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6年8月我采访到一个制蜡专业户致富的材料。我想了三个报道角度:第一个是制蜡收入多,是致富好门路;第二个是制蜡的经过;第三个是如何找到这个致富门路——专业户看到河南农民报上登的《孙玉花加工蜡烛》后,联想到当地有原料、有销路,就自己钻研加工技术。经比较,头一个角度平淡不新,第二个与报上已登的雷同,第三个角度,对读者启发较大。于是,就写了《陈守明因报得“富”》的小通讯,很快被河南农民报采用。 1986年8月的一天,扶沟县大新乡百觉岗村老汉张结实,手捧乡清财组为他追回的200元钱,泣  相似文献   

2.
有些通讯员常常叹息没东西可写,我想就此谈谈个人的体会。我是一名农民通讯员,1990年有100多篇新闻稿件被《农民日报》、《致富报》、《菏泽市报》和山东人民广播电台采用。我觉得,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就会从各种场合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去年4月的一天,我在乡邮电所与人闲谈,听说我们乡王道沟行政村有位农民,从科研单位引进技术培育苹果盆景的消息。我觉得这件事很有新闻价值,便骑上自行车赶了十里多路采访了这位农民。此稿很快被《经济新闻报》采用。  相似文献   

3.
扶沟县汴岗乡通讯组屋里挨挨挤挤坐着30多号人,他们是各村来的农民通讯员,还有教师和机关干部。全乡原来只有三五个人写稿,一年来已发展到37人。张志立手头有一个劳改释放后痛改前非种菜致富的材料,让大家议论一下该怎么个写法。谁知话刚说完,梁占发就接上了茬:咱们街上那个失足残疾青年耿西良办的“悔新修表店”的事儿,不是也可以写篇稿吗!一提  相似文献   

4.
农民与土地,时分时合,或亲或疏,几经风雨,演绎出中国农村变革曲折生动的一幕。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出现,使农民真正尝到了作为土地主人的滋味。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许多农民又告别土地,转移到了二、三产业,土地渐渐失去了吸引力,农村出现了新的危机。在困境中,具有伟大创造力的中国农民终于找到了新的出路。许多农民重新回到了土地上,中国农村出现了一次重大转变。这一被邓小平称为农村第二次飞跃的变化是怎样发生的?它将如何发展?在农村改革中具有何种意义?这是《田野的魅力》试图探讨的问题。无疑,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选题。然而,要揭示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5.
固始县张广庙乡科技副乡长王明河是农校毕业生,擅长写科技信息方面文章。他刚踏入工作岗位那会儿,看到农民们不懂得草木灰是一种优质农家肥,乱撒乱倒,觉得很可惜,就写了篇《草木灰的营养和使用》的科普文章。此文在河南科技报发表后,引起反响。乡农技站将此文活页油印分发农户。1985年他调查得知,农民杀鹅时把鹅绒、翎毛混拔,每只鹅的羽毛只能卖八九角钱,很吃亏。  相似文献   

6.
点到为止     
甘肃日报提出应从精神上鼓励农民种粮致富甘肃日报3月19日刊登《给农民一个精神支点》一文说,环县吴城子乡处在干旱山区,自然条件十分艰苦。不久前,乡上组织人力对全乡农民的储粮情况作了一次调查,发现了一批储粮大户。这让乡上的领导十分激动,于是多方筹资3万多...  相似文献   

7.
新闻失实的原因很多,表述新闻事实时用词用语不准确是造成失实的原因之一。这则题为《家庭农场实现机械化》的消息,就犯了这样的毛病。消息不长,全文如下: 六月六日上午,西华县奉母乡七里仓行政村农民何怀勤,指着他家麦场上的“金山”,对县、乡领导说:“俺今年把这良种小麦六万公斤全交给国家。”何怀勤今年五十九岁,全家十四口人,七个劳动力。一九八四年,他家承包乡良种场二百五十亩土地。其中六十亩苹果园,一  相似文献   

8.
1土改《土地房产所有证》档案的由来1946年在解放区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以解决贫雇农的土地问题。同年6月,南乐县积极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然后,县政府向农民颁发了《土地房产所有证》(见图一),并把原地契当众销毁和宣布作废。《土地房产所有证》一式两份,中间盖有骑缝章。村民一份,村委会一份。但是,当《土地房产所有证》发到村民手里后,由于  相似文献   

9.
几年前,我乡为建影剧院,征用农民三亩耕地。由于经费不足,该工程一直未动工。去年,国务院颁布了有关土地管理的文件,乡政府把这块荒芜了的土地暂退给农民耕种,等将来建影剧院时再收回。为此,我写了一篇消息寄给《河南农民报》。原稿270字,经编辑斧正见报时仅剩80个字,把关键性的“暂”字也删掉了。这样,引来不少后患。农民说:“乡政府把地退了,我们可以长期耕种,不信,以报纸为证!”乡领导说:“我们暂时让他们耕种,并没决定永远  相似文献   

10.
我曾阅读过《人民日报》转载《河南日报》一版头条新闻《农民陈华书名噪武汉市》。这篇人物新闻写的是,河南省驻马店老街乡农民陈华书“薄利多销,平抑物价”的事迹。青年农民陈华书三年前怀揣着家乡发给的个体营业执照,身背花生米闯进了武汉。生意越做越大,一九八四年经营花生米近百万斤,有人称他为“花生米大王”。他说:“当时我想,当大  相似文献   

