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部分学者认为《汉书·艺文志》中解释诸子起源的古职官应取自《周礼》,这其实是一种误读。还原《汉书·艺文志》成书的历史场景,可知其与《周礼》职官的联系较为松散。两者关系的构建,乃是后世学人不断层累、诠释的结果,特别是《隋书·经籍志》与胡适在其中发挥了节点性的作用。《汉书·艺文志》中所谓"王官说",实质是要解决大一统条件下的经、子关系问题,这种借助上古官守的表述方式,与当时盛行的复古之风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周礼》书中的大宰与小宰,理当如何作解?我们知道,在《周礼》一书中,大宰被列为六卿之一,排在天官冢宰之首,而小宰则作为大宰的副贰,仅仅属于“中大夫”,其序官云:“惟王建国,辨方正位,体国经野,设官分职,  相似文献   

3.
全日制中学语文课本(以下简称课本),有文言文百篇左右,近两百个古代职官和其它称呼,有的注释较详,易于理解,有的注释过于简略或未加解释,给教学增加困难。现对我国古代职官作一简要介绍,并对课文出现的有关名称作必要的补注,供有关同志参考。 一、职官的起源 我国官制,由来已久。奴隶社会出现阶级,建立政权,逐渐构成一套职官制。《周礼》记载:“体国经野,设官分职”。说明在我国奴隶社会,已有一套职官制。  相似文献   

4.
《周礼》是我国古代关于典章制度的一部伟大著作 ,它文繁事富 ,体大思深 ,所包容的思想道德观念广博而深刻 ,它的世界观能够启发人们很好地调节人和自然的关系 ,从而适应并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书中还有不少观点包含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意识 ,这些意识在环境保护越来越被重视的今天仍然有其现实意义。一、对地貌与生命之关系的认识《周礼》一书已经对它成书时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有了相当的认识 ,并提出了不少协调和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的相应措施 ,这些意识比较集中地反映在《周礼·地官》当中。地官位居《周礼》中所述六官第二 ,其…  相似文献   

5.
新莽职官在出土资料中多有发现,据统计仅文献所遗的新莽中央职官便有23种,如太师公将军司马、车郎中令、园宰等。从实物资料所见新莽中央官制来看,新莽中央官制有个特点,即新莽中央主要职官多由西汉职官易名而来,非主要职官或低级职官多为新莽增设。由此可以推测,新莽时期中央官僚机构的下级官吏或进行过扩充,以至于官僚机构膨胀,最终导致国家财政危机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6.
“三礼”     
正三礼,古代三部礼书《周礼》、《仪礼》和《礼记》的总称,内容包罗万象,反映出古代礼仪文化的各个方面。《周礼》,又称《周官》,是一部通过官制表达治国方案的著作。书中设计了三百余个官职,分别由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统摄。天官主管王廷,地官主管民政,春官主管宗族,夏官主管军事,秋官主管刑罚,冬官主管营造,由此使得整个社会生活井然有序。《周礼》代  相似文献   

7.
汉代民族管理职官从中央到地方普遍设置,中央有典属国、大鸿胪,地方有属国、都护以及专门的负责民族事务管理的政府官员.这些部门配备有专门的官员,《汉书·百官公卿表》、《汉官六种·汉官》、《后汉书·百官志》都有大略的记载.通过对出土资料的梳理,发现文献所载内容很不全面,出土资料所见而为文献资料所遗的汉代属国职官有庸左尉、塞尉、尉史等,所遗的地方政府中的民族职官有护羌使者、主羌史等.  相似文献   

