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是知识创新和高层次创造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担负着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和创造能力,促进教育与经济科技相结合的历史重任。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在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方面,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家和社会的迫切需求,而且与发达国家的教育相比还有明显差距。因此,高校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要树立创造教育的观念,逐步建立适应创造教育的机制,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素质教育与创造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现代社会和21世纪的需要。高等职业师范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应是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体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教育思想。创造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时代的呼唤。作为教育者的教师,要首先具备创造观念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论述了素质教育与创造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指出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现代社会和21世纪的需要。高等职业师范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应是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体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教育思想。创造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时代的呼唤。作为教育的教师.要首先具备创造观念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4.
对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能否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使学生今后在所从事的领域和运用已学知识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精神、物质产品,发挥培养具有创新人才的功能,是21世纪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核心,是高校各项改革创新的主旋律,因此,高校必须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把培养创新人才这一目标贯彻到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全过程中去,从教学观念上,建立知识、能力、素质统一协调发展的思想,充分体现基本知识宽厚、专业理论扎实、学科前沿知识丰富、素质教育突出的现代教育思想特征,真正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培养创新人才综合教育教学体系的目的。(一)转变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5.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一次广泛深刻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革。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需要,是进一步适应知识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需要。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等,使之能适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为此,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实质就是要突出和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而能力是多方面的,在学生诸多能力的培养中,创造能力的培养是核心。我在生物学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1诱发创造兴趣 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6.
素质教育是一种同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相联系 ,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 ,注重开发人的潜能 ,注重培养人的创造能力 ,注重培养人的健全个性等为特征的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是高校推进综合素质教育的基础。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业务素质、思想素质等。业务素质包含教育科研素质、能力素质、专业素质和教育管理素质。业务素质中 ,知识方面不仅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具体示范能力 ,还要能够挖掘、训练和强化学生的创造力。能力方面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科技的迅猛发展 ,能力…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应着重培养创造能力。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课程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中加强学生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8.
谈高校学生安全综合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实现人才教育、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和造就人才的重要场所.在大力推进学生素质教育的今天,素质教育主要培养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在提倡以人为本,针对学生在安全教育知识淡薄,安全消防自救能力低下和安全防范意识、技能缺乏,防灾、救灾知识匮乏,应重视高校学生安全教育综合素质的培养,一定要从学生在社会中重要人才的视角去认识.  相似文献   

9.
在知识经济时代,以开发和激励大学生创造潜力的创造教育(或素质教育)已成为高等学校肩负的培养和造就具有创造性思维人才的重要使命.要培养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坚持知识教育与能力培养的统一.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必将成为社会竞争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创造教育是具有创新精神的教育工作者,通过组织创造性的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创造素质的教育。创造教育重在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迎接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  相似文献   

11.
营造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氛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高等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养。”培养创新人才,突出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成为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题。我认为,其理由有四:其一,从不同阶段教育的特点来看,基础教育是以知识教育为主,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继承,而高等教育是以高深知识的传播为手段,以研究新问题、创造新知识为己任,不仅负责知识的传承,更要突出知识的创造和知识的应用,突出探索未知;其二,从与经济社会联系的角度来看,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2.
关于高校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知识经济时代 ,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导因素 ,而科技的进步关键在于要有一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科技人才队伍。高校作为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 ,只有适应时代的要求 ,以培养智能型和复合型人才为教育目标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 ,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 ,开创一种使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教育环境 ,才能真正成为科教兴国战略的有力支柱 ,成为推动知识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柱。一、树立新型教学观 ,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当今的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教给学生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的头脑创造出更新…  相似文献   

13.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21世纪教育的重要目标,也是自然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年来,许多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愈来愈清醒地认识到,素质教育应该是倡导以创新精神为主体的素质教育。也就是说不仅仅要向学生传授结论性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特别是创造力的培养。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将培养创造力作为教育宗旨。 在小学自然教学大纲中明确地提出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要求。创造的特征是新颖、独特、不模仿、不因循守旧。例如,科学家发现新的事实与规律,发明新的技术、设备等。创造能力是时代对每个人较高的要求,没有大批具有创造力的人才,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创造能力必须从小开始培养。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明了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探讨了高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如何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创造宽松环境,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施能力等问题,对高校实施素质教育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人类一个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而教育创新是教育界一个常新的话题。当今时代,知识与创新主导社会的发展进步。我们要适应多元化的社会,培育出21世纪所需要的创造型的人才。就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当前,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教育发展的趋势。社会要进步,科技要发展,根本之计在于教育。  相似文献   

16.
<正>1.创新教育概述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模式下提倡提高学生的实际知识应用能力的一种教育方法,是当前我国高校重点推进的教学改革的目标。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教育的实质是要培养复合型创造型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如填鸭式教育等已经不适应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创新教育正是在这一背景  相似文献   

17.
创造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陶行知认为:创造教育即是培养民族活力的教育,是培养学生“独出心裁”能力的教育。就是说,创造教育是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开发学生创造潜能,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尽早开发幼儿的创造意识,培  相似文献   

18.
面对知识社会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培养"三创"人才己经成为各大高校的共识。隐性知识的转移是大学生能力形成的关键,构建以隐性知识挖掘为导向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有助于培养真正富有创造、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相似文献   

19.
在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模式中,我们注意到素质教育更注重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更注重学生生存意识和生存能力的培养。这实质上是一种创造教育。在这种教育中,知识的积累只是一块基石,而思维的开创和能力的培养更有利于造就适应现代社会生存竞争的未来人才。 因此,学校教育中的学生,要致力于培养和发掘自己的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鼓励学生  相似文献   

20.
创造教育,是培养21世纪创新人才,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教育工作者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应于以重视并着力解决的新课题。刚刚结束的全国中小学教育学术年会,将创造教育列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面对知识经济即将到来的新形势,江泽民总书记曾指出:“教育应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努力开创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的生机勃勃的新局面。”知识创新,呼唤创新人才;创新人才的培养,必须依靠创造教育。创造教育与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是一致的。要真正提高人的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