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职业教育“实践—参与”教学模式是在专业面向的职业实践共同体中,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沿着特定职业发展逻辑所规划的生涯路径,以职业实践为中心,以职业技能形成为目标,多要素、多层次的社会化具身参与系统。针对学校职业教育与工作场所之间长期存在的实践模式及其情境脉络不连续问题,“实践—参与”教学模式从职业实践的教育属性、职业知识的境脉依赖、职业学习的“参与”本质、职业技能形成的具身机制四个方面阐述了理论渊源;基于“实践共同体”模型建构了职业教育教学组织的新形态;从职业实践样本整体开发与共同体境脉展开两个方面,职业实践具身参与的行动、认知、交互和认证四个环节,提出了职业教育教学过程设计的新框架。  相似文献   

2.
人才培养是稳步并高质量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关键问题。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深嵌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双重属性特质决定了其人才培养既要确立“类型”之特色,也要保证“层次”之质量,遵循教育结构与体系构建的理论逻辑、技术应用导向和职业导向的实践逻辑,满足经济社会与个体发展多元需求的现实逻辑。要从“层次”和“类型”两个维度科学定位其区别于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的特定人才培养目标,并从遵循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逻辑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对接产业需求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专业课程体系,适应数字化发展趋势推进专业建设数字化升级,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团队,强化校企“双主体”实践教学平台建设等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入手,以全面推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是新时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探寻其理论逻辑是合理制定建设方案的前提。以相关理论和文件为依据,提出了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三大底层逻辑,包括适应性逻辑、创新逻辑与协同逻辑;并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为例,介绍了其建设路径的选择主要有四点:一是以党建促团建而适应“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需要;二是加强团队教师能力建设以适应职业教育对接产业的需要;三是着力教学创新以提升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契合度;四是以项目或任务为牵引去推动广义协作共同体建设,并介绍了其取得的具体成果。最后,文章还针对协作共同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职教高考”制度创建是国家着眼推动职业教育领域“大变革”下的制度创新,本质在于在类型定位下打通当前职业院校招生中的症结,以建构契合职业教育特色的招生制度。作为一项公共性制度,其产生动力源自职业教育发展的内部动力、关联动力和外部动力三维动力的推动;逻辑层次表现为探究本体的学理逻辑、指向核心的政策逻辑和建构基础的实践逻辑,此三者相互贯通,彼此综合。相关动因和逻辑在实现“职教高考”制度深化改革的同时,也为制度实践提供了方法论的观照。基于此,促进“职教高考”的高质量创建应立足逻辑起点,凸显类型之“志”以保障各生源群体“考之有道”;坚持横纵相联,完善系统之“制”以确保利益主体“招之有径”;力行实践创新,更新理念之“治”以实现制度运行“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5.
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构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协同培养模式具有三重逻辑:从政策逻辑看,国家布局加快推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从理论逻辑看,协同理论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科学指引;从问题逻辑看,要聚焦解决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难题。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是一个需要多方协作的工程,要从培养理念、能力结构、运行体系三个维度构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其实践路径是:个体层面,厚植工匠精神,激发内生动力;学校层面,优化培养方式,提升工作积极性;企业层面,创设实践环境,提高互利共赢;社会层面,增强职业认同,促进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急需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而人才的发展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职教师资,因此,培养“双师型”教师乃时代之义。但在“双师型”教师培养过程中却存在培养标准缺乏、校企共育的权责范围模糊以及尚未形成完整的培养模式等问题。为此,基于新版《职业教育法》相关内容,以“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进行逻辑架构,坚持统筹兼顾、协同共治以及博采众长的逻辑指标,提出以完善“双师型”教师培养标准为出发点、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契约的有效性和长久化、建设“双师型”教师内部培养平台等新时代“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7.
职业教育的数字化转型是一场由数字技术引导的职业教育领域新革命,同时也创造了融合新技术与新产业的职业教育新生态。当数字时代赋予职业教育新使命时,职业教育如何选择才能无愧于社会期望,这也成了职业教育学界关注的重点之一。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历史逻辑,遵循技术发展动态的现实逻辑,回归职业教育本质的育人逻辑,在数字潮流的推动下以教学模式革新之变、教育内容创新之变和评价方式优化之变为切入点,以“变”服务“不变”,为职业教育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保驾护航。守正创新,才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永恒之道。  相似文献   