8.
方勇先生在四论、五论“新子学”中,均提出变革《汉志》“尊经卑子”思想的主张。沿着方勇先生的思路向上追溯,我们可以发现刘歆、班固等人所阐发的“尊经卑子”理念,其理论支撑是《汉志》《七略》所构建的“诸子出于王官”之学的思想脉络,其后《隋志》进一步将各派诸子与《周礼》中的职官一一对应,试图将诸子之学纳入“六经”体系。但若将诸子思想与《周礼》中各职官、职文仔细进行比对,则能发现《周礼》产生于各家诸子思想成熟之后的可能性较大,因此不存在诸子借鉴《周礼》思想而成己派之说的可能,这显示出《汉》《隋》两志在处理“诸子”源流问题上单一、粗简的缺点。在此种情况下,方勇先生所提倡的“《子藏》学”则较好地填补了《汉》《隋》两志在诸子学领域内的缺失之处,其对诸子的分类、评析与等而视之的研究理念,超越以往疏解诸子思想的常规路径,并俨然成为当今子学研究系统中的显学。  相似文献   

9.
太平天国职官制度弊端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太平天国的职官制度,清人张德坚的《贼情汇纂》、张汝南的《金陵省难纪略》、谢介鹤的《金陵癸甲纪事略》等文献皆有较详实的记载。史学家郦纯先生著有《太平天国制度初探》,对之列专章予以考述。但这些论著仅限于对其设官任职及署司职掌做了一般性陈述和考察,而对这一制度的失误未作深层次探究。本文不揣浅陋,拟对天国职官制度的弊端略阵管见。太平天国军进驻众安,建制草创。定都天京初,官制之大将椎轮始成。其制有王称、封爵、官号之分。官号可分为朝内官、乡官和领兵官三大系统。而朝内官又有正设职官和杂务官。因为本文中着重…  相似文献   

10.
《童区寄传》中有句:“虚吏白州,州白大府.”对其中“大府”的指称,课本注为:“指州的上级官府”,而统编教参译文中则作“府官”.一指“官府”,一指“官员”,孰是孰非?参考《初中文言文评点译释》(华中工学院出版社),则释曰“管辖几个州的官府叫大府”,而在译文中则原文保留“大府”.如此看来,“大府”也就是指地方行政区划“府”的官署名,与课本注释稍近.笔  相似文献   

11.
中国自古就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这从《周礼》中的大量资料可以得到证实。《周礼》的生态环保思想博大精深,涵盖广泛,从生态环保机构和环保职官的设置,到森林的保护和更新、野生动物的保护、川泽水产的保护等等,内容非常具体。在贯彻生态思想的过程中,既有法令的强制,又有专门职官的管理和指导,从而使生态环保思想得到较好的推广,其经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2.
唐代给禄,以官品高低为差.然唐制,有职事官,有散官,官员给禄究竟以何者品级为依据,史籍无明确记载,故须旁征别引以考察.《通典》卷二一《职官典·宰相》载:“永淳·弘道之际,裴炎为正议大夫、守侍中,崔知温为正议大夫、守中书今,刘齐贤为中大夫、守侍中,并同中书门下  相似文献   

13.
《历代职官表》是一部官修的大型职官表,用于查找历代官职名称、建置和职掌变迁等情况。《四库全书总目》对本书评价极高,说它“包括古今,贯串始末;旁行斜上,援古证今;经纬分明,参稽详密。”中国封建社会建立了一套复杂的官僚机构和严密的官僚制度。各种职官的名称、建置、职掌、品级、员额等,不仅代有因革,就是一代之中也往往废置不常。虽然《二十四史》对每代官制多有专志述要,《十通》和会要、会典等也有专章论叙。但或则断代为书,或则疏略不全,不便检阅,因而就有职官专书的出现。乾隆四十五年(1780),清政府感文武内外官职品级虽已载在《大清会典》,“至于援古证今”,检索“今之某官即前某代某官,又或古有今无,或古无今有”等,则无所依据。于是即派永瑢等主修,将清朝“文武内外官职阶级与历代沿袭异同之处,详稽正史,博参群  相似文献   

