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以藏文化数字艺术品为研究对象,通过“特性驱动——技术赋能——游戏引领”的逻辑脉络,以NFT的特性为基础,延伸到在这个新兴产物背后的技术升级现状,详细阐述技术对藏文化数字艺术品的升级再造,最后落脚到游戏化的升级迭代发展路径。形成了“基础——核心——延伸”的质化研究思路,最终形成了“游戏+社交”的藏文化数字艺术品NFT构建路径的学理化探索。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为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曾经魅力四射的中华文化倾倒了无数邻邦国家,成为世界各国争相模仿的对象,至今很多国家的优秀文化中都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记。中国传统文化是前人对人生思考的总结,是对自然观察的总结,是对道德情操的总结,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生观、价值观、自然观、情操观,闪烁着古人璀璨的智慧,是我们宝贵的历史财富。随着社会的发展,智能信息技术在各种行业得到普遍的发展,要大力倡导智能信息技术在传统文化行业的运用,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3.
芮轶玲 《科技风》2011,(21):202
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也受到了巨大的推动。其不仅表现在对人类信息技术特征的改变,同时也对人类的社会与文化发展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艺术被称之为人类科技与文化的结晶,其在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方面,也承受了这场重大的变革。本文就主要针对当代数字媒体艺术中的传统继承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江彩萍 《西藏科技》2014,(10):42-43
如何传承和发扬地方戏曲文化,将赣南地方戏曲融入教学引起了学校的关注。音乐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成为开启采茶戏进课堂的一把金钥匙,多元的信息技术与传统的地方曲戏相碰撞,信息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提高了幼儿传承赣南采茶戏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古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历史见证,是我们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作者从居所建筑的历史演革到文化修养的精神追求,探究其中蕴含的民族智慧和中国传统文化,对我们传承发扬与创新发展民族文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间儿童游戏的文化魅力在于通过其内在价值和游戏样式使人们认识自己民族文化符号,加深民族认同感,增强个体和群体的内在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中国传统民间游戏在经历了几千年的传承演变,一部分因丧失其赖以存活的传统文化根基而归于消亡,但很多游戏则经过时间的洗礼,一直延续传承到今天,是很宝贵的文化遗产。挖掘及传承这些具有人文价值的民间儿童游戏,对发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韩莹 《知识窗》2022,(11):117-119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思想观念,人们应重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优秀的文化传承离不开教育活动,并且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社区教育工作者在社区教育中可以开展各类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活动,更好地发扬传统文化。文章阐述优秀传统文化的概念,分析优秀传统文化与社区教育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盘活传统文化资源,推进社区教育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革命战争,为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而造就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先进性文化,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文化的传承和红色精神的发扬能使高校大学生坚定信念,树立远大理想.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红色文化的传承起到了有效助推作用.在新媒体背景下,高校如何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如何传承和...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藏民族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传承的必要性、重要性出发,从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层面分析了藏民族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传承的现状与影响因素,提出了藏民族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传承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医院校校园中的文化石头刻有中华传统文化色彩的文字,彰显中医院校办学特色,凸现中医院校独特的中医文化特质,并成为校园里一道靓丽风景线。中医院校校园石头是传承发扬中医与中医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学校全方位宽领域育人的重要资源,其蕴含的文化价值、伦理价值、艺术价值将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医学子,让中医学子在中医氛围浓厚的校园环境中得到中医文化的熏陶,坚定其传承与发扬中医药与中医文化的信念与信心。  相似文献   

11.
《西藏科技》2007,(12):F0003
藏医药学是藏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民族医药学体系不可或缺的成员。藏医药学是藏族先辈们长期与疾病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治愈疾病的有效性、施治药物的独特性是藏医药学得以传承下来和继续发展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阐述了在中国特定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凝练的、以"两弹精神"为核心的"两弹文化",该文化的背景、内涵及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渊源关系;论述了在新时期、新的形势下传承和发扬"两弹文化"就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加强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工程物理研  相似文献   

