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工智能发展的热潮下,全球各个国家均针对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场景进行了高屋建瓴的政策规划。政策规划的重要旨趣在于作为“风向标”引导投资、研究与实践的方向,使之更加聚焦和深入,并为研究与实践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美国于2016年首次发布并于2019年更新的《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战略规划》表明美国政府对人工智能在全球未来竞争中战略作用的研判。中国紧跟国际步伐,于2017年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并提出“三步走”战略,后在研究和实践层面陆续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白皮书(2017版)》和《人工智能标准化白皮书(2018版)》。这两份白皮书与美国的两份《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战略规划》在人工智能研发基础、研发领域以及应用领域三个方面具有可比性,并体现出各自的特色。反思中美人工智能战略规划的差异,可以为我国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提供镜鉴。鉴于当前我国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对人才和核心技术规划和部署的重视,以及在人工智能伦理研究和实践方面仍存在提升空间,未来我国应从人工智能伦理体系、伦理准则和伦理风险等方面完善人工智能伦理、法律和道德建设,持续加强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和核心技术的研发,并且加强企业与研究机构的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2.
编者按:阿兰·柯林斯(Allan Collins)教授是美国西北大学的教育和社会政策荣誉退休教授,是美国教育科学院成员和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会员,美国人工智能协会会员,<认知科学>期刊的创始人之一,认知科学协会第一任主席,学习科学的开创者之一,1991年至1994年曾任美国教育部教育技术中心合作主任.他在心理学方面的成就包括语义记忆和心智模型,在人工智能方面包括合情推理(Plausible Reasonmg)和智能导师系统,在教育方面包括探究教学、认知学徒制、情境学习、认识论游戏(Epistemic Games)和教育测试的系统效度等.  相似文献   

3.
《现代教育技术》2019,(3):11-17
文章基于国际比较的视野,首先选取美国、英国、法国、日本、新加坡五个发达国家的国家级人工智能战略,对其中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政策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接着,文章重点梳理了中国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政策;随后,文章从政府层面和教育层面对各国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文章揭示了中国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政策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具体的发展路径。对国内外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政策进行对比,有助于发现国外人工智能教育政策的优秀经验并加以借鉴,从而为完善中国的人工智能教育政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20世纪末期和21世纪初期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项基本政策.<美国2061计划>[2]是规划20世纪末期和21世纪初期美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政策文件.这两项基本政策在中美两国基础教育改革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比较分析这两项基本教育政策形成和实施程序,有利于借鉴国外教育政策决策和实施活动的经验,改进我国教育政策决策和实施过程,提高教育政策价值选择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2019年2月11日,美国政府启动"美国人工智能计划"。该计划确立了人工智能在投资研发、释放资源、制定标准、培养人才、国际合作共五个领域的战略部署。为支持该计划,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发布多份报告,明确教育培养人工智能时代的研究者及劳动力的双重使命。系列报告显示的具体教育策略为:发展以STEM教育为重点的学前、中小学教育;以奖学金为杠杆,激励高中生、本科生、研究生及青年教师从事人工智能相关研究;多学科视角融合为人工智能技术突破奠定基础。该计划的特点为:构建"政府-教育-企业"的创新生态系统;人工智能创新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和加强规制;人工智能时代需要在传统与变革之间的教师角色。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以美国教育政策权威刊物<教育政策>(Educational Policy)2002-2008年的192篇文章为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对近7年来西方教育政策领域研究的理论基础、方法、研究视角的运用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方教育政策领域的研究呈现四个主要的后现代特征:教育政策研究理论运用的后现代性、教育政策研究视角的后现代性、教育政策研究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教育政策研究中质的研究方法的倾向性.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利用自愿性、强制性与混合型政策工具及其细分项目,对国家及五个自治区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民族教育政策规划进行了文本分析,并总结出若干特点。在此基础上,研究对推动我国民族教育的政策工具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技术对满足特殊学生教育需要、提升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特殊学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成为美国各界关注的问题。经验分析表明,美国学校在引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特殊学生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了包括引入数据监测技术促进课堂教学管理精确化、依托智能文本转换确保信息获取途径无障碍、借助智能交互技术保障信息处理能力个性化以及运用智能辅助系统实现信息表达方式多样化的实现路径;构建了政策法律、基础条件、师资队伍与社会团体协同运作的保障体系,实现了人工智能技术在美国特殊学生教育中的有效实施与广泛应用。当前我国中小学正处于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特殊学生教育的起步阶段,需细化政策规划落地方案、促进校园智能教学设施升级、积极探索智能技术的应用路径、提升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并健全社会协同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9.
围绕当下的教育热点,记者摘取纲要中与高等教育相关的问题,请北京市教委政策研究与法制工作处处长熊红为读者解读《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教育与职业》:《北京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如何提高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作了哪些部署?  相似文献   

