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济宁活辨析     
济宁方言属于汉语北方方言中原官话西鲁片。本通过济宁方言与汉语普通话的比较,概述了济宁话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几个明显的特点,并作简要的方言辨正,以期对济宁方言区的推普工作起到有利作用。  相似文献   

2.
济宁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其方言词汇跟普通话、山东方言、甚至北方方言的词汇都有很大的一致性,但也具有自己的特点。济宁分辖12个县市区,由于各自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情况,地区内部的词汇差异也比较大。本文以济宁方言与普通话之间以及方言内部之间的义位组合差异为基础,分析济宁方言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伊犁汉语方言和分布于南疆的汉语方言同属于中原官话南疆片.伊犁汉语方言是新疆的“土著”汉语方言之一.伊犁虽非汉民族的发源地,但从古代起,汉民族就在伊犁定居并繁衍生息,伊犁也就有了历史悠久的汉语方言.虽然当时的伊犁汉语方言与今天通行于伊犁地区境内的汉语方言有一些区别,但是联系是很密切的.有的专家认为伊犁汉语方言是在陕西回族所说的中原官话的基础上形成的,形成时间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笔者认为伊犁汉语方言的基础的确是中原官话的关中方言,但又不同于关中话.它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融汇其他方言如湘方言,吴方言以及北方方言其他一些次方言的词语,又融入其他民族语言大量借词如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满语、阿拉伯语、俄语词语而形成的有继承又有发展的一种方言.伊犁汉语方言在多方言,多语种共处的语言环境和人文条件下兼收并蓄成为一种异彩纷呈、样态特殊的方言.它有自己的特点,尤其是在词汇方面,更有其独特性.笔者认为伊犁汉语方言词语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承传性;二、融合性;三、变异性.本文试对这三个特点进行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对济宁方言轻声前的变调规则及其对语义的影响进行了大体描绘,并列举了一些济宁方言的轻声词。济宁方言两字组轻声前的变调共有五种方式,其中有三种属于浮游调,三字组、四字组的轻声变调大体以两字组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是中国有史以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一次关于语言文字使用情况的专门调查.在这次调查中,汉语方言问题是比较棘手的问题之一.本文介绍了这次调查工作使用的汉语方言操作平台、如何确定方言代码与抽样域、区分方言与普通话的基本原则和操作方式、如何利用"汉语方言代码速查表"来区分汉语方言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未来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讨论汉语方言学进一步发展和未来走向的若干问题.强调指出,在以往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必须深化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成果.要核实已有的方言事实,并继续开展新的调查记录;要对所调查记录的方言事实进行深度的整理研究,包括广泛的比较研究和专题研究.与此同时,努力拓展汉语方言调查研究的领域,例如开展海外汉语方言和濒危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建立汉语方言学与语言学其他分支学科,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甚至与自然学科的广泛对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文化语言学视角,通过济宁方言词考察济宁文化的融合性,继而发现济宁文化具有南北融合性、民族融合性特点,济宁人变通、宽容的性格特征与济宁文化的融合性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8.
留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由于所处的是方言的语言环境,很容易受方言语音的影响.壮族是广西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语是广西的主要方言,受壮语方言的影响,在广西留学的留学生学习汉语,在语音、词汇、语法上都带有方言的色彩.所以给留学生上课的汉语教师要特别重视学生在课堂外、校外自然接触到的方言特点,研究有哪些方面给留学生的汉语学习发生的负迁移作用,并尽可能消除方音对留学生汉语教学的干扰.  相似文献   

9.
李珉知 《文教资料》2008,(33):212-214
方言和普通话都既作为汉民族的交际工具,又是汉民族的重要的文化财产.在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过程当中,因为方言与普通话差别较大,所以增加了留学生的交际难度.但是,如果留学生掌握汉语方言的词汇、文化等的知识的话,就能够扩大交际范围.本文要探讨汉语方言与对外汉语教学的种种内容.  相似文献   

10.
重叠是汉语形态变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影响量范畴的重要的语言手段。济宁方言中出现了多种特殊的重叠构形形式,如,形容词的ABB式、副词的ABA式、动词的AA子式、量词的AAA式,通过对这些构形形式的研究,探求重叠与量范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1.
重叠是汉语形态变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影响量范畴的重要的语言手段。济宁方言中出现了多种特殊的重叠构形形式,如,形容词的ABB式、副词的ABA式、动词的AA子式、量词的AAA式,通过对这些构形形式的研究,探求重叠与量范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2.
词语的重叠是汉语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构形形态变化,是汉语区别于印欧系语言的显著特点之一,理应受到人们的重视.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基础方言,光山方言是北方方言的一种地域方言.本文主要以光山方言词语的重叠为具体材料,探索其词语重叠的类别、方式和表达的语法意义,提供了汉语词语重叠的一些感性材料,同时也期望对汉语语法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新疆汉语方言形成的历史与新疆移民、屯田的历史紧密相连,不同的移民来源形成不同的方言特色。汉语在西域使用的历史可追溯到汉代,形成新疆汉语方言则是近二三百年的事情。文章从汉语在西域流传使用、新疆汉语方言的形成、方言分布、发展演变等方面概述新疆汉语方言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方言复数标记的研究成果较为丰富,但也明显存在一些不足。对现代汉语方言复数标记的研究进行系统分析,应该加强汉语方言复数标记的地理类型学、接触演变,研究,加强对汉语方言复数标记的加强汉语方言复数标记的类型学研究指出汉语方言复数标记今后研究中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5.
黔南汉语方言中成套出现的腭化辅音,是黔南汉语方言有别于贵州其他汉语方言的重要特征。黔南苗语、布依语、水语都存在大量腭化辅音。研究表明,汉语方言与少数民族语言的接触影响是黔南汉语方言腭化辅音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青海汉语方言古今声调作了全面的比较.在比较表中列出了清、次清、全浊、次浊,分析了影响变化的条件,归纳出青海汉语方言古今声调的变化规律是: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阴阳.列举了例外字,探讨了青海汉语方言由于长期受民族语言(如藏语等)的影响而逐渐简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实验语音的方法,利用Praat软件,对属于中原官话蔡鲁片区的济宁方言单字音声调进行考察,最终得出济宁方言单字音声调的具体调型以及调值,并将实验所得结构与传统方法所得调型、调值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8.
明清徽州契约文书中含有大量方言口语词,具有十分重要的词汇学、方言学、辞书学价值.运用辞例归纳法,考释徽州契约文书中10则方言口语词,补充大型语文辞书《汉语大词典》编纂之缺失,并为近代汉语词汇、徽州方言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如实描写门源汉语方言的声母、韵母和声调,进一步分析门源汉语方言的语音系统。同时将门源汉语方言的声、韵、调与中古音进行比较,揭示语言演变中的一些规律,从而求出门源汉语方言的音系特点。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方言词汇中究竟有没有"正偏"结构是学术界一个颇有分歧的议题.本文认为现代汉语方言中存在"正偏"结构,这种结构是汉语本身固有的,不是受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而产生的,并运用历史语料和方言语料来证明这一语言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