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分制教学管理是现代大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个性化的创新人才,有利于形成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的科学机制和良好的成才环境。持续推进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需要加强对学分制教学管理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的再认识,加大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力度,加快推进学分的认定与转换工作,加速完善学分制收费管理改革。  相似文献   

2.
陈太喜 《考试周刊》2012,(20):179-180
中职学校的学生是应试教育的落后者,学分制是中等职业学校普遍采用的一种考核方法。中职学校应改革现有的学分制体系,从学生的自我现实需求为出发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学习的成就感,采用积分升级制度重新构建学分制,使学分制更加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3.
根据武汉市教委关于“中职学校开展学分制试行工作规定”的精神,我校认真组织了学分制的试行工作。通过近一年的试行,我校以课程综合化改革为突破口,深入开展学分制课程体系的优化,深化了学分制教育制度的改革,推动了学校教学的整体改革。 学分制是重视学生个体发展,满足学生多元化学习需求的一种教育管理制度。它是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比较学分制与学年制学习制度下中职药剂专业学生成绩,评价实施学分制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方法利用Excel软件进行函数计算和统计处理,两构成比较用X2检验,两样本均数比较用成组设计t检验。结果学分制学习制度下,学生成绩平均分、及格率均高于学年制下的学生成绩。结论学分制学习制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5.
对高等教育实行学分制的浅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行学分制对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传统的学习制度、教学策略和管理模式与学分制管理模式有着极大的冲突。通过了解、分析思考学分制和现行的学年制,对出现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能力的培养等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行学分制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及要实行学分制构建课程体系首先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学分制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它对促进职业教育教学制度创新,推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职业资格证书”是中职院校的重要特色,是衡量中职学生能力和单位录用的主要依据。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是当前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几年来,我校通过开展“学分证书制”教改实践,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将学分制改革与职业资格培训融合,对中职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高校推行学分制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衡量学生学习量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以选课为核心,以目标管理为动力,以学生自由选课、弹性学制、导师制及主辅修等作为主要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体现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创新能力。学分制是当今各国高度教育的人才培养的主流模式,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改革发展趋势。在结合国内外学分制教育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学分制的内涵特点、实行学分制的意义、实施学分制的制约因素、学分制改革措施等问题,对于推进高校学分制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为中职教学改革和创新带来重大机遇。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建立也将成为新时期中职教学改革的一种全新的尝试,学分制是以选课制作为基础,以学分作为计算衡量学生学习量的基本单位的一种全新教学管理机制。而目前越来越多的中职院校都开始实施学分制的课程体系,其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与市场经济相接轨,培养出社会上所需要的技能复合型人才。鉴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中职学分制课程体系的建立,了解建立的要求和原则,根据其建立的途径,以具体课程为例进行实践分析,旨在更好地了解中职学分制课程体系建立的方法和内容。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中等职业教育由封闭性、标准化教育逐渐向开放性、个性化教育方向发展,而学分制教学正是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算单位衡量学生完成学习情况的教学管理制度。其基本特征是:学习内容的选择性,学习时限的灵活性,课程考查的变通性和培养过程的指导性。通过学分制的实施有利于挖掘及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思路,促使其专业技能的提高,最终培养出符合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中职校学分制的实施是现代中职教育的必然趋势之一,但在实施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关键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出了具体措施,同时对措施带来的效应做了简要概括。  相似文献   

10.
"中职—电大直通车"学分制培养模式是深圳广播电视大学为愿意免试进入开放教育大专学习的中职学生量身订做的一套中职与大专连读模式。为保障"中职—电大直通车"学分制培养模式顺利推进与实施,项目小组对团队成员开展培训。从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制定、培训实施、培训测评与考核四个方面展开论述,探讨了如何在直通车专业中开展有效的培训,为中职教育和开放教育的融合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  相似文献   

11.
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的完成情况,以绩点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习质量的高低,以取得最低学分为毕业标准的相对于学年制而提出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具有"弹性、灵活、兼容"的特征。中职学分制改革是一次相对于传统学年制而言深刻、彻底的教学改革系统工程,是一次教学制度和教学模式的变革创新,它既体现一种教育思想又表现为一种实践模式。文章从学分制的产生入手,较深入的分析了学分制在中职学校实施的必要性、试行学分制过程中应该注意解决的问题以及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2.
将学分制相关理论用在中职教学管理实践中,探寻与学分制相一致的教学管理模式,是摆在中职教育面前的重大现实课题。大力推进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采取弹性教学制度,是当前中职教学改革重点,需要引起中职教育界的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3.
课程是教育的核心,任何成功的教育改革都离不开课程改革,中等职业教育学分制改革也不例外。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实施的学分制改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学管理制度改革,而是将学分制与选课制、导师制、学分互通互换制、学籍管理制度等有机融合在一起的涉及职业学校多方面的教育改革。因此,着手进行课程改革,建立适应学分制需要的课程体系和结构,不仅是中职学分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也是中职学分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张君 《学周刊C版》2019,(16):35-35
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教育制度的有效创新和改革,中职院校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也在进行有效的改革。在中职院校法律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学主体性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不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提升中职法律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下面对中职法律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性培养方略进行主要研究和讨论,旨在通过尊重和培养学生们主体性地位,不断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法律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促进中职法律课程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东莞市将在今年推进职业教育规模化、特色化、多元化发展,一方面督促重点中职学校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改善办学条件,另一方面还将建立弹性学习制度,探索并推行学分制和选修制,并推行“订单培养”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办学模式,使学生学习的期限更加灵活、学习形式更加多样、学习内容更加实用。  相似文献   

16.
在中等职业学校试行学分制是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使职业学校转变教育思想,面对社会需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在学什么和怎样学上以更大的自主权的具体体现;是推进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教学改革、管理制度改革等改革的重要抓手。因此,搞好学分制教学是发展的需要,势在必行。根据对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黑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试行学分制的原则意见》的学习,笔者谈一谈学习思考。  相似文献   

17.
学分制的推行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推动职业院校发展,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基于此,在学分制背景下,职业院校应重视课程体系改革,构建更加符合职业院校发展的课程体系.通过阐述职业院校实施学分制改革的意义,以及学分制模式在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中需要遵从的原则,分析了学分制背景下职业...  相似文献   

18.
中职英语教学改革尤其是学分制改革十分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中职英语教学改革就要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学分制改革的宣传,让学生了解实行学分制的目的和意义;合理安排课程并与弹性学制有机结合;运用灵活多样的英语课堂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9.
夜大学实施学分制,对成人学生的管理将有新的要求,为有利于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教师专长,应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开展素质教育、加强制度建设和管理体制建设等方面进一步努力,以不断推进高校整体办学质量的提高,使办学规模得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夜大学学分制对学生管理的要求实际上是对成人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求的进一步提高,其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建立弹性学习制度,逐步推行学分制。所以,当前学分制改革已成为职业院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以浙江省建筑安装技术学校为例,从学分制实施的意义、特点、成果和存在问题对学分制在中职学校实施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