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德的历史目的论与其道德和政治思想紧密相关。他考察了历史的自然目的和道德目的,揭示出至善是历史的最终目的,而至善又表现为各个国家之间的永久和平。通过把道德上的至善看作是政治上的永久和平,康德指出,道德与政治实际上是共契而非冲突的。这种共契是康德进一步统一实践哲学,从而完善其批判哲学体系,达到全面理解"人是什么"的进一步尝试。  相似文献   

2.
康德的批判哲学体系大厦的完成,以于1790年问世的《判断力批判》为标志,其时康德已66岁。在康德人生最后的阶段中,他的研究方向转到了"人"的问题本身,即人的历史、人的归宿,此即康德的历史哲学。在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所收录的八篇论文中,康德从阐明历史本身入手,逐渐过渡到建构理想的社会形态,最后以建立一个永久和平的人类社会为终结。这一论述体系较之之前已成文的三大批判而言略显粗糙,但仍可自圆其说。康德历史哲学中对历史的阐明,是带有鲜明目的论色彩的立论,是康德历史哲学的基础,集中论述在《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一文中。  相似文献   

3.
康德的批判哲学体系大厦的完成,以于1790年问世的《判断力批判》为标志,其时康德已66岁。在康德人生最后的阶段中,他的研究方向转到了“人”的问题本身,即人的历史、人的归宿,此即康德的历史哲学。在康德《历史理性批判文集》所收录的八篇论文中,康德从阐明历史本身入手,逐渐过渡到建构理想的社会形态,最后以建立一个永久和平的人类社会为终结。这一论述体系较之之前已成文的三大批判而言略显粗糙,但仍可自圆其说。康德历史哲学中对历史的阐明,是带有鲜明目的论色彩的立论,是康德历史哲学的基础,集中论述在《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一文中。  相似文献   

4.
5.
卢德明 《科教文汇》2008,(26):245-245
旅游资料翻译的目的是吸引外国游客,传播中华文化。本文先介绍了翻译功能目的论,接着用例子阐述了在目的论指导下几种可行的翻译策略,最后指出我们应该在翻译功能目的论指导下,灵活应用不同的策略来翻译旅游资料,从而实现旅游资料翻译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6.
旅游资料翻译的目的是吸引外国游客,传播中华文化。本文先介绍了翻译功能目的论,接着用例子阐述了在目的论指导下几种可行的翻译策略,最后指出我们应该在翻译功能目的论指导下,灵活应用不同的策略来翻译旅游资料,从而实现旅游资料翻译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7.
根据目的论,译文在译语文化中要实现的功能将影响翻译的过程.本文分析了五四前的译语文化环境,儿童翻译文学在这一时期要实现的目的,以及这预期目的对翻译过程产生的影响,从而在整体上把握了"五四"前的儿童文学翻译的脉络.  相似文献   

8.
功能目的论对旅游资料的英译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旅游资料的一些英译实例进行思考和分析,指出译文中的一些不足之处并提出适合文本的翻译策略:增译法和解释法,从而实现旅游资料翻译的最终目的——吸引外国游客,传播中华文化,促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和中西文化的交流。  相似文献   

9.
徐曼 《发明与创新》2007,(11):43-43
继棉和亚麻质地的衣服风行之后,人们又开发出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植物面料,让我们穿上了全新的"智能"布.它们易于打理、利于环保的特点呵护了我们的幸福生活,使我们能充分享用植物的功效.穿起这样一件被赋予"环保内涵"的衣服,潜移默化中,培养了我们"自然"的审美情趣.即便面对喧嚣的人生,这些构成衣服的植物纤维都使我们心境淡然、平和,那是一种穿在身上和藏在心里的简单主义,它完全有理由吸引我们极度挑剔的眼光.  相似文献   

