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西藏城镇特色产业发展的现状与主要问题,认为延伸产业链、提高科技发展水平是实现西藏城镇特色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当务之急。在此基础上,遴选出净土健康产业、藏医药产业、天然饮用水产业、旅游业、民族手工业、综合新能源产业、文化产业,建议作为西藏城镇地区的特色产业予以重点发展。同时,从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增强西藏城镇特色产业综合竞争力的目标出发,分别提出了各类特色产业发展的战略重点;并从政策完善、人才培养、资金扶持、项目安排与平台建设方面着手,制定了相应的科技支撑与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西藏第六次工作座谈会以及"十三五"规划都把西藏城镇化的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然而,西藏城镇化过程中还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农牧民转移就业难度大、城镇规模分散,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产业支撑能力弱、"三二一"结构质量低和城镇经济能力弱、缺乏辐射能力的问题。通过分析原因提出应加大旅游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的路径、多中心集聚、适度整合的人口转移路径、"市、镇、村一体"的产业联动发展路径这三种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西藏人口发展同本地区社会水平联系紧密,是衡量本地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指标。在西藏人口持续增长的现实背景下,通过Malthus与Logistic模型来对人口发展趋势进行模拟分析,并有效地对未来人口数量进行估计预测,以促进西藏人口预期同本地区社会发展相协调。  相似文献   

4.
西藏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特殊性与渐进模式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藏走新型城镇化之路是西藏人民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但西藏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有着与内地截然不同的特殊自然本底、特殊发展性质、特殊发展阶段、特殊发展动力和特殊发展格局五大特殊性。针对这些特殊性,将符合西藏特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思路确定为:立足国情,紧扣区情,该快则快,需稳则稳,2020年西藏城镇化水平不超过28%,至2030年不超过40%左右;尊重民意,适度聚散,宜聚则聚,需散则散;牧在乡里,住在镇里,就近落户,就地就业;突出特色,彰显民风,弘扬文化,重接地气。实现新型城镇化的特殊目标是稳妥进入城镇化发展的中期阶段并将长期稳定在中期阶段。西藏新型城镇化的特殊模式建议采取就近就地镇民化的渐进城镇化模式,实现以小城镇为主导的农牧民镇民化,而非市民化;推进以农牧民社区建设为主导的渐进城镇化,以标准化农牧民社区拉动人口集聚;推进渐进城镇化的自主模式,尝试以股份制合作将农牧民变为股民。符合西藏特点的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特殊空间格局为形成"一群三轴多节点"的倒"T"型据点式空间布局,即突出建设"一群"(西藏—泽当特色城镇群),重点建好"三轴"(东部的尼洋河中下游城镇发展轴、西部的雅鲁藏布江中上游城镇发展轴和北部的青藏铁路沿线城镇发展轴),牢固培育"多节点"(藏东节点、藏北节点、藏西节点和边境沿线城镇节点)。加快西藏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策包括:依靠科技创新驱动,积极稳妥地推进西藏新型城镇化健康稳定发展,从"科技兴藏"角度开展西藏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启动编制《全国科技援藏实施规划(2015—2020)》;突出发展产城融合的特色优势产业,为西藏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产业支撑;打通对内对外的互联互通战略通道,为西藏新型城镇化提供交通支撑;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为西藏新型城镇化提供能源支撑;制定西藏新型城镇化发展的特殊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强西藏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对口支援和"点对点"结对制度,从固土守边的国家安全战略高度继续推动撤县设区和撤地设市工作。  相似文献   

