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静 《科学大众》2013,(9):138-139
徽州历史上文风昌盛,教育发达,府县学、书院、社学、私塾、文会极为昌盛。近代的徽州教育在明清发达的徽州教育的基础上出现了一系列的转型,仍然出现一片繁荣的景象。众所周知,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支持。徽州发达的教育也要归根于其稳定的政治社会、发达的经济和丰富多彩的文化,尤其是一批学术大家,如朱熹、陶行知等。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徽州古民居村落的人文支撑,徽州古民居村落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再现了徽商故里经济繁荣时期的盛况,透过徽州古民居村落的建筑形制,能够揭示出程朱理学、宗族文化、"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及徽商文化是徽州古民居村落形成的文化基因。  相似文献   

3.
王新歌  虞虎  陈田 《资源科学》2019,41(12):2237-2247
地方“失忆、错忆、残忆、断忆”危机背景下,探究“留得住乡愁”的发展模式、传承和保护城乡记忆对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有重要意义。旅游发展被认为是“留住乡愁”的一种有效途径,凝结着本地居民集体记忆的地域乡愁文化元素有较大的旅游资源开发价值。然而,目前鲜有学者对地域乡愁文化元素进行系统梳理。基于此,本文以古徽州文化旅游区为案例,结合蚂蜂窝、携程网平台发布的古徽州文化旅游区相关游记文本,采用ROST CM6软件的词频分析、情感分析以及扎根理论等分析方法,对旅游视角下的地域乡愁文化元素进行了识别,并构建其维度。研究发现:地域乡愁文化元素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载体,游客视角下乡愁文化元素可归结为自然景观映像、建筑风貌格局、社区生活氛围、劳作场景遗存、乡土故事人物、传承技艺表达、地方节庆展演7个维度,不同维度相应地包含了多个范畴;游客对乡愁文化元素持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自然景观、劳作场景、传承技艺类元素表现出普遍的欣赏和赞叹,而对于建筑风貌、社区生活、乡土故事、地方节庆,则存在不少争议。本文丰富了旅游地理学领域文化旅游资源的内容,有利于推动旅游地“留住乡愁”地方旅游文化资源挖掘和利用。  相似文献   

4.
郑如光 《科学与文化》2005,(12):F0003-F0003
黄山市不仅以神奇美妙的自然景观名扬中外,更以灿烂辉煌的徽州文化著称于世,徽州文化极其广博、深,是历史上徽州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5.
孙桂林 《科教文汇》2020,(1):187-188
徽州楹联具有地域特色,在中国楹联中独树一帜。尽管数量众多,文化底蕴深厚,其翻译研究却严重滞后。文章针对原联丰富的文化内涵,研究如何采用直译、注释、移植、替换等翻译方法进行文化传递及补偿,从而促进徽州楹联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6.
《华夏星火》2008,(3):2-2
国家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总局公布了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名单,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唐模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唐模村是徽州古村,徽文化底蕴十分浓厚,被游人誉为"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美誉。近年来,徽州区委、区政府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山一湖"旅游发展战略,全力呼应黄山旅游第二、  相似文献   

7.
师晶 《科教文汇》2012,(32):F0003-F0003
徽州,位于安徽省南部,古称新安,自秦置郡县,距今已有2300年.悠久的历史渊源孕育了独树一帜的徽州文化,形成了以徽商、徽剧、徽菜、徽雕和新安理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派建筑、徽派盆景等为代表的独特的历史文化体系.雄踞徽州的国之瑰宝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是徽州文明的历史遗存,古建筑体现了徽州远古的繁华和富荣;矗立的牌坊代表着徽州人的精神家园;横亘黄山南北的新安江、太平湖,更增添了黄山水之灵秀.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徽州传统民居文化元素的内涵、表现形式及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从中找出传统文化、地域文化与现代室内设计之间的契合点,设计出新的造型加以运用,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民族的魂魄。  相似文献   

