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探讨城市间相互作用水平有助于构建等级有序、规模适当、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推动区域人口、资金、技术等要素快速转化和流动,实现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文章通过引力模型计算出云南省24个市区之间的空间相互引力值,并辅助断裂点公式计算出来的结果,对云南省城市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水平和城市格局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之间的引力值整体偏低,城市之间空间联系不够紧密;昆明市中心地位突出,高首位度特征显著;城市间空间引力值网络形态呈现出放射状,以昆明市为核心的滇中城市群形成高度联系区域.最后从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和完善交通运输网络为切入点,提出了加强云南省城市间相互作用水平的优化策略,以期给云南省城镇化建设和空间优化布局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
天水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天水充分发挥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但随着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天水市旅游发展也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文章在分析天水旅游资源及区位优势的基础上,运用旅游地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背景,结合《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和《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分方案》,试图对天水旅游空间布局规划提出初步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3.
在不考虑南京影响下,将经济距离和城市综合质量引入引力模型和场强模型中,以县为单位,实证考察了合肥周边150KM范围内的城市加入合肥都市圈的可能性;采用断裂点方法,分析了合肥都市圈和南京都市圈的界限,给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基于空间相互作用原理,运用最短邻近距离法测量两个行业间的商铺距离,用其与行业内部商铺距离进行对比,测算两行业的相对空间关系。通过计算获得最邻近距离指数、相对邻近距离指数和最邻近距离比率三个指标。以三个指标的涨落变化作为判断相互作用关系的标准,行业间空间关系可描述为相对靠近、随机靠近和相对远离三种状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哈长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城市流强度模型与引力模型,对哈长城市群内部空间经济联系、各城市间辐射作用、产业专业化水平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哈长城市群呈现明显的层级化发展趋势,各城市间发展不均衡且空间上呈“哑铃”型分布三个特点。在“十四五”时期及今后一段时间,哈长城市群应主动把握以“双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加强哈尔滨—长春“双核”带动作用,培养优势主导产业;加快扶持哈长城市群城市发展,缩小南北发展差距,优化城市间深度分工;密切与俄日韩朝等周边国家联系,打造东北亚核心城市群,为东北地区有序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格局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7.
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建立万有引力场的“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  相似文献   

8.
一、国内外空间相互作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城市与区域作为人类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等活动的空间和物质载体,城市之间、城市与区域之间总是在时间和空间上不断地进行着物质、能量、人员、信息等的交换,这种时空上的交换即为空间相互作用。空间相互作用原理最早由美国地理学家E.L.Ullman提出,他综合B.Ohlin、S.Stouffer等人的观点,大量吸收物理学、统计力学、经济学的理论与模型,形成了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相似文献   

9.
以湘南地区12个传统村落为例,利用空间句法的轴线分割模型分析,选取可理解度、连接值和平均深度值3个指标,对村落的整体空间和街巷空间进行测度与分析。结果表明:(1)湘南地区传统村落的整体空间特征同时受地形与水系的影响,地形较为开阔和平坦的村落整体空间可理解度较强,分布在狭长山谷及蜿蜒绵长的水域两侧的村落空间的可理解度较弱;(2)街巷空间连接值最高和深度值最低的区域大多位于村落的中心处,是村落的主干道或建筑物密集区;(3)街巷空间可分为鱼骨状、棋盘状、核心状以及放射状。最后,针对湘南地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出了3点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以相互作用能为基础阐明静电场中自能与相互作用能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总结出带电系统自能和相互作用能的计算方法,并从理论上证明带电体系统的自能永远大于零,而相互作用能却可以为正、为负、为零.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选取2012年江苏省13辖市的旅游相关数据,运用GIS技术结合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分析江苏省13辖市的旅游空间关联程度.结果显示:13辖市大多数集中在以第1象限为代表的高值-高值集聚区和以第3象限为代表的低值-低值集聚区,表明江苏省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旅游经济空间格局显著,空间关联性较强.据此,将江苏省的13个辖市分为H-H型、L-H型、L-L型、H-L型等4种类型,并就每一类型城市的旅游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1995年、2001年、2007年和2014年河南公路交通网络,运用ArcGIS软件平台进行栅格成本距离分析,研究河南省各个区域到其最近城市节点可达性空间格局及其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随时间推移,河南省区域可达性整体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在各时间阶段,可达性水平均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整体呈现多极格局且具有稳定性;处于河南几何中心的郑州、许昌可达性值一直相对较低,边缘地区的可达性值相对较高,但随时间推移区域间差异有所缩小.从可达性变化速率来看,区域可达性变化速率呈v型降低,但空间上存在显著差异,1995—2001年河南省公路网络可达性变化速率较快,且空间分布具有较强的交通干道指向性,在此阶段公路网络完善极大地提高了各区域可达性;2001—2007年可达性值提升较1995—2001年不显著,且某些地区有所下降,与道路改建有关,整体可达性变化速率慢;2007—2014年可达性值改善优于2001—2007年,可达性变化速率较快.总的来看,边缘地区可达性值变化速率比中心地区变化速率快,区域可达性变化幅度与可达性初值有关,同时高速公路建设与完善、国家政策以及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对可达性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选取土地、资本、劳动、科教和通信作为投入指标,城市经济总量和投入收益作为产出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 DEA)测度了2012年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城市效率,并通过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ESDA)对其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城市效率普遍不高,只有常州、苏州和扬州达到有效水平;江苏省城市效率的空间差异显著,呈现苏南、苏中、苏北“阶梯型”递减的分布格局,与三大地区的经济发展格局相一致;江苏省大多数城市都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城市规模投入不足导致的规模效率不高是制约城市效率的主要原因;江苏省城市效率具有很强的空间溢出效应;区位条件是形成江苏省城市效率空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基于“PSR-EES”模型的江苏省旅游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生态安全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对改善旅游地生态环境系统,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本研究通过构建"PSR-EES"模型,采用综合评价法和障碍度模型对2007—2016年江苏省旅游生态安全进行评价并诊断其障碍因子;利用ArcGIS 10.4对江苏省各地级市旅游生态安全分别进行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1)在时间尺度上,2007—2016年江苏省旅游生态安全等级呈现上升态势,其综合指数从0.353 5增加到0.576 6,安全状态从风险等级演变为临界安全等级.(2)从地域角度看,江苏省13个地级市旅游生态安全等级均处于风险等级到一般安全等级之间,演变特征呈现等级提升型、等级反复型、等级稳定型和等级弱化型四种变化类型.(3)游客增长率和城镇化率是近年江苏省旅游生态安全的主要障碍因子.  相似文献   

