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郴州建设湘粤赣省际区域中心城市,是新时期郴州做出的重大战略选择。郴资桂一体化建设是郴州构建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的关键,通过对郴资桂城市群的空间发展结构、城市职能结构、产业发展、产业空间布局、产业园区建设、专业市场建设等城市发展要素的分析,探讨郴资桂一体化建设战略,为全面提高郴州中心城市的首位度,实现省际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目标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2.
周敦与郴州有着难解之缘,他一生出道为官32年,其中在郴州任职前后达10年之久。郴州,是他治政创学、成就道统宗主的重要发祥地。在郴期间,他克勤克俭,励精图治,在治政、研学(儒、道、佛)、创学(理学)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为其理学之宗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曹志平 《湘南学院学报》2010,31(1):91-94,98
周敦与郴州有着难解之缘,他一生出道为官32年,其中在郴州任职前后达10年之久。郴州,是他治政创学、成就道统宗主的重要发祥地。在郴期间,他克勤克俭,励精图治,在治政、研学(儒、道、佛)、创学(理学)方面均取得丰硕成果,为其理学之宗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郴行录》是宋人张舜民元丰六年赴任监郴州酒税时所撰日记体游记,从游记文学和文献学的角度看,都有极高的价值。今存《郴行录》六十八条中条目失序和不可解之处甚多,但只要对文中所涉时间、地点加以考证,仍可清晰地梳理出张舜民赴任历时及路线。将《郴行录》和宋人其他此类游记捉置一处,则反映出宋代的制度文化及士大夫的政治品格。  相似文献   

5.
湖南郴州的"郴"字,系工具书、地方志未能解决字原的难题;通过搜罗、集纳历代名著、史料、字书、地图集,运用最新考古成果,结合田野考察,修正原有"秦置县"、只表地名等定论,提出其产生于华夏农耕、医药创始阶段的"林"■"菻"为主源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郴州是湖南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郴”字始于《史记》“项羽徙义帝于郴”的记载。但郴州与秦朝以及楚国的古苍梧郡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7.
郴州是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郴”字最早见于秦朝,古写为“(?)”,即城在林中之意,所以,《余冬叙录》中说:“吾州制字郴经多木名”,特别以“木槠为贵”。自秦以来,郴州为历代县、郡(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传说禹置九州时,郴州地域属荆州;春秋,战国时属楚地。秦代在郴州置县,隶属  相似文献   

8.
通过考察相关史志、资料、实物等,我们发现理学鼻祖周敦颐在一地任职时间最长及到一地任职次数最多的,均是湖南郴州,并且在郴居官清廉、治绩显著、育才成伟器、发明出不朽,故可视郴州为周子的"化神之地";依据其弟子二程来郴从师而学的时间、见闻,可认定<太极图说>及新绘太极图系周子在郴创作.  相似文献   

9.
通过考察相关史志、资料、实物等,我们发现理学鼻祖周敦颐在一地任职时间最长及到一地任职次数最多的,均是湖南郴州,并且在郴居官清廉、治绩显著、育才成伟器、发明出不朽,故可视郴州为周子的“化神之地”;依据其弟子二程来郴从师而学的时间、见闻,可认定《太极图说》及新绘太极图系周子在郴创作。  相似文献   

10.
《湘南学院学报》2019,(5):112-119
采用现场调研、问卷调查和文献查阅方法,以生态环境性、社会经济性和艺术价值性三个层次的评价体系,应用距离指数-层次分析法调查研究了郴江拦河坝工程的修建及运营期间对生态景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郴江拦河坝工程在社会经济性和生态环境性方面评价较好,尤其是其防洪作用成效显著,在艺术价值性方面有待改善.为此,提出了郴江河流规划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陈岳的散文集《母城》 ,描绘了郴人的童趣、童真 ,表现了郴人浓郁的人性美 ,反映了郴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把郴州小城与大中华的整个历史命运有机连接起来 ,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诸多内容。此外 ,作品的语言也富有特色美。  相似文献   

12.
郴(州)资(兴)桂(阳)因其地理位置的关联性,使得三个城市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紧密.通过分析郴资桂经济圈的可行性、必要性,为该区域的构建提出相关构想与格局.  相似文献   

