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文献计量法等,对我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话语权生成维度、现实挑战进行研究,并提出提升策略。生成维度:体育国际学术期刊发展与建设、体育国际学术交流会议参与度、体育学术成果的国际化传播。现实挑战:国际学术期刊出版传播平台不足,国际学术会议举办质量不高,学术话语体系缺失,学术成果质与量不匹配。提升策略:整合出版资源,建设高质量出版平台;坚持国际化办刊路线,打造高水平国际学术期刊;加强国际学术会议组织管理,提升议程设置能力;立足实际,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加强话语自信,提高学术成果的国际传播力。  相似文献   

2.
《体育与科学》2017,(3):1-8
把握学术发展脉动和走势、占领国内外学术领域的制高点、发挥引领学术潮流作用一直是学术期刊奋斗的目标。《体育与科学》杂志于2017年3月11日举办了以"学术期刊引领力"为主题的论坛,邀请专家学者对杂志发展及其在体育学科建设中如何有效发挥学术引领力等重要问题进行学术对话。专家们建议期刊要坚守学术本真,传播体育学术价值,肩负"顶天立地"的学术使命;坚持跨界性、思想性与开拓性的传承,走出具有独立风格的创新发展之路;加强人才队伍和期刊平台建设,积极探索灵活的商业模式,构建良性期刊体制创新机制,助力学术引领;坚持走数字化出版转型与融合的信息化和"引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化之路,提升学术质量和竞争力,引领规范学术风尚,构建本土体育学科学术话语体系,促进中国体育学的繁荣与发展,推动中国体育学术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3.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体育学话语体系,是建设新时代中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体育学实现实力充盈和理论自信的必备“软实力”。通过文献资料调研、比较分析、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对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学话语体系构建的历史契机、整体要求、要素组构和推展路径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中国体育学建设面向体育发展的重大需求与布局,站在世界体育学发展的前沿,在不断凝练话语特色、优化话语表达、夯实话语储备、提升话语能力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厚的话语内容,为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学话语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立足中国体育学发展实际,持续增强中国体育学理论自信,形成中国特色体育学标识,打造与国际接轨的体育学范式,在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的基础上形成中国特色体育学话语体系构建路径,为我国体育学建设与发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道路自信提供话语支持。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体育学逐渐成长,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许多学科的学科体系。1994年由国家科委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将全部学科分为五个大门类,下设58个一级学科,体育科学被列为人文与社会科学门类下的与经济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并列的一级学科,其代码为890。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1996年将体育学列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研究的学科之一。体育学和体育科学都是体育科学学科群的总称。学科要发展、要进步,就需要反思。为了弄清什么是体育学,笔者查阅了体育学的两本权威辞书,一本是《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另一本是《体育科学词典》。阅读之后,不免产生了一些疑问,谨提出来与学者们共同探讨。 一、《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对体育学的释义 1982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体育》对体育学的释义  相似文献   

5.
体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权是国际体育话语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是"十四五"时期构建我国国际体育话语权,及建设体育强国的关键。该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思维法等,回顾我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话语权由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结合福柯知识-权力理论,分别从话语内容、表达形式、概念使用与路径选择四个方面分析我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话语权现存困境,构建我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话语权提升路径。研究认为:我国体育哲学社会科学国际话语权的构建经历了起步阶段、转型阶段与突破阶段。主要问题包括:(1)话语内容:学术视野与视角存在局限性;(2)表达形式:学术话语与政治话语相脱离;(3)概念使用:概念与理论创新性不强;4)路径选择:学术研究成果与话语传播不畅。建议:(1)话语内容:拓宽体育学术视野,树立话语先机意识;(2)表达形式:正确处理学术话语与政治话语的关系;(3)概念使用:注重核心概念提炼与理论的持续创新;(4)路径选择:学术界与媒体协作推广学术话语传播。  相似文献   

