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成分数据分析方法探究儿童24 h活动与基本动作技能的关系,以及24 h活动时间之间重新分配与基本动作技能的“剂量-效应”特征。对浙江省金华市327名6~10岁儿童展开横断面调查,采用加速度计测量24 h活动,采用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第3版测量FMS,运用成分数据分析方法分析24 h活动时间占比、重新分配与基本动作技能的关系。结果显示:(1)控制年龄、性别和身体质量指数后,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时间占比与儿童的FMS显著正相关(β=4.155,P<0.01),久坐行为时间占比与FMS显著负相关(β=-6.926,P<0.01),睡眠和低强度身体活动时间占比与FMS均无显著相关。(2)MVPA替代其他行为(LPA、SED、睡眠)可显著提升儿童FMS水平,反之则降低,且两者之间的相互替代具有不对称性;睡眠替代SED也会提升FMS水平,反之则降低;在所有替代中,MVPA替代SED对FMS的促进效应最佳。(3)睡眠时间占比以及与MVPA之间的相互替代与操控技能正相关,与位移技能无显著性相关;同时,MVPA与其他行为之间的相互替代对于操控技能的影响均高于位移技能。研究认为:学校与家庭应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成分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幼儿24 h活动行为(24-hour Movement Behavior)与基本动作技能(Fundamental Movement Skills,FMS)之间的关联,以及各活动行为间等时替代后幼儿FMS的预期变化。方法 采用ActiGraph wGT3-BT加速度计测量323名3~6岁幼儿(男童181名,女童142名)的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静态行为(Sedentary Behaviour,SB)数据,采用美国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第3版工具(Test of Gross Motor Development,TGMD-3)测量FMS,睡眠时间由父母报告,成分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多元线性模型和等时替代均采用R软件完成。结果 (1)幼儿24 h活动时间分布与动作发展关联紧密,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oderate-to-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MVPA)在成分之间分布相对稳定,与低强度身体活动(Light Physical Activity,LPA)转换的可能性更大;(2)幼儿MVPA对移动技能和总动作技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基本动作技能对不同程度智力障碍儿童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oderate to vigorous physical activity, MVPA)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共获得轻度(n=48)、中度(n=60)和重度(n=45)智力障碍儿童153名,其中男生116名,女生37名。采用大肌肉动作发展评估量表(第2版)对受试者的基本动作技能水平进行评估,采用三轴加速度计ActiGraph GT3X+对受试者的身体活动水平进行测量。结果:不同程度智力障碍儿童的身体活动水平[F2(6,290)=18.379,ηp=0.28,P<0.01]和基本动作技能得分[F(4,294)=54.230, η2p=0.425,P<0.01]差异显著,障碍程度越重,MVPA越低[轻度(44.21 min/天)>中度(38.34 min/天)>重度(20.76 min/天)],基本动作技能得分越低[轻度(72.12)>中度(56.77)>重度(22.29)];校正混杂因素后,轻度智力障碍儿童控制技能对MVPA存在显著影响(R2=0.191,β=0.437,P&l...  相似文献   

4.
