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前,扶贫工作遇到了“贫困程度深,扶贫难度大”的问题,新阶段扶贫投入边际效应下降,脱贫成本增加,原有的扶贫模式与当前的市场经济和社会环境不相适应。在总结历史经验以及国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分析预测了我国农村扶贫模式创新趋势,提出了股权式、法制化、“发达地区补贫困地区、城市带动农村、以工补农”、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企业一系列先进的反贫困模式。新时期我国扶贫工作新的模式和方法,有利于消灭贫困、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更快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农村贫困地区贫困文化根深蒂固、贫困家庭教育缺失、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影响着基础教育精准扶贫的效果和成败。为实现2020年农村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在推进教育精准扶贫工作的同时要科学塑造重教文化,积极构建"三位一体"教育体系,集中优势资源提高办学条件和建设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3.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扶贫工作攻坚克难的重点区域。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扶贫先扶智,教育扶贫政策的有效实施对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脱贫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旨在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扶贫政策内容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公共政策绩效评估相关理论的分析,建立起一个适合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扶贫政策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以凉山彝族自治州(以下简称"凉山州")美姑县作为案例对该指标体系进行运用,力图用实证的方式考察该指标体系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中的实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精准扶贫是我国当下和未来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教育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的现状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建设与发展被忽视,教育财政投入与政策倾斜存在一定的重复现象和粗放问题,进一步聚焦教育则突出体现在贫困地区学前教育严重不足、义务教育阶段小规模学校建设不达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与结构不协调、民族地区"双语"教育衔接不畅,师资配置结构性短缺,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仍存在问题.必须面对这些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并实行重点攻关,提升教育发展水平,才能实现民族地区的精准扶贫和全面脱贫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当前,驻村扶贫工作队已成为贫困地区精准扶贫工作的主力军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保障。通过2年的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的基层实践,认真思考研究精准脱贫视域下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工作原则、职能职责的发挥、角色定位以及实际工作现状等诸多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回顾"工作队"的历史沿革,精准其角色定位,进一步厘清其职能、职责和工作原则,切实加强管理,对于推动其职能和角色转变,更好地落实当前的精准扶贫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当前,扶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阶段,在这个特殊的历史节点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精准脱贫战略思想,充分发挥高校党组织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作用,切实做出做吹糠见米的实事,对有序、有力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其影响因素,提出可借鉴之法,助推贫困地区尽快精准脱贫。  相似文献   

7.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作出"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首次提出精准扶贫。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庄严承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经过五年多的精准扶贫实践,取得了可喜成绩。但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推进,扶贫过程中的问题也凸显出来,如等靠要拿思想较严重、内生动力缺乏等。精神扶贫作为精准扶贫战略思想的精髓、新举措、新方向,是我国扶贫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探索精神扶贫举措,如坚持教育扶贫、坚持"志、智"双扶并举、发展民间互助组织等,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确保脱贫有实效、可持续、经得起历史检验。  相似文献   

8.
我国的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期,扶贫攻坚的思想脱贫问题与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物质匮乏问题同样重要。文章从调研湖南省慈利县贫困人口的思想问题入手,总结导致该地区贫困的几种典型脱贫思想观念及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解决思想脱贫问题的方法只能是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文章结合慈利县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从思想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前提,再结合新时期符合我国国情的政治教育理念以及构建全面性地政治教育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慈利地区贫困人口思想脱贫的破解对策。  相似文献   

9.
新疆阿克苏地区是全疆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其扶贫工作状况与南疆其他贫困地区具有很多共性.扶贫政策的实施效果与贫困户对政策认知程度有着紧密联系.当前,南疆贫困户在政策认知方面存在对扶贫政策的类型了解不够广、内容理解不够深、执行把握不够透、落实行动不够专等问题,建议通过加强政策宣传、改变扶贫手段、树立脱贫典型、"盘活"扶贫资金...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为新时代脱贫攻坚指明了方向。而教育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对中西部6省18个扶贫开发重点贫困县(区)180余所农村中小学调查发现,新时代贫困地区学生还面临六大相对贫困问题:经济贫困、知识贫困、能力贫困、情感贫困、文化贫困、信息贫困。这些相对贫困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势必会影响脱贫攻坚的整体效果。为此,提出加强创新学生资助方式、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学校质量、加强就业创业教育、高度关注贫困生群体的心理问题、坚持内源发展理念、强化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六条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地区与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农村贫困人口较多。按照国家扶贫开发战略,要“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扶贫攻坚的任务还很重。  相似文献   