8.
探究职业教育一体化的内生逻辑,构建其支持系统与评价体系,是职业教育一体化从理论研究进入实际应用的重要步骤。文章从动态发展过程、内涵要义、实现路径等层面对职业教育一体化的内生逻辑进行解析;根据“承载力—支持力—吸引力—延续力—发展力”(CSAED)模型,从共生发展的职业教育环境支持体系、统筹共建的产教融合发展体系、共享发展的职业教育资源联动体系、包容开放的职业教育科创互动体系、运行有效的职业教育政策制度体系等层面构建支持系统评价体系,为系统研究职业教育一体化提供理论依据与方法体系。  相似文献   

9.
农村职业教育是一种跨界协同的融通性教育类型,教育“自系统”必须跨界农村社会“他系统”,融合而成“超系统”,才能真正形成职业教育与农村社会的一体化发展格局与现代化发展样态。农村职业教育“超系统”的发展应遵从“自系统”与“他系统”的共生逻辑与系统性思维范式(价值性思维、结构性思维与关系性思维),在跨界协同与融合治理中相依相存,走向共生发展,这正是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逻辑理路与价值要义。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逻辑与结构是,以系统共生为发展前提,以系统性思维为方法论范式,以共生理论的结构要素为分析框架,以“超系统”境域为站位立场,由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共生环境和共生界面构成的一种共生逻辑体系。基于共生逻辑体系,农村职业教育共生系统包括起点逻辑、价值逻辑与行动逻辑三种结构形态:起点逻辑聚焦于“理性”与“精神”,价值逻辑体现在“效益最大化原则”,行动逻辑体现为“融合共治”。  相似文献   

10.
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升。深嵌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特质,决定了遵循教育结构与体系构建的理论逻辑、技术应用导向和职业导向的实践逻辑,其人才培养既要确立“类型”之特色,也要保证“层次”之质量,满足经济社会与个体发展多元需求的现实逻辑。要区别于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和普通本科教育的特定人才培养目标,须根据“层次”和“类型”两个方面加以科学定位,并从本科职业教育的内在逻辑着手,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接产业需求创新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技能的培育为导向,通过专业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培育具备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等核心途径入手,以全面推进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治理既是一种“自系统”的本体性存在,也是一种跨界“他系统”的关系性存在,更是一种共生“超系统”的融合性存在,必须在跨界中协同,在跨界协同中融合治理,在融合治理中走向共生发展。融合治理是新时代全球化的历史发展新格局,教育融合治理是教育现代化的题中要义,职业教育融合治理是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逻辑,彰显出职业教育社会治理的国家战略。农村职业教育融合治理站位“超系统”境域,遵循“五大行动”逻辑:一是追求“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高度统一;二是协同“五位一体”治理体系;三是共生“上位—同位—本位”逻辑框架;四是创设“三大能力”与“三大体系”融合结构;五是建立“五元联动”协同机制和社会支持系统。农村职业教育融合治理既要彰显“现代性”,更要留住“乡土味”,期望为农村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一种技术路线,更期望为更好地引领乡村振兴发挥关键杠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思维层面要立足未来工作世界的底层逻辑和遵循国家、社会、教育发展战略的顶层逻辑,而在实践层面要遵循基于“底层”和“顶层”的“顶天立地”逻辑。基于底层逻辑,职业教育必须主动观照未来工作世界的风险、终身学习的发展以及技术的变革;基于顶层逻辑,职业教育必须回归职业教育本质以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展现技术特性以助力技能型社会的建设、实施科学育人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基于“顶天立地”逻辑,职业教育必须依靠个人系统、技术系统、组织系统三者之间相互依赖与相互作用,最终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转型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新契机、注入新动能。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一种在职业教育领域全面应用数字技术,以价值转型为导向、以数据要素为驱动和以实现系统变革为追求的持续创变的过程,具有需求、目标和实践三重逻辑。需求逻辑反映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为什么”的价值问题,以应对数字时代挑战为意向;目标逻辑反映转型后“是什么”的结果问题,以重塑职业教育生态为取向;实践逻辑反映转型“如何做”的方式问题,以实施全面战略行动为方向。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需要深化价值引领,聚焦数字化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强化数据赋能,推动职业教育业务系统化全方位重塑;细化实践应用,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和常态化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14.
陈昌  赵志纯 《职教论坛》2023,(12):13-22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这一词义内涵、概念体系和政策话语是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整体框架中予以理解和建构的,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既具备中国式现代化的总体特征,又含有自身的现代性特征和演进逻辑。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动力,以实然动因和应然动因为基本动力特征,以历史、现实和未来为观照,以增强职业教育的现时及未来适应性;其指向逻辑,以育人和服务为双重发展逻辑,既注重“成物”,又注重“成人”,以促进的人全面发展和满足社会的现代化需求相融合为最终目标;其推进路径,以理念指引和实践设计为战略机制,最终实现职业教育理念内涵和实践逻辑的内生重构,促进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全面构建及其现实性生成。  相似文献   