探讨幼儿足球对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水平的影响,为干预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提供依据。选取嘉兴市108名5~6岁幼儿为受试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进行12周幼儿足球游戏活动教学,2次*40min/周;对照组幼儿为静态性的课堂班级活动。干预前后采用PGMQS测量幼儿位移能力、操控能力及平衡能力。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及协方差分析两组幼儿前后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显示:①干预前,两组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高于对照组。②干预组和对照组幼儿后测结果与前测结果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后测结果高于前测。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粗大动作发展存在延长效应,但结构化幼儿足球游戏活动明显提高了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水平。因此建议抓牢幼儿早期动作发展的敏感期,以动作发展为主线科学设计幼儿足球游戏活动并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幼儿健康、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轻度智障儿童基本运动技能(FMS)与体力活动水平,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为该群体运动参与能力的提升及其健康促进提供指导思路。方法选取上海市65名轻度智障儿童作为调查对象,运用TGMD-2和ActiGraph GT3X+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分别对其FMS及体力活动水平进行测量和评价,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轻度智障儿童FMS平均总得分为(67.82±7.31)分,其中位移技能得分显著高于物理控制技能(P<0.01),男生位移技能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但物体控制技能无显著性别差异(P>0.05)。15.6%的轻度智障儿童能满足每天60 min中高强度体力活动(MVPA)推荐量,男生平均每天MVPA时间显著高于女生(P<0.01),周末日体力活动时间显著高于上学日(P<0.01)。总体上轻度智障儿童的低强度体力活动(LPA)、MVPA和总体力活动(TPA)时间与FMS得分均呈正相关(r=0.351~0.547,P<0.05)。FMS得分对轻度智障儿童平均每天MVPA时间、TPA时间具有解释意义(R^2=0.381,P<0.01;R^2=0.409,P<0.01)。位移技能是解释每天MVPA时间的唯一变量(β=0.490,P<0.01)。结论轻度智障儿童的FMS发展与体力活动水平整体呈正相关关系,基于该群体技能发展层面的体力活动促进是该领域相关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初步探索农村地区学前儿童基本动作发展情况,以Newell的约束模型(constraints model)为理论基础,为学前儿童设计发展适宜性的身体活动,并检验为期8周的体育教学活动对幼儿基本动作发展的影响。方法:以山东省潍坊市某农村幼儿园学前儿童(n=109)为研究对象,以班为单位随机分配到实验组(n=54)和对照组(n=55)。实验组儿童参与为期8周的动作技能发展课程,对照组儿童参与幼儿园正常的教学活动。课程开始前和结束后一周内,采用TGMD-2对受试儿童进行测试。结果:1)研究中农村儿童的移动技能和物体控制技能的基线均显著低于TGMD-2的常模。2)经8周基本动作教学,实验组的后测GMQ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对照组的GMQ在实验前后没有显著差异(P=0.087)。3)性别对教学干预无显著影响(P=0.703);实验组的后测移动技能和物体控制技能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后测成绩(P<0.001)。结论:研究中农村幼儿的基本动作发展相对滞后,物体控制技能发展水平低下是主要来源;为期8周的基本动作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促进农村学前儿童基本动作技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我国幼儿园普遍开展的韵律性身体活动为干预内容,尝试将幼儿阶段应掌握的基本动作技能融入到活动中,研究韵律性身体活动对 感觉统合失调幼儿粗大动作能力的影响,为促进病患幼儿的粗大动作发展进行实证探索。方法:将101名受试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试验组 (46人)与对照组(55人),分别包含在4个小班、4个中班和2个大班中。试验组幼儿每天练习新的韵律性身体活动,累计活动时间为20~30 min/天, 对照组则练习一般性韵律性身体活动。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活动频率、每次活动持续时间和运动强度都相同,运动干预周期为1年。结果:(1)试验组 与对照组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水平在运动干预前无显著差异,运动干预后,试验组幼儿粗大动作发展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以基本动作 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新韵律性身体活动,在促进感觉统合失调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方面优于一般性的韵律性身体活动。