5.
周联贵 《西藏科技》2010,(12):30-32
2007年西藏城镇居民、农牧民恩格尔系数以及各地区城镇居民、农牧民人均收入状况反映出西藏城镇居民、农牧民生活水平整体上远远低于全国城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同时西藏城镇之间、城镇与农牧区之间人民生活水平差距悬殊大。文章对西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整体不高、城镇与农牧区之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对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藏式传统聚落,与西藏的其它文化形态一样,具有其鲜明的个性,是西藏艺术发展史上一道靓丽的文化景观。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藏学观的观点和方法,从藏式传统聚落的布局与构筑理论入手,着重就该聚落构筑的方位选择、布局特征、建筑空间结构和建筑色彩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其形态特征与特色,以期从理论层面为西藏打造精品城镇和特色城镇打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规划的发展使得城镇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型城镇化发展使得农村人口不断的融入城镇,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城镇的发展进程在不断加快。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形势下,需要做好资源的配置工作,这包括国土空间资源、能源资源等。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后,居民城镇的建设的进度大大加快了,城市文明的传播速度也加快了。这有利于实现国土空间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8.
西藏城镇中学处于开放的多语文社区环境,伴随着西藏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学藏语文教育教学出现一些新的现象。为了进一步提升西藏城镇中学藏语文教育教学质量,需要学校和社会通力合作,不断探寻藏语文教育教学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20,(3)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在城镇发展进程中,丘陵地区人多可用地少等问题尤为明显。为更好满足人口及其经济发展需求,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区域内,合理规划城镇空间及用地,是当前丘陵地区城镇空间规划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本文旨在剖析既有城镇建设用地配置策略在人口收缩背景下的适宜性,通过分析城镇建设用地配置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为东北三省建设用地配置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东北三省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以2010—2020年为研究期,在分析人口收缩与建设用地配置现状的基础之上,借助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与面板数据模型等方法,探究建设用地规模投入与结构配置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人口收缩背景下城镇建设用地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优化策略。【结果】(1)人口收缩背景下城镇建设用地投入对社会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以地谋发展”式的用地投入模式面临失效;(2)居住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投入对社会经济增长具有抑制作用,工业用地投入具有促进作用但已边际报酬递减,着重供给此3类用地的传统用地结构配置策略适宜性下降。【结论】收缩城市面临城镇建设用地“超配”和“错配”的风险,应以控制用地规模、协调人地关系为前提,积极调整用地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实现建设用地高效发展,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绮云 《内江科技》2007,28(6):58-59
本文通过考察和分析现代珠江三角洲城镇群体人口空间形态的演变过程,归纳出这一地区不同时期城镇群体人口空间形态的特征,揭示了珠江三角洲区域城镇发展在世界范围以及在中国范围内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2.
采用城市规模分布的基尼系数、综合指标体系、城镇非农人口指数和经济职能指数等对新疆绿洲城镇的时空动态格局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5年以来,新疆的城镇首位度始终处于增长态势,乌鲁木齐的首位度不断增长;其他城镇相对规模较小,城镇分布较为分散;中心城市极化作用明显;城镇化与区域一体化同步发展;北疆城镇的数量、规模和等级都高于其他区域,城镇分布的区域不平衡性明显;城镇的等级和规模与城镇综合经济实力呈正相关关系.自然地理格局、历史、经济发展基础、人口规模、交通指向和行政管理等因素是造成城镇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西藏科普产品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阐析了西藏自然科学博物馆探索尝试发展西藏特色科普产品的三条措施,对下一步西藏特色科普产品开发提出了建议和思考,特别是就如何为推进西藏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普力量,如何聚焦西藏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和民族文化资源创作一批优秀科普作品,创作具有西藏特色的科普信息产品和科普实物产品提供了一些工作思路构想。  相似文献   

14.
现行法定城镇生存发展“规模”概念内含与量化表述(“城镇规模=人口规模 用地规模”下称“现行法定规模”)已经不起“理论”与“实践”检验而不妥;急待新世纪赋予它科学的“概念内含”与“量化表述”(“城镇规模=用水规模 用地规模 人口规模”下称“未来创新规模”)以战胜未来水荒,适应城镇“高效和谐——持续发展”战略所需。这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藏红花的特征特性、作用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珠扬  朱磊  杨杰 《西藏科技》2009,(10):78-80
本文阐述了藏红花的来源、植物学、生物学特性,栽培技术、作用与功能,在我国和西藏的发展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在西藏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西藏畜牧业发展的现状、困难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劲 《西藏科技》2007,(5):51-53
西藏是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畜牧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前景和潜力。西藏仅有耕地22万公顷,但草地面积却高达0.81亿公顷。在人口迅速增长和耕地持续减少的双重压力下,通过草地资源的开发,为西藏提供更多的食品和加工原料,是西藏未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畜牧业在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既是西藏传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又是西藏今后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7.
西藏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同时也是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分析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生态脆弱区人地关系研究中的基础问题。经分析文章认为,西藏本土人口和区外常住流动人口数量同时增长,素质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是西藏人口与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瓶颈,并以提高人口素质为目的,进行了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目前有2千多个县级行政建制,县级目前面临的问题是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相互协调。关键在于人口控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环境的保护与治理。为探索和寻求县级在发展工业、农业、城镇建设、农村、奔小康和持续稳步发展的模式,作者采访了歧山县委书记赵锦明及他的同事们,就县级面向21世纪的发展及中西部县级目前发展现状,粮食生产与农业结构、工业体系形成与工业布局、结构分析、城镇体系发展及环境问题、肥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探索途径等问题进行了长谈。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讨论的是西藏地区的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面临的问题。通过分析西藏地区现在的经济发展和电子商务状况,以及其对西藏经济促进作用和电子商务在西藏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从政府政策、发展方式及其人才培养等方面阐述了在西藏地区开展电子商务的发展策略,即在各种政策和策略的支持下西部电子商务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城镇化背景下,利用系统GMM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分析评价中国31个省份及东中西部地区2000—2016年人口结构变动与用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中国人口结构中人口老龄化对用水量的弹性系数最大(0.042);非人口结构因素中上期用水量对本期的弹性系数最大(0.978),其次是万元GDP用水量(0.020)和人口规模(0.018),产业结构调整显著抑制用水量增加(-0.041),其他变量回归结果不显著;②东部用水量受人口结构变动影响大于其他因素,高端消费、人口城镇化和农业劳动人口每提高1个百分点分别导致用水量分别提高12.1、6.5和3.6个百分点;中西部人口结构变动暂时不能显著影响用水量;③人口年龄结构和产业结构在各自作用下对用水量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弹性系数分别是0.174、0.150、0.139和-0.012、-0.008、-0.020;2016年仅西藏未跨越人口年龄结构的第一门槛值,其他省份均跨越第二门槛值;北京和上海2016年已跨越产业结构的第二门槛值,天津、山西等11个省份处于门槛的第二个阶段,其他18个省份未跨越第一门槛值。因此,需要缓解人口结构变动对用水量的促进作用,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合理控制城镇流动人口,引导居民形成节水消费和理念,推广节水型公共设施及家庭设备,合理配置各产业间人力资源,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加快技术创新及技术溢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