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颜色词"灰"是非基础颜色词,对其的系统研究较少,文章以"灰"的词义系统为切入点,使用隐喻映射认知理论分析"灰"词义的发展脉络,其词义系统沿着实物义、颜色义、动作义三条路径进一步引申,表现为自然域映射到社会域、颜色域映射到心理域、法律域、社会域等,而其中颜色义借由隐喻映射引申出的意义最为丰富。  相似文献   

2.
"团"之"揣"义的产生是外力干扰词义发展进程的结果。人们对"用耑为专"的"过度类推"导致"抟(团)"写成"揣";又因声符"耑"误读"抟(团)"音,并在儒、释经典中高频出现,"团"最终感染了"揣"义。研究证明,在充分研究词义发展内部规律的前提下,适当关注词义发展中的外力干扰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汉语是不断发展的,不仅表现在汉语词汇双音节词占优势,词汇量扩大,同时还有词汇意义的发展演变。关于词义的演变,主要包括词义的主要部分即概念义,以及附着在词的理性意义之上的色彩义。而概念义的变化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古今词义完全不同,词义范围有差异(词义扩大,词义缩小,词义转移)。本文主要是就当下网络语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词语进行分析,这里以"奇葩"为例。这个词语,古已有之,但是当下出现在口语及网络语言中时,其概念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也由一个褒义词变为贬义词。本文主要分析其词义演变的过程,并且针对之前的先例,对该词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万岁"是封建社会常用词之一,学界对其词义诸问题的理析虽成果丰硕,其词义演变历程已基本厘清,但其释义却仍有可商榷之处。本文建立在此前研究的基础上,检索语言类词典16种,各种专科词典7种,搜罗其对该词的释义及用例情况进行分析,进一步理清"万岁"一词的内涵义,发现其中有4个义项分合不定,且所举佐证纠缠不清。基于此,笔者提出两点意见:1.在词义发展过程中,"万岁"之义可分三系:(1)数量词,万年;(2)祝福义;(3)皇帝的代称;2.义项"帝、后死的讳称"是不存在的。根据检索现存词典和现有成果中所引之相关佐证的共性特点,足可见此义项是对"万岁(千秋万岁)"之后(后、之期)词组的释义,而非对"万岁"单个词条的释义。  相似文献   

5.
"搞"的词义扩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搞"极可能是"敲"之异体同原义相脱离后被赋予新的意义而形成,在不长的时间里,其词义迅速扩张,其被频繁使用并同其他语素结合形成诸多流行新词。基本艾的模糊为"搞"词义的扩张提供了可能性,也为扩张提供了一种必然性。附加义有亲和力和用语简省是"搞"词义扩张的动力。  相似文献   

6.
"饶"词义丰富,在古汉语中它不仅有实词义,还有虚词义。虚词义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消失,但在某些方言中仍有保留。从以下三个方面问题探究:(1)其意义的演变情况;(2)词义虚化的原因;(3)从"饶"及由它组成的双音虚词来探讨古汉语中的假设连词与让步连词之关系。  相似文献   

7.
试析词义变异的心理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什么是词义变异索绪尔把言语活动分为"语言"和"言语"。词义,也至少可以分为两种,一是词典里的词义,即词的语言义;一是言语中的词义,即词的言语义。如果说词典里的词义是标准义的话,那么言语中的词义就是标准义的变异了。对于这  相似文献   

8.
汉语众多流行热词并不都是新造词语,而是固有词语经过词义演变而来。汉语固有词语在网络语用环境中发生变异,产生同原来固有词义相区别的理性义和色彩义。热词"土豪"经历网络用语的浪潮洗涤,在理性义和色彩义两方面发生改变,如今得到超强流行,是社会现实、人们心理与语言运行机制三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土豪"等流行热词词语生命力如何,这需要未来语用的验证。  相似文献   

9.
所谓"古今异义"是指文言词语古义与今义有差别,甚至词义相差很远。这种词义的差异,是由词义发展变化造成的。古今词义的变化有下列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例如:①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渡荆门送别》)②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愚公移山》)"江""河"在文中专指长江、黄河;今天泛指一般河流,比过去词义扩大了。2.词义缩小。例如: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相似文献   