11.
<正>凤城市刘家河面粉厂退休工人王树君近日来到档案馆,捐赠了一份土改时期的《土地执照》。这份《土地执照》是王树君的父亲王景龙土改时分到的,当时他父亲是边门区张家堡车站工会主席,并兼任张家堡村农会主席,后来其父调到凤凰城车站工作,这块土地就退回村里了。父亲去世后,这份《土地执照》就留给了他。这份《土地执照》是民国38年(1949年)4月1日安东省凤城县边门区根据《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土改工作、为确保农民土地所有权而颁发的。执照长38.5厘米宽27厘米,套色印刷,执照上方正中是毛  相似文献   

12.
报风与文风     
某青年招聘为乡通讯员后,一连发表了两篇响文:《记×××书记二三事》和《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技术书记》,一时成了该乡美谈的笔杆子。乡党委书记热情支持他的工作,并派他代表乡党委、乡政府向某报社送了土特产,联系感情。紧接着报社又给该乡发了专版.这位青年借此“东风”,又连发多篇消息。如《这里的西瓜盼客来》、《南杉喜落××乡》等子虚乌有的文章。且不说某报编辑部的作风如何,听听该乡群众如何说:“时下的报纸很会扯谎,针尖个事  相似文献   

13.
谭静 《四川档案》2006,(4):35-35
1997年阆中市为修建罗家滩电站,需要征用苍溪县王渡乡农民的耕地。土地是农民的生命,农民们祖祖辈辈都是靠土地生活。为此政府对农民每户家庭实行每年一次的补偿。随着时间的流逝,征用方因更换了领导人后而不再履行补偿协议,于是征地单位与农民双方的矛盾日益加剧。  相似文献   

14.
近日,集安市档案局与集安市农村经济管理局,结合在全市农村实行的村帐乡管改革工作,对全市126个村民委员会保管的部分已超保管期限的会计档案,依据国家档案局、国家财政部制发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认真进行了清理、鉴定、登记,编制了销毁清册,采取了集中销毁的方式进行了销毁。解决了书档案、农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和经济合同档案装具的不足,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村民委员会档案工作的重点也转移到农民土地承包合同档案和村集体经济合同档案管理上来,有利地促进了村级档案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扶沟县新闻科长王伟是一位勤奋而成果颇丰的“土记者”。1994年在中央、省、地新闻单位发稿400多篇,平均一天一篇,光头版头条就达40余篇,最多的一天在报纸上见稿6篇。王伟不光以量多争先,更以质佳创优。1994年元月下旬,省委书记李长春等到扶沟县汴岗乡视察,高度评价该乡发展高效节能日光温室是一项很好的富民工程,“公司 农户”的做法是全省种植业的典范,应在全省推广。第二天早晨,县委书记向王伟  相似文献   

16.
冀东泛指天津—北京—古北口—线以东、长城以南的河北省东部地区。分为十二、十三、十四和十五 4个分区 ,下设临榆、抚宁、密云、通县、香河等 2 4个县 ,全区人口约 60 0万 ,耕地面积 1 85 0万亩。在抗日战争中冀东广大农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 ,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 ,从经济上彻底翻身。中共中央于 1 946年 5月 4日发出了《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 ,即《五四指示》 ,将党在抗战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没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 ,从此揭开了土地改革的序幕。根据这一指示 ,冀东区迅速掀起…  相似文献   

17.
从《人民日报》“凡人新事”里看到一篇《保护耕地的“阴阳先生”》,读来饶有兴味:湖南临澧县杨板乡一农民原来把宅基选在山上,有个“阴阳先生”看了故作忧虑地说:“荒山建房,与鬼共眠,日后祸多,还是建在稻田里好。”说得他心神不安,三次打报告申请占耕地建房。乡政府土地管理员、共产党员辛柏茂知情后,三次到他家做思想教育工作,说明“耕  相似文献   

18.
国家惠农政策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但农民传统“小而全”的传统种植方式却难以承载农民对于致富的渴望。在这一背景下.新闻专稿《跨国合作引发种植模式的变革》,报道了依安县遵循土地流转政策,以农民自愿为前提.依托龙头企业推行“四区轮作”土地规模化经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的做法。报道播出后,给人们留下了许多思考和启迪,对新时期农业、农村、农民如何发展,广泛推动农业种植模式的调整具有很强的指导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扩版后的《河北农民报》,适应全国报业副刊多元化构成的新形势,在原有《农家乐》的基础上,增开了“乡风”、“阡陌行”和“农民与法”四个专版,使该报办的有声有色,充满活力,受到了广大读者和同行们的好评。“乡风”版还在全省报纸评比中获优秀副刊奖,作为经验的积  相似文献   

20.
在去年10只下旬举办的《陕西农民报》通讯工作学习会上,咸阳市某区的一位通讯员不仅被所在乡政府领导用车送来会场,而且乡上领导还亲自买了一部照像机,光闪光灯就花了一百五十多块钱!见此,笔者与其他学员无不为这位同行能够享受到这样的殊遇而感到高兴。欣喜之余,笔者又有了忧虑:这个乡的领导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是真的支持通讯员写稿呢,还是为了让这个通讯员以后好给他们吹,甚至把一说成二?!据闻,也确实有一些须导很“重视”通讯工作,可在他们的“重视”下,却只允许你种“花”,不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