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确定提高运动皮层兴奋性且具有足够持续效应的磁刺激参数,为使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提高运动员的唤醒水平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被试内设计,在被试左侧初级运动皮层(M1区)施加不同刺激数量(1000次、2000次、3000次)的rTMS(频率为20 Hz,强度为90%RMT,持续5 s、间隔55 s),分别测试刺激前,刺激结束后即刻,刺激结束后30 min、60 min、120 min时的运动诱发电位振幅.结果:20 Hz,90%RMT的1000次rTMS(持续5 s、间隔55 s)未能导致运动诱发电位振幅发生变化,2000次、3000次rTMS均导致运动诱发电位振幅增加及产生一定持续时间的后效应,其中3000次rTMS的运动诱发电位振幅增加的幅度较大及其后效应持续的时间较长.结论:20 Hz,90%RMT,3000次rTMS(持续5 s、间隔55 s)能较好地提高运动皮层的兴奋性,其后效应持续的时间大于60 min、小于120 min,可作为使用rTMS提高运动员唤醒水平的刺激参数.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近十年内应用粗大动作发展测试(TGMD)的国内外学龄前儿童运动干预后的基本动作技能(FMS),包括位移技能(LMS)和物体控制技能(OC)。方法:通过Web of Science、PubMed、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2010年1月1日至2021年2月25日学龄前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干预的相关中英文文献,由2名作者对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质量评估,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与敏感性分析,采用Stata13.0软件进行Meta回归分析与发表偏倚,共纳入15项研究,包括干预组893例、对照组68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干预对提高学龄前儿童位移技能和物体控制技能均具有显著影响。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干预周期为5~15周、干预频率为2~3次/周、干预时间为20~50 min,采用结构化运动课程的干预效果良好。Meta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运动干预总时间对学龄前儿童LMS具有负向影响且差异具有显著性,表明随运动干预总时间的增加,干预效果降低。结论:运动干预对于提高学龄前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具有显著作用。建议后续研究对运动干预进行合理的控制和评估,进一步探索有效运动干预的关键特征。  相似文献   

3.
《湖北体育科技》2020,(5):434-439
目的以Meta分析方法检验儿童粗大动作发展运动干预效果,以提出更佳的运动方案。方法对纳入的10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及方法学检验。结果 1)运动干预对儿童移动动作(MD=3.57,p<0.001)与物体控制动作(MD=4.13,p<0.001)影响的效应量均具有统计学意义。2)与运动干预促进移动动作发展的整体效应结果(I2=69%,p<0.0001)相比,儿童年龄、干预内容、干预时间、干预频率、干预周期以及文献质量亚组的异质性明显降低。3)与运动干预促进物体控制动作的整体效应结果(I2=97%,p<0.0001)相比,儿童年龄、干预内容、干预时间、干预频率以及干预周期亚组的异质性降低。结论 1)早期的运动干预能有效改善儿童的粗大动作发展。2)功能性动作训练对移动动作发展表现出明显的优势;身体活动干预对物体控制动作的促进效果更佳。3)30~60min、12~24周的方案对儿童粗大动作发展促进效果最显著;干预频率3~5次/周对儿童物体控制动作发展的促进效果更突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能够较好降低运动皮层兴奋性且具有足够持续效应的磁刺激参数,为使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降低运动员的赛前焦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被试内设计,在被试左侧初级运动皮层(M1区)施加不同刺激数量(500次、1 000次、1 500次)的rTMS(频率为1 Hz,强度为80%RMT),分别测试刺激前,刺激结束后即刻,刺激结束后30 min、60 min、120 min时的运动诱发电位振幅.结果:1 Hz,80%RMT 的500次、1 000次、1 500次rTMS均能导致运动诱发电位振幅减少及产生一定持续时间的后效应;与500次、1 000次rTMS相比,1 500次rTMS的运动诱发电位振幅减少的幅度较大且其后效应持续的时间较长.结论:1 Hz,80%RMT,1 500次rTMS能较好地降低运动皮层兴奋性,其后效应持续的时间大于60 min小于120 min,可作为使用rTMS降低运动员赛前焦虑的刺激参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旨在比较核心动作经验教学与传统体育活动教学对学前儿童大肌肉动作发展水平的差异,为幼儿园、家庭与社会对促进学前儿童动作发展提供指导策略。方法通过教学实验法,将120名受试儿童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动作教学干预,对照组进行传统体育教学内容干预。结果 (1)动作教学干预后,实验组受试儿童大肌肉动作发展水平总分、移动性技能得分、操作性技能得分较实验前测均显著提高(P<0.01),实验组各年龄段单项动作技能得分都有明显提高,提高幅度较均衡。(2)经独立样本t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大肌肉动作发展水平实验前测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后测,实验组大肌肉动作发展总体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其中实验组比对照组操作性技能的提高幅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以动作体系为依据的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前儿童大肌肉动作发展水平;动作教学对促进学前儿童大肌肉动作发展的效果明显优于传统体育教学;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第3版(TGMD-3)在研究中表现出较好的信效度。  相似文献   