15.
<正>2020年,我荣获“福建省第四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颁奖词是这样写的:“在27年的职业教育生涯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农林类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使命。”除了在校培养涉农专业人才,我还钟情于为农民送知识、送技术,并为其开展职业培训。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职业教育的使命担当,也是职业教育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点。  相似文献   

16.
生涯教育与职业教育及其相关概念内涵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涯是个人终生发展必经的历程,职业是当代社会个人发展的根本凭借.生涯与职业、生涯教育与职业教育、生涯辅导与职业指导是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三对概念,对之进行解析,不仅有助于深入认识和理解其内涵,而且有助于推动生涯教育与职业教育实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是在应对外部数字经济环境变迁和内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的背景下,依托数字技术赋能,围绕“国家、社会、院校、教师、学生”等多元主体,“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多维内容实施的系统性职业教育生态系统变革与创新过程。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始终秉持着实现战略设计、满足现实诉求与构建未来场景的多重目标,而驱动目标实现的价值逻辑、技术逻辑和迭代逻辑贯穿于数字化转型全过程。推动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需以政策先行,指引转型方向标;资源匹配,提供转型动力源;多元协同,构建转型共同体;应用为王,落地转型新生态。  相似文献   

18.
面对职校教师生涯发展过程中来自主、客观两方面的困扰,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指导职校教师的生涯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和作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职校教师生涯发展,要求学校秉承积极职业教育理念,积极作为,规划为积极而教的教师生涯发展愿景;职校教师要致力于积极职业教育行动,实现为积极而教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是与世界共建共享的时代战略,是职业教育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已然形成过往百年的叙事基调,彰显了百年中国基于历史、制度和文化三重逻辑共同形塑的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逻辑理路。加速职业教育规模与质量的内在统一、健全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整体推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全面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共同构成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改革的实践向度,共同体现职业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民生”与“国家”的高度。  相似文献   

20.
贾超 《职教论坛》2024,(1):103-110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整体建设的战略目标之一。从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历程及其内在需求的认识入手,将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解构为“物—人—治理”三位一体的具体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格局中,新型举国体制以其理论体系的目标优势、特征优势、战略优势、实质优势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实现提供新的逻辑理路。这一创新体制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挑战,需要强化职业教育科技创新发展体系,推进“物”的现代化;需要完善职业教育师生素养结构体系,推进“人”的现代化;需要优化职业院校组织治理体系,推进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