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4):362-363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一种螺旋状厌氧细菌,与慢性胃炎、胃粘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等疾病的发生都有密切关系,也是目前唯一被确认为胃癌致病因素之一的细菌。上海药物所沈旭课题组与药物发现与设计中心蒋华良课题组的博士研究生张良、刘伟治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发现两个高活性HpFabZ小分子抑制剂,  相似文献   

2.
《西藏科技》2011,(1):71-71
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多年的分析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HP)是胃癌的首要致癌因子。研究人员通过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证明,幽门螺杆菌与胃癌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同时近年来也有大量的实验室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可以激活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失活,出现癌基因的表达异常。  相似文献   

3.
由第三军医大学教授邹全明领衔团队历时15年研制的"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简称Hp疫苗),日前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颁发的国家一类新药证书。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首个Hp疫苗,标志着中国在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相关胃病研究领域跃居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4.
由第三军医大学教授邹全明领衔团队历时15年研制的"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简称Hp疫苗),日前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颁发的国家一类新药证书.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首个Hp疫苗,标志着中国在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相关胃病研究领域跃居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5.
α-突触核蛋白(α-synuclein)是帕金森病的高风险基因,无论是在散发性还是遗传性帕金森病中都发挥重要的作用,发生突变或过表达是其主要致病机制。本文综述了α-synuclein突变和过表达后的毒性变化和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机制,阐明了α-synuclein导致帕金森病的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解乐业  史玲  胡志红  张剑 《中国科技纵横》2009,(10):237-239,236
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致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病的中医理论认识、病理机制和治疗原则,使之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观察中药胃安散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疗效,为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致相关性病创立一个新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90例,以甲硝唑0.4g,日2次,阿莫西林1.0g,日3次,果胶铋100mg,每天4次,均饭前半小时温开水送服;治疗组90例,以自制中药胃安散6g,日三次,饭前半小时温开水送服。两组均以三周为疗程观察;两组分别于治疗后对中医症状疗效、内镜下观察胃粘膜改善、病理诊断改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中药胃安散根除幽门螺杆菌的临床研究,治疗组中医症候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22%,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中医单项症状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除胃脘痛疗效无差异外(P〉0.05),其他症状疗效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症候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单项症候积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台疗组内镜疗效为84.44%,对照组为74.4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理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除萎缩无差异外(P〉0.05),其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为84.44%,对照组为74.44%,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中药胃安散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研究证明,中药胃安散对中医症侯的治疗疗效好,无明显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并且价格便宜,治疗依从性好。为根除幽门螺杆菌和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创新的中医理论的认识观和实践观,确立了新的治疗原则,为根除幽门螺杆菌和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医药卫生     
《中国科技信息》2007,(6):11-15
肝康Ⅱ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评估以雷贝拉唑为基础的三联和四联方案根限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老年人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细胞超微结构及线粒体呼吸功能变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前已有大量证据表明慢性炎症在多种恶性肿瘤的启动、进展及转移潜能中起着病原学作用,但其具体关联及作用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在一些类型肿瘤中,已发现其与感染具有相关性(如乙肝与肝癌,幽门螺杆菌与胃癌,HPV与宫颈癌)。因此,大量研究开始从恶性肿瘤组织内免疫细胞入手,探讨并论证其与肿瘤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从而为其治疗提供可能的一种途径。文章将对恶性肿瘤内免疫细胞的浸润度与患者远期预后的相关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5):I0007-I0008