9.
正徽州宗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既有三越土著,亦有外迁客民。历史上有名望的徽州宗族有"新安十五姓"与"徽州八大姓",多"聚族而居,最重宗法"。在群山萦绕、溪壑连亘的徽州,宗法制度一直是维系宗族社会的基石,祠堂则成为血脉相承的纽带,尤以明清时期最为发达,呈现出"厅祠林立"的景象。修葺祠堂、编纂族谱、家族祭祀,已然成为徽州宗族必备的社会生活。宗祠的文化精髓祠堂作为宗族社会的标志,是徽州历史发展过程中浓  相似文献   

10.
徽文化作为独特的地域性文化,其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链在现代化进程中日益受到冲击.以徽州三雕为代表的传统手工技艺如何实现其现代化实践,这是社会各界都亟待破解的难题.文章依据对徽州三雕的田野与市场调查,采用回归与因子分析法归纳出四个关键因子,并利用文化生态学相关理论,试图对关乎手工技艺生存与发展的文化生态要素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重构与修复文化生态链中业已断裂的要素,为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与传承寻找一条较为现实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论述了徽州竹刻兴起的历史渊源,徽州竹刻人的特征与竹刻艺术表现形式的独特性。分析了徽州竹刻为何名声落后于其实力的原因,并就徽州竹刻以后的发展走向提出了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12.
曹志保 《科教文汇》2013,(25):147-148
本文简要论述了徽州竹刻兴起的历史渊源,徽州竹刻人的特征与竹刻艺术表现形式的独特性。分析了徽州竹刻为何名声落后于其实力的原因,并就徽州竹刻以后的发展走向提出了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13.
克林 《科教文汇》2014,(1):229-230
朋友,你知道徽州的“故宫”吗?它就是位于安徽歙县徽城镇的“徽州府衙”。南于它“规模宏敞,面势雄正”,且依中轴线而成,所以被建筑、史学界誉为“徽州故宫”。这座“故宫”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4.
周向华 《科教文汇》2011,(31):78-79
徽州文书被称为"中国历史文化第五大发现",是安徽省重要的极具地方特色的文献资源,是徽学研究的基础与出发点。文章分析了徽州文书的特点及价值,梳理了徽州文书的收藏与整理现状,对进一步做好徽州文书的整理与保护工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无梦到徽州     
去安徽前,我对徽州知之甚少。尽管临行前,从网上查阅了一些资料,尚未弄个明白,就匆忙上路了。  相似文献   

16.
董强  周恺 《百科知识》2013,(8):60-62,66,68
"欲识金银器,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自古人文渊薮、富庶繁华的徽州,不仅人才竞踊、文化昌盛,其独特的建筑艺术亦享誉华夏,尤以民居建筑堪称精粹。徽州村落的选址多遵循中国传统风水观,在群山环绕、山明水秀的皖南,绘制出了一幅人与自然的和谐画卷。承袭千年的徽州民居徽州民居是中国民居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它与祠堂、牌  相似文献   

17.
建筑文化具有一定的民族文化特征,受民族历史传统、民族心理、民俗、社会发展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制约,是社会文化总结构中的一个局部层次,具有自己的对象和内涵。徽州民居表达、折射出的中国传统建筑空间观,融合了儒家和道家哲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观,反映着历史上我国人民对建筑空间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8.
孙辉 《科协论坛》2007,(5):193-194
本文通过对徽州传统民居的意境之美进行总结,表现了其高妙品格能给现代人提供高格调的文化熏陶与情感的迷醉。  相似文献   

19.
休宁万安老街,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它所在的万安镇,地处徽州之域世称"中国第一状元县"的休宁县海阳城东,是古徽州四大名镇之一。万安镇位处黄山南麓、齐云山北边、横江之畔。万安老街是徽州一条最古老的街、最长的街、最有特色的街、至今保存原貌最完整的街。由于这条街的特别,乡间一直流传着"小小休宁县,大大万安街"的民谚,以此赞誉万安街当年比休  相似文献   

20.
陶昱 《科教文汇》2008,(8):45-45,93
徽州商人“贾而好儒”,特别重视子女教育。徽州地区文化传统、中国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的政策以及徽州地区浓重的宗法色彩都是徽商重视教育的原因。徽商家庭教育的内容广泛,包括商业教育、儒家经典经验和道德教育等,对于今天教育的发展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