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桂西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桂西行政变革大致经历以下阶段,从秦汉至唐宋,中原王朝在那里实行"羁縻"制度,元、明、清诸朝,中原王朝在桂西则实行土司制度,从明朝开始一直到民国,中央政府逐步对桂西实行"改土归流",从而实现行政管理的一体化。桂西的羁縻、土司制是一种有别于郡县体制的制度设计,包含了柔性治理思想的制度设计,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可以说是封建王朝的民族区域自治。  相似文献   

2.
土司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政府治理边疆最有效、最悠久的政治制度之一,纳贡获中央认可、土人治理本土和家族世代世袭是土司制度的三大特征。土司制度萌芽于夏商周秦时期的羁縻政策;土司制度的前奏为汉魏隋唐大姓,土司制度的雏形是隋唐时期的羁縻州县制;宋代羁縻州县逐步衰落,土官制度基本形成;元代继承发展了宋代土官制度;明代土司制度达到鼎盛并开始改土归流;清代土司分为文土官和武土司,土司制度逐渐衰落;1958年土司制度彻底终结。  相似文献   

3.
人教社《中国古代史·试验修订本》在《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一节提到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政策,如何理解教材的这部分内容呢?第一,“改土归流”政策的实施是由于土司制度严重阻碍了中央政令的畅通和民族国家的统一。土司制度是在唐宋时期羁縻州县制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其实质是“以土官治土民”,利用各少数民族的首领进行间接统治。土司可以世袭,对辖区内的行政有自主权,但按时向朝廷交纳贡赋,调兵从征,职位的继承必须得到朝廷的批准。元明清三代中央政府在西南和中东南的少数民族地区,在建立省级行政机构的同时,根…  相似文献   

4.
明代广西改土归流进程中关于设土与设流问题的论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广西实施改土归流进程中,明代朝廷内外、朝野上下围绕着设土与设流问题曾有过激烈论争.在土官宜存宜废的问题上,各方意见不一,明显存在着认同上的差异.这场论争的焦点,是在明代广西改土归流条件尚未完全成熟的情况下,壮族土司统治区的州县官吏是选用本地少数民族首领还是由封建中央王朝派遣流官充任.论争的实质,是在封建中央集权王朝体制下,要不要保留少数民族地方政权、实行少数民族地方自治的问题.结果,明朝廷审时度势,从维护封建大一统的目的出发,采取了合乎广西民族地区实际情况的改土归流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历史上六盘水市彝族的土司制度,其具体形式有则溪制度、营长制度,均为封建领土制度.则溪制度,为元至清初水西安氏彝族土司统治形式,具有政权与族权合一的特点;营长制度,为明代土司制度在普安州具体形式,具有地域关系与血缘关系相结合,行政组织与军事组织相结合的特点.明末清初,由于多民族统一封建集权国家巩固发展,已不容土司制度继续存在,相继施行改土归流,废除原来世袭土司和土官,改派中央政府任命之行政官员(流官).改土归流后,境内交通、教育、农业和手工业等均有新的发展.由于境内许多边远地区,流官的行政权力难以覆盖,改土归流不彻底,朝廷仍沿用当地"头人"、寨老"等作为流官助手,为其巩固统治.  相似文献   

6.
元明时期是土司制度确立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在王朝政治和土司统治的双重体制下,广西各族民众起事具有反抗王朝封建统治和土司世袭统治的双重属性.各族民众持续不断的起义与反抗带来了双重后果:一方面,沉重打击了中央王朝和地方土司的统治,迫使王朝中央对其统治策略作出一定程度的调整;另一方面,王朝中央与地方土司为镇压各族民众起事而实施剿杀政策,破坏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发展的观点来看,各族民众持续不断的起义与反抗,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土司制度统治的根基,使得盛极一时的广西土司制度走向衰落,为清代在广西开展大规模的改土归流工作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7.
桂西地区是自古以来就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在这里中原王朝实行有别于统治中心区域的行政制度,概括起来,从秦汉至唐宋,中原王朝在桂西实行"羁縻"制度,元、明、清诸朝,中原王朝在桂西则实行土司制度,土司制度是元明清以来新型的"羁縻"制度,研究"羁縻"制度,对于进一步认识土司制度,进而认识和坚持现行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清代改土归流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直至晚清,广西仍有一些小土司存在.弹压委员在广西改土归流过程中扮演了十分特殊的角色,弹压委员的到来为彻底废除土司制度作了准备,是土州县向现代政区转变中的重要一环.晚清的广西基层社会,地方士绅通过地方团练介入地方事务,与土司分权.清末的广西社会出现了基层地方权力结构重组的特征,这为广西乡镇的近代行政变革奠定基础,同时也为民国时期乡村自治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9.
元朝统一中国后,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明清之际,中央政府加强对滇南地区的控制,在内地实施了"改土归流"。但是,红河南岸的哈尼族地区,"改土归流"的政策并未具体实施,直到民国初期,土司制度都还得到了比较完整的存留。红河南岸哈尼族地区的土司制度之所以得以保留,其理由就是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它还是充满效率的。明清时期,"改土归流"的制度安排在这些地区带来的效益还不能充分超过废除"土司制度"的成本,因此,这些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就是合理的、现实的。  相似文献   