13.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保留、延绵悠长的历史见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将优秀的传统文化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是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因此,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中国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下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张辉  曾雄  梁正 《科学学研究》2023,(5):769-776
针对当前元宇宙的发展态势和理论研究,本文重新界定了元宇宙的概念内涵。元宇宙的样态本源可追溯至数字化数据,其技术源头则是各类数字化数据生成技术。根据数字样态的作用场域和虚实世界互动过程的主体跨域性等两个拓扑维度,可将元宇宙划分为四类阶段性形态:纯数字化世界、数字孪生世界、虚实互构世界和虚实协同世界。将元宇宙置于数字样态的整体演进历程中发现其四种发展形态之间的演化机理,即,纯数字化世界与传统网络空间紧密相关而成为元宇宙创新的首选之地,数字孪生世界的元宇宙侧重于工业实在世界,虚实互构世界综合了纯数字化世界和数字孪生世界的结构与功能,虚实协同世界则是人类数字化观念革新的驱使下虚实互构世界的高级形态。本文澄清了元宇宙的概念内涵、形态发展与演变机理,为后续的产业政策制定和治理体系建构提供了学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本研究顺应新时代陶瓷文化的发展,为方便人们学习陶瓷传统文化,设计了陶瓷文化传承平台,利用数据挖掘算法在陶瓷文化传承平台建立数学模型,采用关联规则和聚类分析两种算法对陶瓷艺术品进行分析,得到了一些结论,对于促进陶瓷文化传承的策略和成效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水文化遗产是祖先留下的宝贵财富,系统性保护水文化遗产显得尤其紧迫,全方面多维度传承水文化遗产十分必要,因此从元宇宙视角探讨水文化遗产资源组织,推动水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和多维度传承。【方法/过程】以水文化遗产资源为研究对象,利用资源组织理论与方法,从元宇宙视角融合数字孪生、区块链等技术,基于水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需求,通过欲组织水文化遗产资源、融合水文化遗产、资源组织关联、资源再生和资源融合应用五个方面来构建水文化遗产资源信息化、知识化、情景化、服务化虚拟仿真体系,提出元宇宙视角下都江堰水文化遗产元宇宙应用实例。【结果/结论】元宇宙视角组织水文化遗产,为水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提供新思路,同时有利于推动水文化研究。【创新/局限】元宇宙集成和融合多技术和方法,实际高效应用还需要从管理和实施层面进行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7.
<正>元宇宙以虚拟现实(VR)眼镜与高性能计算机及数据线的结合,进一步消除了现实与数字之间的差异,引导人们进入其建构的新世界。这里的新世界是指,用户在虚拟空间里自由创建的多种多样的假想世界。更确切地说,人们将通过数字替身在数字空间里会面、听音乐会或举行商务会议。在不久的将来,元宇宙将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一个常见甚至是固定的伙伴”。  相似文献   

18.
从技术演进看,元宇宙是信息数字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其技术体组合的概念表达。从技术本质的“内部视角”来看,元宇宙技术的本质是对信息数字现象有目的的编程,其演进的核心机制是相关信息数字技术构成组件的“组合进化”。基于此,遵照复杂经济学和技术-经济范式,通过理论应用、推理归纳与分析思辨等研究方法,论证了元宇宙技术与其产业发展是循环互构促进的内在逻辑关系。主要结论是:元宇宙是复杂性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的综合体现,元宇宙技术促进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发生颠覆性改变。其中,并明确了元宇宙关键技术组分模块、技术自创生创新机制与路径、技术集合与经济形成算法、技术与经济重新域定促进产业发展等相关议题。研究“技术本质与产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关系,对政府产业规划部门、技术研发者、企业厂商以及投资者等诸多利益相关者具有重要的思维指向作用与实践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工笔花鸟画在绘画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其表现形式多样、表现手法独特。中国宋代工笔花鸟画历经几百年的孕育和锤炼,已成为中国工笔花鸟画历史上的鼎盛时期。优秀的作品往往是在传承和发扬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如何更好的传承中国画的精髓,临摹精典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在临摹过程中,不能仅仅是临像而已,更应该倾向于对画面的深入研究,在了解古画的构图和造型以及审美特征等等,才能够更好的将传统精髓应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再结合自身特点,创造出符合时代特色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现代设计借助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传统设计发起了挑战。设计界的新秩序正在形成。作为当代设计师,肩负着传承与发扬文明的重任。站在新世纪前沿,本文将文化比较学导入设计学科中,在“铅笔”与“鼠标”之间探讨现代设计的文化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