13.
陈岳的散文集《母城》,描绘了郴人的童趣、童真,表现了郴人浓郁的人性美,反映了郴州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把郴州小城与大中华的整个历史命运有机连接起来,涵盖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诸多内容。此外,作品的语言也富有特色美。  相似文献   

14.
激流 《教师》2015,(19)
一个汉字一座城. “郴”字独属于郴州,意为“林中之城”.“北瞻衡岳之秀,南峙五岭之冲”,有着“福城”美誉的郴州是湖南省的南大门.郴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景色秀美. 在俊秀的苏仙岭下,蜿蜒的郴江河畔,古老的中山北街20号,有一个芸芸众生仰慕的求学圣地,一所莘莘学子向往的“湖湘名校”——湖南省郴州市第六中学(以下简称“郴州市六中”).  相似文献   

15.
王大翠 《学语文》2015,(2):63-64
《踏莎行·郴州旅舍》情感发展跌宕起伏,词义朦胧、含蓄蕴藉。其中"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一句富有多重意蕴:无端天问看似无理却有情;以郴江、郴山作喻,分别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对朝廷是非不分的愤懑、政治斗争中无法中立的无奈和无怨无悔的师生情等丰富复杂的情感。  相似文献   

16.
《童区寄传》是《柳宗元集》中一篇相当重要的作品。长期以来,对于这一作品到底写于何时何地,写的是何地发生的事,存在着不同的见解。柳集的各种旧版本,原文大都书作“童寄者,郴州荛牧儿也。”北宋苏轼据此在《刘丑厮诗》中云:“此可名区寄,追配郴之荛。恨我非柳子,击节为尔谣。”可见最古的版本无疑是作“郴州”,那么文章写的当然被理解为在郴州发生的事。又由于郴州地近水州,因而必然又被人理解为作者在永州时作。南宋韩醇首先提出:“其文曰桂部从事为余言之,当在柳州作。”按其语意却是认为写柳州发生的事。明末的《文苑》刻本径将“郴”改为“柳”,未加说明。清初陈景云《柳河东集点勘》指出:“区寄事既闻之桂部从事,而区寄乃郴州荛牧儿,郴系潭部属郡,非桂所部。又《传》言‘州白大府’,‘刺吏颜证奇之’。据《旧史》颜证以贞元二十年除桂州刺史、桂管观察使,则州所白大府,盖桂管非潭部也。‘郴’当从《文苑》作‘柳’。”  相似文献   

17.
何琦 《湘南学院学报》2002,23(3):58-61,78
郴州的神仙 ,系郴州先人们所创造 ,是祖祖辈辈郴民日常生活所崇拜的偶像。神仙文化 ,看似虚幻 ,实则深邃 ,且早与传统儒家文化融为一体 ,其精神品质可谓博大宽厚 ,故能绵延千余年 ,至今犹存。思考神仙文化 ,应有独特的视角 ,还得结合郴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8.
郴苏仙岭下育师福地———郴州师范学校巡礼封面图片写意州,古称“林邑”,即林中之城的意思。城东的著名风景区,被称为“天下第十八福地”的苏仙岭下,有所闻名遐迩的师范学校———郴州师范学校。这所创设于1912年、历经沧桑的学校,为当地乡村输送了一批又一批合...  相似文献   

19.
郴州的神仙,系郴州先人科所创造,是祖祖辈辈郴民日常生活所崇拜的偶像,神仙文化,看似虚幻,实则深邃,且早与传统儒家文化融为一体,其精神品质可谓博大空厚,故能绵延千余年,至今犹存。思考神仙文化,应有独特的视角,还得结合郴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20.
<正>1958年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轰轰烈烈、蓬勃开展的年代,当时大办教育也形成了一股强劲东风.为了培养出大批合格的初中教师,以适应郴州地区教育事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在地委的领导下,郴州地区第一所高等学校郴州师专在风景秀丽的苏仙岭旁、流水滔滔的郴江河畔诞生了.她的诞生标志着郴州地区开始有了自己的大学,成为郴州地区高等教育“开天辟地”的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