10.
“即”的语义分化及语法功能历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法化是伴随着词义分化的渐变过程,每个实词的虚化都有它们各自的历程.通过对"即"的词汇语义和句法环境的历时考察,证实"即"字在历史的发展中其词义和用法经历了很大的变化,其虚化的过程为由最早的表示靠近之义发展引申,逐步演变为现在主要用来表示解释,还形成"即使……也"这一重要的关联词语,这是一个语义分化和语法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语素义和词义之间的关系展开讨论,讨论了词义是语素义组合、词义是语素义的缩减、词义是语素义的增大、词义是语素义的比喻义、词义是语素义的借代义、词义是语素义的引申义六种语素义和词义的关系。试图通过这样的探讨深入了解语素义构成词义的方式极其构成原因。  相似文献   

12.
"搠渰"一词,其中"搠"字本无"装作"之义,"渰"字本无"痴傻"之义,但细察二字成词生义过程,其间几经转化生成的脉络清晰,"装作痴呆"之义明显。另若结合汉字偏旁互换、词义对举相关知识,由此深究,亦可探晓仅有偏旁之细微差别的"■""搠"二字实为异体关系。  相似文献   

13.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顺"为"理也",当为"顺"之引申义,"顺"之本义应为"合乎自然次序".依据有三:第一,参照"顺"的古文形体,比合"川"、 "页"两意,可推求"顺"之本义;第二,"顺"之本义在古代文献资料中用例颇多,现代方言俗语亦可佐证;第三,"顺"的这一本义是其整个词义系统的源头和总纲.  相似文献   

14.
"使"经过词义泛化发展出多种动词义和名词义,其中的"使役"义又进而脱落"动作"义素,发展出虚化程度较高的"致使"义,在"致使"义的基础上进一步虚化出"假设条件"义。组配功能的增强、"使"字处于句首和"使"字分句后接判断句和评议句,是造成"使"语义演变并语法化为连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6,(57):89-90
利用语料库来研究词的语义变化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本文主要利用语料库分析"pig"的词义,在分析常用的字典上的含义中注意词的本义和它的联想义,并从活的语料中探询词义的联系和变化,最后通过多角度的语料库分析总结"pig"词义在现实语言中的意义,部分"pig"的词义在有限的语境中判断其词义的困难程度。  相似文献   

16.
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词汇也在发展演变,"脱"就是其中一例。作为现代汉语使用的高频词汇,"脱"的词义纷繁丰富,既有实词义也有虚词义。从上古时代起,绵延至今,"脱"的词义和用法一直处在不断演变的历程中。本文梳理"脱"的词义演变脉络、并尝试探究其词义演变的原因。"脱"的词义演变主要是历经了词义引申和词义虚化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7.
现代汉语"将就"一词的成词,主要有三个因素:一是短语"将就"的词汇化,一是动词"就"的词义制约,一是"将就"语源义及认知的影响。最早在南宋时期"将就"凝固成词,最初表示的是"迁就"义,到了元代才产生了今天我们所说的"勉强"义。从历时层面来看,其词义由多样性向单一性集中。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从单纯词和合成词两方面分析词义和语素义之间的关系.在现代汉语中,单纯词的词义是构成单纯词的语素的语素义,但构成单纯词的语素之义不一定都是单纯词的词义,词和语素的义项在数量上是不平衡的.而这种不平衡现象在古代汉语中往往不存在.合成词的词义和语素义之间的构成关系有组合和融合两种.同时分析在语素多义的情况下,词有可能是多义的,也有可能是单义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认识论范畴、语言学范畴、民族文化对词义的渗透影响方面完整地分析词义内容,把词义内容分为三个层次,概念义、句法义、语境义。概念义是词义内容的基础部分,同时也是词义内容发展的根本。概念义到句法义是从认识论到语言学范畴上转化。句法义,本文主要从词进入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受到各种句法成分的影响而激发词形成的句法义。概念义与句法义在语言的普遍意义上来分析词义内涵,而语言同样具有民族文性,体现在词义内容中就是语境义。  相似文献   

20.
"赤"之"空尽无物"义与其本义"红色"相差较大,但这种情况不由假借造成,且两者之间不存在过渡义项,"空尽无物"义是由本义沿着"显耀昭著"的词义特点直接引申而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