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旭 《东南传播》2022,(1):44-47
动画电影作为电影门类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在很长的历史阶段里都局限于少年儿童的收看范围,并处于电影系统的边缘位置,它的语言审美多停留在“幼稚”的文学和艺术范畴内。而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优秀的动画电影作品席卷全球电影市场,如《冰雪奇缘》《寻梦环游记》之类,票房口碑甚至超过其他类型的电影,其受众逐渐走向全龄,它的语言机制和跨文化传播功能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将以皮克斯出品的《寻梦环游记》为案例进行个案分析,将动画电影翻译置于文化的大环境下,以佐哈尔的多元系统论为理论视角,探讨动画电影翻译的语言审美特点和其跨文化传播功能,对未来国产动画电影外译赋予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史学界公认的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是在中英双方于语言水平巨大差异下签订的,其文本的翻译于中国政治和历史的意义巨大,尤其是在主译者和英方政治当局的操纵下,其翻译工作沦为一项掠夺利益的政治工具。  相似文献   

3.
张懿文 《今传媒》2020,28(5):153-154
旅游景点介绍文本是一种特殊的文本,其主要功能是传递信息并诱导游览行为。所以,旅游景介翻译是一项目的性明确的活动,其目的在于推广我国旅游资源,传播中国文化。本文结合德国学者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以下简称"赖斯")的文本类型学理论,根据我国旅游景介文本不同的功能性和目的性,以陕西省4A级以上景区的网上景点介绍为例,对该类文本进行分类,并根据不同的文本类型采取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国学大师辜鸿铭在1898年将中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翻译成英语,他的译经活动打破了这一领域有史以来一直由西方传教士垄断的局面,开始了《论语》翻译的多元文化介入时代。在迄今为止60多个《论语》英译本中,辜鸿铭翻译的《论语》堪称"华人第一译本",在西方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一、辜鸿铭《论语》翻译的背景辜鸿铭翻译《论语》与他传奇式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文化观念有密切的关系。辜鸿铭称自己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这句颇具调侃意味的话倒是他一生  相似文献   

5.
西方的LIS在中国港台地区被翻译成"图书资讯学",在中国大陆地区则因为历史原因而被翻译为"图书情报学".至于LIS中与Library相联系的Information Science则相应地被中国港台地区或大陆地区称之为"资讯学"或"情报学",当然,中国大陆地区也有专家将其另行翻译成不同于"信息科学"(即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的、内涵体现为information studies的Information Science或者说就是Information Sciences)的"信息学"[1].  相似文献   

6.
付艳丽 《出版广角》2015,(8):127-128
《呼兰河传》是著名女作家萧红的自传体小说,小说大量描述了东北边陲独特的乡村民俗风情.该作品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广为流传.本文就《呼兰河传》英译本中的民俗翻译问题进行探讨,从翻译的视角,研究如何进行民俗文化翻译,传播中国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  相似文献   

7.
翻译出版中编辑的角色与话语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曼·雅可布森区分了三种翻译:语内翻译、语际翻译和符际翻译。古汉语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语内翻译;汉语与外语之间的互译是语际翻译;把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则是不同艺术符号之间的转换,是符际翻译。无论是哪一种翻译,都是译者心血的结晶;翻译作品若要最后出版并面对自己  相似文献   

8.
董震 《全国新书目》2010,(21):75-75
当一种语言的文本被引入到另一种语言中时,译本与原作间的关系总是错综而微妙的,一方面,翻译不可避免的意义损耗使得原作在译本的遮蔽下变得面目全非,另一方面,话语的延异性又使译本铺陈出新的文本肢体,于不经意之处拓  相似文献   

9.
人类文化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把人类文化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这三种文化类型各有其不同的代际冲突。本文试图运用代际理论即描述和研究不同代的人之间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差异和冲突的理论解读林语堂先生的英文小说《唐人街》。这部小说面对美国受众描述中国和中国文化,深刻展现了两代华人移民的代际冲突。  相似文献   

