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车窗外蜿蜒起伏的山路、银装素裹的梯田、零零星星散落山野里的小村落……这是16年来,我最常见的景色.我热爱脚下这片土地!这片土地是中国西北的乡村,尽管她贫瘠落后,但她像母亲一样从未嫌弃过我,她是滋养我采写新闻的源泉;尽管她偏远封闭,但她是我新闻事业的良师益友;尽管她荒凉贫穷,但她是我挖掘的“新闻宝藏”.  相似文献   

2.
我给新闻刊物写稿,以《新闻三昧》最早。起初是由于报社一位老师的推荐,我手头有了一本《新闻三昧》。至于《新闻三昧》编辑部里的人,我是一个也不认识。我边学边写,尝试着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收获整理成文字,投给《新闻三昧》。在等待了半年多时间、数十次投稿之后,我的文章终于变成了铅字。当然,在这些被发表的铅字中,有好多是经过编辑老师给修改过的。兴奋之余,我将发表过的文章与原稿进行对照,看编辑老师是如何给修改的,以便从中汲取营养,然后再进行总结。之后再写稿,再投稿,用稿率慢慢地也就提高了。  相似文献   

3.
这次西北五报新闻学术讨论会,结合报纸改革,对一些新闻理论问题展开了学术讨论,这是很有意义的。会议还邀请了一些省报的同志和一些大学、新闻科研单位的学者、专家,他们的光临和发言,给会议增添了光彩,是我们学习的一次好机会。会议在兰州举行,我们是最大的受益者。我代表省委向到会同志表示感谢。我过去做过一个时期的新闻工作,也是一个蹩脚的报人吧。报纸是党的非常重要的舆论工具,在党的整个工作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这一点我是有亲身感受的。过去在重庆《新华日报》工作时,报纸虽然受到国民党的严密封锁,在编辑和发行上都受到很大限制,但我们的报纸在宣传  相似文献   

4.
欧福泰 《新闻前哨》2012,(11):59-60
一次,我派一名年轻记者去采访农民土地入股分红的情况。原想这篇新闻应该写得较为出彩,因为农民土地入股是个新事物,这样农民一边腾出身来去企业上班领工资,一边还可坐收土地所带来的"租金",增收之乐有谈的。过了几天后,这名记者将写好的稿子交上时,我一看,干巴巴的没什么"肉",也没有新闻细节,有的只是  相似文献   

5.
凡是新闻写作或搞艺术的同仁,大都尝过一种酸甜苦辣的滋味。我的业余生活除了书法篆刻就是新闻写作。我觉得,新闻写作重要的是:干起来要有股牛劲,利用时间要有股挤劲,写作要有股钻劲和“手勤、眼勤、耳勤、腿勤”。我一直是将这“三劲”和“五勤”精神作为座佑铭,也是这样去做的。我首次撰写的《只要人有恒,万事皆可成》一文,被《鄂州日报》1985年1月4日刊用,并附有编者按,同时广东《科学文化报》选用也加有按语,《湖北人民广播电台》征文中选播,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此篇开头一炮打响,给我很大的鼓舞,更重要的是在新闻写作生涯中,从此我与新闻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6.
密集的广播电视网广播和电视在澳大利亚的新闻传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前面曾经提到过,澳全国各地的广播电台有250个左右(包括130多个商业电台),电视台有130多个,另外还有200多个电视转播台(包括80多个商业电视台)。就澳国土范围来说(约相当于我国的五分  相似文献   

7.
近日,在临汾市发现了一份《晋绥边区临时农会告农民书》。 《晋绥边区临时农会告农民书》为纸质印刷,全长42厘米,高27厘米,字迹清晰公正,加盖有红色长方形篆体印章:“晋绥边区临时农会关防”,发时间为: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七月十八日(即1947年7月18日),是一份研究晋绥根据地土改的原始公,是中国土地革命运动的真实见证,有一定的史学价值。  相似文献   

8.
我是《信阳晚报》的总编辑,其实更是一名普通编辑和记者。工作20余年来,我当过编辑、干过记者,如今又走上管理岗位,但我始终没有离开我钟爱的新闻工作一线,我在新闻一线体验到了从事新闻工作的甘苦,也收获了新闻工作给我带来的快乐和幸福。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人过三十不学艺。而我三十有五时却选择了新闻摄影这一行,究竟是对还是错,当时心中不再有十八九岁时那份勇敢和把握。 人生也许总有某种尴尬。我在部队的14年里,干过文书、机要员、秘书、干事,被视为一介书生;如今在一大帮文人集中的报社,没有新闻本科的学历,又被视为一介武夫。搞新闻摄影,在不少人眼里,只要身体好点,头脑灵点,按快门就行了,写几行图片说明也用不着研究语法。然而,书生没有书生  相似文献   

10.
经过几年的新闻工作实践和理论学习,我深刻感到:采访材料的占有,应当提倡“以十当一”;写作用材的选择,应该主张“以一当十”。正确处理好这一关系,对于提高新闻写作水平是大有益处的。我认为采访材料的占有,应该做到五个字即:“多、全、细、深、准。”“多”就是尽量多占有采访材料。因为,一定数量的量是分析认识一定质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如果只有一、两件事例,很难对  相似文献   

