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有不可不知,有不可忘,有不可不忘。”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音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令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相似文献   

2.
1 背景 学校老师的办公桌上几乎人人都有一盒纸巾,学生书包里或随身经常会带着手帕纸,看来纸巾或手帕纸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地位是很重要的。但是也发现很多人用纸巾很浪费,废弃的纸巾是不可回收的有机垃圾,属于一次性消费。被大量抛弃的纸巾。在土壤中是如何消失的呢?虽然生物老师课堂上也渗透有关知识的讲解,但对学生而言耳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实验,于是我就准备了一次“纸巾降解实验”的探究。  相似文献   

3.
“丘”与“蓝”都为百家姓之一。 “丘”与“邱”是同一种姓。据《永定县志》(中国科技出版社出版)记载:丘氏,河南郡(今洛阳之东北),齐太公封营丘,子孙遂以邑(即今城镇)为氏。清雍正年间,避圣人孔子(名丘)之讳,加“邑”(即“阝”)为“邱”。辛亥革命后,恢复为“丘”。所以,现在规范(特别是按姓氏笔画排名时)的写法是“丘”。 “蓝”与“兰”是两个不同的字,也是两个不同的姓。有些人常把姓“蓝”写成姓“兰”,误认为“兰”是“蓝”的简化字。其实,“蓝”是“蓝”的简化,而“兰”是“兰”的简化,两者是不能混淆的。…  相似文献   

4.
崔皓 《语文知识》2006,(2):34-34
车珊珊同志的短文《“可望不可及”吗?》把“可望不可及”看作“可望不可即”的误写(见《语文知识》2005年3期),这种意见有一定的代表性.很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化学课也要教学生 正确运用语言文字固原师专吴茂江1995年中考试卷中,有一道填空题,要求学生填“碱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仅在这一句话中,考生把溶字写成“熔”、蕊字写成“芯”、蓝字写成“兰”、酚酞写成“粉态”的比比皆是,经抽查一...  相似文献   

6.
陶诗《饮酒》二十首第五首中用“见”或“望”,历来存有两种意见。持见者认为非“见”不可出意境;持“望”者则语不甚详。现在梳理两派意见的基础上,从《饮酒》二十首的欣赏分析人手,指出从诗人当时心境及组诗的风格协调方面考虑,应用“望”字。  相似文献   

7.
申颖 《老年教育》2022,(4):30-31
<正>古人认为“兰,香草也”,很多“香草”都被称为“兰”。兰花,是兰科兰属,多年生草本宿根花卉。根据兰花生长环境和生长方式的不同,分为附生兰、地生兰和腐生兰三大类。在唐代,人们开始在花盆中培育兰花,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兰”,属于地生兰。  相似文献   

8.
黄朝志 《学语文》2009,(6):48-48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传统名篇。无论足旧人教版教材,还是新课标人教版教材.都选编了这篇文章,文巾有“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句。教材注释都将“岸芷汀兰”解释为“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教师教学用书》将“岸芷汀兰”泽为“岸上的忙草和洲上的兰花”。乍一看,逐字直译,通俗易懂.非常准确。可仔细一琢磨,似有不妥,既不符合逻辑,也不符合事实,更不符合汉语修辞习惯和我国艺术传统。难道岸上只生长小草.而不盛开兰花,小洲上只盛开兰花却寸草不生?  相似文献   

9.
另一个抽屉     
雨一直下,坐在窗口的兰望着桌上一大堆零乱的书籍,心情如洋洋洒洒的雨点,乱如麻。兰翻动着一个个抽屉,忽然一张照片映入眼帘,是她前天拍的艺术照,原本那蓬松随便的头发在设计师的摩丝下显得颇不自然,让兰一看就生厌。“啪”的一声,抽屉关掉了。兰正要翻开另一个抽屉,但是她犹豫了。因为里面全是有关数学的东西,一向让兰感到头痛的数字现在也一样。兰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个个情景:数学老师让她回答最基础的判断题,她回答错了,引起哄堂大笑。“白痴!这么简单的题目!”“傻子!”兰犹豫着,把56分的试卷给爸爸,爸爸签名时的那…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教育观点总是将开发智力作为学校的根本任务,事实证明这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综合能力的要求。新世纪要求给“智力”概念注人新的内涵,它应是一种分析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的平衡。以往学生的“高分”主要取决于记忆能力,现在学生的“高分”更注重于分析能力。这就意味着开发智力与开掘创新精神应是基础教育阶段不可推卸的责任,也是当今广大历史教师不可回避、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好女若兰     
李若蓝 《初中生》2008,(6):49-49
我爱兰,只爱中国兰(兰草)。“玉精神,兰气质。”这是最美的传统女子所具有的品格。品兰读兰,我总是固执地认为好女当若兰。  相似文献   

