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由全国25个省、区的109家地市报参加的“潍坊华光杯新闻言论”征文,于8月30日在北京评定揭晓。在评出的获奖新闻言论作品中,一等奖空缺,二等奖20篇,三等奖45篇;另有160篇言论被评为人选作品。这项由各地市报挂统一徽记的新闻言论征文活动,是为配合由《新闻战线》编辑部、山东省潍坊日报社和中国地市报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加强党报新闻言论”(理论探讨性)征文,而开展的新闻言论写作实践性活动,时间也是从今年2月1日开始,到5月31日结束的。之后,则由地市报对各自刊发的新闻言论征文进行评比,每家推选3篇优秀作品参加全国评比。截至7月底,共收到全国24个省、区的82家地市报社推荐参评新闻言论  相似文献   

2.
1999年 4月间, 1998年度“陕西新闻奖”在宝鸡评奖,我作为评委,被分在通讯组工作。当我得知,《星期天》选报的言论“真心球迷”竟与《三秦都市报》所报一篇也是写球迷的言论撞了车,而该报副主编戴超是言论组召集人时,我认为“真心球迷”没戏了。不料一天饭后在宝成宾馆外的清姜路上散步时,省记协秘书长杨安民却对我说,“真心球迷”写得不错,获奖应该有望。结果,《三秦都市报》那篇言论获二等奖,《真心球迷》获三等奖。大会最后总结时,言论组另一位召集人、宝鸡日报总编辑卢愚特意提到“真心球迷”写得较为精彩、生动。我当时大…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名喜爱新闻宣传的业余通讯员,但由于工作关系,很少有时间跑单位采访,所写新闻作品不多,大部分为言论作品。自1990年以来先后在省、地级报刊上发表言论作品100多篇,其中(要重视抓“尾”}一文,获四川日报“亚太杯”巴蜀小议征文三等奖。总结这些言论作品的写作经验,我就关于如何为报刊写言论,谈一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一、它边的论点来日每篇言论文章,无论大小长短,都有自己的论点。这个论点就是作者在文章里提出的观点和主张。论点是取决于一篇言论文章成败得失的关键。作为业余通讯员要选好论点,就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4.
由全国25个省、区的109家地市报参加的“潍坊华光杯新闻言论”征文,于8月30日在北京评定揭晓。在评出的获奖新闻言论作品中,一等奖空缺,二等奖20篇,三等奖45篇;另有160篇言论被评为入选作品。这项由各地市报挂统一徽记的新闻言论征文活动,是为配合由《新闻战线》编辑部、山东省潍坊日报社  相似文献   

5.
杨天庆 《新闻三昧》2008,(1):107-107
怎么也没料到,退休十载、年近“古稀”的老汉我,写了一篇小言论,题为《可否“厂误公开”》,投给长庆石油报,发表后(文章署名:天光)竟连获三个奖,先被中国企业报协会、长庆石油勘探局新闻中心联合评为2006年度长庆百优新闻奖,后又被中国石油新闻工作者协会评为2006年度中国石油新闻奖,再后又被评为陕西省企业报新闻奖。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高校校报好新闻评比,元月22日至26日在郑州工学院举行。29所院校的258篇作品参加了评比,除消息、通讯、言论、版面外,还有新闻摄影和艺术摄影作品。经过评比有88件作品获奖,其  相似文献   

7.
在去年5月14日揭晓的2005年度江苏省报纸好新闻作品评比中,我有3篇作品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一些同行和基层通讯员不无羡慕地说:“你真幸运,一人包揽了通讯、消息类三个奖项。”[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今年六月,河南省第八届好新闻定评会在济源市结束,共评出一等奖好消息8篇,二等奖好消息18篇,三等奖好消息26篇。参加定评的稿件.除了河南日报和新华社河南分社系直接送评的以外,其余都是在地市报、专业报、企业报和高校报四个系列评比中已经分别获得一、二等奖的作品。但是。由于省级好新闻是在更高层次和水准上的评选,所以,在系列评比中获得高档次奖励的作品在省级评比中不一定同样获得高档次的奖励;而在系列评比中有些获奖档次较低的作品经过反复斟酌,却在省级好新闻评比中获得较高档次的奖励。作为工作人员,我们感到定评委员们对于省级好新闻的讨论、筛选、推荐、提名以及最后的  相似文献   

9.
全国首届县(市)报好新闻评选于4月19日在江苏省宜兴市揭晓。全国17个省(区)54家县(市)报推荐1987年度120篇优秀稿件,经评委会认真评议,有77篇作品入选,其中一等奖10篇,二等奖27篇,三等奖40篇。获一等奖的作品为,消息:湖南省耒阳市报《你揩油我刮油,轮到农民没有油》、浙江省永康报《政府公房被人侵占,县长起诉法院判决》、江苏省淮安报《部分支农单位乱涨农业  相似文献   