11.
在翻阅第八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集时,一篇题为《母亲的脚和父亲的腰》(原载《中国田回报》1997沃4目11日)的杂文作品深深吸引了我,这篇短文章确有一种值得称道的强烈的感染力。人民日报社前总编辑范敬宜在为《山河壮丽人多情》一书作的序中写道:“新闻作品最重要的是什么?最难达到的是什么?总结几十年走过的新闻道路,我终于抽象出来两个字:感染。十多年前,一位普普通通的读者给我写信说:‘生活感染了你,你又通过自己的笔感染了读者。’我一直惊讶这样一位并没有研究过任何新闻学的小学教师,何以能把新闻作品中生活——记…  相似文献   

12.
良师益友     
良师益友康健我这个人看书不多,然而,在几十年的新闻工作生涯中,《新闻战线》却一直是我必读的报刊之一,几乎没有间断过。如今,我从新闻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已经五年了,但是,我仍然在坚持阅读《新闻战线》。因为,它使我受益匪浅,它是我的良师益友。一1958年初,...  相似文献   

13.
五、忘我的忠诚 我希望中国的青年新闻工作.决不要忘记在自己的土地上的先行们.他们曾经是进步的爱国主义和优秀的专业工作.他们丰富的精神遗产和精湛的职业技能有许多值得青年一代学习。范长江同志永远是这样的先驱与楷模。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7,(2):13-19
<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文献里,有一批党中央机关报延安《解放日报》和武汉-重庆《新华日报》的社论,站在党性的立场上认真讨论到很多新闻业务问题。这方面的党的新闻工作的光荣传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光大。一、《从五个W谈起》讨论了什么44年前我在北京大学作为工农兵学员,读到过解放前党中央机关报延安《解放日报》1945年12月13日发表的文章《从五个W谈起》,才知道原来新闻写作是有要求的,即必须交代关于事实的五个W(何事、何时、何地、何人、为何)。  相似文献   

15.
经济新闻应为经济生活服务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经济新闻已成为新闻报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品种。经济新闻的崛起,对于我们的新闻采访和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列宁曾经阐述过无产阶级报纸的重大职能之一是“对人民群众进行经济教育的工具”。列宁在《给<经济生活报>编辑部的信》一文中,特别强调报纸应当为经济建设服务。然而,这种服务并不是抽象的,有着自己特定的内涵,这种内涵大致有这样三个层次:  相似文献   

16.
软实力时代的媒体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谈文化新闻,我想起了上海社科院学者花建的论述:当1000年开始时,强盛的标志是对土地和人口等资源的占有。当1900年开始的时候,强盛实力的标志是对技术和能源、资源的占有。当历史跨入20世纪的最后20年,人们把强盛实力的标志转向包括政治、科学、文化和国民素质在内的综合国力。  相似文献   

17.
初写报道,随写随寄,急盼着报刊电台刊用,却每每泥牛入海。当近百篇稿子不见采用时,经人介绍,我见到县委宣传部杨某。他听了我的苦衷后,很是支持,先给我讲了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在把握好新闻五要素的同时采用提出问题(开门见山)、分析问题(背景、状况等)、解决问题(结果)的方法,扎实认真写稿,力求精短新,还给我讲了个卖画人的事故:卖画人一天功夫作了一幅画,卖了一百天没卖过,有位画师见了摇头说  相似文献   

18.
占有新闻资源实际上也就是占有“拥有新闻资源的人”,把他所占有的新闻资源转化成你的报道。那么,首先要确定哪些人是“拥有新闻资源的人”。作为一名法制战线的记者,法官和律师,两者手中都占有大量的新闻资源。不过由于工作性质,法官往往对媒体有所回避,由此,我工作的突破口放到了律师身上。目前,沈阳市的123家律师事务所、1705名执业律师成了我的工作重心。在工作中,我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一、为律师们做“广告”报纸是为读者服务的,是帮其行使知情权的,而律师愿意提供新闻线索,一般来说,一是希望媒体的介入能影响案件将来的进程,使案件胜…  相似文献   

19.
一如春风春雨吹洒而来,现场短新闻的兴起,给新闻改革和实践带来生机,使新闻更加走近实际,群众爱看爱听这些鲜灵灵的新闻。在全国性和地方性的“现场短新闻评奖”中,涌现出不少佳作名篇,篇篇都展现出一个鲜明而生动的世界的片断,令人欣喜。我在一篇文章里说过这样的意思,事物有热有冷,但采写现场短新闻的热乎劲儿不能凉。在这里我再加一句,永远不能凉,要热下去。中国新闻界要风光起来,记者要成为一流记者,必须热衷于抓现场短新闻。  相似文献   

20.
我们从抽样分析一版头条新闻中发现有“五多”:头条份量不足多;会议消息多;时效性不强的新闻多;长新闻多;可读性不强的新闻多。头条新闻“五多”的问题,在新闻界具有一定代表性,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它同采编人员缺乏读者意识有关。党报是为读者办,办给读者看的,就要研究读者对报纸有哪些心理需求?经常提醒自己:假如我是一个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