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橄榄树     
三毛 《现代语文》2004,(1):10-10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流浪远方,流浪。还有还有,为了梦中的橄榄树。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为什么流浪远方﹖为了我梦中的橄榄树。赏析:中外流行歌曲数  相似文献   

2.
短诗二首     
点评流浪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些人用身体去流浪,有些人用心灵去流浪。诗中的“你”像狂风一样去流浪,而“我”则看不出是在流浪,那为什么最后又说“你只是/很久以前的我”呢?原来,一棵永不移动的树是一种孤独,而孤单的牵牛更是一种孤独,所以作者才在多年以后一个温馨的日子有了这样一种感觉。全诗由第一节单独描写的“你”拓展至第二节“你”“我”的对比,最后又找到“孤独”这样一个共同点,让“你”“我”合一。跳跃的思维暗含有内在的情感逻辑, 而“树”和“牵牛”这组意象的运用也浑然天成,值得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3.
流浪鸟     
“呜,呜……”每当傍晚,城市稀疏的风景树上总有鸟儿在哭泣,我也在其中。因为人们不爱护大自然,为了挣钱,锯了一棵又一棵,挖了一株又一株树去卖。林子没了,我们成了流浪鸟。  相似文献   

4.
三毛是一个用生命去写作的作家,在她散文化的生命世界里,她为了追寻梦中的橄榄树而流浪,流浪是为了追寻.她的生命形式是自由的,她的人生踪迹是脱俗的,她的生命存在是本真的.她的散文为她的人生的"诗意的栖居"作了最美的注解.  相似文献   

5.
周末,大家又聚在书屋里。阿拉布丁叹口气说想独自去流浪,老拳师双眼瞪得像牛眼,盯着布丁足足30秒,说:“你以为流浪是好玩的?身无分文,睡在露天野地,挨冻受饿!别说去流浪,你小子光吃两天青菜,不吃一点肉试试!”布丁说:“可我很希望能像雷米那样,去流浪一回啊!”“雷米是谁?他为什么去流浪?”大家七嘴八舌地问个不停。老拳师也很好奇:“难道雷米流浪受的苦比我当年流浪时还多?我就不信!”布丁就慢条斯理地讲起了故事。雷米是一个法国孩子,8岁时才知道一直呵护着他的妈妈——巴伯兰太太不是他的亲妈,他是巴伯兰太太从巴黎街头捡回来的。雷米还…  相似文献   

6.
很多年来,也许是从读三毛开始,我们热衷于使用“流浪”这个词。外地人走在京城青砖绿瓦的老街上,总有自诩为流浪的体验。北大燕园的草坪上,也常有人抱着吉它弹唱:“带着点流浪的喜悦,我就这样一去不回……”但歌者严格来说有流浪之心而无流浪之行。而在不远处,真正的流浪者淡淡一笑,起身而去。每个城市都有或多或少的流浪者,为了生存而四处奔波。燕园的流浪者则有些不同,简单地说,他们的流浪是为了栖息。他们没有工作,有的靠偶尔打工来维持最低水平的生活,有的我们则根本无法得知他们的生活来源。他们都是有文化的人,甚至学历…  相似文献   

7.
今天布丁抢着要讲故事。他神秘兮兮地说“:从前,某年的10月15日,瑞典斯德哥尔摩警察局发布了一则寻人启事:9岁男孩奥尔松昨天晚上6点钟从家中出走未归。奥尔松浅色头发,蓝眼睛;离家时穿棕色短裤,蓝色毛衣,戴一顶红色小帽。知其下落者请报告警察局。”大家纷纷猜测奥尔松的下落。有的说他可能被拐卖了;还有的猜测他去某地探险了……老拳师说“:可怜的那个什么松,一定是像我从前一样经历了悲苦的磨难,流浪去了!”布丁看到老拳师很肯定的样子,问“:凭什么说他流浪去了?”老拳师不讲理地说“:9岁的那个……什么松,毛孩子一个,还有本事上天入地?…  相似文献   

8.
你善良吗     
代连华  丁强  小男 《小学生》2014,(11):20-21
阅读提示:你善良吗?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回答,那不妨将自己放到故事的情节中吧。看看自己是否会施舍一个流浪汉,是否会帮助一个陌生人呢?阅读完下面的故事,你或许会对善良有一个新的定义。在美国曼哈顿街头,一名流浪男子,手中举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你善良吗?请来帮助我好吗?”一对夫妇停下脚步,耐心地询问:“您需要什么帮助?或许我们能尽点儿力。”让人吃惊的是,流浪男子并没有提出要求,而是从口袋里掏出5美元送给了那对夫妇,并真诚地祝他们幸福。又有一位驾驶黑色轿车的司机停下来,他摇下车窗热情地招呼着:“伙计,需要帮助吗?我这儿有几十美元,先拿去用吧。”面对司机的热情,流浪男子感激地  相似文献   

9.
流浪的心     
卓玛:你知道吗?我和我最好的朋友无缘无故不讲话了,而且她还和以前我们都讨厌的那个人说话。她们成天大声地说笑,故意做给我看,我真的很想哭,但我哭不出来,所以我选择逃避,我选择离开,我想让她明白,为了她,为了这段友谊,我可以去流浪,哪怕去死,我都不在乎!但是有个朋友又在劝我不要这么做,我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你能给我想一个更好的解决办法吗?反反  相似文献   