14.
清代职官,除了品级,还有诸多的等次,如较高档次者为"大臣"。同品级者,京官高于外官、文官高于武官。同品级的同一职官,有左右、前后差别。同品级官,因所在衙门不同,而有等次之别,文职三四品京官,还有大三品、大四品之类的大小之分。同一职官,因设在不同衙门而品级不同。中央机构的堂官(长官)之间有档次及同档次中的等次差别。还有诸如大九卿、小九卿之分,等等。这些等次之多,体现了清代职官制度的细致及其复杂性,有的还关系官员的特权、选官制度。同时也存在某些问题,比如同一机构的堂官与属员司官档次差别较大,在因才选官上存在不合理问题。清代与职官等次有关的现象还出现某些重要变化,如京官高于外官的传统差别,在清代中期以后的官场观念中有所改变,有的官员追求外任。官场中的这种价值观,对于官员选任制度也有所冲击。  相似文献   

15.
金文中所见官名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引言周礼为周公致太平之书,于周代官制言之最详,然其书先贤已多议之。昔从容希白先生问金文辞,每庄诵籀繹,屡见官名;遂摭拾从录,参证古籍,乃知金文往往与周礼所载职官之名及职掌相合者,或有不见于周礼者。亦有官名同而位之尊卑与职掌不同者。惟六官之统系金文无征,其非古制可以瞭然矣。清人王宝仁譔周官参证,援引春秋内外传等书,以证周礼之自据条贯。郭沫若先生  相似文献   

16.
法藏敦煌藏文文书P.t.1097《官府支出粮食清册》应该是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当地官府支出粮食等物品的账目记录清单,文书中记载的职官押衙(am va gav)、长史(jang shi,亦可译为长使)、人名ya ya在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文书中已出现,并非只是在归义军时期才出现的职官,不能据此将该文书定为归义军时期文书。  相似文献   

17.
清代官员离职或出缺,由其他官员代理其职务称为署理,署理的期限可长可短,现关于乌里雅苏台将军中几任将军的“署理”与“正任”在《清实录》、《清史稿·疆臣年表》、《清史列传》、钱实甫《清代职官年表》、章伯锋《清代各地将军都统大臣等年表》、魏秀梅《清季职官年表》与《军机处满文月折包》之间记载有些出入,即作考察探讨.  相似文献   

18.
诗六义辨说     
“六义”的名称最先见于东汉卫宏所写的《毛诗序》,他在序中谈过《诗经》的功加之后,接着就论述《诗经》的体制和表现方法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在《毛诗序》之前,《周礼·春官·大师》已有“大师教六诗”的记载,其中“六诗”的内容和排列顺序与“六义”全同。由于同一赋、比、兴、风、雅、颂,《毛诗序》称六义,《周礼》称“六诗”,于是后人对“六义”或“六诗”就产生了不同的解释。各家的解释虽不同,就其大略而论,基本上只有“六诗皆体”和“三体三用”两说。兹依次列举如下: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历朝历代都建立有庞大完备的职官系统。职官就是古代文武百官的通称,职官制度最早可追溯到4000年前的夏代。秦统一中国后,职官制度逐渐完备,随着封建王朝的延续,中国职官制度也逐渐完善起来。职官制度是封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朝代的职官制度如何体现出封建统治的水平,通过它可以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中学课本中出现了一些官职名称,但解释不细,有的还没作解释,下面谨就此作一点粗浅的阐释。(1)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相似文献   

20.
毛主席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指出:“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赋也可以用”。可见赋、比、兴,尤其是比、兴两法是形象思维和诗歌创作的重要手法。因此弄清赋、比、兴的含意和作用是很有意义的。 赋、比、兴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就开始采用的重要表现手法,后来研究《诗经》的人将它概括出来,并作了各种解释。《周礼·春官·太师》有“六诗”之说,《毛诗大序》则称“六诗”为“六义”,这就是指《诗经》的风、雅、颂、赋、比、兴。此后,“六义”的称法一直为历代所沿用。但《周礼》和《毛诗传》对“六义”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