12.
关于“说有兰家女”一句,历来注解不一。本简要评述各家说法,并提出将“兰家”释为“兰室”或“兰闺”,诗中采用以处所借代人物的写法,特指刘兰芝其人。  相似文献   

13.
吕叔湘先生说:“接受文化遗产非具有自由阅读古书的能力不可,也就非有基本训练不可。”“基本训练”是培养“自由阅读古书的能力”的必由之路。对初中学生来说,尤其是农村的学生来说,读懂文言文也不是件易事,这就要求教师能为学生找一条“捷径”。  相似文献   

14.
<正>一、探千里马之“不可得”(PPT显示)是马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师:我们齐读屏幕上这句话。前四个短句急如雨点表达控诉,接着用长句、反问句强烈诘责千里马连“常马”的效能都达不到,却奢求其“日行千里”的乖谬。联系前后文,想想千里马“不可得”的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简讯、补白     
玉门花海所出汉代七棱觚断句之误叶爱国《敦煌研究》2001年第1期刊有张小锋先生《玉门花海所出汉代七棱觚新探》一文,文中将觚文130字全文移录①。据附注,知其断句一仍嘉峪关市文物保管所《玉门花海汉代烽燧遗址出土的简牍》及吴竍骧、李永良、马建华《敦煌汉简释文》,无更动。案觚文“苍苍之天不可得久视,堂堂之地不可得履道,此绝矣!”张文将“道”字属下,殆因不识“道”字所致也。道、蹈二字古通用,《释名·释道》:“道—达曰道路。道,蹈也。路,露也。言人所践蹈而露见也。”又《释姿容》:“蹈,道也。以足践之如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一)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1.请由语段联系全文,写出《马说》的主旨句。答:2.写出两句初中课内学过的含“见”字的古诗名句,其中的“见”与画线句中的“见”用法相同。答:3.联系今天的现实生活,请你换一个角度,谈谈对人才问题的看法。答:(太原市)(二)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相似文献   

17.
一、语文课堂,“预设”必不可少 通常,我们上课都是按照我们预先备好的课亦即按照教学设计来进行的。这也是教师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不可改变的要求,换句话说,教学设计(备课)即课堂的“预设”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婚姻法规定的把“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作为判决准予离婚的法定条件,其合理性与进步性无可否认,但在认定方面有着不可克服的局限。以“婚姻关系破裂”作为法定离婚理由,在尊重婚姻当事人意志的同时,也强调了婚姻的义务与责任,使社会利益要求与法律要求相一致,符合我国国情,也符合当代世界婚姻立法的潮流和趋势。  相似文献   

19.
刹那芬芳     
园中那引人入胜的兰花沐浴着柔和的阳光,绽放着灿烂的微笑,给人“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之感。此时此刻,我的梦飞了,我的梦实现了,刹那芬芳是属于我的。许久以前,我曾种下梦的种子——兰花种,许下我的愿望,希望能早日目睹兰花的芳容。挖出一个小小的洞,小心翼翼地埋下我的梦,给它自由,让它茁壮成长,任凭它在土壤里创建另一片天地,那里丰富多彩,那里平凡有味。“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院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日子一天天过去,看着“苞也无一个”的兰花,我感到无奈,感到无措,感到遗憾。但这并没有…  相似文献   

20.
苏霍姆林斯基曾这样来比喻情感的作用:“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可见情感的作用之大。俗话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也。”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