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现存的主要问题 与过去相比.目前实施的“模块评价”只是名称变了,而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1.在评价的功能上,仍然是甄别评价的继续。仍是以量化评价为主,缺乏促进学生发展的必要的质化的评价方式。如在技能评价时基本都是以远度或数量等来评定学生的成绩,缺少必要的表述性的质化评价。  相似文献   

2.
“回归本体”是高校学术评价的核心价值目标。其基本要义是回归学术活动的本质,回归到立德树人之上,以评价对象的发展为宗旨。当前,高校学术评价过分注重刚性指标,学术评价的实质性不足;无视学科差异、岗位特点,学术评价呈现“标准化”“一刀切”问题;学术评价结果使用功利化,注重学术内涵发展的过程评价长期被忽视。“回归本体”高校学术评价的改革要建立健全量化评价和同行评议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模式;构建以学科、岗位特点为依据的分类评价体系;改进问责导向的结果评价,强化发展导向的过程评价。  相似文献   

3.
周川 《江苏高教》2021,(5):8-14
高校量化学术评价的泛滥,表现为数量过多、指标过高、变动太快、挂钩太滥;它混淆了内容与形式、质量与数量的关系,将学术研究导向庸俗的外部动机,使评价权力从同行专家转移到管理者手里,强化了“五唯”倾向,导致教师职业尊严和“双重忠诚”下降。量化学术评价的泛滥是功利主义办学观念和行政化管理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按照《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要求改进高校教师的学术评价,首先需要解决的是由谁来评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国高等学校教师的社会科学成果评价成为主管部门及高校工作中的一个难点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科学成果的评价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我们很难对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基础研究的学术价值及应用研究的社会效益进行客观的评价和量化。二是我国高校教师的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往往与教师利益(如工资福利、晋升及各种考核等)直接挂钩。这就更增加了高校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难度。为了实现《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及繁荣我国高校社会科学研究,我们必须实现我国高校社会科学成果评价的四大转变。  相似文献   

5.
教师科研评价制度作为高校学术管理的基本制度之一,在提高学术成果质量、引导高校教师学术行为以及调节学术风气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高校教师科研评价制度从理念、方式和监督层面来看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物化逻辑的渗入导致评价偏离学术本位理念、过度的量化评价导致教师产生“负效应”、监督机制的不完善导致评价出现“漏洞”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制约着质量理念的落实。通过对以上问题进行原因剖析,提出优化对策:坚持“三个统一”的理念,以学术本位促进质量理念的落实;以学术思维完善代表作制度并推行科研失败机制,从评价方式上真正落实质量理念;建立学术打假机构,以完备的监督体系为质量理念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6.
自洪堡理念诞生以来,推进基于知识生产创新的教师学术评价机制优化便成为德国高校努力的方向。经过近两个世纪的探索,德国高校教师学术评价机制在全球范围内可谓独树一帜。从历史发展看,学术职业吸引力下降和学术评价规范性遭受质疑是推动德国高校教师学术评价机制变革的冲突根源;从深层原因看,学术自治与行政管理、个体自由与社会干预、评价量化要求与成果不可量化的关系矛盾始终是主导其机制变革的冲突关键。故而,动态平衡个体与组织、自由与秩序、绩效与需求的关系复杂性被认为是德国高校教师学术评价机制演变的内在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7.
我国高校正在推进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教育评价改革,并已经取得 一定成效。文章分析了破除“ 四维”面临的社会舆论阻力,提出克服阻力应改革教育评价机制,以专业评价替代行政评价,以专业评价引导社会评价。  相似文献   

8.
量化式评价曾经对推动中国的学术发展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是量化自然地导致了“重 量轻质”现象,而这种现象渐渐从隐患演化成学术功利化。功利化是对学术的一种异化,是中国学术 评价改革的难题。本文分析了学术功利化的危害,分析了开展学术评价的必要性和量化式评价的意 义及局限;探讨了我国学术评价的标准和去除量化式评价导致功利化的改革途径。指出必须充分发 挥学术共同体的主体作用,依靠个人学术诚信和同行评价来排除非学术因素的干扰,确保评价程序 的公开、公平和公正;要引导学人以学为道、学以求真,为学术创新尽心尽力,为公正的学术评价尽 心尽力。学界身体力行、做到这些是破解学术评价难题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校科技》2017,(Z2):135-136
高校科技论文是学校科技活动的必然结果,受学术规范制约。但由于科技论文的功能出现异化,在高校科研绩效考核评价中扮演了关键性量化指标的角色。高校行政泛化是科技论文功能异化的根本原因,为克服这种弊端,高校应转变观念,让科技论文回归学术,并从长远着眼,扭转明确量化独大的局面,引入质化的因素,逐步过渡到质量导向的高校科研绩效考核评价阶段。  相似文献   

