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文乐 《神州学人》2014,(11):10-15
记者胡鞍钢中国从世界科技革命和科技全球化的“边缘化者”与“落伍者”,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科技大国”,可以说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了居功至伟的作用。如何解读中国的科技创新实力?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教授谈了他的看法。您的文章说,中国已经进入了全面创新的时代,大大缩小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科技实力方面的差距。那么,当前中国的科技创新处于什么水平?  相似文献   

2.
“中国之治”是中国科技创新制度和治理机制的总依据,是塑造“科技向善”文化理念和保障机制的基本遵循。作为人类文明和社会治理的新形态,“中国之治”的制度逻辑与治理范式引领科技创新向善发展,透视出以制度体系建构科技治理路径、以治理之功通达科技强国的生成机制。从“中国之治”视角辨析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本质是建构科技制度与伦理道德相统一的制度之善,根本是建设中国特色科技伦理治理体系的治理之善,意义是贡献全球科技治理中国方案的人类之善,回答科技创新“我是谁”的基本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3.
资讯/活动     
《中国科技奖励》2009,(6):12-13
晚春五月,中国科技界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国际科技博览会。在这场盛会上,作为中国科技创新有力的助推器,科技奖励的魅力彰显无遗。特别是步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展厅,浓缩了中国科技最高成就的人物与成果展示尽收眼底。而作为以专业目光关注科技奖励工作的权威媒体,《中国科技奖励》杂志的全新亮相,必将为科技奖励事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创新正在进入高层次突破的关键时期,也即大力培育发展科技原创的时期。这不仅关系到中国科技的高水平自立自强,而且对伟大复兴事业与中华民族的世界性文化贡献,都有深远的历史性影响。从科技文化视角,对中国现当代成功的科技原创事例与人才进行了初步分析,指出中国式科技原创最根本的特征,即国家主导的集体及个人积极性的有效调动与创造性的高度发挥。归纳出三条中国式科技原创的基本路径:一是国家任务引领,个人独辟蹊径;二是大师开辟方向,政府协调攻关;三是立足有闲岗位,跨界创造奇迹。  相似文献   

5.
科技力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构件,其研究具有重大意义。目前关于中国科技力的研究刚刚起步,许多相关问题尚待深入探讨。有关中国科技力研究的问题主要是:科技力内涵与体系、当代中国科技力水平与科技强国战略、国内国外科技强国战略的经验教训、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科技强国战略。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科技式微论是科技史上的重要论断之一,中德两国学者都对此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诸多思考却未形成体系,在相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大背景下中国古代科技异常兴盛而近代科技相较西方渐趋式微的原因则未能说明。基于中西方近代科技发展特征,中国近代科技式微的直接原因是科技的封建主义应用不敌科技的资本主义应用,而其根本原因则是中国近代科技应用方式背后深厚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新时代科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用模式需要通过实践、理论、动力等三重路径进行构建,从而实现对科技的封建主义应用与科技的资本主义应用的双重超越,助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科技界与教育界在共同推动中小学科技教育发展中虽有很好的合作传统,但是这种合作尚未“体制化”。科技团体是科技界的重要力量和参与社会活动的主要代表。本文比较了美国科促会、英国皇家学会、中国科协介入中小学科技教育的不同模式,并分析了造成这些差异的社会原因,提出应构建多元资源体系以支持中国科技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古代科技伦理萌芽时期,精神寄托于宗教神学的古希腊和生活依附于自然崇拜的古代中国分别对"善"有了初步认知并意识到知识与道德的关联性;近代科技伦理思想体系的形成时期,以科学实验为主导的西欧社会和开始领悟西方文化、救亡图存的中国人逐渐形成求真务实、批判怀疑、自由民主的科技伦理精神;现代科技伦理规范建立与完善时期,科技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形成了献身科学、学术民主、严谨治学、求实创新、团结协作和奖掖后学的科技伦理规范。对中西方科技文明发展的回顾与总结,为科技与人的全面发展带来启迪与智慧。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是一位极富批判精神的思想家,批判性是马克思取得卓越成就的重要特点。马克思的科技思想贯穿着鲜明的批判精神,其中实践基础上的批判是科技批判精神贯穿的主线,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科技批判精神彰显的主旨,制度体制的批判是科技批判精神聚焦的主题。以马克思科技批判精神为指导,建构当代中国科技批判思想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现实和实践意义。马克思科技批判精神是当代中国科技批判思想体系与时俱进的动力源泉、立论基础和目标追求。坚持实践、创新、人本、系统、生态等原则,把科学对待马克思科技批判精神与反对各种形式的教条主义结合起来,是树立当代中国科技批判思想体系理论自信基本原则和理念。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科技形成、发展于以儒学为主干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中,并在这一文化背景中发展至高峰。正是在科技与儒学的互动中,儒学既促进了古代科技的高度发展,培育出古代科技的务实性,体现出对于科技发展的积极作用。同时,又在文化上将古代科技纳入儒学的统摄之下,造成了科技独立性的缺失与科技理论性的薄弱,对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具有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11.
时事广场     
《初中生必读》2013,(7):15-15
联合国的科学报告称,中国科技发展水平与世界科技强国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相似文献   