6.
探讨幼儿足球对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水平的影响,为干预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提供依据。选取嘉兴市108名5~6岁幼儿为受试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干预组进行12周幼儿足球游戏活动教学,2次*40min/周;对照组幼儿为静态性的课堂班级活动。干预前后采用PGMQS测量幼儿位移能力、操控能力及平衡能力。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及协方差分析两组幼儿前后测结果的差异性。结果显示:①干预前,两组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高于对照组。②干预组和对照组幼儿后测结果与前测结果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后测结果高于前测。研究结果表明幼儿粗大动作发展存在延长效应,但结构化幼儿足球游戏活动明显提高了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水平。因此建议抓牢幼儿早期动作发展的敏感期,以动作发展为主线科学设计幼儿足球游戏活动并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为幼儿健康、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随着科技进步与生活方式的转变,儿童身体活动严重不足,致使其动作发育迟缓,这种现象日益增多。2021年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明确要求在公共场所配备适合儿童大动作发展和身体锻炼的公共体育设备设施,加强对儿童动作发育的人文重视与环境营造。本文以动作发育迟缓儿童为实验对象,设计集“KDL幼儿运动课程、亲子运动嘉年华、动作发展成长空间”于一体,且幼儿园、家长、社区三方联动实施的运动干预方案,围绕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合理设计符合儿童动作发育规律的运动游戏,以此探讨运动游戏对儿童动作发育迟缓的改善效果。方法:对1名动作发育迟缓的儿童进行为期两年的纵向跟踪,结合课堂行为表现、运动打卡日志和家长访谈反馈等多种方式,了解其动作发育迟缓的关键症结,以其验证运动游戏缓解儿童发育迟缓的有效性。结论:(1)针对儿童动作发育迟缓的关键症结设计的运动游戏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儿童动作发育迟缓,促进其粗大肌肉动作和精细肌肉动作协调发展,尤其是移动技能、操控技能和手眼协调能力的改善效果明显,对灵敏、协调和平衡能力的提高也有显著效果。(2)家庭-学校-社区三方联动实施的运动游戏干预,协同“学校专业课程...  相似文献   

8.
感知能力是动作及身体活动的心理机制,扮演动作行为产生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对促进幼儿明确性身体活动有着重要价值。目的:本研究系统分析幼儿基本动作技能(FMS)、感知动作能力(PMC)与身体活动(PA)的关系机制,实证FMS对PA的直接效应,PMC对FMS影响PA的中介效应。对象与方法:在××市两所城市公立幼儿园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553名受试幼儿(女童257人,平均年龄5.53±0.96岁;男童296人,平均年龄5.54±1.0岁)。采用三轴加速度计与儿童身体活动问卷评价身体活动水平,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第三版测试基本动作技能,形象化感知能力量表(第二版)测试感知动作能力;采用线性回归与Bootstrapping抽样技术检验变量间的预测关系及中介效应。结果:受试幼儿FMS对PA有正向影响作用,其中移动性动作技能(LC)对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VPA)的直接效应显著(β=0.24,t=3.96,P<0.05);LC对PMC有正向影响作用(β=0.27,t=4.86,P<0.01);PMC对LC影响MVPA的中介效应显著(β=0.11,t=2.13,P<0.05);“部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自主动作可以引起感知衰减已经得到前期研究证实,但该现象的时间进程尚不明确,机制也存在争议。研究通过2个实验对上述问题进行探索。方法:实验1共纳入被试12人,使用随机动点运动一致性判断任务,结合信号检测论,探索感知衰减现象的时间进程;实验2共纳入被试14人,采用主观报告法对预激活与抑制假说进行验证。结果:实验1中,将动作执行前后450 ms共900 ms以每150 ms划分为一段,动作执行前300 ms至执行后150 ms的3段时间内,被试的辨别力d’在自主动作效果与刺激对应关系一致条件下显著降低(P均<0.05);其余3段时间内,被试的辨别力d’在自主动作效果与刺激对应关系一致与不一致条件下差异不显著(P均>0.05)。实验2中,被试在刺激强度低的条件下,对与自主动作效果一致的刺激的主观强度报告显著高于不一致的刺激(P<0.05);在刺激强度为高的条件下,对自主动作效果对应一致或不一致的刺激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主动作引起的感知衰减在动作执行前就已经发生,动作执行前的150 ms与执行后的300 ms是重要的时间节点。自主动作可以在两个节点内引起感知衰减,在其他时间无法引起感知衰减。自主动作所引起的感知系统的预激活是感知衰减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运动疲劳对大鼠学习记忆、海马CA1区长时程增强(LTP)效应和钙神经素(CaN)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运动疲劳影响学习记忆功能的生理机制.方法:32只健康雄性8周鼠龄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G)和运动疲劳组(FG),每组16只.运动疲劳组做连续7天递增负荷跑台运动,每天运动至力竭,对照组不加干预.7天建模结束后,运用避暗穿梭实验检测2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并分别采用在体脑立体定位—神经电生理方法观察海马CA1区LTP效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海马CA1区Ca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G大鼠相比,FG大鼠避暗潜伏期缩短,错误次数增加,日差异显著(P<0.01);最大场兴奋性突出后电位(fEPSP)的平均幅值FG大鼠(113.81%±2.36%)较CG大鼠(129.31%±2.38%)显著降低(P<0.01);FG大鼠CaN蛋白表达也较对照组显著上调(P<0.01).结论:运动疲劳可降低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抑制海马CA1区LTP效应,上调CaN蛋白表达.提示:运动疲劳降低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生理机制可能与海马CA1区LTP抑制及CaN蛋白表达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1.
动作发展领域一直是研究者关注的热点,尤其是儿童时期的动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试图利用大肌肉动作发展测试(TGMD)工具测量自闭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动作发展.通过系统的评述,本研究认为ASD儿童的基本动作技能发展相对迟缓;ASD儿童基本动作技能与社会交往能力有着密切关系;除了动作干预,体感游戏作为ASD儿童早期动...  相似文献   

