备阶段,由行动阶段向维持阶段转变的各心理因素间相互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阶段变化理论模型(TTM)为基础,采用类试验研究法对随机抽取的4~6年级34名肥胖小学生为试验对象,对其自我效能、自尊水平及BMI 值运用变化阶段量表、自我效能量表、自尊量表进行基线调查与评估(T0)并依据此结果实施基于体育锻炼的TTM模型干预,并在指导干预后的第1 个月(T1)、第3个月(T3)及第6个月(T6)测量试验对象的自我效能、自尊及BMI值。结果:肥胖小学生从T0~T6时间点的自我效能及自尊在不断增加; 自我效能除T1与T0相比不具统计学意义,其余时间点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自尊水平仅在T6与T0、T6与T1相比显示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试验对象随着锻炼行为不同阶段的向前推进,其自我效能及自尊水平逐渐提升,且不同阶段多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同时间点和不同阶 段的BMI值有一定幅度的下降,但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体育锻炼的TTM较长时间干预能够有效提高肥胖儿童的自我效能及自尊水平,强化 其锻炼动机,使其控制体重和心理健康朝向良心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32名超重和肥胖少年实施5周(7次/周、2小时/次、运动强度60%~65%VO2max)的运动处方后,多数研究对象在身体成分改变的同时,身体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和耐力素质有明显改善。研究结果提示,对超重和肥胖少年的运动处方宜采用中等强度、多种运动形式的方案。早期阶段以减少脂肪体重和提高超重、肥胖少年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和耐力素质为主要目标,以后逐渐增加力量和速度训练的内容,在增加肌肉体重的同时使超重和肥胖少年的身体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锻炼行为阶段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跨理论模型为理论背景,分析锻炼阶段变化与变化过程关系,为干预策略的发展提供手段和思路.按分层抽样和人口统计学要求,采用锻炼阶段变化和锻炼变化过程量表对1149名大学生进行测查.调查数据以描述性统计、多元方差、多元逐步回归等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锻炼阶段分布是前意识和意识阶段31.0%,准备阶段52.9%,行动阶段和维持阶段16.1%.变化过程因素存在显著的锻炼阶段特征,相邻锻炼阶段转变过程中.变化过程因素的预测作用有着显著差异.建议根据锻炼阶段采用针对性的干预.  相似文献   

5.
运用文献综述法研究身体活动对超重和肥胖的预防作用,认为只有先从小树立运动预防超重和肥胖的意识,才能在以后的人生中主动将运动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6.
根据营养学、运动训练学理论,运用问卷调查,运动处方与膳食干预,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超重肥胖大学生16周的运动和膳食干预,结果显示:超重肥胖大学生体质健康有显著改善,其体重、BMI、皮褶厚度均有明显下降,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江苏省成年人超重和肥胖患病率的变化和流行特点,为肥胖症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0年、2005年、2010年三次合计85362个样本的江苏省国民体质监测资料,分析比较10年间江苏省成年人超重率和肥胖率的变化特征。超重和肥胖采用中国人群BMI标准评价。结果:(1)10年间江苏省成年居民标化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增加了8.7%和43.4%,其中城镇分别增加3%和20.8%,同期农村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大幅度增加了13.7%和77.8%,2010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达到36.4%和11.9%,全省估计的超重人数增加了343.9万,肥胖人数增加了281.7万;(2)年龄期间队列分析,各出生队列的超重率和肥胖率在全年龄段均呈现上升趋势,45岁前增幅较大,50岁后增幅平缓,10年间男性的肥胖率增幅高于女性;(3)多因素logistic回归的调整OR值为:男性1.693(女性参照),苏中1.147和苏北1.387(苏南参照),城镇1.127(农村参照),2005年度1.138和2010年度1.291(2000年参照),所有P<0.001。结论:江苏省成年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居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45岁以前人群、农村地区人群肥胖率增幅较快,是今后肥胖控制的重点群体;不同年龄、性别、城乡、南北地域、监测年度的超重和肥胖风险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8.
运动和营养干预对超重肥胖少年身体素质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83名超重肥胖男女少年实施14周(4~5次/周、90min/次、运动强度60%~70%最高心率,根据被试者的个体特征,制定不同的全面性运动锻炼内容,包括形体部分;灵巧类部分;健身部分;健心部分;放松部分)运动处方,以及饮食营养和饮食行为(超重肥胖少年对每一周食物的量、时间、种类及饥饱程度的膳食记录,根据日常活动消耗计算日消耗量,以及被试者个体特点,制定饮食营养方案.根据被试者运动量和能量消耗的分析,指导饮食营养和饮食行为整改)综合干预后,结果显示:超重肥胖少年体重、BMI指数均有下降,身体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和耐力素质有明显提高.对超重肥胖少年采用中等强度、多种运动方式为主,结合饮食营养综合干预方案是科学的,但早期干预以减少脂肪体重,提高超重肥胖少年协调性、灵活性、柔韧性和耐力素质为主,以后逐渐增加肌肉力量和速度训练,促进其身体素质全面提高,同时,运动和营养干预应长期坚持.  相似文献   