12.
1949-1956年间,新中国在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并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与中国共产党制定正确的科技战略是分不开的,这一时期也是我国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研究这一时期的科技战略思想对我国的科技发展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提出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成为了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新中国科技“黄金时期”的政策支柱。现代中国科技的发展,也必须坚持毛泽东“自力更生”的思想,明确“自力更生”是中国科技的立足点,坚持“自力更生”、重视“独创”发展中国科技,坚持“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相结合发展中国科技,才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相似文献   

14.
在科技全球化深入发展、主要国家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提升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意义日益凸显。文章通过比较欧美与中国的高科技发展现状,分析欧美科技强国的成功经验,探究中国高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制约因素,提出如下可行的发展策略:制定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战略;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发挥举国体制优势,攻克关键核心技术;鼓励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对接;培养汇聚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构建多主体协同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视角下对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今天中国能不能正确对待科技,能不能正确对待和发展邓小平科技思想,并形成中国特色的科技思想和理论,对于中国科技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为核心的胡锦涛的科技思想,是对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核心的邓小平的科技思想的最新发展。新发展提升了对科技作用的全面认识,深化了科技与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找到了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是全球化背景下邓小平科技思想发展的必然成果。  相似文献   

16.
古代中国与越南的科技文化交流十分密切。中国的科技文化不断传入越南,同时中国也吸收了越南的科技文化,这有助于中越两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文章从印刷术、医药、织锦技术、建筑技术、天文历法、陶瓷技术、数学等方面具体介绍了两国的科技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科学启蒙》2009,(9):5-9
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曾经让中国的科技影响世界,可是在清朝的闭关自守政策下,中国的科技水平开始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一落后,就挨打。近百年屈辱的中国近代史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开始重视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科学家用汗水与心血,让中国成为世界上一颗冉冉升起的科技新星。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提高,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与科技革命蓄势待发,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的前进动力,是我国科学技术走向世界,引领世界潮流的关键,更中国梦构筑的核心战略。为此,需积极推进科学技术发展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升我国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科技对外合作态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迫切要求中国与俄罗斯加大科技合作力度。俄罗斯科技对外合作主要表现为:适应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对外科技合作的长期战略目标;积极加强对外科技合作的政策安排,采取有效形式推进对外科技合作事业;对外科技合作业已全面展开,注重依据利益原则分层次地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科技翻译已有近四百年历史,但在科技翻译理论方面,明清两代并无建树,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翻译理论亦只侧重于文学翻译及其理论建设。十年前《中国科技翻译》的创刊与发行,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独立科技翻译理论的建设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