15.
经营者队伍基本情况 1 男性占绝对优势 根据抽样问卷,江苏省男性企业经营者占绝大多数。从性别分布看,江苏省企业经营者中男性占86.2%,女性只占12.4%,男性在企业经营者中仍处于绝对优势的地位。 2 年龄以36-55岁为主 江苏省企业经营者队伍中,年龄在36-55岁的企业经营者占总数的比例达到86.7%,35岁以下的仅占8.2%,55岁以上的也仅占5%。  相似文献   

16.
通过选取浙江省国家3A级以上旅游景区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和罗伦兹曲线等地理数学方法对其空间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浙江省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类型为均匀型;旅游景区市际分布差异较大,市际间的分布均衡性较低;高密度地区为宁波、舟山、嘉兴和绍兴,低密度地区为衢州和丽水;3A级以上旅游景区整体上在三大地理分区中呈集中分布,且分布均匀度很低,而与4A级旅游景区相比,3A级旅游景区的集中分布程度更高;3A级以上旅游景区的不平衡指数为0.3459,进一步说明了3A级以上旅游景区整体上在11个地级市分布较不均衡。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ovides evidence on strategic interaction among public school districts in Massachusetts. The open enrollment program in Massachusetts is unique in testing the strategic competition thesis because it allows students to attend public schools located outside their home district. For each student who transfers out, funds are deducted from the sending district's local aid distribution and added to the receiving district's local aid. Thus, school districts no longer have the assurance of a ready supply of students and funding, instead they have to compete with neighboring districts, and enact strategies that will help retain as well as attract more students. A spatial econometric framework is applied to disentangle the correlation due to strategic interaction from the one that is simply due to spatially correlated error shocks. The results show that public school districts respond positively to the expenditure decisions of neighboring districts, thereby acting strategically when setting their own spending levels.  相似文献   

18.
众多高校在近年来推行双语教学的过程中发现,双语教学效果不佳,因此不少高校对双语教学的热情开始降温。为促进双语教学在高校中的进一步发展,急需探索有效的双语教学模式。以学生的成绩数据为基础,运用多元回归模型的研究表明,和传统双语教学模式相比,基于课程网站的互动式双语教学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在实践中,还可以利用课程网站有效地保障双语课程的学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针对网络分析仪无线移动测量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Android的网络分析仪无线移动测量系统。该无线移动测量系统由智能移动端、实验室仪器端和包含WiFi模块的服务器端组成。智能移动端通过WiFi连接到服务器端并向其发送控制命令,服务器端接收到控制命令后通过LAN连接接口向网络分析仪发送SCPI标准控制指令,网络分析仪根据SCPI标准指令来完成测量操作,分析和输出测量结果。通过中心频率为101.764MHz的声表面波器件的测量实验,验证了网络分析仪无线移动测量系统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0.
While researchers are currently studying various forms of social network interaction among teachers for their impact on educational policy implementation and practice, knowledge on how various types of networks are interrelated is limited. The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understand the dimensionality that may underlie various types of social networks in schools. We assessed seven types of social interaction using social network data of 775 educators from 53 Dutch elementary schools. The quadratic assignment procedure,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and network visualisations were used to discern underlying dimensions that may explain the interrelatedness of these seven types of social networks. Findings suggest small to moderate similarity between the seven forms of social interaction. Results support a distinction between instrumental and expressive networks and suggest a second dimension of mutual in(ter)dependence to explain differences in social interaction among teachers.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and research on teacher collabora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