10.
廖玉莲 《大观周刊》2012,(52):85-86
《翻译批评:潜力与制约》一书是德国著名学者、翻译理论家凯瑟林娜·赖斯对翻译研究做出的一部经典作品。该书对如何制定可靠的翻译标准来对译文进行系统的评估集中进行了探讨,并从文学范畴、语言范畴、语用范畴、功能范畴和个人范畴对客观翻译批评的潜力和与制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王倩 《出版广角》2018,(12):79-81
《集体记忆的千年传唱〈:格萨尔〉翻译与传播研究》一书借鉴民族志诗学与人类学深度描写,对活态史诗《格萨尔》翻译与传播进行研究,探索活态史诗文本翻译的谱系与策略,为当下活态史诗与口头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范例,对推动当前"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对外翻译与出版具有一定的借鉴与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伦生 《文化遗产》2010,(4):98-102,115
壮族有自己的语言而没有文字,"口耳相传"是其人文教化传统。唐以后逐步出现改造汉字以记音表意的土俗字(又称"古壮字"),并流传有大量民间口头创作的诗体抄本。作为口头文本的"固化",这些抄本大致可归结为"欢"、"唱"、"麽",即抒情性叙事、历史性叙事和宗教性叙事三种类型。每一种类型在壮族的传统教化习俗中都有其独特的功能。而作为宗教性叙事文本的《布洛陀》,在整个壮族的民间叙事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词语是语言的基石,与其所依附的社会和文化密切相关。要把具有相当文化内涵的词语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困难可想而知,有些词语根本无法在目的语中找到对等的词语。中国特色词语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为了把中国文化更好地传达给世界,中国英语新闻媒介采取了相应策略对具有中国特色词语进行翻译,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词语是语言的基石,与其所依附的社会和文化密切相关。要把具有相当文化内涵的词语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困难可想而知,有些词语根本无法在目的语中找到对等的词语。中国特色词语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为了把中国文化更好地传达给世界,中国英语新闻媒介采取了相应策略对具有中国特色词语进行翻译,为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新闻语言和散语言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首先,这两种体都是语言艺术,都要求在遣词造句上准确、鲜明、生动。事实上有些新闻作品你很难把它归属到哪一类。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黄延骏的《今日自帝城》、范长江的通讯集《塞上行》等。这些作品似乎介于两种体之间,把它们划入通讯范畴可以,把它们归入散范畴也未尝不可。因为这两种体裁都强调真实,凡是社会生活中一切有意义的事物和人物都可以通过散式新闻的形式及时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图书出版的全球化,并没有带来不同语言图书翻译之间的平衡,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全世界几乎有一半的翻译作品是从英语翻译成其他语言的,而只有6%的翻译作品是从其他语言翻译成英语的。在美国和英国,只有不到3%的图书是从其他语言翻译过来的。在当代出版文化中,英语无疑处于一种特权地位。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英语”这个标签是片面而具有欺骗性的:标签的背后存在着一系列的、多层次的文化对立和冲突。 加拿大多伦多的哈里昆公司(Harlequin)是一个跨国实体,在全球各地都设有办公室和下属代理,它号称是世界上最多产的大众市场出版商。它的平装本浪漫书籍被翻译成24种语  相似文献   

17.
纪录片作为电视叙述领域的一种重要类型,叙述者的角色呈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纪录片叙事文本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本文以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例,结合纪录片内容,探讨叙述者在纪录片中的角色类型及其与文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李洁 《新闻世界》2014,(3):66-67
纪录片作为电视叙述领域的一种重要类型,叙述者的角色呈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纪录片叙事文本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本文以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例,结合纪录片内容,探讨叙述者在纪录片中的角色类型及其与文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马来西亚旧家语文出版局最近把《论语》翻译成马来文出版。这是马来西亚出版的第一本中国哲学著作的翻译本。 《论语》马来文版本翻译者乌拜都拉目前在马大中文系任教。马来西亚翻译出版孔子的《论语》旨  相似文献   

20.
李倩 《大观周刊》2011,(37):18-18,23
《道德经》思想深邃,语言精练,其在西方世界是拥有最多译本的中国典籍,仅英语译本就有130多种。《道德经》的英译,促进曩中国道家文化在西方的广泛传播。本文从模因论的角度,对《道德经》翻译的三个阶段进行分析,探索不同阶段译者所采用的不同的翻译策略。从其成功的翻译和传播中吸取经验,以用于其他中国典籍的英译,促进中国文化在西方世界的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