10.
结合对学术评价的认知和希冀,深刻剖析了当下我国高校在学术评价方面存在的五大弊端,即学术评价的严重功利化取向、学术评价的过度量化倾向、学术评价规则渐行脱离学术标准、学术评价的监督机制不健全、学术失范现象屡见不鲜等,以期为我国即将展开的高等教育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梳理“课程思政”引领下高校教学质量评价问题的基础上,采用德尔菲法构建高校教学质量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引入云模型和熵权理论构建高校教学质量量化评价模型与方法,结合具体案例进行实证分析,能较好解决指标权重分配和定性指标量化问题,为高校教学质量评价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重视课外阅读评价,通过多元评价机制,以“阅读大富翁”“阅读旅行家”“好书收藏家”等趣味评价激发动力;以教师主评、家长参评、组员互评等量化评价持续积累;以活动评价、评展结合、试题评价等质化评价提升实效,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和能力,从而有效助推课外阅读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美国教师评价指标对辽宁省教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素质和教师质量的提升离不开科学的教师评价.本文以美国最新的教师评价指标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美国教师评价指标的特色进行了探究,然后对美国教师评价指标在我国的认可度进行了量化研究和分析.通过质化与量化研究得出美国教师评价指标为构建辽宁省教师评价指标体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医院综合目标管理体系是指对影响医院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类、量化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打分,按月年度与科室的经济效益挂钩,打破了医院管理“大锅饭”的传统模式。  相似文献   

15.
“五唯”学术评价作为一种范式,其指标体系包括论文、帽子、学历、奖项和项目五项,这五项体现了科学主义与现代性的精神信仰、实证主义的理论原则和定量数理统计的实践方法。“五唯”学术评价范式重新树立了学术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地位,促进了我国学术成果数量的增长,加速了我国学术人才规模的扩张。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五唯”学术评价范式在内外两个方面都遭遇到了危机。新构建的“五维”学术评价范式将从学术组织、学术传承、学术创新、学术激励和学术伦理五个维度来引导学术的发展与评价。这五个维度体现了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相融合的精神信仰、实证主义与建构主义相互补的理论原则、定量与定性相混合的实践方法。学术评价范式的转换路径要摒弃以往“先破后立”的激进步骤,采取一种“以立促破”的渐进方式,在减小变革阻力的同时,避免“破”与“立”之间衔接的断档。“五维”学术评价范式的提出,意在构建一种良性的学术发展生态,追求学术人所渴求的一种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16.
学术评价问题一直倍受关注。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起一个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现在仍采用量化标准为主要评价依据的评价指标体系,在实践操作中一些非学术因素往往被纳入到了学术评价之中。这种评价方法基本上背离了学术评价的目的,影响了我国优秀学术成果的涌现和科学研究成果的价值性。学术评价必须回归到学术本身,学术评价权和评价对象都应回归到学术。  相似文献   

17.
试论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对学术评价的新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实行教师岗位聘任制,是用人制度的一个重大转变。在岗位聘任制度背景下,学术评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学术评价的结果直接影响着教师的聘任。目前高校所实行的学术评价机制还存在着标准单一化、过度量化、评价结果与目的异化等问题。高校教师聘任制度改革从评价内容、标准、方法和主体等方面对高校学术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校科技》2017,(Z2):137-139
科研代表作评价是根据国家政策提出的科研评价命题,它有望解决科研评价量化还是质化的导向矛盾问题。分析科研代表作评价工作平台的功能得出,高校在科研管理工作中要转变管理工作观念,加强科研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力度,深化科研代表作评价的软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学生评价机制存在以下四个问题:一是重量化评价,轻质性评价;二是重总结性评价,轻形成性评价;三是重学校评价,轻社会评价;四是重成绩评价,轻素养评价。在多元智能理论和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的指导下,高职院校学生评价机制的创新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评价主体的转变——由一元主体转向多元主体;评价内容的转变——由片面评价转向全面评价;评价手段的转变——由量化评价转向质性与量化评价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以来,我国学术评价制度在国家的直接领导下沿着坚定的改革取向艰难前行,新的学术评价制度虽建立了重质量、重贡献、重真才实学的评价导向,但在实施中亦面临破立不同步的改革困境,存在人情社会、数字崇拜、学术功利化等实践偏差。基于布迪厄的实践理论分析产生实践偏差的根源:评价主体的场域与制度环境、人情社会相互“嵌套”“交叠”;评价对象在与场域的互动中形塑了“重科研轻教学”的“性情倾向”;评价结果与“象征资本”关联,成为促进学术阶层流动的阶梯。建议从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结果使用四个维度改革学术评价制度,以消除实践偏差,赋能学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