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随着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学习成为网络学习空间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然而移动学习效果的提升面临着复杂移动情境下空间化学习的自适应挑战。文章以云计算支持下的网络学习空间(即学习云空间)为背景,分析了移动学习的自适应因素,提出了一个基于情境感知的移动学习自适应模型,并探讨了移动学习的自适应实现机制及其应用策略。研究依托iStudy的移动学习自适应系统进行应用实践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更有利于提高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两种风格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以及场依存型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同知识类型学习中均使用该系统,其学习成绩没有差异;两种风格学生均认为该系统更加便捷适用,场依存型学生认为该系统更有利于促进学习。研究为促进移动学习的自适应和个性化理论与实践探索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3.
4.
现阶段.移动学习作为远程教育发展的一次重大扩展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重点。它利用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来实现随时、随地、随身地获取教育信息,创造了全新的远程学习方式。但是,只有提供丰富的、稳定的、高质量的移动学习资源才能保证移动学习方式的进一步展开,因此本文提出利用内容自适应技术来开发适应于各种移动终端设备访问的Web资源.从而解决移动学习资源匮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6.
当前,苹果移动设备在高校中风行,利用移动设备学习语言也成为热点。为了解高校中苹果移动设备辅助语言学习的现状及外语教师对iPad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看法,本研究对珠海四所高校240名苹果移动设备用户(186名学生及54名外语学院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问卷调查结果表明:苹果移动设备中有助于语言学习的软件虽多,但远未被合理利用;外语教师较之学生在利用苹果移动设备辅助语言学习上未见显著差异,因而难以发挥指导作用。访谈则揭示了深层原因在于教师对苹果移动设备中软件的了解不充分,因而对其辅助外语教学的潜力认识不足。此外,多数教师对iPad运用于课堂教学存在疑问,移动设备运用于课堂需要师生观念的改变和相关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7.
8.
如何利用移动设备的位置识别功能开发创新性的移动应用系统,是众多研究者和商业应用开发者关注的焦点。基于位置识别的移动学习系统5R自适应框架为实现自适应移动学习环境提供了一套解决方案和标准化结构。5R自适应框架能够根据学习者、位置、时间、移动设备等因素自动生成学习者所需要的学习内容,增强学习者与学习情境之间的交互。5R自适应框架的实施需要描述基于位置的学习内容并使之标签化,建立自适应约束条件和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在基于位置识别的地理课实地考察移动学习过程中,5R自适应框架能够很好地支持这一应用,而且在实现过程中体现出高度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9.
10.
11.
基于移动代理的远程学习支持系统模型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的远程学习支持系统,充分共享全国电大系统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很有意义。针对现有教学系统不足,利用移动代理技术,解决了跨广域范围的学习支持,构建了全国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内师资共享和学生个别化学习支持的原型系统。 相似文献
12.
13.
移动学习系统及其相关学习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海交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移动学习系统具有课程点播、课程直播、资源下载以及自动答疑等功能。当前,移动学习系统中存在基于学习工具的多种学习模式、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以个人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以及以小组为中心的集体学习模式。将多种学习模式合理结合起来会得到优良的移动学习模式。现有移动学习系统存在学生与老师以及学生与学生间的沟通渠道不够通畅、沟通方式不够多样、沟通环境不够有效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4.
介绍移动agent的技术,提出了基于移动agent实现在公用IP网上数据通信的端到端QoS管理框架. 相似文献
15.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移动Agent特点,分析了传统的网络考试系统的缺点。利用移动Agent设计出新型的网络考试系统,并给出几个关键的Agent详细设计,指出移动Agent的网络考试系统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基于WAP的移动学习模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无处不在,内容时刻更新”这是未来教育的人性化发展的方向。随着无线互联技术和无线终端的发展,继数字化学习之后出现了又一个新的学习模式——移动学习。文章中描述如何研究并实现一个移动学习系统,并能够通过无线移动设备访问教学和学习资源模块,从而通过新技术来改善教学、学习和管理。 相似文献
17.
基于移动学习的深度学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意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2(1):24-26
在目前的移动学习中,由于学习者对使用移动设备进行学习的认识不足、移动学习设备自身的局限性以及移动学习时间、地点的随机性等问题,导致移动学习停留在较浅层面,达不到较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加深学习者对移动学习的认识、改善移动设备以及设计恰当的学习资源等途径,可以实现深度学习,提高移动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