第三军医大学科学技术大会传出信息:近年来,该校加快科技创新方式转变,很有成效:随着高原病的发病机制与防治措施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标志中国原创性疫苗研究科技攻关取得重大突破的世界上首个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成功研制,一批科技自主创新成果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10.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于中老年的神经变性疾病,其具体的病因、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目前也暂无法根治。本文就帕金森病的致病因素及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基因治疗、细胞移植治疗等治疗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在防治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产生的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将6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人,常规四联疗法(克拉霉素分散片、阿莫西林、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及胃铋美颗粒)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14天;观察组30人,在常规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基础上加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14天。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便秘、食欲减退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效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中起到很好预防不良反应的作用,更利于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癌组织中细胞周期调节因子p27、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和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蛋白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以我院2015年2月到2018年2月间的72例存在幽门螺杆菌的胃癌患者进行研究,另取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进行p27、Cyclin D1、MIF蛋白表达水平的测定,进行相关性的分析。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组和正常组的p27、Cyclin D1、MIF蛋白阳性表达率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产生(P0.05);多因素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p27、Cyclin D1、MIF蛋白表达与疾病临床分析和浸润程度有关,数据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产生(P 0.05)。结论:幽门螺旋胃癌组织中p27、Cyclin D1、MIF蛋白表达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间存在相关性,可能在胃癌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杨淼 《科学生活》2024,(4):14-15
<正>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它主要寄居在人类胃部的黏膜层中。这种细菌通常通过口腔-胃的传播途径感染人体,是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可能表现为胃痛、恶心、消化不良等症状,但一些感染者可能长期无症状,增加了慢性疾病发展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世界第二,常见肿瘤出现率居世界第四。自1983年Warren和Marshall从慢性胃炎患者胃黏膜活检组织中首次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p)以来,幽门螺杆菌这个革兰氏阴性菌激起了人们的兴趣,随着研究的深入,Hp感染被认为和胃癌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1,2]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属下的国际肿瘤研究机构已将其列为人类胃癌的1类致癌源[3]。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5.
田颖  刘珍 《中国科技信息》2007,(17):195-195,207
消化性溃疡(PU)泛指胃肠道黏膜在某种情况下被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而造成的溃疡。近年来对PU的发病机制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尤其是幽门螺杆菌(Hp)的发现更是PU发病机制认识上的革命,对PU的治疗起了重大作用。本文主要就Hp在消化性溃疡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一种采用幽门螺旋杆菌检测的方法实现对上消化道大出血的诊疗和根治。为临床消化内科疾病提供指导意义。方法:研究以100例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对于幽门螺旋杆菌的酵母菌,从人体非黏膜组织中提取出活体检测样本,采用针吸标本,通过组织化学分析方法或细胞化学检验方法获得幽门螺旋杆菌菌细胞或通过菌种培养方法,在无菌条件下取得,培养结果呈阳性。幽门螺杆菌可刺激胃部前叶的发育内分泌激素,使其分泌TSH,使胃部分泌激素合成和分泌幽门螺杆菌素激素发育的释放量快速增加。结果: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取配对t检验,得到幽门螺旋杆菌的活性相当于变形杆菌的400倍,基于概率分布特性,得到幽门螺旋杆菌的I型含有Cag A和Vac A基因并表达两种蛋白,Ⅱ型不含Cag A基因,与胃疾病关系较为密切。结论:进行幽门螺旋杆菌阳性检测,并配合克拉霉素和奥美拉唑及阿莫西林三联用药治疗可以有效抑制上消化道大出血,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专家直言】我国是幽门螺杆菌感染高发的国家,普通人群中的感染率为35%~87%。一旦感染幽门螺杆菌,好多人会像本文的阿峰和Aric一样,或是十分紧张,害怕引起癌变;或满心不以为然,无所谓,这两种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幽门螺杆菌虽"可怕"但是"可治"的,它的可怕之处,就在于它可以通过口——口传播,而大多数人对这一点却重视不够。我国是"胃病"大国, "胃病"可以传染不再是玄话,"分餐制"应当提到议事日程上,而不应仅仅是口号。幽门螺杆菌的检查方法很简单,通过呼气(13C-尿素呼气试验)即可确定,该检测具有准确性高、方便、安全、无痛苦、无放射污染等特点,目前各大医院均可进行,建议有胃部不适症状者应主动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构建能在水稻胚乳中特异表达的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和霍乱毒素B亚单位(CTB)的植物表达载体.方法 采用高保真PCR技术分别从质粒pGEM CTB和幽门螺杆菌基因组DNA中扩增出CTB和cagA基因,然后用PCR方法直接融合CTB基因和cagA基因.又用PCR法改造了水稻Wx启动子,在其3′端融合加入Ω序列和Kozak序列.通过一系列亚克隆最终将两个融合基因和NOS终止子插入根癌农杆菌双元载体pCAMBI A1300的表达框架内.结果 PCR验证和测序分析证明,CTB和cagA融合基因以正确的方向插入到载体pCAMBI A1300中,并位于水稻Wx启动子后.结论 成功构建CTB和cagA融合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为幽门螺杆菌口服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近十几年提出的一个较新的疾病综合征,它来源于80年代中期美国一篇关于慢性 EB 病毒感染患者。具有极度的疲劳症状的研究报告,最初美国医学专家认为,慢性疲劳综合征是由慢性 EB 病毒感染造成的,后经大量研究发现本病并非完全由病毒感染引起。西方国家经大量研究表明本  相似文献   

20.
李真  王亚 《中国科技信息》2013,(12):187-188
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遗传倾向,目前公认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疾病。至今约有100多个候选基因证实与哮喘的发病相关,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证实ORMDL3基因与哮喘强烈相关。该文将对ORMDL3基因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概述其与哮喘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ORMDL3基因多态性rs7216389与各种族、各地区人群发病,不同年龄人群发病的相关性,以及ORMDL3基因甲基化致病与环境因素的关系,为临床早期预防、发现、治疗哮喘提供新的研究位点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