(2)反复练习,以及练习过程中 的变化性,对感觉统合失调幼儿的粗大动作发展非常重要,加强了幼儿感觉统合能力的训练。建议在韵律性身体活动中注重基本动作技能的学习, 采用重复、变异等练习方式,促使病患幼儿掌握这些基本动作模式,提高粗大动作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我国优秀花样游泳运动员功能性动作能力与力量素质的相关性,分析功能动作筛查测试与力量素质测试结果存在的内在联系,从专项视角探讨花样游泳运动项目的训练策略并提出建议。方法:选取国家花样游泳队14名健将级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FMS、握力、上肢力量、股内收肌群力量、躯干核心耐力、下肢爆发力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14名花样游泳运动员FMS测试平均得分为15.21分,有5人测试得分低于运动损伤高风险的临界值(14分);2)FMS测试总分与Keiser坐姿上推(偏相关系数=0.622,P<0.05)、45°股内收肌群横向收缩力量(偏相关系数=0.652,P<0.05)、90°股内收肌群横向收缩力量(偏相关系数=0.746,P<0.01)均呈正相关;3)直线弓步蹲与Keiser坐姿上推(偏相关系数=0.711,P<0.05)、无反向纵跳(偏相关系数=0.661,P<0.05)、有反向纵跳(偏相关系数=0.614,P<0.05)和40 cm跳深跳高(偏相关系数=0.754,P<0.01)均呈正相关;肩部灵活性测试得分与Keiser下蹲上推(偏相关系数=0.575,P<0.05)、45°股内收肌群横向收缩力量(偏相关系数=0.585,P<0.05)以及90°股内收肌群横向收缩力量(r=0.867,P<0.01)均呈正相关,与仰桥耐力呈负相关(偏相关系数=0.701,P<0.05);旋转稳定性与40 cm跳深跳高呈正相关(偏相关系数=0.575,P<0.05)。结论:我国优秀花样游泳运动员髋关节主动灵活性和臀大肌-髂胫束联合等肌群的主动柔韧性较好,但存在膝关节、髋关节稳定性差、躯干核心区肌群控制力不足等问题,受主导臂和主导腿均为右侧影响,运动员身体两侧不平衡明显。运动员FMS测试得分并不能全面反映其力量素质的高低,FMS测试得分与部分力量素质测试结果存在相关性,可能与两种测试均涉及同一动力链结构系统肌群的协同工作和动作存在做功类型的相似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体育与科学》2022,(1):93-97
为验证8~9岁儿童基本运动技能、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与身体感知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以206名男生与201名女生为对象,选用TGMD-2测试量表、ActiGraph GT3X+三轴加速计以及PSPC-P身体感知能力子量表来收集相关数据。在此基础上,采用SPSS(20.0)进行描述性统计,并运用Mplus(7.4)结构方程模型来检验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基本运动技能对中高强度身体活动的直接效应检验模型的整体拟合指数良好[χ~2=9.771(df=2,P<0.001),CFI=0.899,SRMR=0.042],且具有正向的预测作用(β=0.256,P<0.001);(2)身体感知能力中介效应检验模型拟合较好[χ~2=0.000(df=0,P <0.001),CFI=0.976,SRMR=0.014]。使用Bootstrap进行中介效应检验,身体感知能力并没有介导基本运动技能与中高强度身体活动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研究学龄儿童基本动作技能测试工具AST在国内使用的理论基础与可行性,通过测试技术操作和数据分析实证该测量工具的可信度、有效性与经济性。方法通过实验测试、数理统计等方法验证AST和KTK测量工具的信效度,通过转换后的大肌肉动作协调能力商数(KTKMQ)校标基本动作技能AST测试的同时效度和区别效度。结果受试儿童年龄为7~12岁,平均在(44±11) s的时间完成了AST-1全程测试,在(45±12) s的时间完成了AST-2全程测试;AST-1测试成绩与KTKMQ的相关系数r=0.474(P<0.01),而AST-2测试成绩与KTKMQ呈现中度相关系数r=0.502(P<0.01);除7岁年龄组的AST-2测试与KTKMQ相关性较低外,其他年龄组的相关性均较高(r=0.469和r=0.767)。结论小学学段的体育教学环境中AST测试工具可以快速、便捷、有效的评估儿童的基本动作技能;运动技能轨道AST测量工具在本次研究中表现出较强的测试适宜性,具有重测信度;各年龄组测量结果的区分度和测试项目的鉴别力验证了测量工具的同时效度和区别效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功能性动作测试系统(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FMS)评价青少年在完成不同功能动作模式时身体各部分的稳定性、对称性和灵活性,研究其基本运动能力及影响因素。方法:以上海市某中学中随机挑选的100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7个特定动作的测试并评分,并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FMS测试总分满分为21,受试对象FMS总分均分为14.89,总体水平偏低;女生肩关节灵活性和直腿抬高测试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但总分上男女生无显著差异;青少年在完成动作时普遍存在身体晃动、力量不足和两侧肌力不对称现象,髋、膝、踝关节灵活性受限且稳定性较差,脊柱的屈伸能力不足,两侧盂肱关节和髋关节的活动能力不对称。在旋转稳定性、跨栏架和直线弓箭步3个测试中这些不足尤为明显。结论:青少年基本运动能力水平较低,大多数人需要进行矫正训练;男女生总体上的表现差异不显著,但女生在肩部灵活性和直腿抬高测试的表现要优于男生,故男生需加强肩部和髋部关节的灵活性锻炼。  相似文献   

12.
