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其昌“南北宗论”对山水画进行的分类,为我们提供了剖析绘画的哲学观念,他以禅喻画提倡文人画,强调画家的道德修养及思想境界,对中国画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南北宗论”同时也助长了绘画上的宗派之争,存在着明显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董其昌的美学思想深受儒、道、禅思想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于他的"南北宗论"中,也体现于他在自己的艺术创作及画论对三家思想的融汇中。  相似文献   

3.
"南北宗论"是明末中国绘画理论家、画家董其昌在绘画理论上最有影响的作品,也是后人争论较多的一部中国绘画理论。董其昌发现中国绘画史上有两种不同的指导思想和艺术风格,于是他提出了中国绘画的"南北宗论"。他认为"南宗"绘画是"顿悟";"北宗"绘画是"渐修"。在画论中他有意推崇"南宗"画中的"文雅、淡柔、多韵"的绘画精神,有意贬低"北宗"画中的刚硬线条、急烈皴法及愤满不平之纵横气。"南北宗论"是一个时代艺术思潮的产物,它对后世中国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明代画家董其昌突出的艺术理论是"南北宗论"。南北宗论,并非指地域的南北而论,而是把刚性的、躁动的、具有激励情绪的乃至于雄浑的、气势豪纵的,画法上使用勾线填色斧劈之法的定位北宗,而把柔、润、淡、清、静见长的水墨画、清新淡雅的青绿绘画定位南宗,同时把南宗艺术定位正宗,而北宗为非正宗,董其昌的崇南贬北,严重影响了后学者,他的艺术主张影响了明末清初的画坛。  相似文献   

5.
晚明时期,心学与禅学的交汇作用,掀起了中国历史上一个影响巨大的"晚明思潮",导致整个社会思维意识的改造以及人文风气的转变,并由此波及文化艺术领域。当时很多文人士大夫都积极参与这场个性解放的思想运动,把佛禅思想转化到他们的文化命题和艺术创作中。在这样的思想文化背景下,董其昌引禅学入书画,从禅宗角度去理解书画之本质,提出著名的南北宗论,对中国书画的创作和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他的书画创作践行自己的理论主张,呈现一种平淡、简逸、秀润的禅意之美。  相似文献   

6.
滕固如何批判“南北宗”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北宗论是董其昌等人提出的划分画家种类的一种观点,对后世影响很大。民国时期的滕固,深谙风格史的方法,不以个人的好恶来评判画史,并站在风格学的角度对这一观点作出了有力的批判,从而为我们认识南北宗论开启了一个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7.
正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又号香光居士,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敏。其通禅理、擅书画、工诗文,是明末山水画流派"华亭派"的主要代表,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集》《画旨》等文集。董其昌精于书画鉴赏,富收藏,在书画理论方面亦论著颇丰,其"南北宗"的画论对晚明以后的画坛影响深远。董其昌的书画创作讲求追摹古人,但并非泥古不化,  相似文献   

8.
从明代中期的弘治年间(1488-1505年)开始,明代的文学与艺术开始逐渐兴起尚古好奇的风气.这股复古求奇之风一直影响至清初,持续达一个多世纪.王铎的书法艺术,便是诞生于这样的复古大潮之中,并以其独特的风格面貌闻名于书坛. 王铎,出生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壬辰.他生活的年代,恰值文征明领导的吴门书画流派已渐趋衰落,董其昌正执牛耳.董氏提出了“南北宗论”,他对古代的山水画发展进行整理,在书法上也提倡学习古人.  相似文献   

9.
赵孟颊和董其昌在书画史上向来并称赵、董。他们的书画作品在风格上有许多相近的地方,在绘画上按董其昌“南北宗”的说法,都属于南宗绘画的风格。在书法上,更是属于“二王”贴学流派的集大成者。然而,由于两人在取法师承、身世境遇、思想根源及艺术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反映在作品风格上也有很大不同,可概括为赵“腴”董“淡”。本文通过对上述诸因素的分析研究,梳理出两人不同艺术风格的成因。  相似文献   