12.
乒乓球运动员动作识别时的脑电相干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乒乓球发球动作识别实验过程中不同脑区的相干性分析,探讨乒乓球运动员发球动作识别时大脑皮层与皮层之间同步性变化的特征,了解大脑皮层之间功能耦合性.方法:采用64导脑电测试系统记录18名乒乓球运动员和18名乒乓球初学者观看发球旋转的动作视频时的脑电数据,基于Matlab平台计算低频alpha(8~10 Hz)、高频alpha(10~12 Hz)、低频beta(13~22 Hz)和高频beta(23~35 Hz)频段内发球动作识别时半球内(顶叶与额叶、中央区、枕叶、颞叶)和脑区间(额叶、中央区、顶区、枕区和颞叶)的相干性.结果:研究结果显示,与运动新手相比,乒乓球运动员显示了更低的脑电相干性,半球脑区内低频alpha在双侧顶叶和额叶(P3-F3、P4-F4)、顶叶和颞叶(P3-T7、P4-T8),左侧顶叶与左侧中央区(P3C3),左侧顶叶与左侧枕叶(P3O1)的相干性低,高频alpha和低频beta频段在左侧顶叶与左侧中央区(P3C3)、左侧额叶(P3F3)、左侧枕叶(P3O1)、左侧颞叶(P3T7)均显示了低相干性,高频beta频段左侧顶叶与左侧额叶(P3F3)、左侧颞叶(P3T7)的相干性低;半球间在低频alpha频段内额叶(F3F4)、顶叶(P3P4)和中央运动区(C3C4)相干性低,高频alpha和低频beta频段顶叶和中央运动区的相干性低.结论:与运动新手相比,运动专家发球动作识别时大脑皮层之间的功能耦合精细分化,主要涉及顶叶与额叶、颞叶脑区及中央运动脑区,暗示运动员发球动作识别时脑区间有效的功能耦合.  相似文献   

13.
本文的目的是确定高频电刺激对最大握力和肌肉耐力的急性影响,46名健康受试者的腕指屈肌受15/50/10治疗方案的刺激)用ElectroStim 180—2)测定刺激前、刺激后即刻以及恢复期30分钟的最大随意等长收缩的握力(MVIC),肌肉耐力(MUE)以及达到50%疲劳时的时间(TM)。结果表明刺激后MVIC、MUE及TM降低(P<.05),刺激后即刻与30分钟的MVIC、MUE及TM无统计学差异(P>.05)。最后建议(1)运动员不要在比赛前30分钟内接受电刺激;(2)引起肌肉收缩(运动刺激)的电流强度不产生皮肤感觉缺失。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外源性电刺激后当肌肉力量和肌肉耐力重新达到基线水平值的准确时间结构。  相似文献   