基本动作是运动表现金字塔最基本、最重要的根基,动作模式对完成动作的效率和专项技能有着重要影响,FMS筛查和YBT测试是功能动作系统的常用测试方法,是教练员把控运动员身体状态及调整和实施训练计划的重要依据,对运动员预防运动损伤、提高运动成绩有重要意义。该文以重庆市某羽毛球运动队运动员为测试对象(均为男性,n=16,年龄为15.88岁±1.21岁,所测对象均无身体疾病),进行FMS运动筛查和YBT测试,旨在为受试者的运动损伤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小学3~6年级学生基本运动技能与感知运动能力、身体活动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评工具(TGMD-3)、感知运动能力分量表、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水平问卷对小学3~6年级437名学生的基本运动技能、身体活动水平、感知运动能力进行调查;运用SPSS22.0和Mplus8.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用Bootstrap法分析变量之间的预测关系及中介效应。结果:男生的操控性技能、感知运动能力和身体活动水平高于女生(P<0.01);小学3~6年级学生基本运动技能、感知运动能力与身体活动水平呈低至中等正相关(r=0.103~0.477,P<0.05);小学3~6年级学生基本运动技能预测感知运动能力(β=0.222,P<0.001),感知运动能力预测身体活动水平(β=0.569,P<0.001),感知运动能力在基本运动技能与身体活动水平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结论:小学阶段重视学生基本运动技能和感知运动能力的发展,有助于提高其身体活动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采用功能性动作测试系统(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FMS)评价青少年在完成不同功能动作模式时身体各部分的稳定性、对称性和灵活性,研究其基本运动能力及影响因素。方法:以上海市某中学中随机挑选的100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7个特定动作的测试并评分,并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FMS测试总分满分为21,受试对象FMS总分均分为14.89,总体水平偏低;女生肩关节灵活性和直腿抬高测试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但总分上男女生无显著差异;青少年在完成动作时普遍存在身体晃动、力量不足和两侧肌力不对称现象,髋、膝、踝关节灵活性受限且稳定性较差,脊柱的屈伸能力不足,两侧盂肱关节和髋关节的活动能力不对称。在旋转稳定性、跨栏架和直线弓箭步3个测试中这些不足尤为明显。结论:青少年基本运动能力水平较低,大多数人需要进行矫正训练;男女生总体上的表现差异不显著,但女生在肩部灵活性和直腿抬高测试的表现要优于男生,故男生需加强肩部和髋部关节的灵活性锻炼。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功能性动作测试系统(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FMS)评价青少年在完成不同功能动作模式时身体各部分的稳定性、对称性和灵活性,研究其基本运动能力及影响因素。方法:以上海市某中学中随机挑选的100名初中生为研究对象,对他们进行7个特定动作的测试并评分,并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FMS测试总分满分为21,受试对象FMS总分均分为14.89,总体水平偏低;女生肩关节灵活性和直腿抬高测试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但总分上男女生无显著差异;青少年在完成动作时普遍存在身体晃动、力量不足和两侧肌力不对称现象,髋、膝、踝关节灵活性受限且稳定性较差,脊柱的屈伸能力不足,两侧盂肱关节和髋关节的活动能力不对称。在旋转稳定性、跨栏架和直线弓箭步3个测试中这些不足尤为明显。结论:青少年基本运动能力水平较低,大多数人需要进行矫正训练;男女生总体上的表现差异不显著,但女生在肩部灵活性和直腿抬高测试的表现要优于男生,故男生需加强肩部和髋部关节的灵活性锻炼。  相似文献   

16.
