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应对百年大疫的特殊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等问题更为突出.如何优化大学生政策供给、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已成为当前推进"六稳""六保"的关键一环.同时,新冠肺炎疫情后如何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也成为中央交给各级政策制定部门、高校、用人单位、研究机构等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提出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优化大学生就业政策供给的研究理路,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2.
3.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升级的新时代语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改善制度供给,以深化体制改革来强化发展动能。优化劳动力配置是重点,通过创新提升人力资本是核心。在现行高校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下,高校毕业生难以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每年的"毕业季"则沦为"失业季",其原因一是供需矛盾,二是就业市场不健全,三是大学生自身具有局限性。要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优化产业结构,规范就业市场,创新培养管理模式,提升毕业生自身素质,达到大学生就业升级。  相似文献   

4.
2019~2020年,岁末年初,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发,举国上下打响了疫情阻击战。疫情对大学应届毕业生的影响显著,如何在确保应届毕业生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做好本年度毕业班学生的就业工作,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发展,需要党和政府、学校、用人单位、以及应届毕业生群体快速适应变化、积极作出调整、实现密切配合。对此,本文着重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在家时间补缺补漏、完善各项知识技能,推广线上招聘及就业手续办理、为学生开启就业新通道、心理疏导与帮扶,稳定心态的同时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就业观念,对从国家层面探讨延迟本年度就业数据统计时间点的可能性与可行性等进行梳理性分析,并做了最后总结,以便于使用者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6.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旅游人才需求呈现极度紧缩态势。探究疫情对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影响的内在联系,以期能从最大程度上降低对应届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受新冠疫情冲击,高校毕业生呈现就业去向日益多元化、体制内就业偏好显著增强、就业期望同质化问题突出、“慢就业”和“NEET族”有所增加等现象。新冠疫情对经济和就业影响深远,供给叠加竞争压力倍增,毕业生合法权益维护问题日益凸显。政府、市场、高校三个层面齐抓共管,打好“组合拳”促进高校毕业生稳定就业。  相似文献   

8.
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导致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就业困境。疫情期间,部分幼儿园和早教机构出现停办关闭状态,使本该实习就业的学生未能如期进行。同时,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主观惰性心理和盲目性明显增强,成为错失就业机会的诱因。针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理应制定科学合理可行的应对策略,渡过学前教育专业就业的困难期。多举措的有效实施,也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长足发展和改革创新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2020年春季学期是高校毕业生学习、求职与深造的关键时期,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和社会生活,也对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产生冲击。基于江苏省9535份问卷数据发现,在学业方面,毕业生对最后一个学期尚有多元化学习期待,由于疫情影响,他们大多只能居家学习,毕业论文/设计完成进度不理想,普遍担忧能否如期毕业。面临深造还是求...  相似文献   

10.
现行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跟踪反馈机制侧重跟踪、反馈用人单位的需求与毕业生能力素质之间的契合度,但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功效。在供给侧改革视角下,高校应当以供给能够适应、支撑、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高端人才为主;毕业生就业跟踪反馈机制要以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为主线,促进高校增加中、高端人才的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人才给劳动力市场的压力;要按照"转变观念、面向全体、多元协同、先进有效"的思路,探索跟踪反馈机制的有效实现方式。  相似文献   

11.
就业与疫情令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空前严峻。课题组于2020年4—6月持续两个月对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展开疫情期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综合调查。根据回收的样本,研究发现:已就业毕业生税后月薪半数集中于3001—5000元,就业总体满意度较高,到岗稳定性相对较高。未就业毕业生主观因素和客观疫情共同加剧了就业难度,期待就业去向以企业为主,报考国家或地方公职岗位意愿强烈,地点和薪酬最被看重,期待职业类型岗位与社会所提供的主要职业类型岗位匹配性较差,期待薪酬总体偏高于已就业毕业生实际获得薪酬和全国月人均可支配收入。毕业生对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满意度总体评价良好,但优化改进依然刻不容缓,如,存在诸如专职教师规模偏小、专业化水平不高等诸项难题。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家庭经济状况、学校类型、学校层次、学科类型、学科层次、个人学历、学业成绩、外语水平、期待薪酬、求职花费等变量对就业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亟待高度重视农村生源未就业的毕业生求职、求职经济支出困难毕业生的精准帮扶、隐匿且不容回避的就业歧视、实质性帮扶毕业生创业以促进就业新增长点的四项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伴随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职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和支持,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长。高职院校高质量就业对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基于此,介绍了高职院校高质量就业目标,对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共享平台、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全面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社会提供人才保障和技能支撑。  相似文献   

13.
徐夏帆  覃彩连 《广西教育》2022,(33):13-15+19
本文基于2016—2021年我国西部某师范院校研究生就业状况,从群体差异化特点、就业行业和单位分布等角度切入分析,提出学校宏观规划、促进就业供需侧匹配,前置引导就业课程、提供全方位就业指导,引导学生自助自立、提升人才供给侧质量等策略,促进疫情背景下师范院校研究生群体高质量就业。  相似文献   

14.
2020年初,中国人民的生产生活随着新冠疫情的出现,仿佛按下了暂停键,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克时艰。教育部门虽然没有深入到一线来对抗疫情,但是教育部门要坚守教育阵地,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国家的未来具有重要的决定性作用,政府部门对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特别是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反复研讨如何减少新冠疫情对大学生就业的负面影响。因此,本文围绕疫情当前高校毕业生线上就业问题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加,高职毕业生就业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要更新观念,以就业为导向,健全以系部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统筹机制、评估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6.
高质量就业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质量提升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因此,高校应充分认识“高质量就业”的意义,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质量就业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质量的现状,进一步探究了影响毕业生基层就业质量的因素,最后提出提升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质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18.
李春玲 《教育研究》2020,41(7):4-16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对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就业产生了极大冲击。基于"中国大学生追踪调查(PSCUS)"项目于2019年11月和2020年3月实施的两轮追踪调查,对比疫情爆发前与爆发后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心理压力和就业选择的变化发现,疫情对应届毕业生就业产生了多方面的负面影响:招聘面试受阻;工作落实率下降;就业压力加大;未来经济预期偏向悲观。研究结果还显示,面对疫情带来的这些压力,毕业生积极调整心态和就业选择,下调就业预期,增强就业信心,提升心理抗逆能力。同时,高等学校的就业指导和帮扶工作有效地缓解了毕业生就业压力,提升了就业信心。根据调查结果,提出政府"精准施政"的对策建议:加大力度扶助稳定中小企业;拓宽升学渠道分流就业人数;推动应届毕业生基层就业趋势;对毕业生就业服务适当延长;高等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增强专业性和针对性;积极发挥学生家庭情感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心理健康产生的影响,文章选取山东某高校532名应届毕业生为随机抽样调查的样本,采取网上问卷的方式,了解其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关注度、焦虑原因及缓解方式,并分析当前高校毕业生产生心理焦虑的成因,进而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20.
供给侧改革是“十三五”时期的发展主线,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供给侧改革要求当代大学生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树立协调意识与绿色理念、拥有开放包容的胸怀和共享的精神。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大学毕业生应当以努力成为创新能力突出、综合素质过硬、品德高尚的高层次人才为目标,以适应国家发展需要、应对行业变革挑战、努力提高自身竞争力为指导思想,以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就业为手段,为我国改革事业发展以及经济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