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古以来,岭南地区在经济文化方面就同中原有密切的联系.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大规模进兵平定南越,设置郡县,使岭南经济文化得以迅速发展.本文拟探索秦朝统治岭南前后的内陆交通路线,向研究岭南开发史的学者们请教.  相似文献   

2.
广州商贸习俗探释韩伯泉广州古称番禹,位于珠江三角洲要津之地,其工商业有悠久历史,在秦以前已成为岭南的商业都会。秦皇统一中原之后,于公元前914年平定南越,置南海、桂林、象郡等三郡。翌年,“以滴徙民50万成五岭,与越杂处。”中原的先进文化技术传进了岭南...  相似文献   

3.
秦汉时期,中原的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在岭南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对岭南农业的开发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政治上的大统一、汉越两个民族的大融合、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传入以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在岭南的逐步确立,大大提高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推进了岭南农业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4.
潮汕人的远祖及其语言的源流向来有不同的看法。本文是从宏观角度,概述了秦末汉初中原汉人入主岭南,促成了南越的汉化,从而为汉语和中原文化的传播创造良好环境的史实,说明潮汕人的远祖即“随着这历史洪流,由北而南,散落在闽南粤东一带”与百越共处。潮汕方言也就是在融化闽越语中逐步得以形成。  相似文献   

5.
作为建构岭南历史记忆的重要源流,南越国及南越史一直是岭南文化发展的焦点所在。中国史界对岭南早期国家文明的认识一直建立在极其有限的历史文本基础之上。及至晚近,粤人学术活动活跃,积极搜寻,"考古"发掘出南越文明的物质和文化证据,才开启了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南越历史研究。其中,20世纪30年代广州黄花考古学院的研究工作尤具开创意义,其代表人物谢英伯、胡肇椿等人的学术活动与地方展览会、本土博物馆、公立机构以及社会人士所开展的收藏、发掘和研究合力构成了当时南越文明研究的主导力量,展示了本地知识分子的乡土情怀和历史叙事方式,实现了从"边裔"到乡邦的转变,也对同时期广东文化研究取向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早在神话时代,岭南已入中原文明的视野与文化版图。《山海经》时代中原文化外向波散岭南。舜帝南巡足迹岭南,岭南大地已开始接受中原文明之教化,岭南南越民族亦开始投入华夏民族之怀抱。随着中原汉人的南徙,盘古文化与盘瓠文化在岭南相遇并共存相融,岭南的人口成分及文化内涵发生了改变,从而促进了岭南南越民族与汉民族的融合及岭南南越民族的汉化进程,其结果是中华文化丰富多彩,中华民族繁荣壮大。  相似文献   

7.
在岭南传统社会与中原文化碰撞、融合的过程中,礼教观念给岭南带来巨大冲击,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不断地冲突与磨合,从而出现了“自梳”与“不落家”等现象,这亦是中原文化和本地传统相调适、父权与夫权冲突与折衷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中原文化对以岭南文化为特征的广西文化的影响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除了民间的天然影响、各朝各代政府的政策影响外,历代中原文人流寓广西,对广西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唐代的柳宗元对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原文化的传播、人才的培养、移风易俗等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先秦两汉时期,夜郎族群对外联系较为频繁。通过商贸交易,夜郎与南越结成联盟;通过经济文化的长期交流,夜郎受到了滇文化的较深影响;通过古“夷道”,夜郎与巴、楚及内地有了往来;通过古“栈道”,在与巴蜀交往中,中原文化传播到了夜郎区域。秦及汉初,巴蜀与夜郎的交流并未中断。夜郎纳入郡县制之后,通过南夷道,中原文化在夜郎区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贺州是中原进入岭南的重要通道,因而,贺州成为青铜器的区域性集散中心。贺州青铜文化吸取各地精华创新发展,表现出了青铜文化的独特性、文化因素多样性和在岭南地区的先进性。但在赵陀统一岭南,定都番禺后,贺州青铜迅速走上下坡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