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好生活作为当前中国社会的热词,反映着新时代中国人民的所需所急所盼;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不变的人民立场和初心。美好生活作为古今中外人类共同探索和追求的目标,理解其在当代中国语境下的内涵尤为重要。通过梳理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中“劳动-闲暇”这组核心范畴,能够帮助我们深刻理解美好生活的意涵。在马克思的思想中,“劳动-闲暇”的解放在于实现生产力的极高度发展和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是美好生活的根本目标;“劳动-闲暇”的贯通意味着二者共同作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对象化本质力量的活动,体现着美好生活的合理内核;“劳动-闲暇”的共享表明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劳动,同享闲暇,这种“美美与共”状态的实现是美好生活的最终旨归。  相似文献   

2.
社会保障应突出以人为本的文化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保障制度作为社会明和社会进步的成果,作为现代市场经济时代一个国家基本经济社会制度的组成部分,必须体现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现一种现代明社会的公平性原则,起到社会安全网的作用。中国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应加快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把以人为本作为改革发展战略中基本性的问题,以解决贫困问题为重点,从惠及部分社会成员转到覆盖全体社会成员。  相似文献   

3.
"中国模式"的哲学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模式”概念的提出,为研究我国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中国模式不仅包括我国现代化建设成功的实践经验,而且包括党在各个时期先进的发展理念,具有丰富的哲学意蕴。在历史观层面上,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体现了社会发展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在认识论层面上,注重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体现了系统思维的基本原则;在价值论层面上,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体现了价值关怀的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避免"以人为本"脱离实际沦为说教而做到科学地关爱"人",是当今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话题。现实性原则要求"以人为本"应当满足"现实的人"的实际需要,而不是以"过去人"或"未来人"为本;生产力原则要求人的解放符合生产力的现实水平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世界性原则要求看到人的自由和解放在世界范围内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相互促进的统一性一面,向他者学习和以全球为鉴应作为"以人为本"之事业发展的战略指南;民族性原则要求看到人的自由和解放对不同民族、不同历史阶段来说,实现"以人为本"的内涵会面临不同的主题,是"以人为本"发展的内在要求;实践性原则是把思想蓝图转化为社会现实的中介环节,通过对社会矛盾的批判和变革才能改变现实中人的奴役,实现人的价值的提升。马克思"以人为本"思想的五项原则为中国社会全面的现代化提供了规范性指导。  相似文献   

5.
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现代英语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使学生获得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体现了在英语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反映了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情感和态度的思想。在理论与实践中,教学过程始终是师生信息传递、交流的双向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双向过程,  相似文献   

6.
劳动作为人和社会最基本的活动的性质,决定了体现"以人为本"理念的劳动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基,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核心内容与约束性环节,同时也是社会主义进行制度创新的根本性依据.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是经济发展本身所具有的实现人类幸福生活的伦理意义的必然要求;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观的核心体现了经济发展"为了人"的伦理原则;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发展的要求表达了对经济发展终极价值——公平正义的伦理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构建和谐社会: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价值观念的最高原则。实现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以社会总体协调发展为出发点,树立和谐思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弘扬“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全球化为背景,融合各民族文化;以实现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创新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我党发展建设中的基本原则和核心,贯穿于科学发展观的始终和各个方面,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史观的箴言,体现了人是社会历史的自然主体、是社会发展的实践主体、终极价值和目标,在我国现代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赵秀玲 《成人教育》2005,(12):70-71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符合地方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在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程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发展职业教育是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理念的具体体现;是拓宽就业再就业渠道的必然要求;它关系着我国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是科教兴国的重要途径;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创新思维等。  相似文献   

11.
发展是高中数学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为此,以体验、探究为核心,提出发展性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及教学原则,切实体现以人为本、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1 发展性教学是新课标所体现的基本理念之一,是课改的需要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前言中说: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在发展和完善人的教育活动中、在形成人们认识世界的态度和思想方法方面;在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数学教育又是终身教育的重要方面,它是公民进一步深…  相似文献   

12.
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苏州以率先发展的鲜明特点,形成、丰富、发展了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符合时代要求、富有苏州特点的精神动力。率先的精神,引领苏州排头先行;发展价值的百姓认可,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教学应更加注重探索劳动与社会保障法的产生、发展演变的规律性并把握其未来发展趋势,引导学生在掌握该课程基本知识的过程中以人权思想、实质正义和社会本位为基本理念。施洋作为中国早期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人、中国首位“劳工律师”,施洋精神与新时代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基本理念具有高度契合之处,可通过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历史发展背景资料查找及讲解、提炼施洋精神所蕴含的劳动法治思想、创新优化教学方法等,将施洋精神有效融入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课程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我党理论创新的轨迹,体现了党30年来理论建设适应现实需要以及与时俱进的特点,体现了理论建设致力于“攻坚”和开拓事业新局面的特点,体现了理论建设着眼于探索前进道路的特点。总结党30年来理论创新的经验,进行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以下原则:围绕着要不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怎样发展社会生产力进行理论创新;围绕着必须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改善人民的生活进行理论创新;围绕着探索我国经济发展的途径进行理论创新;围绕着如何改善我国的国际环境进行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5.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涵主要体现在:人的需要是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所追求的价值;人的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的目的,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落脚点;尊重个性差异是以人为本的现实属性,也是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的根本原则.  相似文献   

16.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胡锦涛新闻思想的核心,是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的执政兴国理念和“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亲民思想在新闻宣传工作中的必然体现。新闻宣传工作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新闻价值导向,确立人民群众在新闻传播中的主体地位;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倡导“三贴近”原则,坚持创新,努力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真正做到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努力发展人民的新闻事业。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揭示了社会形态演进的一般过程及其发展规律,体现着经济社会形态、技术社会形态和人的发展形态的"三维统一",具有重要方法论价值。运用这种理论视野透视当代中国社会,我们已经或正在经历从传统社会主义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传统工业化道路走向新型工业化道路、从群体本位和以物为本走向个体自主和以人为本的社会。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创新的内涵、特征和来源等三个方面对德鲁克创新思想的核心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德鲁克创新思想对中国动漫产业创新发展的启示,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以系统性的原则来建构中国动漫产业的创新体系;第二,以人本性的原则来体现中国动漫产业的创新价值;第三,以主导未来的原则来引领中国动漫产业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19.
发展体育事业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必然要求;是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备条件;体育事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为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物质基础。在此社会背景下处理好体育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中国体育的发展包含: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民主法制、体制创新、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与自然和谐发展等7个方面,并提出当代中国体育发展的途径与原则保障。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是现代文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人性化服务是现代文明社会所赋予的内涵的体现。因此,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少儿图书馆,在管理和服务中,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把“以人为本”作为图书馆一切工作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