10.
去年以来,我在二十多家市级以上的新闻单位发表了一百多篇言论稿件,有的还获了奖。有朋友问我:“你的这些言论是怎么‘论’得起来的?”我的回答是:言论稿件和其它新闻稿一样,总得先找个“由头”,这样才可能“说原由、讲道理”,写出一篇言论来。那么,言论的“由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纵观我自己写的这些言论稿,其“由头”有20%是从报纸上“拣”来的,有70%是从生活中“抓”来的,还有10%是顺应时节“变”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加强党报新闻言论,我认为,一定要“四到位”:编辑思想“到位”。前不久,我查阅了1989年10月到1990年4月的4家地市报,它们共发社论、评论、专论和短评32篇,每家报纸月均1.14篇。言论少到如此程度,令人担忧。言论少,主要是编辑思想未“到位”。就客观而言,地市报由于它所处的地位的限制,无力对国内外重大问题加以评论,说重了深恐惹起是非,说轻了“隔靴搔痒”意义不大。此外,基层涌现出来的新事物、新经验,地市报也往往没有把握,不敢随意发表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我几乎每年都有副刊作品在江苏省、华东地区和全国新闻作品的评比、竞赛中获奖。在第十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我的散文《乡里乡亲》荣获二等奖,在副刊类作品中位列邵云环烈士遗作《没有灯光的漫漫长夜》和李向群父亲所写的《说说儿子向群》之后,是近两年来江苏省在中国新闻奖评比中所获得的最高奖项。此前,这篇作品还曾在全国报纸副刊评比中获得金奖。 作为一名以社会新闻采编为“主业”的记者,  相似文献   

13.
1979年至今10多年来,我撰写了1200篇以“绿色”为主线的新闻、述评、人物专访、见闻、特写、来信、建议与呼声及副刊上的有关环保、生态、植物、园艺等知识小品、征文、小言论直到大块科普作品,在上海的许多报刊以及电台、电视台上发表。我现在是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科技报、上海  相似文献   

14.
全国企业报第三届好新闻评比于1994年6月10日在北京揭晓,评选出一等奖25个,二等奖65个,三等奖516个。中国企业报协会于1994年1月15日向全国各企业报发出通知,组织全国企业报第三届好新闻评比。到3月15日截稿日期,共收到850家企业报选送来的稿件2010篇。其中通讯666篇、消息567篇、评论390篇、新闻照片191幅、版面196个。协会为了做好这次  相似文献   

15.
岁末年初,从北京传来消息,由我独立撰写或与同事合作(由我执笔)的4篇稿件,均在全国交通报刊第二届好头条、好作品评比中获奖。其中有一篇还获得了一等奖。前些年,我察觉到,企业报与专业报刊、社会报刊相比,天地狭小,信息量不大,抓好新闻较难。此后,我逐渐悟出了一点门道。这就是企业报要抓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市州盟报第六届(’91)优秀新闻作品评选,于7月20日在北京揭晓。参评消息、通讯、言论、读者来信中,获一等奖作品共44篇,获二等奖作品共98篇。据本届评选组织者,黄冈报总编辑吴闻章介绍,本届参评单位扩及全国27个省、自治区的212家地市级报纸,各类文体的参评稿件达1134篇,参评单位和推荐稿件数是历届以来最高的。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等少数民族地区的报纸也勇跃参评。  相似文献   

17.
汪泽华 《新闻三昧》2005,(10):43-43
自2000年底向《攀钢Et报》写稿至今,我在报社记、编辑老师细心的帮助指导下,通过“弄弄评小议”、“大家谈”和“读论坛”等栏目共刊发小言论200余篇,其中4篇获该报的好新闻奖。回头看看自己写作小言论的经历,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如何源源不断地寻找到写作小言论的题目。  相似文献   

18.
这些年来,我颇喜爱评论的写作,作些有感而发的东西。居然有十篇作品在省以上评比中获奖,其中四篇作品获一等奖。于是,不少通讯员给我来信,询问我写评论有何“秘诀”。其实,我哪有什么“秘诀”!如果说写作体会,那到是有一些,归纳起来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到生活中去捕捉选题我以为,一个评论作者应当是一个爱管“闲事”、爱论“是非”、爱辨真伪的“好事者”。对社会现象、事物变化、人情事态等都要投以极大的热心、兴趣和关注。平时眼要尖一些,耳要灵一些,嘴要勤一些,研  相似文献   

19.
1997年11月份,我采写的人物通讯《为带大家上岗,我情愿下岗》,分别获上海市和江苏省企业报协会1997年度好新闻一等奖、中国企业报协会1997年度好新闻二等奖。这是我走上新闻岗位后,获奖档次最高的一篇作品。1998年5月7日,在上海市企业报协会好新闻颁奖会上,复  相似文献   

20.
去年,我采写的一篇言论《踢好“后三脚”》被评为江苏省1999年度报纸好新闻二等奖。至此,我写的言论已连续四年在省报纸好新闻评选中获奖。这些言论之所以能获奖,我个人认为,关键在于挖掘出了改革开放中的“闪光点”,从而增强了新闻评论的焦点,最终聚集了评委们的视点。 从深入采访中挖掘“闪光点” 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年代,各种新人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