10.
黄公望作为文人画发展主线的枢纽人物,这种态势是晚明董其昌为确立其"南北宗论"学说和"文人之画"的需要而形成的。《富春山居图》有诗般的境界与神韵,以隐逸为主题。  相似文献   

11.
明董其昌画分“南北宗”一说,已时逾三百多年,历代评论褒贬不一、争辨难休。笔者以为,评析“南北宗”论的价值除了应从多角度审视(防止以偏概全)外,论从史出、尊重历史与事物的本来面目,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仅就自己在教学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谈点看法。 “南北宗”论的争议焦点,多数针对它的价值取向与影响的正反,并且自清以降基本趋向于尖锐批评“南北宗”及相关言论中、董其昌明显或隐匿地崇南贬北论调。笔者欲借此文为这种批  相似文献   

12.
董其昌在《画旨》中提出“画与字各有门庭,字可生,画不可不熟,字需熟后生,画需熟外熟”的书画理论,不仅阐释了他本人对书画实践的认识,也影响了晚明乃至清初的书画家,反映了同时代艺术家的书画创作标准。  相似文献   

13.
王娇艳 《文教资料》2013,(34):60-61
展子虔的山水画作品《游春图》,被称为“唐画之祖”,对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的金碧山水,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明代莫士龙和董其昌,在绘画美学上标列出了南北二宗,而南宗则为展子虔,北宗则为李思训,且将他列为“北宗”之祖,了解三人的绘画,有利于我们对当时绘画哲学的梳理。  相似文献   

14.
“书画同源”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为古代学者所关注。在当代美学界中,对这个命题也作了很多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也存在诸多不足的方面。本文以“书画同源”之“源”为切入点,认为“书画同源”不仅指中国书画有共同的起源、共同的用笔技巧、共同的思维方式,更重要是书、画有着共同的艺术意境的追求和共同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15.
“书画同源”是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为古代学者所关注。在当代美学界中,对这个命题也作了很多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也存在诸多不足的方面。以“书画同源”之“源”为切入点,认为“书画同源”不仅指中国书画有共同的起源、共同的用笔技巧、共同的思维方式,更重要是书、画有着共同的艺术意境的追求和共同的审美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到明代,无论技法还是理论,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并对清代书画产生了深刻影响。而晚明画坛松亭派书画家董其昌便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谥文敏,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代书画家、书画鉴赏家兼书画理论家。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董其昌善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和黄公望等,其画风笔意安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对“象”在古代书画美学理论中上下文关系的剖析入手,着重指出“象”是一个内涵与外延都十分丰富的词汇,并通过与其密切相关的几个字词的分析尝试划定“象”的能指与所指的界限,从而使读者对于“象”在古代书画美学中的使用及词义的界定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对“象”在古代书画美学理论中上下文关系的剖析入手,着重指出“象”是一个内涵与外延都十分丰富的词汇,并通过与其密切相关的几个字词的分析尝试划定“象”的能指与所指的界限,从而使读者对于“象”在古代书画美学中的使用及词义的界定有一个宏观的把握。  相似文献   

19.
明万历年间,董其昌在所著《画旨》(《容台别集》卷四)一文中讲到:“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但其人非南北耳。北宗则李思训父子著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斡、赵伯驹、伯骕以至马、夏辈。南宗则王摩诘始用渲谈,一变钩斫之法。其传为张璪、荆、关、董、巨、郭忠恕、米氏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无独有偶,与董其昌同时代的莫是龙、陈继儒、沈颢等人,均持一样观点,且也有类似提法,但董其昌较之他们地位煊赫,又有较深的艺术造诣,所以后人将这一风摩画坛的著名论断归于了董其昌,而延续至今。  相似文献   

20.
从《历代名画记》看张彦远的“气韵”论王顺贵唐代著名的书画家和书画理论家张彦远的画论名著《历代名画记》,是中国古代绘画理论史中体大思精、例周而论详的第一部专著。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出了许多有关绘画美学的著名命题,如“书画同源”、“书画同体”、“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