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胡顺东  杨广智  徐增林  范学锋 《武当》2006,(12):I0004-I0004
10月18日,香港武当学院养生训练基地揭牌仪式在武当国术馆举行。武当山特区管委会主任李发平,香港特别行政区议员、武当养生之旅代表团团长吴锦津为香港武当学院养生训练基地揭牌。来自香港的28名武当养生之旅代表团成员及武当山特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揭牌仪式。该基地的成立,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挖掘武当武术养生资源,探索道教养生对武当武术形成与发展的影响,使武当武术更好地为全民健身服务,使武当武术养生文化进一步在世界传播,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文章认为道教思想从“重人贵生”、“天人合一”、“神形相依”、“阴阳辩证”、“内修外行”这五个方面对武当武术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武当武术从诞生之日起就从未脱离养生作用。  相似文献   

3.
柯超 《武当》2012,(10):3
2012年9月15日,太和医院·武当丹道养生专家论坛暨武当太极十三势挖掘整理研讨会在武当山举行,包括国家武管中心社会部副主任刘普雷,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熊继宁,美国道教养生学者康仕学,武汉体院教授江百龙、雷斌,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郑勤在内的65名武当丹道养生专家和太极养生专家参加大会。大会由太和医院主办,太和医院院长、党委书记罗杰致欢迎词。江百龙教授担任论坛主席。丹道养生和武当太极十三势是中华悠久养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十堰市和武当山特区重点发展的项目,深受海内外广大养生爱好者的喜爱,近些年,随着武当丹道养生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丹道养生已逐渐由封闭走向开放,进入大众社会,积极地服务着大众健康。研讨会上专家们进行了精彩的演讲和互动,还重点研讨了武当太极十三势的源流、挖掘整理武当太极十三势的基本原则、武当太极十三势的  相似文献   

4.
简化武当拳养生原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化武当拳一经问世,即得到武术爱好者和广大群众的喜爱,人们在练习的同时,更想进一步了解简化武当拳的养生原理。本文就简化武当拳养生思想基础;养生的核心;阴阳变化;天人合一四个方面加以探索。认为《简化武当拳》修炼的最终目的是追求人体内的阴阳相对平衡和人体与自然或宇宙这两个相应的大小系统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岳武 《武当》2012,(11):6-9
武当九式吐纳养生法归属武当龙门派纯阳门。相传,由武当丹道养生祖师吕洞宾(号纯阳子)所遗留,千百年来一直在武当道内秘传口授。习练此功法,对于高血压、头痛头晕、胃肠不适、哮喘、支气管炎、心肺功能减弱、神经衰弱等诸多慢性病有显著疗效。武当百岁道长刘理航和李诚玉生前也曾常习此功,被誉为养生长寿宝典。  相似文献   

6.
杨群力 《武当》2003,(1):26-28
一、武当武术养生特点 (1)武当武术养生的思想基础是重视今生武当武术是以道家思想为核心。而道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重人贵生”是道教的精义。道教对人生是  相似文献   

7.
吴志勇 《湖北体育科技》2013,(9):757-758,845
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和专家访谈等方法研究得出,武当武术旅游资源的开发应突出武当武术养生文化的核心地位,加大武当武术文化的多方位促销活动,打造具有武当武术旅游特色的旅游产品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武当道教武术养生方法进行了系统地分析,提出武当道教武术主要是通过精神修养、呼吸修炼、形体锻炼这三种途径来达到健身、养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朱道琼 《武当》2014,(8):55-56
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创办《武当》三十年间,挖掘整理出大量武当武术拳法套路,推荐出大批传人、掌门人,彰显了这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谛及养生文化底蕴。可谓群英荟萃,拳法璀璨。一时间,武当武术传遍了大江南北,五洲四海。  相似文献   

10.
《武当》2013,(5):20-20
由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武当杂志社主办的网上社区“武当论坛”已全线升级开放,论坛分设“武当咨询”、“武坛时弊“、”养生验方”、“武坛光影”等几大版块,欢迎广大武友积极参与网上互动交流。  相似文献   