6.
《体育科学》的统计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刚 《体育科学》2001,21(6):8-10
研究目的:试图从文献引证的角度来透视该刊的学术水平和期刊质量;了解体育学等学科研究过程中,著者对该刊载文的借鉴和吸收情况;同时寻求体育学期刊引文的基本特点和一般规律。研究方法:依据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评价中心研制的《中文社会科学索引》(CSSCI)(1998)光盘数据库,采用定量和定性结合的方法对该刊的发文、引文情况及载文被CSSCI(1998)来源期刊的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给出同行专家对该刊的定性评价结果。研究结果和结论:该刊已形成具有自己风格与特色且相对稳定的研究体系;为我国体育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作出了较大贡献;在我国体育学领域影响大,知名度高,是我国体育科学研究领域中重要的信息源之一,也是我国体育学的主要核心期刊。  相似文献   

7.
立足学科分化与交叉视域,从学校体育学生成与发展路径、学校体育学发展的现实困顿以及体育教育学学科体系构想3个维度审思学校体育学学科的发展。认为:学科分化是学校体育学形成的原动力,学科移植是学校体育学发展的生长力,学科交叉是学校体育学创新的生命力;学校体育学在与母学科以及其他外部学科交叉发展中凸显了学科属性迷失、嫁接移植错位、学术话语混乱、研究范式冲突、理论体系阙如等问题。基于此,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教育学学科体系,将会在理论统合、知识耦合、实践契合、资源聚合等方面释放出更大的学科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8.
《体育与科学》2018,(2):1-6
2018年是全面贯彻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站在历史的新起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及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发展的话语体系成为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话题。《体育与科学》学术工作坊于2月8日在南京举办了以"新时代?新探索:十九大精神与中国特色体育"为主题的学术论坛,邀请专家学者对新时代我国体育发展的现实逻辑且符合中国人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范畴体系进行学术对话,推动十九大精神的落地生根。经专家讨论认为,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体育发展的新时代,孕育了体育强国的新思想,树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改革新目标,开启了体育主导生活的新征程,铸就了中国特色体育创造性转化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9.
《湖北体育科技》2019,(10):871-874
以提升中国体育的国际话语权为最终目标,以探寻体育话语、体育话语权、体育话语体系的理论关系和实践互动为逻辑主线,通过文献梳理、对比分析、归纳演绎等方法,发现话语概念及功能不断泛化,权力成为话语新的重要实践导向;话语权与话语体系共生互益,为体育人文社会科学的学术话语、学科体系创新开辟了新领域;体育话语权有对外争取体育权力、对内保证体育权利两个主要实践面向;体育话语体系既是一种关于体育的内容体系,也是一种关于体育的表达体系,为体育话语权提供了理论滋养。  相似文献   

10.
以传播学术、培养人才、促进成果转化、涵养学术道德为宗旨的体育科技期刊,是体育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对“双一流”建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育科技期刊与体育学科建设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双一流”战略为我国体育科技期刊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体育科技期刊应认清自身在“双一流”战略中的责任使命,勇于担当,不辱使命,主动加强自身建设,服务与引领体育学科建设发展。建议:在理念上,树立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找准利益结合点,完善学科团队办刊制度;在内容上,依托体育学科发展优势和特色,凝心聚力办好重点栏目和特色栏目;在技术上,归口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期刊工作委员会统一指导,不断推进体育科技期刊数字化转型升级;在管理上,加强科研诚信和出版伦理建设,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深入推进体育科技期刊与体育学科建设的互动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1.
针对体育及相关概念存在的交叉与混淆现象,应用概念定义的基础理论,论述了体育概念和定义中存在分歧的原因,并对科学与学科,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软科学与元科学,体育、体育学与体育科学,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与体育社会科学等相关易混概念进行了厘清.  相似文献   

12.
在这篇学术访谈中,易剑东教授结合自己的学术经历畅谈了中国体育文化发展现状、体育学科面临的困境、公共政策与体育的发展等重要问题,认为体育对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是一项关系国家战略的伟大事业,主张体育融入社会;体育是一个辐射面广而不是偏安一隅的渺小领域,中国的体育学科建设应该追求学科融合与独立的统一,借鉴和学习艺术学科,努力达成自然科学求真、社会科学向善、人文学科审美、技术学科爱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期刊作为出版媒介在学术传承和社会发展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体育与科学》杂志在体育学术思想演进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体育学术史梳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通过文本细读,可以总结学术进程,完善体育学学科知识,推进体育学的发展。《体育与科学》为体育学术史研究提供了重要文本。体育史的研究可以从社会史角度入手。  相似文献   