10.
《江苏教育》2012,(1):6
主持人语每一位语文老师每一天都要备课、上课,当我们每天埋头于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的具体工作中时,我们是否清晰:我们究竟为了什么在教?我们又究竟需要教些什么?也许,忙碌的工作让我们无暇去思索这似乎在实践之外又渗透在实践之中的命题。也许,有人会觉得,这一命题太大,还有更多的老师会认为,自己缺少可供把握的理论支持和路径支撑……  相似文献   

11.
七嘴八舌     
流星楠:高三匆匆,如斯,如逝。籽儿:高三就这样匆匆,这段经历让人永生难忘。weini:为什么总有人喜欢刺激别人呢?我离高三还有3个月,别说了,行吗?丫丫:高三真的有那么可怕吗?难道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努力去拼搏也还是会觉得累吗?或者那是必经的一种心情,一种必须用“沉闷”去诠释的心情!余欣雨:哈!关于高三,可不可以说点好的呀?我也是要升高三了哦。Yaleon :啊,这么多评论?!我鼻涕眼泪一把又一把了。今天又考过试了,我跟高三马上就要bye-bye了。我暑假要去打工,去健身房,去喀纳斯,去伊犁,去龟兹,去看一堆高中没时间看的书,去考导游证……(好忙!)…  相似文献   

12.
    
我会离开不再彷徨怀着我哥特式的忧伤还有一小撮颓废的阳光我是去找一个地方好把过去埋葬回忆的风总是恣狂像刀尖用芭蕾舞步刻划的思想最后一切都成莫名的别样如同月光凋零的怅惘我会离开不是流浪换上我艳若荼艹縻的行装用力挥动那破碎的翅膀却发现仍在原地满身是伤我依旧独自流浪流浪是牧羊人的方向也许我只是太过惊慌就像没有尾鳍的鱼不再游翔到底哪里才有我的海洋我会离开不去绝望用纯真方式酝酿就像去兑现儿时用叶片串好的梦想它是不是在很远的天堂和我悄悄捉着迷藏我努力搜寻它空灵的声响轻快地像圣诞雪撬上的彩色铃铛却散落成一枚枚我…  相似文献   

13.
流浪汉小说中的流浪模式基本有两种:生活流浪和精神流浪。《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为了寻找精神家园进行了痛苦的精神流浪。他的精神流浪经历了从模糊到明朗化的颇为曲折的变化过程,而且他的精神流浪具有自我放逐的意味,是一种个性的张扬和对生活的反抗。  相似文献   

14.
追逐梦想     
花儿追随风儿游荡/我们追寻年少时光/还有多少时间让我们流浪/只有那不变的阳光/抬头仰望/听河水静静流淌“氐头冥想该去寻找自己的天堂/鸟儿依偎天空飞翔/我们拥抱未来希望/握紧手中的棉花糖/那只属于我们的光芒  相似文献   

15.
徘徊的鱼     
我注定不会忘记那条鱼了。我们是那样地相遇,又是那样地离别,即或我在今后的日子里,即或我再度流浪去到远方,我也不会忘记我与它分别的那一刹的情景,还有那条宁静的河。  相似文献   

16.
离中考还有57天时:午饭后,班中一男生左手拿生物化学英语等书本若干,右手持羽毛球拍一个,问其何所至,则曰:“打羽毛球去!”又问:“拿书为何?”答曰:“打球打累了,垫屁股底下坐着。”离中考还有33天时:上一个半小时的大课,刚上到一半,同桌要上厕所,向老师请示后,老师说:“刚多会儿就忍不住了?要是中考怎么办?不许去!就当是为了中考练习吧!”为了安慰他,偶递了一瓶水过去:“来,喝口水,以毒攻毒!”离中考还有31天时:英语老师说:“我们来看看这个句子哪儿错了。”哈,这个偶会!于是偶大叫:“没is!”老师的脸突然沉了下来:“没意思?那你说什么有意…  相似文献   

17.
丑小鸭告状     
鸭妈妈生下了一只小鸭子,看到这只鸭子长得像丑八怪似的,就给它起名叫丑小鸭。丑小鸭越长越丑,鸭妈妈把丑小鸭赶出了家门。丑小鸭只有到处流浪,不敢在街上走来走去,生怕被人打被人骂。又冷又饿的丑小鸭无路可走,他想到了自杀。于是他来到一棵大树旁,准备撞树自杀。一只好心的猴子看见了,忙说:“别,你怎么了?”丑小鸭一五一十地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猴子。猴子听了后说:“这有什么难的,现在我们已经有了法律,我们可以去告你妈妈,明天就去好吗?”丑小鸭一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第二天便去法官野猪那里告了状。鸭妈妈得知消息后,就拿着大包小包的…  相似文献   

18.
到了荒芜的季节,衰败的不仅仅是路旁的革,不仅仅是枝头的叶,还有一颗沉寂的,心。当我一个人试着在人海中流浪的时候。回过头去,看见的是遍地哀伤。  相似文献   

19.
不为什么,就是为了能享受冰淇淋的甜美,我叫板了自己一回。那天,我、妹妹和姨父去散步。我们来到操场,姨父指着跑道对我们说:“你们敢不敢光着脚走一圈,如果敢的话,我就给你们买冰淇淋吃。那可不是一般的跑道啊。我看着那铺着又尖又小的煤渣跑道,心想:要在这种跑道上走一圈,不倒贴了才怪呢。姨父看着我们犹豫的样子,说:“我就知道你们不敢。”我听了很不服气。心想,走一圈还会咋地,再说还有冰淇淋在向我招手呢。  相似文献   

20.
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