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杨》是一篇寓情于物,借物喻人的优美散文.文章巧妙地将人和白杨联系起来,一层深入一层地讴歌了立志开发边疆,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忠贞不渝的高贵品质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宽广胸怀。文中有这样一处细节描写:两全孩子对白杨产生了不同的感受,哥哥肯定其“多高”,妹妹强调其“多直”,因而展开了一场是“树”还是“伞”的有趣争  相似文献   

2.
在《红与黑》中,司汤达的创造和贡献,就在于创造性的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艺术地真实地再现年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社会生活。在创作中,他着笔于心理内容,丰满人物的1830性格;强化心理描写的社会性,含义深远;巧妙地运用多种心理描写手法,显示娴熟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3.
从新文学奠基者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起,中国小说的重心正式从故事转向人物尤其转向了对人的心灵的更高层次的探求。许多作家不再满足于客观描摹的准确,而大大加强了主观内向性,通过人物内心来反映客观现实,这是  相似文献   

4.
在平时的习作中,要是描写一种动物,首先要介绍一下它的外形,也就是这个动物长什么样子。一般情况下,我们要重点描写它头部的特点,然后是四肢、尾巴、毛色,等等,要从颜色、形状、特点等方面把动物的外形写清楚。要写好动物的外形,首先就得熟悉它们,仔细地观察它们。只有观察得细致,才能描写得具体。在描写的时候,一定要抓住动物各部分的特点来写。  相似文献   

5.
刘向<列女传>之前的史书中很少有直接的心理描写,历史家在面对不得不表现人物心理的情况下.通常会采用对话及独白的形式让人物将心中所想用语言直接"说"出来.<列女传>在大多数篇章中也是采取这两种方式来表现人物心理的,但有两篇却出现了直接描写人物心理的重大突破,这是一种非常小说化的写法.体现了从史传文学向虚构文学的演进.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浩瀚的古典文学作品中,有关神怪、鬼魂的描写触目皆是,历代不绝。《西游记》、《封神演义》之类专门的神魔小说就不用提了,即便是在不朽的现实主义巨著《红楼梦》、《水浒》和《三国演义》中,也不乏神怪描写。对于《三国演义》中的神怪描写,评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开创了我国小说中心理描写的新天地,其中叙事聚焦的不自觉运用很值得研究,零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三种情形都有出现,这使《红楼梦》成为一幅立体、巨型的心理写意画卷。  相似文献   

8.
《穷人》描写了一对心地善良的夫妇宁愿自己多吃苦头,毅然收养了邻居两个孤儿的故事,反映了劳动人民同情关心他人的高尚品德。作品之所以真切感人,是因为作家在人物内心活动的成功描写上极具特色。抓内心独白课文一开头,就把桑娜一家的生活状况定格在贫穷的基调上。笔者抓住桑娜的内心  相似文献   

9.
<罪与罚>是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也是世界文学长廊中心理小说的典范.在<罪与罚>里,作者通过叙述人物的对话和内心独白,展示其变态心理、无意识和梦境,塑造了人物形象,发掘人物内心深处的隐秘,并且从社会和历史层面探讨了作品中人物复杂心理形成的原因,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弗吉尼亚·沃尔芙(VirginaWoolf,1882-1941)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意识流(streamofconsciousess)小说的杰出代表,在小说创作和文学评论上都卓有建树。沃尔芙一生创造作颇丰。重要的长篇小说有《远航》(TheVoyageOut,1915)、《夜与日》(NightandDay,1919)、《达罗卫夫人》(MrsDalloway,1925)、《到灯塔去》(TotheLighthouse,1927)、《海浪》(TheWaves,1931)、《岁月》(TheYears,1937)、《幕间》(BetweentheActs,1941)等。沃尔芙还是个出色的评论家,创作了大量的文学评论,著名的有两辑的《普通读者…  相似文献   

11.
在《红与黑》中,司汤达的创造和贡献,就在于创造性的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艺术地真实地再现1830年法国波旁王趄复辟时期的社会生活。在创作中,他着笔于心理内容,丰满人物的性格;强化心理描写的社会性,含义深远;巧妙地运用多种描写手法,显示娴熟的艺术功力。  相似文献   

12.
《白杨礼赞》是茅盾先生于1941年创作的。当时,他从广大抗日军民的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前途,使他觉得不能不赞颂北方的抗日军民和中国共产党。但当时作者在国统区重庆,不能公开赞颂北方的抗日军民和中国共产党,就只好借礼赞白杨树来表达此意。首先,作者对白杨树的生长环境作了粗线条勾勒。“黄绿错综的一条毡子”,把高原的辽阔平坦色彩鲜艳地展现了出来,用似“绿波”的麦浪及“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等这些眼前景物来突出白杨树赖以生存的环境美。这些描写,对白杨树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接着,作者细腻地描绘了白杨树的形与神。写它…  相似文献   

13.
郭玥 《文教资料》2013,(35):18-20
道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老子》和《庄子》是道家文化最重要的两部经典.虽然老庄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然而两者对于“道”所侧重的角度却有所不同,老子的“道”心怀天下,庄子的“道”专注个人.而造成两者差异的原因,与两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思维意识有关.  相似文献   

14.
《视死如归》(第六册)节选自革命回忆录《王若飞在狱中》。“言为心声”,课文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突出地表现了王若飞同志对党、对革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对敌人、对叛徒、对叛变行为的无比憎恨。当敌人用手枪对准王若飞的胸口,恶狠狠地要他说出“招”字,否则就要杀头时,王若飞坚定地  相似文献   

15.
生日描写是曹雪芹运用民俗事象创造小说悲剧景观而为我们的提供的一个特殊视点。通过这个视点 ,我们可以看到红楼世界中的三种不同生命形态及其蕴含的死亡意旨 ,并且昭示出贾府的悲剧正是其自身存在方式所酿成的悲剧  相似文献   

16.
《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是一个看似很抽象的课题,如何在阅读与鉴赏中将“民族心理”化抽象为具体并进行探索,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笔者在教学《我心归去》时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夏为汉 《学语文》2004,(4):14-14
教授《孔乙己》这篇小说,关键要使学生理解:无情的科举制度扭曲了那一代人的灵魂。否则,孔乙己形象对于那些缺乏对那个时代了解的当今学生来说,留下的只能是一种迂腐而又清高的印象罢了,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授课时,对“排”与“摸”不能光从字面上来解释,而要结合文章的主题和创作动机,来阐述其更深层次的含义。《孔乙己》是一把刺向封建科举制度的利剑,是唤醒民众的号角。在鲁迅的笔下,孔乙己是封建社会何等角色的人?小说第四自然段开头便点明了:“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  相似文献   

18.
汪明德 《青海教育》2010,(11):28-28
细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我们不难发现,它的特点是:在记叙描写的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百草乐园童趣无限的喜爱和对三味书屋枯燥的厌烦,含蓄而深刻地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束缚,创造了情境交融、含蓄生动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细节描写,贵在文字简约而生动传神,看似寻常却耐人寻味。例如,《穷人》(人教版第12册第8课)中的这一细节描写:“回到家里,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小孩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着重号系笔者所加)这是描写渔夫的妻子桑娜见女邻居西蒙已死,出  相似文献   

2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景色描写引人入胜,脍炙人口。它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抓住特色,描写具体首先,抓住“百草园”景物特点,精心刻画,或展现景物的色彩:有“紫红的桑椹”:或抓住声音的特点:有蝉的“长吟”;或勾勒景物的形状:有“何首乌臃肿的根”;或揭示事物的味道;有又酸又甜的覆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