14.
王雷  李增光 《体育科学》2023,(8):33-40+51
对体育学话语体系构建问题的探讨既是深化体育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应有之义,也是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的时代之需。运用逻辑分析法对话语体系学理内核的深入辨析,推导出中国特色体育学话语体系构建的理论框架。其中,国家对体育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中国体育现实问题的解答分别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方面构成了中国特色体育学话语体系构建的逻辑系统。国家和人民成为中国特色体育学话语体系构建的两个基本维度。体育在国家维度的功能指向“体育促进国家强盛”,而体育在人民维度的功能指向“体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上述两个维度上,呈现出以“体育强国”和“全民健身”为代表的体育学话语体系,涵盖了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群众体育、体育文化、学校体育和武术等聚类,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  相似文献   

15.
张晓林 《体育文化导刊》2012,(8):151-155,158
采用数据统计等方法,从刊载文篇均引用文献、作者地区分布统计、基金论文比例和有作者机构标注论文比四个主要指标来评价分析CSSCI来源期刊和扩展版体育学期刊(2009-2011年)的学术规范程度与学术影响力。结果表明:在平均引文上,《体育科学》列第一;年均基金论文比例值为0.29,《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列首位;在作者地区分布上,体育学期刊年均分布在24.3013个地区,《北京体育大学学报》位列第一;有作者机构论文比例的年均值达到0.9969,长期排名于25个大学科前列,其中《体育科学》位居第一;从总体上看,学术规范量化值排列前三名的是《体育科学》、《上海体育学院学报》和《天津体育学院学报》。建议继续巩固和提高体育学期刊的规范化管理,不断提升刊物质量。  相似文献   

16.
《体育学研究》2020,(1):F0003-F0003
《体育学研究》原名《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创刊,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体育学院主办的公开发行的体育类学术期刊。2018年,值创刊三十周年之际,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更名为《体育学研究》,成为我国首家以一级学科直接命名的体育类学术期刊。《体育学研究》以促进体育科学研究和服务体育强国建设为办刊宗旨,以突出特色、增加内涵、构筑体育学术高地、争创体育一流期刊为办刊目标,介绍国内外体育科研成果动态,反映体育学研究的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本刊设有"本刊特稿""专题研究""学术论坛"等栏目,为广大学人提供优质学术交流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体育类核心期刊的栏目设置、作者单位、论文内容、基金项目等进行分析。主要结论:我国体育社会科学研究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多学科研究人员的广泛参与扩大了研究领域,促进了研究水平的提高;研究资金投入不断加大,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体育学与社会学、政治学、文化学等其他学科相交叉,研究方法多为文献资料法,对体育热点难点问题研究日趋重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术氛围活跃,学科体系不断完善。建议在社科研究中应进一步加强应用研究,关注国外体育研究等。  相似文献   

18.
体育如何通过自身发展与带动发展,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是新时代中国体育学理论关注的重点内容,也是建构中国特色体育学术体系的重要议题。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体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的价值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认为:体育在政治建设中发挥作用的重点领域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健全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竞技强国建设,增强国家自信和凝聚力;传承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凝聚强国复兴精神力量;助力统战工作,巩固发展大团结大联合局面;建构中国特色体育话语体系,积极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出体育助力政治建设的着力点为:加强党建引领,坚持党对体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发挥价值导向,构建中华体育精神引领的中国特色体育价值体系;增强法治支撑,完善保障人民群众参与体育活动权利的法治体系;推进体育组织建设,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体育治理体系;强化为民导向,建设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体育强国体系;建构中国特色体育话语体系,积极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相似文献   

19.
对体育学科分类的分析与调整建议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体育学下属4个二级学科进行分析与调整,认为"体育人文社会科学"和"运动人体科学"是体育学科体系中两个重要的基础支撑学科,"体育教育训练学"和"民族传统体育学"的内容需要重组,"身体教育学"、"运动竞技学"、"健身休闲学"将作为体育学科体系的主体部分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20.
体育学、体育科学与体育学科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表现形式、学理层面和历史发展对体育学、体育学科与体育科学3个概念的关系进行分析,认为3个概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体育科学理论发展应以3个概念的区别为前提,确立以体育科学发展为先导,以体育学学科体系完善为基础,以各分支体育学科和新兴体育学科的发展为落脚点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