10.
“国家教育技术计划”作为美国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奠定了美国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发布历史就是美国政府不断追求教育信息化核心价值的历史.该文对美国四个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发布历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以此为契机探析教育信息化核心价值取向,即“以人为本,重学习、减负担、促发展”,将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取向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建立了教育信息化核心价值取向模型图,为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研究教育信息化核心价值观提供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着重对比分析了中国、瑞典与美国三个国家听障教育中的手语政策,特别对三个国家在手语语言地位和手语习得方面的战略规划展开剖析.瑞典手语政策强调手语与本国语并重的双语教育做法,美国手语政策则强调把手语同化到有声世界;在政策的具体实施和多语言使用方面,瑞典与美国的手语政策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与瑞典和美国相比,中国的手语政策存在不少短板与问题,特别是在手语语言地位规划、手语习得规划、语言建设策略以及具体推广措施方面,亟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自引进教育领域以来,其发展潜力与价值已得到广泛验证且取得较大成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20年4月发布了《教育中的可信赖人工智能:前景与挑战》报告,详细阐述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发展。从现状看,人工智能在课堂教学、学校管理及教育系统三个层面发挥了巨大价值。从影响看,人工智能推动了正规教育系统进一步变革知识与技能。从前景看,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快速发展给各国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带来了新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13.
台湾光复后教育政策分析一、培植人力、厚植国力时期(1949-1988年) 1945年台湾光复后的教育政策,是教育行政当局针对此一地区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家长的需求,依据教育宗旨与法令规章,确立目标,规划方案而实施。综观过去40年来(1949-1988年)的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14.
栏目/标题期别 政策资讯 教育部2004年度工作要点教育部(l)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情况教育部(2)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04年度工作要点教育部基教司(2) 全国教育事业“九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教育部(3) 全国教育事业“十五”计划和20巧年发展规划教育部(4) 2003一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5) 师范教育司2004年工作要点教育部师范教育司(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实施办法教育部(7) 师范教育司2004年工作要点教育部(7) 深人学习邓小平同志教育思考 (努力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陈至立(8) 关于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十个观点管培俊(8) …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技术》2016,(10):30-36
美国教育部每5年颁布一次的"国家教育技术规划"是指导美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指引今后五年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同时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启发和借鉴作用。文章在介绍美国国家教育技术规划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6)"的核心内容,从学习、教学、领导力、评价和基础设施等五个领域,阐述"国家教育技术规划(2016)"中新技术支持的教与学框架及政策要点,结合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针对我国"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研究理论层面存在顶层设计缺乏、监管框架缺位、政策框架缺失等问题,实践层面缺少相对科学完善的应用指南、监管认证工具、创新实施方法和行动措施,严重削弱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全方位赋能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能力,制约着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育和研究融合创新发展的进程。文章采用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法,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和研究应用指南》的发布背景和研究目的,从人本主义批判视角探究生成式人工智能引发的争议和伦理风险,构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和研究应用的政策框架,提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和研究创新应用的促进方法和未来关注议题。文章最后结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教育和研究政策规划制定进行了思考,以期为我国加速推进教育数字化,推进生成式人工智能与教育和研究深度融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人工智能技术作为近几年发展最快的技术,其在教育中的应用能够更好地赋能教育,变革教育.文章基于CiteSpace5.6.R3对2010-2020年中国知网(CNKI)期刊的94篇人工智能教育伦理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发现国内"人工智能教育伦理"的研究热点主要为"技术理性、教育发展、伦理原则、高等教育、伦理道德"等.基于...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主要面临质量层面均衡的挑战 访谈者:罗厅长,您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相似文献   

19.
进入21世纪,为争夺世界教育领导权,国际教育特别是发达国家教育从谋求公平到提高质量,再到追求卓越,进入新一轮战略转型期.梳理国际教育质量政策的发展脉络,学习借鉴发达国家提高教育质量的经验和做法,有助于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实现教育发展战略思路、政策重点和投入方式的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20.
教育政策比较研究作为学术界和行政部门共同关注的主题,已引起社会的极大共鸣.本文以中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2011-2015年联邦教育发展目标纲要》为研究对象,从政策环境、政策内容、政策评估等视角探析两国在教育政策上的差异,以期从战略角度,为国家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