《湖北体育科技》2019,(10):896-899
目的通过对普通大学生基本动作模式测试,发现身体运动的局限性,为大学生制定有针对性的身体功能动作训练、减少运动损伤、提高体质健康水平提供有效途径。方法采用功能动作筛查(FMS),运用SPSS统计分析普通大学生FMS的7个单项动作得分和FMS总分。结果普通大学生躯干稳定性、核心力量和肌肉神经协调性有待提高,完成运动动作模式存在不对称性,表现为力量的不对称性比例高于身体活动范围的不对称性。结论功能性动作筛查可运用到日常体育教学和训练中,设计开发"身体运动功能筛查和训练"的体育课程,改善大学生功能动作弱链;加强教师队伍对FMS和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知识培训,建设大学生功能性训练实验室。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旨在比较核心动作经验教学与传统体育活动教学对学前儿童大肌肉动作发展水平的差异,为幼儿园、家庭与社会对促进学前儿童动作发展提供指导策略。方法通过教学实验法,将120名受试儿童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动作教学干预,对照组进行传统体育教学内容干预。结果 (1)动作教学干预后,实验组受试儿童大肌肉动作发展水平总分、移动性技能得分、操作性技能得分较实验前测均显著提高(P<0.01),实验组各年龄段单项动作技能得分都有明显提高,提高幅度较均衡。(2)经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大肌肉动作发展水平实验前测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后测,实验组大肌肉动作发展总体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其中实验组比对照组操作性技能的提高幅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以动作体系为依据的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前儿童大肌肉动作发展水平;动作教学对促进学前儿童大肌肉动作发展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体育教学;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第3版(TGMD-3)在研究中表现出较好的信效度。  相似文献   

18.
《湖北体育科技》2018,(2):145-148
目的研究热身活动对FMS得分的影响。方法测试40名受试者热身活动前后FMS得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热身活动前男女FMS得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热身活动后男受试者得分(18.3±1.3)和女受试者得分(17.3±1.4)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热身活动前总分为(14.3±1.5),热身活动后总分为(17.8±1.4),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热身活动前各单项FMS得分与热身活动后各单项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热身活动可提高FMS测试得分,影响对受试者功能性动作质量的判定。  相似文献   

19.
余卿 《新体育》2022,(8):102-103
粗大动作练习作为身体运动基本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先进行练习的一项基本身体运动,它直接影响今后身体活动能力,与幼儿健康状况紧密联系,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中的评分标准对我国5~6岁幼儿粗大动作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探究5~6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规律及特征,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这对幼儿粗大动作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有利于充分挖掘幼儿运动潜力,为今后动作发展和培养良好运动习惯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运用FMS (Functional Movement Screen)功能动作筛查系统评价学生在不同功能性运动能力时身体各部分的稳定性、灵活性和对称性,通过制定针对性的体能训练计划,提高学生(FMS)分值与减少学生在锻炼中运动损伤的发生。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测试法等研究方法。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对学生功能性动作筛查(FMS)测试结果可以发现,男生的核心力量和下肢力量较强,女生的柔韧性和关节灵活较强,所以在进行体能训练时,可以分开进行针对性体能训练。(2)功能性动作筛查(FMS)测试结果可以检查出学生自身的薄弱环节,综合测试结果可以很好地进行薄弱环节的纠正训练,从而降低学生以后出现运动损伤的风险。(3)功能性动作筛查(FMS)作为可以预测运动风险的工具,但是大多数教师都不知道FMS能够对学生发生运动损伤做出评估,希望以后多加重视FMS在运动的运用。所以我们应该把功能性动作筛查(FMS)融入到高校体育普修课中,让学生能够了解到自身的灵活性和躯干稳定性以及肩、髋、踝双侧的对称性。针对出现的问题采用合适的体能训练方法,以期达到技能水平的提高和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