10.
作为科学方法论的语境论具有方法论的横断性,从认识科学的建构性的视角看,既可以为澄清科学与哲学概念的差异提供依据,又为科学理论的逻辑连贯性提供保障,更为不同学科的理论的对话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11.
边文刚 《科教文汇》2008,(34):260-260
设计者在利用自然形态进行创造活动时可以通过直接模仿、间接模拟、结构重组,提炼概括等手法来实现其在设计中的独特作用。设计者只有在充分认识了设计与自然形态与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之后,才能更好、更准确地驾驭设计的重要元素——自然形态。  相似文献   

12.
一定的经济学方法论总是以一定的哲学和科学观为基础的.文章从科学哲学对经济学方法论的作用和反对的观点这两个层面来论述.最后得出结论:反对者的立场是片面的,科学哲学对于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3.
孙智雯 《科教文汇》2009,(5):260-260
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基础,从目的论的角度,探讨口译中的“不忠实”评价产生的各种因素及其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回答为什么要对大自然和遥远的后代负责,汉斯.约纳斯在其责任伦理学中进行了目的论和价值论论证,指出价值源于目的,负责任的根本原因在于大自然具有目的。他从三个角度对自然目的性进行了论证:人为事物的目的归根结底是人的目的,主体性存在者的目的则是属于生命体本身的,非人为而又非生命的事物的整体可称为前意识的自然界,它也是有目的的,因为它是主体性存在的土壤,其目的通过主体性的存在者表现出来。因此,整个大自然就是一个有目的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恩格斯的"控制自然"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对传统的"控制自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客观分析,对"控制自然"的实质内涵、内外尺度、手段和目标作了比较全面的阐述.今天重温马克思关于"控制自然"的思想,对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解决当今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当我们以21世纪的目光理性地审视与回顾20世纪科学哲学异彩纷呈的发展时,不难看出:科学哲学的理性发展有着其显然的、清晰的脉络,即“以‘语言转向’、‘解释转向’和‘修辞转向’这三个环节为基点和中枢,展示了哲学思潮演化的历史进程、趋势定向和理性重建的模型及其各种特征”[。1]透过其浩繁的著作、众多的流派、繁杂的观点与激烈的论争,我们会自然地发现:一方面,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相互融合与渗透无疑最广泛地标示了科学哲学浪潮的主题趋势;另一方面,由于上述“三大转向”的不可逆转,科学哲学探讨的意向性构建又成为两大思潮在后现代…  相似文献   

17.
李晓翠 《科教文汇》2009,(3):243-243
功能主义目的论不再把翻译看做一个静态的语言学现象,而是认为翻译活动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其首要法则就是目的法则,即翻译行为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了翻译所要采取的策略。同时,评价一个翻译活动时,社会环境等因素也要纳入考察的范围。本文将从功能主义目的论出发,解读《浮生六记》林语堂英译本中的变译现象。  相似文献   

18.
田晓敏 《科技风》2012,(11):232
如今,利用媒体技术、信息网络等提升自然博物馆的展示效果,增强与观众间的互动已逐渐成为一种主流趋势.而以静态的展柜式陈列为主的传统型自然博物博物馆因陈列方式单一,展示内容偏离观众需求等原因逐渐处于不利位置.如何借助讲解服务巧妙地弥补劣势,充分利用传统自然博物馆中的丰富资源,发挥其科普教育的社会职能,是值得我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虽然"设计"一词是个泊来的词汇,但我们拥有灿烂的五千年的造物文化.通过对古人设计方法的研究发现,古人在设计中更注重对自然的尊重,他们从自然中汲取设计灵感.这种设计思想对我们现在甚至未来的设计都有很重要的意义.我国古代的设计方法体现的"自然",同样符合现代设计方法的发展,从工艺美术运动到19世纪的波普风格,任何一种设计方法都是要力争解决设计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从适合到不适合,设计方法在朝着一个逐渐趋于自然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医疗剧作为社会现实话题的载体,在影视剧界有着良好的受众基础。本文采用详述—举例—分析的研究方法,以《实习医生格蕾》为例,在目的论的指导下探讨了医疗剧字幕翻译中所采用的明确有效信息法、异化法和准确表达法,以期丰富字幕翻译的理论研究,促进中西文化的传播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