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中的<兰亭集序>,给"曾不知老之将至"的"曾"注音为z(e)ng时,一是指中间隔两代的亲属关系,如曾祖、曾孙;二是指人的姓.  相似文献   

2.
“曾”字在《汉语大字典》中有两种读音、11种释义.本文以“曾”的字形演变为线索,梳理“曾”字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探索该字的源和流,以求还原其意义的演进过程.  相似文献   

3.
在造字之时,人们根据自身所处的体位不同,分别造了几个象形字来表示万物之灵长——人。本文对作为构字部件的“人”的形体或写法的概况作一初步的探讨,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4.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篇》。其“曾”字凡三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课本在第一个“曾”字下注曰:“曾,并。”音注为céng。其余二“曾”字未加注,大概是意思  相似文献   

5.
迭字的词汇,是指古今汉语中所有的迭字和带有迭字的固定词组的总汇。迭字的词汇非常丰富,古代使用并保存至今的迭字将近三千种,现代新创并广泛流传的迭字有数百种,带有迭字的固定词组也数以百计,合计大约有四千种迭字。迭字的词汇极其复杂,从使用情况看,有古代的和现代的、常用的和偶用的;从迭字形式看,有同音的和多音  相似文献   

6.
逆伦理称谓是极具表现力的称谓之一。属于语言应用中“得体”的范畴。这种称谓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憎恶、无奈、痛心、溺爱、尊敬或是某种复杂的感情而采用的违反人类通常的伦理的称谓。例如:  相似文献   

7.
“干支”记时概说江苏南通市三中陆精康懂得一点“干支”记时知识,是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干支”又称“天干、地支”。“干”指“十天干”,依次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指“十二地支”,依次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干支数目分别为十和十...  相似文献   

8.
张丽珍 《语文知识》2004,(2):24-24,35
所谓“人体成语”,是指含有表示人体各部位名称及关于人的知、情、意、行的语素的成语。这些语素或具体或抽象地表达了与人体有关的意义,如“头”“手”“足”“体”“耳”“鼻”“喉”“口”“心”“肝”“肺”“命”“魂”“魄”“情”“爱”“欲”等。根据构成形式,“人体成语”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相似文献   

9.
“模糊”作为一种语言理论加以构建.始于1965年。这一年,美国控制论专家查德发表了著名的论文《模糊集合.语言变量及模糊逻辑》。该文认为:现实中的物体类别之间经常没有精确规定的界限,可以叫做Fuzzvsees,一般译为“模糊集”。  相似文献   

10.
《说文解字》是中国文字学的奠基之作,同时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备的字典。现在能看到的《说文》全本是徐铉校定的《说文解字》(大徐本)与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本文结合《说文解字系传》和《说文解字》比较,对足部字从整体上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1.
人对从说:你们还没去做连体分离手术吗?夫对天说:我总算盼到了出头之日。冤对兔说:我总算找到了一个窝。下对卞说:出头的椽子先烂。1对7说:站直了,别见人就点头哈腰!郁对有说:你的耳朵哪里去了?几对风说:谁那么缺德,在你身上打叉?口对回说:你什么时候怀孕的,肚子里多一口?真对慎说:哥们,你的心怎么跑到外面来了?凡对几说:胸无点墨!者对都说:别以为长了只耳朵就什么都会了!云对去说:叫你别强出头,现在回不来了吧!太对犬说:低调一点做当家夫人,张扬一点成异类畜生。日对旧说:丢了拐杖,我比你帅多了!煎对剪说:火海刀山一样都不好受啊!“字”说…  相似文献   

12.
《管子》一书中提到“煮泲水为盐”,“泲水”不是济水而应当是地下的卤水;“渠展之盐”的“渠展”也不是一个具体的地名,其地域主体应该在现在的黄河三角洲地区。“渠展之盐”在齐国工商业中地位突出,是齐国控制和削弱其他诸侯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钢琴“音律复合”概说汪子良,李强一、钢琴音律复合的音乐物理学考查人们通常认为,我们听到的钢琴音响是十二平均律的音高关系,这当然没有错。但从音乐物理学视角审视,并将钢琴的基音与倍音看作一个整体音响系统,就会发现以十二平均律为基体的钢琴音响,不但有纯律之...  相似文献   

14.
《管子》一书中提到"煮泲水为盐","泲水"不是济水而应当是地下的卤水;"渠展之盐"的"渠展"也不是一个具体的地名,其地域主体应该在现在的黄河三角洲地区。"渠展之盐"在齐国工商业中地位突出,是齐国控制和削弱其他诸侯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语文导读法”概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小学阅读教学的课堂现状来看,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努力改变课堂上一味讲说的现象,而把重心放在了启迪、诱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方法的探索上。具体表现在,在课堂上加大了训练的力度,运用各种教学模式、方法、手段为学生的发展导向、导情、导知、导法和导练等。这种可喜的局面使我们对导读的研究与实验充满了信心。  相似文献   

16.
“兒”字的基本含义是婴兒、幼童。由此引中,年龄相对小的称“兒”,地位低的也称“兒”。本文讨论了地位低称“兒”的三种情形:其一。古代女子地位低下,故女子自称“兒”,对女性的一些轻蔑之称也以“兒”为语素。其二。奴仆称“兒”,不论年龄大小。其三,对他人的蔑称多以“兒”为语素。主要找出“兒”字义项间的联系,从而解释与“兒”相关的某些词语。  相似文献   

17.
<正>曾老师是我的英语辅导老师。他个子不高,长得白白的,胖胖的。他的脸圆圆的,肉肉的,将军肚鼓起来,像个超大的馒头。初见曾老师,妈妈还以为他四十多岁,后来一问才知道,他才二十出头。这也不能怪妈妈,是曾老师长得太“着急”了。你看他的头发稀稀疏疏的,有时还油乎乎的。他还时不时地拿起梳子郑重其事地把头发梳理整齐。他像极了漫画《父与子》里的那个爸爸,是一个很特别的人。  相似文献   

18.
细读《兰亭集序》时,一个问题引起笔者注意。 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和山东版高中语文教材同时选入了《兰亭集序》,可是两种教材对文本中同一句话的处理却有一字之差。先看苏教版教材:“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相似文献   

19.
20.
树崇拜是早期人类的一项重要信仰习俗。我国古代的树葬,三星堆出土的商代青铜“神树”,春秋战国开始的墓上植树制度和西汉壁画、画像石、画像砖及文献中的“桃都树”、“长青树”,以及从东汉到魏晋时期的墓葬中的“摇钱树”等,都表征着古代的树崇拜。树崇拜信仰习俗的历史演化,构成了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树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