14.
黄晏  杨子品 《游泳》2000,(6):19-20
在游泳运动中 ,虽然蝶、仰、蛙、自四种姿势技术复杂 ,结构各异 ,但他们共同表现为用力大小与一定动作的时间和空间关系。即 :完整练习时 ,技术的各个环节、动作的各个环节之间所表现的用力强弱、用力时间长短与间隔及动作幅度大小等方面的关系。通常我们把它称之为技术动作的节奏。节奏对于游泳运动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各种游泳姿势的技术动作都有各自的动作节奏 ,在任何情况下 (如慢游或快游时 ) ,其内部速度的比例关系都应保持相对的稳定 ,不可倒置。良好的节奏 ,既可以保证动作用力有效、节省 ,又可以评定技术动作是否合理 ,并且是掌握正…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综述法,概述了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的生化特征、亚型,一氧化氮作为逆行信使对海马突触效应的长时程增强(LTP)的作用、海马一氧化氮在运动训练中的变化以及对学习记忆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在分子水平上为运动促进学习记忆能力提高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实验测试、文献以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对石家庄、广州、西安3个省会城市18所中小学校3 441名(1 751名男生、1 690名女生)学生进行7个动作的功能动作筛查。研究发现:不同地域在同年龄段身体素质、运动能力以及功能性动作能力都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并进一步探索了影响学生各种运动素质能力的功能性动作类型,发现了不同年龄段学生功能性动作能力存在的缺陷和优势,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整体运动能力和功能动作能力提供了方向,使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17.
余卿 《新体育》2022,(8):102-103
粗大动作练习作为身体运动基本动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先进行练习的一项基本身体运动,它直接影响今后身体活动能力,与幼儿健康状况紧密联系,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根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中的评分标准对我国5~6岁幼儿粗大动作测试结果进行分析,探究5~6幼儿粗大动作发展的规律及特征,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这对幼儿粗大动作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有利于充分挖掘幼儿运动潜力,为今后动作发展和培养良好运动习惯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我国幼儿园普遍开展的韵律性身体活动为干预内容,尝试将幼儿阶段应掌握的基本动作技能融入到活动中,研究韵律性身体活动对 感觉统合失调幼儿粗大动作能力的影响,为促进病患幼儿的粗大动作发展进行实证探索。方法:将101名受试对象以班级为单位,随机分为试验组 (46人)与对照组(55人),分别包含在4个小班、4个中班和2个大班中。试验组幼儿每天练习新的韵律性身体活动,累计活动时间为20~30 min/天, 对照组则练习一般性韵律性身体活动。试验组与对照组的活动频率、每次活动持续时间和运动强度都相同,运动干预周期为1年。结果:(1)试验组 与对照组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水平在运动干预前无显著差异,运动干预后,试验组幼儿粗大动作发展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以基本动作 技能为主要内容的新韵律性身体活动,在促进感觉统合失调幼儿粗大动作发展方面优于一般性的韵律性身体活动。(2)反复练习,以及练习过程中 的变化性,对感觉统合失调幼儿的粗大动作发展非常重要,加强了幼儿感觉统合能力的训练。建议在韵律性身体活动中注重基本动作技能的学习, 采用重复、变异等练习方式,促使病患幼儿掌握这些基本动作模式,提高粗大动作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基于位移动作技能的体育游戏干预对3~4岁幼儿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杭州市某幼儿园两个园区共4个自然教学小班的113名幼儿为研究对象,两个园区被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为期8周实验。实验组接受每周2次、每次20~30 min基于位移动作技能的体育游戏干预;对照组按照园区原有计划进行体育活动。干预前后完成执行功能和位移动作技能测试。结果:①2(实验处理)×2(时间)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执行功能中抑制控制交互效应显著(P<0.05),工作记忆、认知灵活性的变化不显著(P>0.05)。②位移动作技能总分、立定跳、单脚连续跳、马步跳、跨步跳的交互效应显著(P<0.05),跑、侧滑步的变化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位移动作技能的体育游戏干预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抑制控制,干预内容设置有效、干预部分有效。后续需优化实验设计、增加追踪测验,进一步检验干预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相似文献   

20.
朱敏  李娟  溫子豪 《游泳》2021,(2):93-96
研究目的:运动员青少年时期的柔韧素质发展是成年后提高运动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通过舞蹈式柔韧训练对提高动作表现影响的实验研究,为花样游泳的陆上训练提供实践方法和理论依据。研究方法:选取广州市花样游泳队20名9-12岁运动员,分实验组10人、对照组10人。实验组进行为期4个月的舞蹈式柔初训练干预,对照组开展一般柔初训练。干预前后分别对两组的四个动作指标进行测试评价,数据采用SPSS分析系统进行T检验,组内纵向比较,组间横向比较。研究结果:实验组经过舞蹈式柔初训练干预后,指标数据呈明显变化趋势,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1)。在竖高叉、横高叉、前腿踢搬、紫金冠四个动作的表现中,实验组比对照组的动作提升幅度大。研究结论:经过舞蹈式柔軔训练教学干预后,柔韧动作干预的实验组各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训练能够显著提升运动员的比赛动作表现能力。广州市花样游泳队夺得2016年鄂尔多斯全国青少年花样游泳锦标赛陆上柔初操项目第一名,优异的成绩与4个月的舞蹈式柔初训练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