11.
对长期从事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与普通老年人的心率、血压、肺活量、台阶试验指数、力量、柔韧、灵敏等各项生理指标和运动素质进行测试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长期从事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与普通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和运动素质等大多数指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表现为从事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与运动素质等指标优于普通老年人,这说明长期从事太极拳锻炼能够减少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外周循环,降低安静心率与血压,提高肺活量和台阶指数以及力量、柔韧、灵敏等素质,对老年性外周循环障碍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太极拳运动对减缓心、肺功能下降的速度,维持和提高老年群体身体素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对运动影响老年人身体机能方面和太极拳对老年人脂代谢、骨代谢、糖代谢影响的研究现状进行阐述与展望 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立健身评估制度、制定科学健身评价方法提供参考,为建立适合中国国民体质特别是老年群体的太极拳运动处方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通过对现有武式太极拳相关资料的分析和整理,制定研究框架,开展问卷调查,围绕武式太极拳的习练价值进行探讨。研究得出结论如下:①武式太极拳具有健身养生价值、娱乐价值和文化教育价值等,且较其它流派太极拳,其健身养生价值更为突出;②习练武式太极拳对个人而言,其主要价值包括: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学习知识、培养品德、消遣娱乐、丰富生活等;③习练武式太极拳对社会而言其价值主要有:促进全民健身,利于文化传承和精神文明建设等。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逐步出现人口老龄化现象。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明显。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武术项目,是我国民族体育中最具代表性的健身运动之一。它集健身、娱乐、技击于一体,对健体强身,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等有着奇特的功效。通过习练太极拳对老年人运动系统、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微循环系统和心理健康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让更多的老年人进一步认识太极拳,并积极的投身于从事太极拳的运动中去,促进太极拳在我国老年人群中更加广泛的开展,促进我国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群是一个在生理和心理都处于特殊阶段的人群,在选择健身养生项目时受到自身生理和心理条件的限制。太极拳是中华传统武术项目之一,扎根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国传统养生学、中国传统医学、中国传统美学等多学科的广袤而深厚的领域,动作舒缓,易学易记,以意导气,雍容大雅,飘举若仙,松静自然,道法天地,身心合修,是老年人理想的健身养生项目。文章从现代健康观的角度,对太极拳对老年人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为老年人选择健身养生项目提出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如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即实现"健康老龄化",已成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太极拳以其独特的运动方式和养生健身功效,深邃的文化内涵,吸引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到了练习太极拳运动当中。文章就习练太极拳对中老年人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三方面的影响,探讨太极拳对提高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效应,以更好地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17.
试论中老年养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已步入老龄社会行列,中老年人健康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文献分析,走访部分中老年人,阐述中老年养生的重要性和健康新理念,并对中老年人的养生、保健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太极拳作为中国武术向外传播的代名词之一,其文化承载能力是其他拳种所不具备的。在健身、养生及哲学价值等方面具有其它体育运动项目所不具备的独特之处,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通过中国传统哲学视角对于太极拳的养生思想进行重新认识,太极拳的养生性不仅在于其身体的运动形式更在于它指导人们对于心理层面的锻炼过程,就此对太极拳的养生思想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人口老龄化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话题,目前很多国家尝试着通过各种手段来解决老龄化带来的老年人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经济方面的问题。“健康老龄化”成为世界各国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文章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实地调查、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商洛市老年人的太极拳活动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相似文献   

20.
济南市老年人健身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了解到济南市82.6%的家庭里有老年人外出锻炼。1998年济南市老年人寿命已达到72.4岁,但带病期长,生活质量不高,高血压、脑血管疾病、冠心病明显增加。多数人没有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未能广泛地吸取健身知识、总结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影响济南市老年人健身的还有一些外部因素,如资金不足、锻炼场所少以及健身辅导员缺乏等。改善济南市老年人的健身状况,政府和社会各方面要共同努力,不断提高老年人自身的健身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