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在档案利用中心、现行文件阅览室、业务培训及指导现场;在农贸市场、康复中心……,常能见到一位笑容满面,与人和善的中年妇女,她就是汉阴县档案史志局干部肖俊泉同志,她爱岗敬业、对人和善,孝老爱亲、勇于挑重担的精神,默默地谱写着人生动人的乐章。她淡泊名利,甘于清贫1985年至1991年在县劳动人事局工作的肖俊泉,深受领导、同事和群众的青睐,是单位少有的香饽饽。可她却在机构改革期间主动请缨,要求从"红火的行政单位"调到"冷清的事业机构"———汉阴县档案局工作,她的一个决定,厮守档案  相似文献   

2.
1910年,12岁的周恩来进入沈阳某小学堂。有一天,学堂的魏校长在课堂上问大家为什么读书,有的同学回答:"为光耀门楣。"一个孩子说:"为明理而读书。"一位店主的儿子老老实实地说"为家父而读书。"周恩来回答说:"为中华之崛起。"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动机。  相似文献   

3.
王晟  刘琼 《新闻天地》2010,(5):19-20
对于夏达来说,眼睛和手是她最大的财富,因为她要用这些去创作。她曾说:"等我老了那一天,假如我还可以在一个小角落里,慢慢地画着故事,那我就心满意足了。我只是想画漫画而已。"  相似文献   

4.
1946年6月的一天,当时的国民党政府所在地南京市已经能感受到初夏的炎热。中共南京地下办事处梅园新村(对外简称"周公馆")一间紧邻小街的办公室内,一脸倦容的周恩来焦急万分地踱来踱去。周恩来焦虑地抽了一支烟,终于丢掉烟头,  相似文献   

5.
陶冶 《新闻天地》2011,(2):72-73
1990年8月,原建工部副部长朱端绶从北京回她丈夫熊瑾玎的老家——长沙县江背镇张家坊省亲时,念念不忘地对笔者说,熊瑾玎熊老是原红十字会副会长,他职务不显赫,却倍受中央领导的青睐。她回忆说,解放后,毛主席曾三次请熊老到他家作客。董必武、谢觉哉、徐特立和他交往甚密,《十老诗选》开篇就是熊瑾玎的《登宝盖山》。胡绳、臧克家等曾多次著文在《人民日报》等报刊上赞美他。尤其周恩来总理和他亲密无间。  相似文献   

6.
"我们拥有核潜艇的全部资料就只有这两张照片。"聂荣臻元帅表情严肃地说。照片上是两个在海浪中时隐时现前进着的怪物。这就是中国当时掌握的美国导弹核潜艇的全部"资料"。1958年6月的一天夜里,聂荣臻无论如何也睡不着了。一份标着"绝密"字样的文稿,辗转经过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央领导批阅后,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深情地对原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说:"没有你们那时的人民政府,就没有我们现在的人民政府。"周恩来总理也说:"你们十九路军对中国人民做过两件大好事,一是在上海抗日;二是在福建反蒋。"毛泽东所说的"人民政,  相似文献   

8.
我叫周保章,今年75岁,是1991年12月离休的青岛通用机械厂高级经济师,现在是青岛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革命传统报告团副团长,我们老周家是个大家庭,在父辈中,周恩来排行老七,我父亲、周恩来的堂弟周恩彦排行十三,所以周恩来是我的七伯,由于有这种特殊关系,我与七伯周恩来、七妈邓颖超一家走动得比较多一些,获得的教诲也多一些。  相似文献   

9.
王飞 《档案天地》2012,(8):44-45,43
新中国成立之初,遵照毛泽东"对做过贡献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要在政府里安排职务"以及周恩来"要划一个最大的圈子"的指示,首届"政务院"(国务院)组建时,共有四位民主人士出任部长,他们是司法部部长史良、教育部部长马叙伦、纺织工业部部长蒋光鼐、农业部部长李书诚。一、司法部部长史良-建国初仅有的两位女部长之一几乎无人不知史良是解放前著名的"七君子事件"中唯一的女君子。  相似文献   

