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植物保护专业是农学门类中的一级学科和农业高校的传统优势专业。建立在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需求机制之上的校企协同育人教学和办学探索与改革,其成果惠及高校、企业以及广大学生群体,对于我国高校培养人才改革、教学模式调整、师资力量整合以及校企高效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下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力量,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适应产业变革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就必须要与当下数字经济发展的大背景相结合,数字化思维能力、数字技能和数据管理能力、数字化服务能力都是数字经济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校企协同育人以产教融合为抓手,坚持不懈构建校企双主体育人机制,坚实推进数字经济引领创新人才培养,围绕产业变革新导向,探索更加多元、开放的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3.
李丹 《职教通讯》2017,(17):19-20
对于高职学院来说校企合作不是新课题,但校企协同育人却是个新的发展方向。校企协同育人是校企合作的深化,是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企业在人才培养上,不是辅助作用,不是口头上的形式,而是与高职学院一样成为人才培养的主体,参与到整个育人过程,从招生到就业,企业将全程参与,最终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模式。  相似文献   

4.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企协同育人是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新型模式.高职院校要构建紧密、稳定、深层次校企合作育人机制.要从利益驱动机制、沟通协调机制、权力约束机制、利益保障机制入手,校企协同育人可以校企合作理事会为载俸,通过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联合开发课程资源、校企人员互聘、实训基地“内外兼修”、综合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等方式,实现校企人才共育、资源共享、人员共用、基地共建、质量共评的全方位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类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逐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基于协同理论,剖析了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参与者的需求,明确各方主体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过程中的责任,力争参与各方主体的利益最大化。从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各参与主体的优势和作用,解决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存在的利益需求冲突。在校企合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长效运行机制下,高职院校可以持续向企业输送符合行业标准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不断为企业储备后备人力资源。企业可以通过提供一线技术技能大师到校兼职优化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结构,共同参与课程开发,保障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前沿性,提供实训设备、实习基地充实学校实习实训条件,助推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校企协同共赢长效合作机制有助于扩大校企合作各参与主体的利益交集面,强化协同共赢机制,促进多方价值实现;优化合作运行机制,达成融合协同目标;完善合作保障机制,激励合作长效共赢,使教育、人才和产业链彼此交融,价值取向趋同。  相似文献   

6.
在交叉学科背景下,传统行业跨界融合与转型升级成为新的发展模式,新一代信息产业也需要跨学科强交叉的专业人才。高等教育学科设置专业性较强、较深,影响专业人才培养向多学科融合转型。学科交叉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才能培养具备创业基本素质的开创型人才。黑龙江大学“机器人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依托黑龙江大学与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的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下简称“大疆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预期建立完善的机器人技术创新创业课程与平台,借助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在机器人技术方面的产业与技术优势,发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作用,为不同专业学生提供参与创新创业项目与竞赛的技术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7.
8.
高等职业院校把混合所有制办学作为职业院校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基础上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协同育人内涵进行阐释,积极推动校企协同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展课程资源建设、组建教学创新团队、开展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等合作新模式。通过加强制度建设、优化人才培养体系、重构课程体系、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和制定岗位标准五个方面提出高职院校混合所有制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为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提出改善了我国人才培养环境,实现我国职业人才教育的国际化接轨,使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走在世界教育发展的最前沿。分析了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职教本科人才教育培养需求,探究了深化职教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的重要性,并基于当前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了职教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策略,增强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职教本科人才培养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高校人才培养创新能力不足已成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不可回避的一个新问题,校企合作是高等学校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举措.当前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存在理念不足、师资力量不够、创新教育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应构建校企协同育人的组织机制、制度机制、管理机制及保障机制,有效对接社会人才需求目标、吸引企业积极参与,促进高校、社会和企业三赢,全面推广校企协同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12.
推动产教融合深化发展,优化校企协同育人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展开探讨,提出职业教育融入区域产业的对接机制、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合作机制、高端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培育的深化机制以及校企协同育人的长效运作机制,从四个方面入手实现产教融合视角下高职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构建,实现企业、...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促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是推动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探究当前我国地方高校与企业协同育人现状,以某省某地方高校和企业为调查对象,积极借鉴和发扬已取得的发展成效,但同时对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如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培养载体与企业配合不密切、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脱节、校内师资缺乏实践经历等,进行改善和调整,以创新育人机制为统领,分别从教育层次机制创新、教育形式机制创新以及教育功能机制创新等三个方面,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新发展、新创造。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存在教学资源有限、课堂模式单一、与市场脱轨等诸多问题,导致学习者所学知识与市场需求脱节.校企协同育人是当前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文章提出"显性传授+隐性塑造"的双核模式,以此构筑四位一体的校企协同育人因子链,构建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16.
国家从宏观层面提出高等教育的“协同创新”,对高职院校的校企文化建设具有深远的意义。在这种背景下,本文提出“协同两个方向、解决三个问题、做好四层落实”的校企文化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7.
建设校企命运共同体是国家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职业教育校企命运共同体具有共生度、融合度和适应度三个内涵表征维度,涉及职业院校、企业、教师、学生、政府与行业组织六个主要利益相关者。职业院校可围绕搭建产教融合工作组织架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机制、实训基地建设工作机制、产教融合发展保障机制四个维度,与企业共建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实现与企共培技术技能人才的育人目标。浙江交通技师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专业通过探索“产、学、赛、用、服”校企协同育人路径,以期为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培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针对化工类应用型人才传统培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新工科人才培养要求,从校企协同研究意义、高校化工类学生培养存在的问题、企业校企协同育人开展现状、企业合作需求调研剖析等方面展开论述,提出校企协同育人对策,为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型人才校企协同育人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钟佳 《文教资料》2021,(1):152-153,171
工程教育改革创新是未来培养新工科人才,服务于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的重要起点。在新工科背景下,不断提高培养未来多元化、创新型卓越工程人才的能力,是高等学校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高校与企业在教育中分别扮演育人和用人的两端角色,从供需两侧实现对接,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工作。校企间不断加深合作,从师资力量的队伍补充,学生进入企业和企业入驻学校的互联,制订适应行业发展、适应未来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逐步实现校企之间全方位协同育人机制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管理学中的协同理论应用于教育学的研究领域,按照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的规格,发挥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优势,探索从双主体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共建课程体系和实践基地、共建共享特色教学资源、双导师制班级管理、校企联合打造双导师教学团队、共同制定学生考核与评价体系六个方面,构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为我国技术技能人才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