9.
该文采用实验法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干预,探索HIIT训练对高校超重肥胖学生的影响成效,并形成高校学生体质保健策略,以达到控制学生体重,提升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素养成长的教育目的。实验结果证明,采用注重健康意识与膳食营养习惯养成和成长激励的HIIT运动策略,可有效帮助超重与肥胖学生大幅降低因不健康生活饮食习惯所导致的超重与肥胖发生率,获得较好的体育运动体验和较高的身心健康水平。HIIT训练在达到控制体重的同时,能够实现思想意志教育和行为习惯教育的互相促进,对高校特殊人群的体育教学或运动处方干预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问题突出,需要通过有效途径主动干预。采用文献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近年来河南省和北京市、上海市等省、市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检出状况为例,结合生态系统理论对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学校干预环境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学校干预环境建设主要包括学校卫生、舆论、体育、信息、心理等方面,从这些方面着手可有效遏制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运动成瘾的心理影响因素,为预测和预防运动成瘾提供理论依据,研究采用1∶1配对设计对90例运动成瘾大学生和90例非运动成瘾大学生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测量了2组大学生的锻炼动机、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强迫症状、感觉寻求、社会支持、完美主义、人格等心理因素,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运动成瘾大学生具有高自尊、高一般自我效能感、高感觉寻求、锻炼动机水平高、社会支持良好、强迫症状轻、高外倾性低神经质等心理特点;外倾性、去抑制、能力动机影响运动成瘾的重要心理变量,是运动成瘾的有效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心理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目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现状,从心理学角度出发,运用问卷法,探讨分析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的心理因素,通过调查表明体育需要、体育动机、体育态度、体育兴趣等心理因素,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心理因素对运动损伤的影响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思民 《安徽体育科技》2000,21(1):58-60,69
通过对影响运动损伤的心理因素及运动员受伤后心理反应的分析和探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减少因心理因素造成运动损伤的有效措施,为教练员进行心理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武汉地区部分高校新生进行两次"锻炼行为阶段变化问卷"的测量,检验跨理论模型(The Transtheorefical Model,TTM)各问卷在研究我国大学新生锻炼行为上的适用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方差分析,以了解大学新生锻炼行为的阶段变化特点.研究结果表明阶段变化问卷的结构效度、内部一致性信度都达到了较理想的水平;被试分布在锻炼行为改变的5个阶段上,而且各个阶段上的人数分布不一致;锻炼阶段的不同变化在硎各因素上的得分变化差异显著,且从不同阶段变化时,被试的TIM各因素得分的变化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5.
影响体育运动坚持性的相关心理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运动坚持性影响因素,采用访谈研究和问卷施测的方式对20名大学生进行了访谈,在访谈的基础上编制了调查问卷,对北京市5所大学570名本科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体育运动的心身获益、人际因素和客观条件是影响个体运动坚持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以“绿色锻炼”思想为基础,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户外自然环境,探讨不同锻炼情境中的中等强度自行车锻炼对大学生心境、主观用力感量表 (RPE)和身体自尊的影响及其差异。30 名大学生随机分配到单一运动组、运动音乐组、虚拟环境运动组,每组10 名大学生,男女各5 名,然后完成 40 min 的中等强度的踩踏功率自行车任务。运动前后分别评估心境状态和身体自尊,运动10 min 后每隔5 min 评估RPE。结果:(1)心境,组别的主效 应显著,测量的主效应显著,组别和测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运动结束后虚拟环境运动组心境的紧张、疲劳、慌乱水平显著低于运动组,精力水平显 著高于运动组;(2)身体自尊,组别、测量的主效应均不显著,组别和测量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但运动后虚拟环境运动组大学生的身体自我价值显著 高于运动组;(3)随着运动时间的增加,3 组大学生的RPE 均显著增加,但虚拟环境运动组大学生的RPE 显著低于单一运动组,同一时间点虚拟环境 运动组大学生的RPE 显著低于单一运动组。结论:中等强度的运动对心理有改善作用,虚拟锻炼环境对心境有更好的调节效果,是一种良好的锻炼 方式,同时研究结果进一步为绿色锻炼的心理效益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7.
肥胖影响因素与有氧锻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肥胖基因(ob基因)、胰岛素、脂肪细胞三方面探讨肥胖产生的原因,以及有氧锻炼对这些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肥胖症与运动减肥效果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肥胖症的发病原因、肥胖程度和运动能力的诊断、肥胖症的预防.从安全性、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运动方式等方面,总结运动减肥效果的影响因素.提出科学运动减肥方法和注意事项:注意饮水、预防运动损伤、控制热能摄入等.  相似文献   

19.
探索当前国际儿童肥胖症运动疗法研究的特征、趋势及热点内容,为不断推动我国儿童肥胖症运动疗法研究发展提供理论支撑。方法: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和EMbase数据库,收集以儿童肥胖与运动疗法为研究主题的科研文献,共1 469篇,借助SATI、SPSS、UCINET等软件对文献进行主题聚类与内容分析。结果:(1)有关儿童肥胖症运动疗法研究的发文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西方经济发达国家;(2)研究力量主要分布于欧美地区的综合型高等院校之中,高产作者之间形成了6大凝聚力较强的核心科学研究合作集群,但其跨地域和跨机构间的合作交流并不密切;(3)学科领域以体育科学为主导,医学、营养学、内分泌与新陈代谢学、公共环境与职业健康、内科学、护理学、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康复学、家庭科学、社会科学、生物医学和环境科学等多学科多领域互相交叉的综合性学科群;(4)研究热点主要围绕有氧运动、抗阻训练、运动与饮食、营养策略以及相关的流行疾病学等5个方面展开。结论:运动疗法在儿童肥胖预防与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是当前学者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研究热点揭示了当前国际儿童肥胖运动疗法主要内容,即有氧训练、抗阻训练以及有氧与抗阻训练联合的干预策略。其中,抗阻训练在预防和辅助治疗儿童肥胖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和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