12.
民族高校助推边疆民族贫困村精准脱贫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具体表现形式。在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中,民族高校具有民族语言、区位以及多民族学生结构等三方面的优势。民族高校助力边疆民族贫困村精准脱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同时,也促进民族高校自身价值实现。目前,在民族高校助推边疆民族贫困村精准脱贫的过程中,仍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亟待解决。通过探索解决困境的实践路径,可以切实助力边疆民族贫困村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巩固精准脱贫成果,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新农村建设路上的扶贫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势下的扶贫工作必须创新思路,扶贫力量应包含政府、非政府组织和农民三方主体。在扶贫中,政府的任务是解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指导农村事务工作;非政府组织要发挥其公益性、非营利性特点,在资金募集和社会影响力上服务贫困村;贫困村应当从村干部和贫困农民自身素质提高上着手,实现脱贫致富和向新农村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西部地区贫困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贫困状况的发生和贫困程度的大小与生态环境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贫困与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是造成贫困落后地区经济社会非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消除贫困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统一整体或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消除贫困就难以持续发展,不有效地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素质、改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开发利用资源,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因此,西部地区的贫困问题在我国经济可持续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尽管我国农村扶贫资金在逐年增加,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总量也在逐年减少,但随着贫困标准的不断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减少的速度却在不断减慢,扶贫效率渐低。本实证研究显示,初中及其以上文化水平的农村劳动力可促进农村扶贫效率的提高,其中中专文化水平的农村劳动力对提高农村扶贫效率的实际贡献值最大,贡献值其次的是高中文化水平的农村劳动力,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农村教育反贫困政策的完善,提高农村扶贫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长期的物质救助使得很多贫困农户"等、靠、要"思想严重,形成了贫困农户数代依赖政府救济的代际传递现象。学界认为要建立一种持久而稳定的长效脱贫机制,培育贫困农户的社会资本是根本。在实践中,由于现代化转型对传统农村差序格局下社会资本的消解和现有针对贫困农户的社会保障形式的偏差,使得贫困农户的社会资本存量极其匮乏。尤其是对改善贫困最为关键的跨越型社会资本和垂直型社会资本的培育和积累是困难的且令人失望的。为此,通过对甘肃省实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所惠及的武威市古浪县两个村庄相关农户的走访调查,发现在该行动开展一年后,贫困农户社会资本的四个测度指标-社会网络、信任、互惠、参与都不同程度地得到提升。可以说"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不仅使贫困农户的社会资本存量得到积累和培育,更是一条切实可行的农村扶贫路径。  相似文献   

17.
新型城镇化不单纯强调城镇人口和城市数量的增加以及城镇规模的盲目扩张,而是以人文关怀和人文进步为价值取向的人文回归城镇化。将新型城镇化纳入人文范畴,尤其是把改善农村女性文化贫困纳入社会发展规划之中,赋予农村女性平等的受教育和培训权利,提升农村女性参与决策及社会管理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实现他们的人格独立和地位独立,是推动农村女性摆脱文化贫困,加速新型城镇化和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应充分挖掘河池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乡村文化、民族文化、山水文化、生态文化内涵,并加以重构。通过加强河池红色文化、乡村文化、民族文化、山水文化、生态文化的协同开发,依托产业支柱构建红色文化、乡村文化、民族文化、山水文化、生态文化“五化”旅游基地,以村民积极参与为纽带激发村民脱贫内生动力等路径,构建“五化”旅游基地。同时,河池“五化”旅游基地的构建也要坚持政府支持与乡村自立相结合,构建新型脱贫体系,加大改革力度,由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生态、环艺、建筑等多学科专业人士联合行动,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才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我国西部贫困山区生态环境恶化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有自然因素的影响,更有人为因素的作用。西部贫困山区要想脱贫致富,搞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就要采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理顺关系,明确责任;合理分区分类治理;实施环境移民政策;积极组织劳务输出等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贫困有狭义和广义、绝对和相对两种理解。中国的贫困区域和贫困人口主要在农村,农村贫困具有不同于城市贫困的明显的特征,它是多种原因交互作用的结果。解决或消除农村和农民的贫困问题,要综合考虑,从多种路径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