10.
周恩来总理虽已离世多年,但有关他的解密报道和缅怀文章仍层出不穷,足见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早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周恩来就是叱咤风云的新闻人物,尤其是几次国共谈判期间,他的名字更是频频见诸报端。从上海市档案馆馆藏的一批民国时期的报刊。可以看到当时的新闻界是如何报道和评价周恩来的。笔者在1946年5月出版的《文萃周刊》和《消息半周刊》上读到了两篇新闻通讯,它们的作者以抗战胜利后的国共和谈为背景,报道了周恩来为实现民主和平而不懈努力的经过。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周恩来当时的形象。其中长篇访问记《谈判生涯老了周恩来》是中国记者第一次系统而详细地采访报道周恩来。现将这两篇新闻通讯转录于下,与读者分享60年前记者笔下的周恩来的风采。  相似文献   

11.
有感而发     
有感而发杨玉辰当新闻线索贫乏时有些记者、通讯员,常常为找不到好的新闻线索而伤脑筋。对此,已故总理周恩来曾有过一针见血的回答。抗日战争时期,《新华日报》记者陆治向周恩来同志请教为何新闻线索贫乏,写不出为广大读者欢迎的稿子时,周恩来说:"当你新闻线索实在...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思想水平,之所以尤为重要,是由新闻工作者的任务和职责所决定的。一个报界老人曾回忆这样一个故事:抗战时期在重庆,一位女记者访问周恩来同志。她拿出笔记本,把预先写好的问题提出来,周恩来同  相似文献   

13.
《新闻世界》2008,(3):9-9
周恩来的签名很多,因为他曾担任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长达半个多世纪。革命成功后,周恩来担任了新中国的开国总理,但在20世纪50年代初和后来的签名有很大的不同。据曾在周总理身边工作过的人介绍:新中国刚诞生时,周恩来日理万机,由他签发的文件、签批的材料太多,他就按行书的写法,把“周”字写成个三角形.以节约时间。可时隔不长,他收到一位老常员的来信.信中批评他说:  相似文献   

14.
我叫周保章,今年76岁,是1991年12月离休的青岛通用机械厂高级经济师。现在是青岛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革命传统教育报告团的副团长。我们老周家是个大家庭。我的父辈是大排行。在父辈中,周恩来排行老七。我父亲、周恩来的堂弟周恩彦排行十三,所以我称周恩来七伯,称邓颖超七妈。由于有这种特殊的亲缘关系.所以我与七伯家走动的比较多一些.  相似文献   

15.
她是一位退休女职工,没有任何显赫的社会背景,一个偶然的机缘使她与百名共和国老将军结下书画缘。仅仅6年时间,就收藏到这些当年驰骋疆场、指挥千军万马的老将军们的书画作品160余幅。为了展示共和国老将军们的风采,她又将自己所收藏的160多幅老将军书画作品公之于众,供大家欣赏,  相似文献   

16.
记得《北京人在纽约》里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如果你爱她,就送她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她,也送她去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纽约如此,整个美国也是如此——美国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既爱又恨的国家。一方面,美国凭借其发达的经济、科技和所谓的"自由价值观"和"美国梦",让无数人心驰神往。  相似文献   

17.
杭州日报老报人卢贤松的专著《报海奋蹄五十年》一书最近出版。该书系卢贤松为庆祝杭州日报创刊50周年而出的新闻作品专集。主要内容有“乔石同志教我写新闻”、“五随周恩来总理采访  相似文献   

18.
《档案与史学》2010,(7):63-64
【相关链接】上海收藏爱好者张剑明先生多年来悉心收藏老上海·老世博的实物和档案资料,他说自己生活在新上海,对老上海的了解,更多的就是通过见识老上海文物开始的。多年来,他乐此不疲,且不时从中收获惊喜。如他珍藏的一份印制于1936年的中国上海的宣传单,就让他兴奋了许久。这份收藏告示世人,上海曾于1936年七八月间拟举办世界博览会,还出台了规划图,后因抗战爆发而流产。张剑明说,这些老文物、老物件,都是组成上海的"基因"。所以他觉得除了收藏,还要珍惜、传承、发扬这样的"基因"。这里发表的是他有关老上海世博内容的部分藏品。  相似文献   

19.
邹浩 《新闻前哨》2011,(3):49-50
"今天你微博了吗?"岁末寒冬,体育老编老记们经常互致问候。而更多的时候,他们在被子里、在上班路上、在办公室,通过手机、ipad、电脑辛勤地编织着"围脖"。广州亚运会后,这已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0.
老省长陈雷同志正渐渐离我们远去。这位"老抗联"战将、"共和国功臣"、原中共中央委员、原中顾委委员,生前特别关心新闻工作,与黑龙江日报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在黑龙江日报成长发展史上,凝结着他大量的心血。"文革"前他较多时间是主管工业,我和他几无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