10.
土司制度是多民族国家中国构建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的政治体制,也是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重要内容,尽管以往学者们从历代王朝边疆治理或不同土司的个体层面已经有过很多研究,但笔者认为在宏观理论层面还是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从郡县制下的特殊统治方式、土司制度也是羁縻统治方式的一种、改土归流是多民族国家建构的必然趋势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道"从布政司、按察司的派出机构逐渐演变为一级准政区,是地方行政制度上的一大变化。广西"道"的设置演变,既具有与内地的一致性,又具有自身的特点。明王朝对广西经略的强化、清前期的改土归流和清末的边疆危机,导致广西"道"的设置和辖区频繁调整,充分反映出区域历史进程对政区设置演变的影响。以"道"为中心的政区设置的演变,对广西区域历史进程和边防建设也产生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过程-事件分析”策略,对清中叶温州因粮食危机引发的骚乱进行了透视,发现:政府“地主政权”的角色扮演加剧了危机的严重性;宗族组织不是由于其慈善功能,而是由于其本身具有的生存理性和安全理性起到了社会“减震器”的作用,从而恢复了社会秩序。我们必须充分估计宗族在今天的社会治理中所具有的地方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元代广西土府、土州、土县等土司行政管理机构集中分布于桂西左、右江及红水河流域一带少数民族聚居区,设有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等职衔,官皆世袭,整个广西西部地区普遍处于土官土司制度的统治之下。这是元代王朝中央从巩固多民族封建国家统一的目的出发,在继承历代王朝尤其是唐宋封建王朝在广西民族地区推行的羁縻统治制度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采取的一种有别于内地汉族地区的特殊统治方式,是历史的一大进步。元代桂西土司机构的建置及其规范化,是元代广西土司制度正式确立的重要标志,它表明元代王朝中央对西南边陲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与控制较之前代趋于强化。  相似文献   

14.
礼和法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最为重要的两环,对国家施政方针和国家走向影响巨大,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在明初礼制创设之时,刘基广泛参与。他对于明初礼制既有理论思考又有创设实践。在明初诸礼制中,籍田礼、百官朝会之礼等国家礼制由刘基负责或参与厘定。这些礼仪制度是明初国家礼制的重要部分,也对明代乃至后世礼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明代中后期,面对内外局势和实力强弱的变化,永顺土司彭氏家族在不同的政治利益的驱使下,选择了不同的婚姻对象,与其周围的土司家族之间通过联姻,形成了一个婚姻集团,建构了自己的权力网络,巩固了永顺土司在地方社会的权力,实现了其政治统治的目的。永顺土司这种独特的联姻方式及其变化,大多散记在碑刻、家谱等民间文献中,通过对该类文献的利用与解读,有助于深化对土司制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郑缉之《东阳记》,是较早的古代地记作品,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和文献学价值。本文经考证提出:《东阳记》的作者郑缉之熟悉浙江地理,或有过任职于东阳(今金华)、永嘉(今温州)二郡的经历。其所作《东阳记》在北宋犹存于世,南宋时亡佚。笔者又在今人刘纬毅等辑本之外,补辑得《东阳记》佚文数条。并在此基础上,对《东阳记》佚文价值的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7.
土司制度是土兵制度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土兵制度是土司制度实施的根本与基石。元代西南地区土兵制度源于宋代的土兵制度。元代土兵制度形成的标志在于领导体制、兵役制度、土兵建制、土兵职责等方面制度的建立和健全。  相似文献   

18.
《跻春台》是清末四川中江人刘省三写的一部拟话本小说集,书中使用了大量方言俗语。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反映民风民俗的方俗词语,对它进行考释,既可以丰富近代汉语方言词汇的研究,又有助于当时民俗的考察。  相似文献   

19.
唐朝治理西域近二百年间,羁縻政策是其在西域实施的主要政策,唐朝在西域各地设置过大量的羁縻府州,通过羁縻府州来有效地管理西域各地。本文以羁縻府州为切入点,重点探讨唐朝对西域的羁縻政策的制定、变化和发展,以求全面展示唐王朝在西域以设置羁縻府州为核心的羁縻政策。  相似文献   

20.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构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实践教学是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阐述了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了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提出了构建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